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调查口蹄疫疫苗对西藏牦牛的免疫保护情况,应用口蹄疫液相阻断ELISA方法对随机选取的西藏五区一市844头牦牛的血清进行O型、AsiaⅠ型口蹄疫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显示,西藏地区牦牛口蹄疫O型、AsiaⅠ型疫苗抗体具有50%以上保护力的比例分别为83.44%、71%,口蹄疫疫苗免疫状况良好,但西藏同一地区不同县、市的牦牛口蹄疫疫苗免疫情况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分4组进行了AsiaⅠ-O型口蹄疫疫苗免疫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AsiaⅠ-O型FMD双价灭活疫苗对奶牛O型口蹄疫免疫效果好,一次免疫180d后还有较高的保护抗体;对奶牛AsiaⅠ型口蹄疫免疫效果差,抗体水平很难维持较高水平和较长时间。首免40d后加强免疫1次,以后每间隔4个月免疫1次,这种免疫程序比较适合衢州地区的奶牛口蹄疫免疫。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口蹄疫O型-亚洲Ⅰ型二价灭活苗免疫接种牦牛、藏羊后产生抗体效价,项目对天峻县阳康乡的牦牛、藏羊开展AsiaⅠ-O型口蹄疫疫苗的抗体效价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口蹄疫AsiaⅠ-O型二价灭活疫苗免疫效果依次为成年牦牛、成年藏羊、犊牛、羔羊;免疫后Ⅰ型抗体分析结果与O型免疫抗体的免疫效果一致,免疫合格率在80%以上,免疫牛羊产生的整体抗体水平能够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使用牛用口蹄疫AsiaⅠ-O型双价灭活苗与猪用口蹄疫O型灭活苗分别接种50d商品猪和怀孕90d种猪,免疫前和免疫后的3w及7w进行抗体水平检测。O型口蹄疫采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AsiaⅠ型口蹄疫采用液相阻断ELISA检测。同时对接种猪进行免疫应激观察。结果显示:猪使用牛用口蹄疫AsiaⅠ-O型双价灭活苗3W后口蹄疫AsiaⅠ的抗体水平十分低,最高只有5%,口蹄疫O型抗体合格率在35%以上;而注射猪用口蹄疫O型灭活苗的O型抗体水平合格率只有35%。而牛用口蹄疫AsiaⅠ-O型双价灭活苗两次接种后,Asia I和O型抗体水平均达到大于70%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O型口蹄疫疫苗免疫家畜抗体水平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监测是防控口蹄疫的重要环节。采集某地区乡镇规模化养殖场及散养户的牛、羊、猪血清,采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进行O型口蹄疫疫苗免疫抗体水平的检测。结果显示,该地区牛、羊的口蹄疫疫苗免疫合格率平均为76%,猪的口蹄疫疫苗免疫合格率平均为60%;规模化养殖场较个体散养户免疫效果好;牛口蹄疫O型灭活苗的免疫效果好于牛口蹄疫Asia I-O型双价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6.
O型口蹄疫的免疫已经有了成功的经验,但亚洲Ⅰ型口蹄疫是新传人我国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对其抗体变化规律不了解,不能合理制定免疫程序和选择疫苗。为比较O型、亚洲Ⅰ型口蹄疫单苗和二联苗的免疫效果,合理制定免疫程序和选择疫苗。我单位选择健康奶牛分组免疫O型、亚洲Ⅰ型口蹄疫单苗和二联苗,连续监测抗体效价变化。  相似文献   

7.
偶蹄动物免疫口蹄疫O型、亚洲Ⅰ型二价灭活疫苗,监测口蹄疫O型、亚洲Ⅰ型免疫抗体滴度和合格率出现的差异,使兽医监测部门难以出具监测报告,镇动监所无法加强免疫,养殖户对疫苗质量和监测方法提出质疑。面对使用口蹄疫O型、亚洲Ⅰ型二价疫苗带来的矛盾和困扰,笔者通过对试验数据的统计和免疫抗体监测结果的分析后发现,不同的偶蹄动物免疫相同的口蹄疫O型、亚洲Ⅰ型二价灭活疫苗后,由于检测方法不同、检测的血清型不同,导致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合格率高于亚洲Ⅰ型口蹄疫免疫抗体合格率平均值3.8%。同时将O型正向间接血凝(HA)与液相阻断(LB-ELISA)进行比较,在414份亚洲Ⅰ型口蹄疫免疫抗体检测结果小于农业部标准的样品中,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大于或等于农业部标准有256份样品,相差61.8%。  相似文献   

8.
为确定口蹄疫O-A-AsiaⅠ型三价灭活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按OIE口蹄疫疫苗效检标准和我国口蹄疫灭活疫苗质量标准,对实验室条件下制备的4批疫苗进行了安全性试验、免疫效力试验、免疫持续期试验、疫苗保存期试验和最小免疫剂量试验。结果显示,4批疫苗均对靶动物和实验动物安全,无任何毒副反应;对O、A、AsiaⅠ型口蹄疫的平均免疫效力分别为4.73、6.84和8.10PD50/头份;一次接种的有效免疫期达6个月;2~8℃下的疫苗保存期为12个月;适宜的免疫剂量为,6月龄以上牛每头3.0mL,6月龄以下牛每头1.5mL。该疫苗对接种动物安全,免疫效果良好,一次接种可同时预防O、A、AsiaⅠ型3个血清型的口蹄疫。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口蹄疫O型、AsiaⅠ型二价灭活苗对甘南牦牛的免疫保护情况,试验应用ELISA方法对30头牦牛不同免疫阶段的血清进行了抗体监测。结果表明:除免疫前口蹄疫O型、AsiaⅠ型二价灭活苗产生的抗体水平较低外,在一免后30天和二免后30,90,150天均能达到群体免疫保护水平,且在二免30天时最高,持续2~3个月后有下降趋势,在免疫5个月后下降至70.00%左右,但仍具有保护力。说明用甘南牦牛口蹄疫O型、AsiaⅠ型二价灭活苗免疫牦牛产生的抗体水平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且能维持较高水平,免疫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根据防制工作需要,进行了绵羊O-AsiaⅠ型口蹄疫的区域预防免疫试验.通过监测免疫抗体水平,评价口蹄疫O-AsiaⅠ型二价灭活疫苗对绵羊的免疫效果,为制定免疫程序提供依据.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4种ELISA检测奶牛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以感染偶蹄动物为主的急性、热性、高度传染性疫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规定为一类动物疫病.我国奶牛口蹄疫的防控,以免疫接种措施为核心,实行强制免疫政策,要求O型和Asia Ⅰ型疫苗免疫密度必须达100%,通过牛群整体免疫水平的提高来预防口蹄疫的感染和流行[1].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新型纳米佐剂按照不同比例配制口蹄疫O型、Asia Ⅰ型双价灭活疫苗,对疫苗的各项指标进行测定,同时免疫接种SPF豚鼠,通过测定血清抗体效价对新型纳米佐剂的免疫增强效果进行初步评估。结果初步表明新型佐剂疫苗黏度低易注射、稳定性好、安全、免疫副反应小、其免疫效果与采用ISA206佐剂制备的口蹄疫灭活疫苗免疫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3.
牦牛口蹄疫O型、亚洲Ⅰ型免疫抗体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口蹄疫O型和亚洲Ⅰ型双价疫苗对牦牛进行免疫,于免疫后1个月,分别用口蹄疫O型和亚洲Ⅰ液相阻断ELISA型试剂盒进行免疫抗体检测.结果牦牛在免疫后1个月,口蹄疫亚洲Ⅰ型抗体和O型抗体水平≥1:128的占99%,保护率分别为85.0%和77.5%,说明免疫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兰州地区奶牛口蹄疫O型-亚洲Ⅰ型二价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科学评价免疫质量以及合理制定口蹄疫疫苗免疫程序,本研究应用液相阻断ELISA和O型正向间接血凝检测方法分别对目前兰州地区使用的4种口蹄疫二价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兰州地区使用的4种口蹄疫O型-亚洲Ⅰ型二价灭活疫苗的O型和亚洲Ⅰ型口蹄疫保护性抗体诱导能力参差不齐,其中以B公司O型-亚洲Ⅰ型二价灭活疫苗的抗体诱导能力最强,其他3个公司的疫苗则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5.
使用三株针对AsiaⅠ型口蹄疫146S抗原的杂交瘤细胞株(1#G3C2、2#G6B9、10#C2G1)大量生产腹水单克隆抗体,粗提纯化并按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初步建立混合腹水单克隆抗体介导的间接夹心ELISA方法,使用该方法测定AsiaⅠ型病毒灭活抗原、O型病毒灭活抗原、正常BHK21细胞培养液,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好,所测定OD值和AsiaⅠ型抗原稀释倍数呈明显线性关系。用该方法对11批AsiaⅠ型、O型单价或双价成品疫苗破乳抗原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批次不同企业生产的疫苗完整病毒颗粒抗原含量有差异,进一步完善有望用于AsiaⅠ型口蹄疫成品疫苗中有效颗粒抗原含量的测定,从而发展成一种疫苗效力检验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16.
疫苗免疫是防控口蹄疫的重要措施,我国对口蹄疫采取强制免疫政策。本试验在使用环节抽取了5批牛羊口蹄疫疫苗,按照国家口蹄疫免疫方案和疫苗说明书对30日龄左右的羔羊进行了两次免疫,抗体监测结果显示:二免后O型口蹄疫抗体合格率均在80%以上,Asia I型口蹄疫抗体合格率均高于75%,A型口蹄疫抗体合格率均高于70%,免疫效果均达到农业部规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使用牛口蹄疫Asia I-O型双价灭活疫苗,对奶牛实施免疫.已经普遍应用到我区生产实践中.为了摸清此种疫苗免疫后抗体消长规律及持续时间等问题,我们进行了成年奶牛口蹄疫亚洲I型-O型二价灭活疫苗免疫效果跟踪监测试验.  相似文献   

18.
《畜牧与兽医》2015,(7):146-147
<正>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偶蹄动物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人畜共患传染病。FMDV具有多型性,在我国牦牛流行感染的病毒型有O型、AsiaⅠ型和A型。天山牦牛主产区在巴州和静县及周边县海拔2 400~4 000 m的高寒草甸草场,存栏量在10万头左右。为了控制牦牛口蹄疫,每年春、秋两季对天山牦牛施以口蹄疫O型、AsiaⅠ型口蹄疫疫苗免疫。本文通过对天山牦牛随机抽取的  相似文献   

19.
猪口蹄疫和猪瘟均是严重危害养猪业生产的重大动物疫病,目前我国对猪口蹄疫和猪瘟最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就是进行免疫接种。本研究采用O型口蹄疫液相阻断ELISA试验和猪瘟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方法对猪O型口蹄疫疫苗、猪瘟疫苗单独免疫及猪O型口蹄疫疫苗与猪瘟疫苗同步免疫后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和猪瘟免疫抗体群体合格率分别进行监测,以期摸索出沈阳地区猪口蹄疫和猪瘟疫苗同步分点免疫后抗体群体保护率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酒泉市春季防疫工作从2005年2月底开始.总共调运0型口蹄疫疫苗453.5万mL.亚洲Ⅰ型口蹄疫疫苗281.5万mL.对全市42万头牛.280万只羊和30万头猪进行免疫接种。为及时监测免疫效果.确保动物产品运输安全.对7县市免疫质量进行考核验收。随机采取血样496份.分离血清458份.选出287份合格血清进行O型和亚洲Ⅰ型口蹄疫疫苗免疫抗体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