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双肩玉荷包’荔枝为试材,研究套袋处理对果实内在品质和外观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能改善‘双肩玉荷包’荔枝果实外观,并能提高还原糖、总糖含量,降低果皮质量与种子质量,提高可食率,是提高果实综合品质和商品性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以T4代的转基因番茄为材料,研究细胞壁蔗糖转化酶(CWIN)活性上调对番茄果实和种子发育的不同影响。结果发现,CWIN活性上调增加了单果鲜重,但单果种子数量、发芽势和发芽率显著下降,表明CWIN在促进番茄果实生长发育的同时,抑制了种子的生长发育。进一步的生理生化指标测定表明,造成上述现象的可能原因有2个:(1)CWIN活性上调导致果实中储存的淀粉含量下降,同时己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显著上升,表明转基因果实利用过剩光合产物所积累的淀粉的能力增强,从而可以利用的糖分增加,但这些糖分主要被用于果实的生长发育和果实己糖的积累,而不是用于种子生长发育。(2)CWIN活性上调还导致果实中的叶绿素含量下降,推测这可能会导致果实的光合作用下降,从而造成种子生长发育得不到充足的糖分供应,因而生长发育受到抑制。总之,CWIN活性上调可抑制种子发育和促进果实发育,这将为进一步提高番茄的产量和品质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福眼’和‘东壁’龙眼果实贮藏性与采后品质变化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研究了福建省主栽品种‘福眼’和‘东壁’龙眼果实在(8±1)℃、85%相对湿度条件下贮藏的果实贮藏性和品质变化差异.结果表明:与‘福眼’龙眼相比,‘东壁’龙眼果实贮藏性较好,采后贮藏期间的‘东壁’龙眼果实好果率较高,而果实失重率、果皮褐变指数、果肉自溶指数、果肉褐变度较低.采收当天的‘东壁’龙眼果实的果肉可溶性固形物(TSS)、总糖和维生素C含量都高于‘福眼’龙眼.采后贮藏期间,‘东壁’龙眼果实的果肉TSS、可滴定酸、维生素C和总糖含量的变化比‘福眼’龙眼果实少;在同一贮藏时间,‘东壁’龙眼果实的果肉TSS、维生素C和总糖含量都高于‘福眼’龙眼果实.因此认为,‘东壁’龙眼果实的贮藏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湖南省目前水稻推广品种种子携带真菌情况,本试验通过保湿培养结合镜检的方法对150个湖南推广的品种种子带菌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常规稻种子中带菌率最低的是‘黄华占’,仅0.18%,带菌率最高的是‘湘早籼17号’,为6.35%;两系杂交稻种子中‘八两优18’和‘奥两优69’带菌率最低,均为0.27%,‘株两优819’带菌率最高,为7.13%;三系杂交稻种子‘益优701’、‘金优463’和‘中优177’均不带菌,‘珞优8号’品种带菌率最高达11.65%。从种子带菌部位来看,颖壳带菌率远远高于米粒。检出的种子携带的寄生菌有胡麻斑菌、鞘腐菌、黑粉菌、弯孢霉、镰刀菌、黑孢霉,未检出稻瘟病菌;检出的种子携带的腐生菌有毛霉、曲霉、青霉、链格孢等。这些种子携带的真菌有可能作为病害的初侵染来源或在水稻育秧期间造成烂秧。  相似文献   

5.
长泰砂仁(Amomum.Villosum Lour·cv Chang-taisa)花属典型虫媒花,因其花器官构造特殊,花粉粘,花序紧贴地面,故活动昆虫和类狭少,自然结果率甚低,一般在10%以下,低者仅1—3%或花而不实,多年无收成.近年来通过栽培技术改进和人工授粉,结果率明显提高,1985年长泰县新吾、三娘两村百亩丰产片平均亩产165斤(鲜果,下同)最高单产726斤.  相似文献   

6.
为了寻找一种高效的荔枝果实瞬时基因表达方法,本研究以荔枝品种‘新球蜜荔’(Litchi chinensis Sonn. var. ‘Xinqiumili’)为试材,利用农杆菌注射法对荔枝果实组织进行转化,研究了果实发育时期、菌株种类、注射部位、取样时间、菌液浓度等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果肉已完全包裹种子的Ⅱb期果实进行连体注射,在果柄、果皮、种子、果肉分别注入OD600值为2.4的农杆菌菌株GV3101,4 d后取样进行检测,4个组织的GUS染色率较高。本研究成功建立了适用于荔枝果实的基因瞬时表达系统,为今后快速鉴定荔枝果实相关基因功能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荔枝LcMYB1的功能,以白色‘W115’矮牵牛和‘Micro-Tom’番茄为材料,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LcMYB1在矮牵牛和番茄中异源表达,观测转基因植株表型。结果表明:与‘W115’相比,转基因矮牵牛的叶片和花瓣中积累了花色苷,且矮牵牛花色苷生物合成结构基因PhCHSPhDFR、调控基因PhAN1的表达显著上调;与野生型‘Micro-Tom’番茄相比,转基因番茄的叶片和花药中积累了花色苷,且相应组织花色苷生物合成结构基因SlDFR、调控基因SlAN1SlJAF13的表达显著上调,虽然果实中没有积累花色苷,但SlAN1SlJAF13表达也显著上调。LcMYB1在矮牵牛和番茄中异源表达时通过上调花色苷生物合成关键结构基因和调控基因bHLH的表达诱导花色苷积累。因此,荔枝LcMYB1是花色苷生物合成中的关键转录因子,具备异源转化利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风味玫瑰’自然结果率偏低的原因,运用花部形态、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测定、花粉-胚珠比(P/O)以及人工授粉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风味玫瑰’生殖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表明:(1)‘风味玫瑰’的花有两种类型,一种花柱高于雄蕊,另一种花柱萎缩,很短;(2)花粉活力持续3d,柱头可授性持续5d,主要访花昆虫为蜂类;(3)平均单花花粉量/单花胚珠数(P/O)值为(605.7±25.1);(4)人工异花授粉坐果率最高可达30.19%,自花授粉坐果率为7.8%,明显比异花授粉坐果率低,表明‘风味玫瑰’交配系统类型是兼性异交、需要传粉者.研究结果认为,传粉效率低是其自然结果率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种质果实性状的稳定性,连续3a对40份不同基因型龙眼种质果实数量性状的年际间表现进行测定比较。结果表明,在气候条件差异较大的不同年份,单果重、果皮重、果肉重、种子重、果皮厚、可食率、可溶性固形含量等果实性状均表现丰富的多样性,并存在年际间的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差异,气候条件对果实数量性状有显著影响;不同性状的稳定性有差异,其中可食率的稳定性最高,其次是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通过聚类分析,可将40份龙眼种质按果实性状稳定性分成7类。  相似文献   

10.
分析16种不同基因型橡胶树幼果内珠被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化率;追踪参试基因型系谱;并基于25对EST-SSRs分子标记数据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研究系谱、聚类结果与体胚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16种基因型的愈伤诱导率均较高,位于68.46%-100%,7个基因型愈伤组织能诱导出体细胞胚状体,其中3个基因型能够较大量诱导体细胞胚状体,其余9个基因型的愈伤组织完全不具备分化能力;具有RRIM600亲缘的基因型体胚分化能力强,具有IAN873、PB5/51、热研217亲缘的基因型体胚分化能力弱或无体胚分化能力;16种基因型的相似系数位于0.56~0.89间,在遗传距离0.73时分为5类.体胚发生结果与系谱分析结果基本吻合,与聚类分析结果吻合度不大;提示可以利用系谱分析提高橡胶树组织培养的培养基筛选效率.最后讨论分子标记应用于组织培养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1.
甜菜未授粉胚珠接种在附加不同生长素(IAA、2,4—D)、细胞分裂素(KT、6BA)或激素组合(6BA NAA和IAA KT)的MS、PGOB、1/2MS等培养基上,可成功诱导出胚状体,分化诱导形成单倍体植株,对其用0.1%~03%秋水仙碱溶液处理使染色体加倍,获得了高度纯合的二倍体株系。试验选配了110种诱导培养基、两种分化和3种生根培养基,选择了143种不同基因型材料.不同基因型材料在不同培养基上的诱导率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2.
油料树种风吹楠播种繁殖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热带油料树种风吹楠的播种繁殖试验结果:风吹楠整个果实土壤播种萌发率高达90.52%,种子土壤和沙床播种萌发率分别为68.75%和64.81%,但整个果实沙床播种萌发率仅为12.64%。整个果实和种子的土壤播种苗都生长良好,生长量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以福建省晚熟龙眼品种‘立冬本’果实为材料,研究果实采前套袋时期(盛花后80 d、95 d、110d)对龙眼果实品质和采后贮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实采前3个不同套袋时期都可以可明显改善龙眼果实的外观品质,提高果肉可溶性固形物、总糖、维生素C和可溶性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果实采前套袋提高了与龙眼果皮褐变密切相关的总酚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促进龙眼果实贮藏期间果皮褐变的发生;同时,果实采前套袋促进龙眼果实采后果肉自溶和病害发生,降低果实耐贮性,缩短龙眼果实贮藏期.综合研究结果认为,果实采前套袋能有效改善‘立冬本’龙眼果实的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其最佳套袋时期为盛花后110 d(即果实采收前1个月左右);但果实采前套袋降低‘立冬本’龙眼果实的耐贮性,不利于延长龙眼果实贮藏期.  相似文献   

14.
为获得四倍体药用万寿菊材料,采用秋水仙素对药用万寿菊‘内蒙1号’的种子进行多倍体诱导研究。以0.15%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露白的万寿菊种子24 h,幼苗变异率较佳,可达到56%。幼苗定植于田间,初步筛选并标记形态变异植株,自花授粉后采收种子播种并观测子代形态指标,对形态变异明显的植株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确定获得15株纯合四倍体。通过将四倍体与二倍体进行比较,四倍体植株茎粗、栅栏组织厚度、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比例和单朵花重量显著高于二倍体植株,四倍体植株总叶量、叶宽、叶长、叶长宽比、叶片气孔密度和单株花朵数量显著低于二倍体植株。获得的四倍体万寿菊植株单株花总重量比二倍体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5.
经过三年的观察来探讨使用人工方法诱导橡胶幼龄芽接树开花的可能性.在用人工弯枝和化学处理的试验中,对廿六个月芽接树使用环剥法是诱导开花最有效的措施.要使胶树持续开花,三年内须反复进行环剥处理.不用环剥的对照树第一次开花时,环剥的胶树已开花二年.环剥的胶树开花周期性和成龄树同样是显著的.人工授粉诱导雌花.成果率可与成龄树相比.环剥树的人工授粉和自然授粉的种子均有较好的发芽率.环剥树在第三年几乎全年都可结果.  相似文献   

16.
3种杏李花部特征与授粉亲和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影响杏李3个品种‘风味玫瑰’、‘味帝’和‘恐龙蛋’座果率的因素,对其花型比例、花粉量、花梗与花柱长度相关性、花粉活力等花部特征进行测定并结合人工授粉试验,研究影响授粉受精的因素。结果表明:(1)3个品种长花柱花型比例‘恐龙蛋’‘味帝’‘风味玫瑰’,同一品种,花型比例及不同花型花柱长度差异显著;(2)3个品种花梗长度均表现为座果花梗长度长花柱未座果花梗长花柱萎缩花花梗长,花梗长度与花柱长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3)3个品种均为萎缩花柱花粉量大于长花柱花粉量,但同一花型花粉量‘味帝’‘风味玫瑰’‘恐龙蛋’,且差异显著;(4)‘味帝’花粉活力为0,‘风味玫瑰’花粉活力大于‘恐龙蛋’,但二者长花柱花花粉活力均小于萎缩花柱花粉活力;不同花柱提取液对花粉萌发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不同花型花粉萌发促进作用大小不同;(5)人工授粉试验结果表明,‘味帝’为完全异交型品种,‘风味玫瑰’和‘恐龙蛋’为异交倾向型品种,有一定的自交亲和性。此结果为杏李品种间授粉受精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Solamum tuberosum)通常用块茎繁殖,以生产均匀、丰产、优质的薯块。但块茎易罹病害,以致大大降低其生产力及品质。有些马铃薯品种和育种品系能结似绿色小番茄一样的果实,内有自由传粉(OP)的植物学种子。这种真马铃薯种子(TPS)通常是白花传粉的结果,并且不带病。虽然TPS类似番茄种子,但只有20%那样大。TPS的休眠常常延缓或降低萌发力。这种休眠可通过长期贮藏,或用赤霉酸或其他打破休眠的化学物质处理来克服。  相似文献   

18.
孪生桔     
1983~84年冬,以色列几个桔园第一次报导了在‘Shamouti’品种上结了形状独特的孪生桔.此果实扁长,中间微凹,果皮很薄.结于无叶花序上,每棵树上只结一颗.纵向剖开孪生桔,可见果胶不同程度地渗入内果皮,有的甚至渗入果心.沿着花柱萼轴可把果实分成带有完整内果表膜的两部  相似文献   

19.
澳洲坚果多倍体的化学诱导及流式细胞术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澳洲坚果品种‘云澳57’、‘云澳51’、‘云澳41’和‘云澳58’的萌动种子和幼嫩顶芽为材料,采用浓度为0.1%~0.3%的秋水仙素分别处理48、72(种子)或96 h(顶芽),对种子的发芽率、幼苗形态和顶芽存活率等进行观测,并对有形态性状变异的植株进行流式细胞术倍性检测。结果表明:随着秋水仙素浓度和浸泡时间的增加,种子的发芽速率减慢,发芽率呈现显著的降低趋势,且不同品种对秋水仙素浓度的敏感性有所差异;大多数处理后种子萌发的幼苗出现了植株矮化、生长缓慢、第一对真叶显著变小或畸形甚至缺失、茎干明显增粗、叶尖出现分叉或卷曲、根系变为须根系等性状,部分幼苗叶片显著增大或分枝显著增多。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均可导致澳洲坚果嫁接苗顶芽存活率的降低,但大多顶芽并未出现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在处理后种子萌发的幼苗中出现了多倍体,但均为2C+4C或2C+4C+8C的嵌合体,且多倍体诱变率在5%以下;经秋水仙素处理的嫁接苗顶芽并未检测到倍性变化。  相似文献   

20.
以11年‘金煌’芒果树为试验材料,通过人工疏果处理,研究‘金煌’芒疏果处理对单株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结果母枝疏留果3个处理产量最高;不同处理平均单果重大果与小果均无显著差异;结果母枝疏留果1个处理,大果结果数量最多;大果品质优于小果。综合而言,在生产实践上,粗壮的结果母枝留果2个,较瘦弱枝留果1个最为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