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黄河中游水土保持措施保存率分析及措施状况评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土地详查,淤地坝普查成果为基本依据,结合典型调查,研究分析了河龙区间南片水土保持各项措施的保存率,认为在空间尺讶,分行政区给出的保存率较为真实的反映了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因素的相对作用程度及其主导关系,且有实际应用意义,据此文中进一步核实评述了该区水保措施的保存面积,措施结构及质量等。该区水保措施的状况在黄河中游干旱半干旱地区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分析结果呆作为水沙分析,水保规划、土地资源与环境评  相似文献   

2.
黄河上游多民族经济开发区的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河上游多民族经济开发区是全国国土总体规划纲要中综合开发重点地区之一。本文分析了该地区的生态、环境现状,指出了目前面临的城市大气污染、局部水体污染、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和盐渍化、矿产资源的破坏等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边发展经济,边治理环境”的生态环境战略和搞好环境规划,合理工业布局;调整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治理污染源,净化水环境;发展生态农、林业、保护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等生态环境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土地整理与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内蒙古水土资源条件和利用特点、土地整理潜力、粮食生产能力等进行了分析评价,认为内蒙古土地资源丰富,耕地面积大,集中连片,但水资源严重不足,这是该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为此,本文提出了在有限水资源条件下的内蒙古土地整理的规划布局和相应的对策措施,为实现水土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盆地沙漠化防治措施及其效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土地沙漠化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普遍存在的一个重大环境问题。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沙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但干旱多风的自然条件引起的沙漠化,仅占现代沙漠化面积的15.13%,说明沙漠化土地是可以治理的,本文概述了农田林网,林网内农林复合经营,防沙林带,灌草带,造林固沙等沙漠化防治措施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5.
粘虫具有迁飞性、杂食性、暴食性等特点,在大发生年份,5~6龄幼虫可吃光植株,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本文介绍了粘虫的主要特征、分布与为害,提出了大田虫情预报与虫害防控措施,可为粘虫综合防治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空间技术的岷江上游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岷江上游生态环境与土地利用息息相关。要建设岷江上游生态屏障,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改善岷江上游地表覆被是重要的切入点。本文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空间技术研究了岷江上游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现状,详细分析了高程、坡度等地形因子对山地系统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的重要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该区县域土地利用水平的差异,结合区域地形、地貌特点以及资源和环境状况,提出了该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规划的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7.
根据近年从进口矿砂截获的疫情数据和典型案例,分析了进口矿砂疫情携带和监管存在的检疫风险,并从疫情防控意识和监管依据、风险分析和分类管理、监管规范和防控措施及技术研究和能力提升等方面探讨了进口矿砂检疫监管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黄河中游半干旱区黄土丘陵地区的自然条件与环境特征,提出在黄土丘沟区以淤地坝的方式,建立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独特的绿洲。文中较全面的分析了该区建设绿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以及持续发展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9.
陇东黄土高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的角度出发,利用RS和GIS技术,分析了20世纪最后15a该区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在数量、结构和类型上的特点,并进一步分析了该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驱动力,得出以下结论。15a间除建设用地和草地面积增加外,其他土地利用类型都呈现出不同程度减少。其中耕地减少了20691hm^2,主要转变为建设用地,且减少的耕地多为位置相对优越。产量较高的优质良田;林地减少了12269hm^2,主要转变为草地、早地和建设用地;草地的面积增加了33488hm^2,主要源自干林地和耕地的变化;交通建设用地高速增长,15a间增加了9278.8hm^2。该区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的驱动力主要为自然因素、人口压力、经济因素及宏观政策等。  相似文献   

10.
陕西沙区综合治理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多年来治沙资料,分析和总结了陕北沙区人民防治荒漠化的技术措施,发展趋势及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对径流的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用小流域平行对比观测法,分析了黄土高原沟壑区典型小流域水土保持对流域地表径流量及暴雨产流过程的影响,表明:(1)在黄土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减少小流域产洪次数,降低了流域地表径流模数和径流系数,尤其以少雨年最显著;(2)使小流域地表径流模数的年际变率增大;(3)在洪水产理措施区土壤水分含量降低,根据生物气候、土壤及区域拦蓄水量特征,推测黄土高原沟壑区,以造林为主的水土保持措施拦蓄径流的作用难以使地表径流转化为地下径流或增加地下水。  相似文献   

12.
柴达木盆地农田土壤盐渍化特征及其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本文首先分析了柴达木盆地农田土壤盐渍化类型和分级;其次结合卫片探讨了农田盐化程度及分布状态;最后,主要围绕降低农田盐化土壤地下水位、改良土壤物理化学性状和减少蒸发强度三个方面提出了盐渍化土壤的改良措施,主要包括:水利工程改良、农业改良、生物改良、化学改良。  相似文献   

13.
未控区“水保法”减洪减沙效益计算是一项新的研究任务。黄河中游河口镇至龙门区间(简称河龙区间)晋西北片未控区面积7577km2,占该片总面积的29.5%。通过区块划分,建立水保措施密度分布等值线图,在相邻已控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未控区水保措施减洪减沙效益计算。结果表明:晋西北片未控区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水保措施年均减洪量分别为404万m3、1289万m3和787万m3,减洪效益依次为1.7%、7.6%和7.7%;水保措施年均减沙量分别为176.4万t、611.4万t和449.8万t,减沙效益依次为1.5%、10.5%和15.0%。利用已控区的资料计算未控区减洪减沙效益,还需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了在特定半干旱条件下土壤侵蚀过程的特点,即以不同时空尺度相交织的“风、水两相土壤侵蚀”过程的机制;编绘了研究区典型地段风、水两相土壤侵蚀现状图;分析和讨论了两相侵蚀过程在内蒙古半干旱地区国土整治,特别是水土保持工程中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皇甫川流域水沙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慕星  张晓明 《干旱区研究》2013,30(5):933-939
皇甫川流域地处黄河中游典型的多沙粗沙区,该区域的水沙变化对黄河下游水沙情势的改变具有重要指示意义。利用双累积曲线确定1954-2010年皇甫川流域水沙变化的典型时段,对其趋势进行分析,并基于20世纪50年代以来水利水保措施的实施来剖析流域水沙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皇甫川流域水沙的演变过程可划分为4个典型时段,即1954-1978年、1979-1987年、1988-2002年、2003-2010年。1954-1978年,流域治理度低,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为水沙的自然变化时段;1979-2010年水利水保措施的减水减沙效应不断增大,双累积曲线法计算的减水减沙效应分别为41.8%和49.7%,径流/输沙系数还原法计算的减水减沙效应分别为44.7%和48.3%。  相似文献   

16.
东亚飞蝗产卵及蝗卵孵化与土壤含盐量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1.在黃海蝗区自然条件下观察,东亚飞蝗选择芦葦地、茅草地及獐毛草地产卵,不选择盐蒿地。分析結果表明选择的产卵地与土壤含盐量及含水量有密切关系。 2.以人工配制不同浓度的盐土,任飞蝗自由选择产卵,結果証明飞蝗对不同浓度盐分具有明显的选择能力。两种盐土含盐量的差異在0.25%以下时,所产的卵数約各占一半;若两者差異在0.3%以上时,产在低浓度盐土内的卵数比高浓度內显著增多。由此可知,雌蝗产卵时能选择的最低含盐量临界为0.3%。在一般中度盐土內,含盐量的差異愈大,选择力愈明显。 3.沿海蝗区蝗卵的孵化温积,因所在环境的土壤盐分、土壤水分、植被盖度以及腐植质的多少而異。芦葦地、獐毛草地的含盐量都较低。在其他条件相近的情况下,此二种植被地內的蝗卵发育温积均低于盐蒿地,由于盐蒿地土壤內盐溶液浓度大,影响卵正常吸水,因而延缓了发育期。 4.未吸水的蝗卵在人工配制的不同浓度盐土中孵育,浓度愈低,孵化率愈高。孵化的最高浓度极限为0.35%。吸水卵在含盐量1.0%以上的土壤中,其孵化率随盐分上升而递減,最高孵化的盐量极限为3.5%,二者对盐分的抵抗力差别甚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依据新疆水资源的实际情况,论述了在新疆农业生产中节约用水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并提出了农业节约用水的具体措施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地质数学、土壤科学与水科学的交叉和综合理论,在充分考虑土壤水资源信息分布的随机性和结构性的基础上,将新兴的地质统计学理论与经典统计学理论结合用于水—土科学。利用土壤水资源信息的地质学结构特征,对大面积土壤墒情区域分布预测;在模糊聚类分析基础上,利用CAMS系统绘制土壤墒情区域最优分布图。完成了西辽河65100km2范围内的大面积土壤墒情区域预测与利用土壤水动力学原理对不同时期(季节)的土壤墒情的区域预报。为灌区土壤水分监测预报与抗旱排涝决策和防灾抗灾提供宏观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坝上高原林草地表层土壤含水量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地处半干旱坝上高原沽源县为例,对比分析不同自然区域内林地、草地距地表约25cm处土壤含水量。结果表明:人工乔木林地土壤含水量最少,灌木林地次之,草地最多,尤其是天然草地。结合当地农户走访和野外踏查,得出结论:草地或灌木林地能够较好地保持土壤水分,乔木林地则相对较差。建议遵循当地自然地带性规律,充分考虑水分条件,林草植被建设以生态耗水量少的草、灌为主,乔木为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