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6篇
  29篇
综合类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统一认识 加速黄土高原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和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既有自然的因素也有社会的因素,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中的经纬度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的地貌形态结构之间的相互交叉又是形成环境复杂性的关键。统一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是制定正确的治理方针和治理措施的基础,是加速黄土高原快速治理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2.
3.
基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土壤侵蚀态势初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人对地质时期强土壤侵蚀发生期与气候期对应关系存在截然不同的三种看法,而对现代全球气候变暖对土壤侵蚀影响加大的看法则基本一致。在分析影响土壤侵蚀因子的基础上,提出未来全球气候变暖对土壤侵蚀产生影响的直接因子是降雨量,未来全球气候变暖仍存在不确定性;前人基于全球气候变暖的降雨变化研究结论是降雨变化不属全球同步性而存在区域差异,全球气候变暖的降雨变化具不确定性,因此土壤自然侵蚀量的增或减与气候变化的真正关系仍具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黄河中游半干旱区黄土丘陵地区的自然条件与环境特征,提出在黄土丘沟区以淤地坝的方式,建立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独特的绿洲。文中较全面的分析了该区建设绿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以及持续发展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对地表水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景可  郑粉莉 《水土保持研究》2004,11(4):11-12,73
有关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对地表水资源的影响在近10多年来受到普遍关注。分析了主要水土保持措施,如林草措施、基本农田和沟道工程措施的水文效应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预测到2050年黄土高原完成了各项水土保持治理任务后,每年减少入黄泥沙7~8亿t,减少径流量60亿m^3以上。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植被建设的经验教训与前景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景可  郑粉莉 《水土保持研究》2004,11(4):25-27,178
通过对黄土高原植被建设经验教训的总结,提出了加快植被建设的基本原则及建议。未来黄土高原预计在半湿润地带森林植被覆盖率可达到30%,在森林草原带,乔木林覆盖率低于zo%,而以灌草为主的植被覆盖率达到50%,草原带林草覆盖率低于50%。  相似文献   
7.
加快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土高原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源地,也是西部开发的关键区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效治理程度低,治理速度慢。在分析了其原因后认为,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必须确立自然观的科学理念,治理的战略目标应是有限的和分阶段的。提出了加快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8.
水土流失已成为世界性的环境公害之一,每年都有大量的肥沃土壤毁于水土流失之中,由此而引起的灾难日益为人们所关切与重视。我国对水土流失问题也十分重视,但是还有一些具体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下面就我国水土流失的现状,水土流失的原因和迫切需要研究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水土保持效益评价中的问题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至今,全国的水土保持工作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还停留在定性描述和理论探索阶段,关于治理效益评价的深层次问题还未涉及,如水土流失治理模式与治理效益的关系问题,水土保持效益评价的原则与指标问题,水土保持措施和治理效益与治理目标关系问题,治理效益点与面的关系问题等.进一步研究这些问题,将会极大地推进水土流失治理效益评价理论体系的形成,从而加强治理效益评价的适用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下游从70年代开始出现断流,断流的时间越来越长,断流的河段也越来越长。1996年和1997年断流河段的上端已达河南开封附近,距郑州已不很远。这严峻的形势,将会怎样发展?下游河道是否会变成一条永远干枯的河道,黄河是否会变成一条远离大海的内陆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