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调查了乙烯利和赤霉素对黄瓜性别表现的影响.在1~3片叶使用 50mg@L-1乙烯利处理能增加雌花数,但在子叶期使用无效果,使用时间过迟会使第1雌花出现节位升高.赤霉素(GA4+GA 7)的混合物会促进雄花发生,利用乙烯利与赤霉素的联合作用可控制植株的雌雄性别比例.  相似文献   

2.
三种化学物质对西葫芦性别表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乙烯利诱导雌花、用赤霉素和AgNO3诱导雄花以控制西葫芦花的性别表现。用不同处理浓度的乙烯利(50、100mg/L)、GA3(50、100、1OOOmg/L)、AgNO3(200、300mg/L),在不同处理时期(子叶平展期和4叶期).对不同栽培品种进行处理,观察统计1~20节内雌花、雄花形成的数量并进行统计分析,找出最佳处理水平。结果表明.利用化学物质可以控制西葫芦性别表现。乙烯利50mg/L、GA3 1000mg/L、AgNO3 300mg/L为最佳诱导剂浓度,处理时期以子叶平展期为佳,不同处理方法对性别表现的影响不显著,不同栽培品种对诱导的反应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于节瓜5叶期分别用不同浓度的乙烯利、赤霉素(GA3)、乙烯利与赤霉素混合三种激素处理植株,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范围内,激素处理随着浓度的升高,植株高度、茎粗、节间长逐渐减小,单一激素处理、混合激素处理对节瓜植株的生长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GA3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逆转乙烯利的作用;200 mg/L GA3能够降低节瓜第一雄花节位并提高叶片的光合速率,60 mg/L的乙烯利能够降低第一雌花的节位并提高叶片的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4.
西葫芦的性别表现与化学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用乙烯利诱导雌花、用赤霉素和AgNO3诱导雄花以控制西葫芦花的性别表现。用不同的处理浓度:乙烯利(50/100/1000mg/L)、赤霉素(50/100mg/L )、AgNO3(200/300mg/L),不同的处理时期(子叶平展期/4叶期),对不同栽培品种进行处理,观察统计0-20节内雌花、雄花形成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找出最佳处理水平。结果表明,利用化学物质可以控制西葫芦性别表现。乙烯利50mg/L、GA31000mg/L、AgNO3300mg/L为最佳诱导剂浓度,处理时期以子叶平展期为佳,不同处理方法性别表现的影响不显著,不同栽培品种对诱导的反应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普通丝瓜性别分化的化学调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乙烯利和矮壮素于子叶展平期、1叶期和2叶期处理普通丝瓜,研究其对丝瓜性别分化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赤霉素处理有利于雄花分化,以2叶期100 mg/L处理的诱雄效果最好;乙烯利处理延迟和抑制雄花分化,减少雄花数目,同时也减少雌花数目,显著降低雄雌比;矮壮素处理有利于雌花分化,以1叶期200 mg/L处理的诱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油棕花性别与内源激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油棕花性别与内源激素的关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开花过程中夹花叶片内源激素含量。结果表明,开花前,夹花叶片积累较多的赤霉素和乙烯,具高比值的IAA/CTK、GA/CTK,利于油棕雌花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乙烯利对厚皮甜瓜第一雌花节位、雌花数目、果实性状及幼叶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乙烯利能够显著降低厚皮甜瓜第一雌花节位,增加植株8~13节位内雌花数目,一定浓度乙烯利能够使果实明显增大,单瓜重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升高,果实品质提高。处理植株5天后,近生长点抽生的幼嫩叶片内IAA和GA3含量,随乙烯利浓度的增大而降低,ABA含量随乙烯利浓度的增大而升高。  相似文献   

8.
GAs和STS对乙烯利诱导瓠瓜产生雌花的拮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系列不同浓度的GAs(Gibberellins,赤霉素)或STS(Silver Thiosulphate Complex,硫代硫酸银络合物)加乙烯利,在活体条件下,研究GAs和STS对乙烯利诱导瓠瓜产生雌花的拮抗作用.试验结果表明:STS和GAs几乎都能抵消乙烯利诱导瓠瓜产生雌花的作用.在一定的浓度范围(0~2.0mmol/L)内,乙烯利诱导雌花的效果是随着其浓度的增加而加强;当与GAs组合时,乙烯利诱导雌花的效应是随着GAs浓度(在0~4.0mmol/L范围内)的增加而减弱.STS抵消乙烯利的这种诱雌作用比GAs还要好,4.0mmol/L的STS几乎完全抵消了2.0mmol/L乙烯利的诱雌作用.  相似文献   

9.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板栗花芽性别分化及结果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提高板栗雌花分化率,以8年生铁粒头为试材,在花芽分化期叶面喷施GA3,6-BA,乙烯利,测定结果枝长,枝基部直径,枝中部叶长和宽,该枝雄花数,雄花序长和雌花数,结果表明,GA350,100mg/L和6-BA 100mg/L能显著地提高板栗雌花分化率,降低雄花与雌花的比值,乙烯利对板栗雌花分化具有极明显的抑制作用,3个质量浓度处理没有雌花生成,低浓度处理具有促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1确定最佳用时期植物生长调节剂只有在作物适宜的时期内使用,才能达到较好的使用效果。如用乙烯利诱导黄瓜的雌花形成,必须在幼苗1-3叶期喷洒,过迟用药,则早期花的雌雄性别已定,达不到诱导雌花的目的。乙烯利用于西瓜催熟,需在西瓜长足后用100-300mg/  相似文献   

11.
植物激素和多胺与黄瓜性别逆转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硝酸银和乙烯利分别处理黄瓜雌性系和强雄性系幼苗,可在一定节位上发生性别逆转.在雌性转雄过程中,茎尖赤霉素(GA3)、腐胺(Put)和可溶性蛋白质(SP)含量升高,而生长素(IAA)、细胞分裂素(ZT)和亚精胺(Spd)含量则下降.与此相反,在雄性转雌过程中,茎尖赤霉素、腐胺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而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和亚精胺含量升高.脱落酸、精胺和尸胺在黄瓜雌雄性别逆转过程中则表现为无规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黄瓜S-腺苷-L-高半胱氨酸水解酶全长DNA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克隆黄瓜S-腺苷-L-高半胱氨酸水解酶基因的cDNA,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表达分析,为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对乙烯利诱导黄瓜茎尖SSH文库的筛选,采用RT-PCR 和电子克隆技术,获得黄瓜CsSAHH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NCBI编号:HQ444960, CsSAHH)。运用半定量RT-PCR,分析CsSAHH基因在乙烯利诱导后的茎尖和雌雄花不同部位的表达。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CsSAHH基因的蛋白结构。【结果】黄瓜CsSAHH基因的cDNA全长1 545 bp,编码485个氨基酸,其理论上的等电点pI=5.66,分子量MW=53.1 kD。CsSAHH基因在黄瓜茎尖受乙烯利诱导增强表达,在黄瓜雄花中的雄蕊表达较弱。CsSAHH理化性质表明,该蛋白无明显的信号肽;蛋白二级结构主要由loop 环和α螺旋构成,含少量的β折叠,预测发现该蛋白分别在85-99 氨基酸残基和262-279氨基酸残基处各有1个S-腺苷-L-高半胱氨酸水解酶活性功能区。CsSAHH基因氨基酸序列与苜蓿的同源性为63%,与水稻、玉米、拟南芥等作物同源性较低。【结论】成功克隆黄瓜CsSAHH基因cDNA序列,在85-99 氨基酸残基和262-279氨基酸残基处各有1个S-腺苷-L-高半胱氨酸水解酶活性功能区。该基因在茎尖受乙烯利诱导增强表达,在雄蕊中表达较弱。在未处理的雌雄花芽发育不同阶段,雌花芽中表达强于幼果和雄花芽。  相似文献   

13.
 转反义 ACS( ACC合成酶基因 )番茄与普通番茄果实激素平衡方式不同。普通丽春番茄果实采前 IAA、Z+ ZR(玉米素 +玉米素核苷 )逐渐下降 ,GA在花后 40 d出现高峰 ,之后逐渐下降 ;ABA呈递增趋势 ;IAA/ ABA花后 2 0 d最高 ,花后 40 d至果实变色期变化不显著 ,但果实粉红期至红色期 IAA/ ABA显著下降。转反义 ACS番茄表现了与丽春番茄不同的变化趋势 ,其IAA/ ABA从花后 2 0 d至绿熟期呈上升趋势 ,而绿熟期至腐败期缓慢下降。转反义 ACS番茄生长类激素的含量在果实生长发育时期 (绿熟期之前 )与普通番茄没有显著差异 ,但在成熟衰老时期显著地高于普通番茄。  相似文献   

14.
乙烯利和多效唑对鸡嘴荔内源激素和花芽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6年生鸡嘴荔为试材,用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和多效唑进行处理,研究其对鸡嘴荔内源激素和花芽分化的影响,寻找解决鸡嘴荔成花率低和坐果率低的方法.结果表明,多效唑和乙烯利处理均能提高鸡嘴荔的成花率,其中,对鸡嘴荔成花率提高作用最明显的是处理A(乙烯利800mg/L),末次梢成花率达到91.88%,比对照提高了18.59%;其次为处理D(多效唑600 mg/L),处理C(乙烯利400mg/L)和处理B(多效唑1000mg/L),成花率分别为91.81%,80.44%和76.37%,分别比对照提高18.52%,7.15%和3.08%.在花芽分化前期,各处理能明显降低植株体内IAA和GA3的含量,提高ABA和ZT的含量,其中,处理A和处理D的效果优于处理B和处理C.在花芽形态分化前期,IAA,GA3,ABA和ZT含量都有一个上升高峰.在中后期,除GA3有波动之外,IAA,ABA和ZT则持续下降.此外,各处理的ZT与GA3的比值前期均大于1.  相似文献   

15.
16.
为了确定花生生产过程中乙烯利的最佳喷施时期及用量,以湘花2008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盛花期和幼果期分别喷施不同浓度的乙烯利对花生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盛花期喷施乙烯利会导致植株提前衰老,不利于生物量的形成;幼果期喷施200~500 mg/L乙烯利,可提高整个生育期花生的叶干重和单株荚果产量,有利于花生生物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黄瓜子叶节再生过程中不同发育阶段愈伤组织的内源激素含量,探讨子叶节再生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规律和激素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黄瓜子叶节再生阶段的变化,内源激素含量也呈现不同变化.外植体培养0 d时,ABA含量最高,IAA和GA含量最低;愈伤组织诱导期(3~9 d),ABA、IAA、GA、ZR含量先升高后降低;愈伤组织分化期(9~15 d),IAA和GA含量均先升高后降低,ZR含量一直降低,而ABA含量则先降低后升高.  相似文献   

18.
GENESIS诱导小麦雄性不育与幼穗中乙烯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小麦发育的 Feekes8.5时期用化学杂交剂 GENESIS进行处理 ,分别在小麦花药发育的单核期、二核期和三核期测定幼穗中乙烯释放量的变化 ,研究 GENESIS诱导小麦雄性不育与乙烯的关系。结果表明 :经化学杂交剂 GENESIS诱导后 ,幼穗中乙烯释放量在 3个时期均明显高于对照。随着 GENESIS喷施剂量的增加 ,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率也相应增加 ,同时幼穗中乙烯释放量也表现出相同的增长趋势。表明 GENESIS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的生化机理在于 GENESIS诱导小麦幼穗中乙烯释放量增加 ,乙烯释放量的变化与小麦雄性不育有直接关系。同时 ,利用乙烯合成抑制剂 (AVG)处理细胞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后 ,内源乙烯释放速率降低 ,育性得到部分恢复  相似文献   

19.
黄瓜种子产量高低品系双受精过程中内源激素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瓜单瓜种子产量高品系D1158-1和低品系D0435-3-1-1为试验材料,人工自交授粉,切片观察二者受精发育过程差异,同时通过试剂盒测定玉米素(ZR)、生长素(IAA)、脱落酸(ABA)、赤霉素(GA)四种内源激素变化,综合分析受精卵发育及内源激素变化差异表明,黄瓜授粉受精后4~12 h,D1158-1与D0435-3-1-1受精卵发育差异不明显,授粉后24~36 h,D1158-1受精卵发育过程快于D0435-3-1-1,授粉后36 h完成受精作用进入合子分裂期,黄瓜作为双受精有丝分裂前配子融合类型,授粉后24~48 h完成受精作用。两个黄瓜品系四种内源激素随授粉时间推移,呈逐渐增加趋势,授粉后24~36 h相继达到峰值,与受精作用紧密相关的ZR、IAA、ABA三种激素在24~36 h,D1158-1和D0435-3-1-1间差异显著。D1158-1的IAA/ZR均大于D0435-3-1-1,说明其与授精阶段单瓜种子产量形成关系密切。发现两个黄瓜品系授粉授精后,D0435-3-1-1的IAA/ABA、GA/ABA、ZR/ABA及(GA+ZR+IAA)/ABA比值均大于D1158-1。ABA在受精作用中具有重要作用。在黄瓜授粉受精过程中,单瓜种子产量高品系D1158-1三种内源激素(ZR、IAA、ABA)含量均显著高于低产品系D0435-1-1,IAA从黄瓜受精初期到结束均发挥作用;ABA含量最高与授粉受精关系密切;ZR作用于精卵融合阶段与种子发育形成最为密切,影响黄瓜单瓜种子产量。  相似文献   

20.
NaCl胁迫及外源ABA和GA_3对黄瓜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胁迫及外源ABA、GA3处理对黄瓜幼苗叶片膜脂过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先升高后降低、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降低,叶片膜脂过氧化产物内二醛(MDA)含最增高,质膜透性增大。外源ABA、GA3能显著提高黄瓜幼苗叶片POD、CAT、SOD的活性,降低叶片MDA的积累和质膜透性,有效缓解盐胁迫引起的黄瓜幼苗叶片细胞的膜脂过氧化。三组浓度的ABA、GA3均能显著缓解盐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