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靓巴非蛤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9年10月,在北部湾采集339枚野生靓巴非蛤,测定其壳长、壳高、壳宽、前缘长、后缘长和体质量,采用相关性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探究其表型性状对体质量生长线数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该取样群体靓巴非蛤生长线数为36.4±3.2;靓巴非蛤体质量变异系数最大,具有最大选育潜力,且形态性状与体质量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其中壳高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最高为0.949,后缘长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最低为0.759;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靓巴非蛤体质量有影响的主要形态性状有壳长、壳高和壳宽,建立了靓巴非蛤壳长、壳高、壳宽对其体质量的回归方程(r2=0.965)。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对靓巴非蛤体质量影响最大的形态性状为壳宽,其次是壳高和壳长。试验结果表明,靓巴非蛤以体质量为选育目标进行良种选育时应主要选择壳宽,同时加强对壳高的协同选择。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钝缀锦蛤形态性状和活体质量之间的关系,随机选取的150粒野生钝缀锦蛤作为试验材料,分别测量其形态性状(壳长x1、壳宽x2、壳高x3)和活体质量(y),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计算形态性状对活体质量的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钝缀锦蛤的形态性状和活体质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壳宽与活体质量相关系数最大(0.970)。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壳宽对活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0.677),其次为壳高(0.184),最小为壳长(0.151)。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相一致,壳宽是影响活体质量的主要因素。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估计活体质量的回归方程:y=-160.195+0.726x1+4.307x2+0.894x3,r2=0.960。该研究结果为钝缀锦蛤的人工选育和种质资源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机选取3~4龄野生黑蝶贝128只,对其壳长(L1)、壳高(L2)、壳宽(L3)、韧带长(L4)和体质量(m)进行测量,计算各性状间的相关系数,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了以壳长、壳高、壳宽和韧带长为自变量对因变量体质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得出不同表型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相关性分析中,对体质量的相关系数大小依次为壳高壳长壳宽韧带长(P0.01);通径分析中,壳高对体质量作用最大(0.589),其次是壳宽(0.278)和壳长(0.143);壳高对体质量的直接决定系数最大(0.347),其他依次为壳宽(0.077)、壳长(0.02)和韧带长(0.0001),总决定系数为r2=0.854;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回归方程:m=-364.554+0.858xL1+3.032xL2+4.371xL3。通过对黑蝶贝壳高、壳宽进行选择,同时加强对壳长的协同选择来选育生长较快、适于插核育珠的黑蝶贝新品系,为黑蝶贝选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扇贝“渤海红”群体形态性状对体质量性状的影响,随机选取大口河海域浮筏养殖的90只体形规则的6月龄扇贝“渤海红”,对其壳长(X1)、壳高(X2)、壳宽(X3)等3项形态性状和体质量(Y)、软体部质量(Z)和闭壳肌质量(W)等3项体质量性状进行了测量,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扇贝“渤海红”的壳长、壳高、壳宽与体质量、软体部质量、闭壳肌质量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壳宽、壳高对体质量影响的直接通径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壳宽的直接作用较大,壳高较小。与体质量相关系数最大的壳长,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并不是很大,而其间接作用却达到最大,主要通过壳高间接影响体质量;壳长和壳宽对软体部质量的直接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影响(P<0.01),对软体部质量直接影响最大的是壳长,其次是壳宽,壳高主要通过壳长间接影响软体部质量;对闭壳肌质量直接影响最大的是壳长,壳高的直接影响作用不显著(P>0.05)。形态性状对各体质量...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施氏獭蛤选育群体壳体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随机选取经2代群体繁育的20月龄、养殖在水深5~7 m的泥沙质潮下带滩涂中的施氏獭蛤150个,测量壳长(x_1)、壳高(x_2)、壳宽(x_3)、壳质量(x_4)、体质量(y_1)和软体质量(y_2)表型性状,进行相关的通径分析。试验结果显示,施氏獭蛤表型性状参数中,壳质量变异系数最高,性状间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体质量同软体质量和壳质量相关性均达0.85以上;根据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壳质量对施氏獭蛤体质量和软体质量的影响最大,对体质量通径系数达到0.657,高出壳长0.369,对软体质量的影响程度下降,通径系数为0.436,高出壳长0.086,壳质量的直接作用大于间接作用;体质量(y_1)和软体质量(y_2)与壳长(x_1)、壳质量(x_4)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_1=-14.769+0.613x_1+2.002x_4(r~2=0.806),y_2=-0.980+0.281x_1+0.500x_4(r~2=0.549),r~20.850表明存在对体质量性状影响较大的其他因素。以上结果为施氏獭蛤性状选择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野生企鹅珍珠贝形态性状对质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野生企鹅珍珠贝(Pteria penguin R?ding)形态性状对质量性状的影响,为其良种选育中亲贝的选优提供策略,实验随机选取200只三亚野生企鹅珍珠贝为研究材料,对其形态性状(壳长、壳高、壳宽、斜高、铰合线长及前耳至后耳基部长)和质量性状(活体质量、软体质量、壳质量及闭壳肌质量)进行测量,利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等分析方法研究形态性状对质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绞合线长与前耳至后耳基部长相关系数极显著(P0.01),与其他各数量性状之间的相关系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9个数量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构建了形态性状(壳长、壳高及壳宽)对体质量、软体部质量、壳质量和闭壳肌质量的最优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分别为0.872、0.777、0.892和0.630。野生企鹅珍珠贝的壳宽对其体质量、软体部质量和壳质量的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最大,分别为0.422(0.178)、0.357(0.127)和0.503(0.253);壳高对其闭壳肌质量的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最大,为0.602(0.362)。结果表明,若以体质量、软体部质量或壳质量作为企鹅珍珠贝选育目标,应主要考虑壳宽;若以闭壳肌质量作为企鹅珍珠贝选育目标,应主要考虑壳高。[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9,9(6):48-56]  相似文献   

7.
为确定南沙群体野生大珠母贝(Pinctada maxima)外部形态性状对其体质量的影响程度,为人工选育提供参考指标,以南沙群岛自然海域捕捞的1龄野生大珠母贝为研究对象,对其外部形态性状壳长、壳高、壳宽和绞合线长及其体质量进行测量统计,并进行相关性、多元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大珠母贝的各性状指标变异系数区间为(13.751%, 38.947%),并且各性状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剔除差异不显著的形态性状建立最优回归方程,其中R2=0.933;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南沙群体大珠母贝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的外部形态性状为壳宽(0.439),而壳长通过壳高对体质量的间接作用影响最大(0.384),其中壳宽对体质量的决定系数为0.193,壳宽通过壳高对体质量的决定系数最大(0.312)。结果表明,当以南沙群体野生大珠母贝体质量为选育目标时,应注重对壳宽的选择。[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23,13(6):19-25]  相似文献   

8.
不同贝龄华贵栉孔扇贝数量性状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3月龄、6月龄、7月龄、9月龄和15月龄的4个数量性状(壳高、壳长、壳宽和体质量)进行了测量,分析了性状间的表型相关性及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4个数量性状两两间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形态性状与体质量间,壳长对体质量的相关系数较高,壳宽对体质量的相关系数较小。通径分析显示壳宽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最小,除7月龄外,壳高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大于壳长。相关指数分析的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相似,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相关指数为0.910~0.943。经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4个月龄时期壳高、壳长和壳宽对体质量的线性回归方程。研究表明,在6月龄后以壳高为主要选择指标,可达到对体质量的选择,研究结果为华贵栉孔扇贝选择育种中选育指标的确立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栉孔扇贝不同性别间重要经济性状比较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不同性别栉孔扇贝的壳长、壳高、壳宽和绞合线长4个壳性状及体质量、软体质量及闭壳肌质量3个质量性状进行了测量。比较重要经济性状及壳形态在性别间的差异,分别在雌雄群体内,应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等方法计算壳性状与质量性状间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并利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壳性状对质量性状的回归方程。试验结果表明,雌雄群体间重要经济性状及壳形态间无显著差异(P>0.05);雌雄群体各性状间表型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雌性群体相关系数普遍高于雄性;雄性群体中对体质量直接影响最大的壳性状为壳长,其次为壳高,而雌性群体中对体质量直接影响最大的壳性状为壳高,壳长影响极小;雌性群体中对软体质量直接影响最大的壳性状为壳高,其次为壳长和壳宽,而雄性群体中,仅壳高对软体质量的直接影响较大。雌雄群体间壳性状对质量性状的回归方程亦有较大不同。  相似文献   

10.
底播虾夷扇贝数量性状的相关性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湿质量、软体部湿质量和闭壳肌湿质量直接影响养殖企业的产量和效益,也是育种工作者选育的目标性状。为了研究影响底播虾夷扇贝这三个性状的因子,分别测量了71个底播养殖虾夷扇贝的壳长(L)、壳高(L1)、壳宽(L2)、总湿质量(m)、软体部湿质量(m1)和闭壳肌湿质量(m2),使用SPSS 17.0采用通径分析的理论分析了各个性状间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结果表明:所有测量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壳长对总湿质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不显著(P0.05),壳高和壳宽对总湿质量的直接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壳高的直接作用较大,壳宽较小,壳宽主要通过壳高间接的影响总湿质量。壳宽对软体部湿质量的通径系数显著(P0.01),是影响软体部湿质量的主要因素。壳长、壳高和壳宽对闭壳肌湿质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均不显著(P0.05)。形态性状对各体质量性状的回归方程分别为:m=-93.06+0.974 L1+2.617 L2(r2=0.935);m1=-34.779+1.849 L2(r2=0.879)。以上结果为我国北方底播养殖虾夷扇贝,亲贝的选育选择,将提供科学依据,主要选择壳高大的亲贝,次要选择壳宽以达到选育总湿质量大的后代的目的。如果以提高软体部湿质量为目标,则主要选择壳宽。  相似文献   

11.
不同地理群体菲律宾蛤仔表型性状的相关性与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机选取繁殖时期的南方群体北方养殖菲律宾蛤仔(SN)、北方土著品种(NN)和南方群体南方养殖蛤仔(SS),测量其壳长(SL)、壳高(SH)、壳宽(SW)、活体质量(mL)、软体质量(mM)和烘干后软体部干质量(mF),采用相关与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不同地理群体的菲律宾蛤仔表型性状对软体质量的作用效果,为菲律宾蛤仔的选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测度指标。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地理群体菲律宾蛤仔的形态学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地理群体各数量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决定系数分析表明,不同地理群体菲律宾蛤仔影响软体质量的主要表型性状并不相同,南方群体北方养殖蛤仔群体的壳宽直接作用最大,壳宽通过壳高的间接作用是次要因素;北方土著品种群体壳长是主要因素,壳长通过壳高的间接作用是次要因素;南方群体南方养殖蛤仔群体壳高的直接作用是主要因素,壳长通过壳高的间接作用是次要因素。对通径系数检验不显著的自变量进行删除,利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不同地理群体菲律宾蛤仔软体质量的最优回归方程:SN群体,mM1=-4.276+0.211SH+0.116SW;NN群体,mM2=-2.806+0.088SL+0.087SH;SS群体,mM3=-3.101+0.290SH。回归方程分析表明回归关系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12.
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这两种方法,来研究缢蛏的表型形态性状对体质量和软体部重的影响。随机抽取缢蛏100只,分别测定其壳长(X_1)、壳宽(X_2)、壳高(X_3)、体质量(Y_1)和软体部重(Y_2)5项贝壳表型性状参数,并分别计算了各表型性状间的相关系数,以及表型性状作为自变量,对体质量和软体部重作为因变量的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结果表明,通过缢蛏表型性状间的相关分析对两性状间的关系进行明确的定量,有利于制定合理的多性状选择方案,为缢蛏选育提供理想的测度指标。  相似文献   

13.
从湛江东海岛斧文蛤野生群体随机取200个2龄个体,测量壳长(SL)、壳宽(SW)、壳高(SH)、韧带长(Li L)、小月面长(Lu L)和体质量(W)6个性状,计算性状间的相关系数;以壳性状为自变量、体质量为依变量,采用通径分析方法计算壳性状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建立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壳长、壳宽、壳高、韧带长与体质量极显著相关(P0.01),小月面长与体质量相关不显著(P0.05)。壳长、壳宽、壳高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韧带长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较小,相关不显著(P0.05);壳长对体质量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最大,是影响体质量的最重要因素。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多元回归方程YW=-126.784+1.249XSL+2.036XSW+0.911XSH,为斧文蛤选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测度指标。  相似文献   

14.
从湛江东海岛斧文蛤野生群体随机取200个2龄个体,测量壳长(SL)、壳宽(SW)、壳高(SH)、韧带长(Li L)、小月面长(Lu L)和体质量(W)6个性状,计算性状间的相关系数;以壳性状为自变量、体质量为依变量,采用通径分析方法计算壳性状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建立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壳长、壳宽、壳高、韧带长与体质量极显著相关(P0.01),小月面长与体质量相关不显著(P0.05)。壳长、壳宽、壳高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韧带长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较小,相关不显著(P0.05);壳长对体质量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最大,是影响体质量的最重要因素。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多元回归方程YW=-126.784+1.249XSL+2.036XSW+0.911XSH,为斧文蛤选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测度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为查明麦哲伦扇贝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等经济性状的影响,获得具有优良遗传性状的目标群体,采用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分析麦哲伦扇贝壳长(L)、壳高(h)和壳宽(b)对活体质量(m1)、软体质量(m2)和闭壳肌质量(m3)的影响,建立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回归方程。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性状间的相关性均为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中壳长与壳宽之间的相关系数(0.977)最高,壳宽与壳高之间的相关系数(0.852)最低。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影响麦哲伦扇贝活体质量、软体质量和闭壳肌质量的主要因素均为壳宽,通径系数分别为0.536、0.387和0.435。对麦哲伦扇贝活体质量和闭壳肌质量间接作用最大的是壳长(0.869和0.702),对软体质量间接作用最大的是壳高(0.776)。壳宽对麦哲伦扇贝活体质量和闭壳肌质量的决定系数最大(0.287和0.189),壳高对软体质量的决定系数最大(0.208)。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形态性状对活体质量、软体质量和闭壳肌质量的回归方程:m1=-365.655+2.596h+...  相似文献   

16.
通过测量福建省福宁湾1~2龄尖刀蛏(Cultellum scalprum)的重量性状(活体重量、软体部湿重和干重、贝壳湿重和干重)、体尺性状(壳长、壳高、壳宽)和肥满度等指标,并作相关与回归分析、通径分析,以阐述尖刀蛏表型性状间的相关性、表型性状生长特点、体尺性状与体重性状的相互关系等。结果表明,1~2龄尖刀蛏体重性状的变异系数(CV)在28.09%~43.10%之间,体尺性状变异系数CV≤15%,重量性状变异系数大于体尺性状。尖刀蛏体尺与体重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其性状间的回归关系均可用幂函数方程表示;该区域1~2龄尖刀蛏活体重量相对壳长、壳高和壳宽均呈现正异速生长(b1.0,P0.01),壳宽与壳长呈等速生长(b=1.0,P0.01),壳高与壳长、壳宽与壳高分别呈负异速生长(b1.0,P0.01);尖刀蛏体重性状与体尺性状(壳长X_1、壳高X_2和壳宽X_3)间的多元回归方程为:活体重量(BW)=-2.535 1+0.046 0X_1+0.060 4X_2+0.295 8X_3。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尖刀蛏的体尺指标壳宽的数值变化对其活体重量、软体部湿重和软体部干重等体重指标的变化直接影响最大,壳长对活体重量、壳高对软体部湿重和软体部干重等的直接影响次之;壳高通过影响壳宽进而对活体重量、软体部湿重和软体部干重等体重指标的间接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7.
小刀蛏壳性状与活体质量、软体部重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研究小刀蛏的壳长、壳高、壳宽、铰合线长、壳顶到后缘线长5个性状之间对活体质量和软体部重影响,并分别计算了各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和以表型性状为自变量对体质量和软体部重作因变量的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结果表明,各表型性状与体质量、软体部重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本文中总决定系数为0.921和0.816,大于0.8,说明已找到自变量。本文分别以活体质量、软体部重为依变量,壳长X1、壳宽X2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方程,为:Y_活=-24.670+4.900X_1+2.582X_2;Y_软=-8.976+2.223X1+0.956X2。  相似文献   

18.
九孔鲍幼鲍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平衡巢式设计方法和人工授精技术,1个父本配3个母本,建立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texta)12个半同胞家系和36个全同胞家系.在40日龄、120日龄、180日龄、240日龄时分别对所建36家系个体测量壳长,壳宽与体质量.采用单性状约束最大似然法(Restricted Maximum Likelihood Method, REML)估计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texta)各阶段体质量,壳宽与壳长性状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九孔鲍幼鲍在40、120、180、240日龄时壳长遗传力估计值为(0.13±0.09)~(0.56±0.15),壳宽遗传力估计值为(0.13±0.06)~(0.62±0.13),体质量遗传力估计值为(0.18±0.15)~(0.26±0.08),均属于中等遗传力.另外,从性状的表型相关与遗传相关可以得出,九孔鲍稚鲍在不同日龄壳长、壳宽与体质量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均为正相关(P≤0.05).表型相关系数为0.66~0.94,遗传相关系数为0.85~0.98,研究结果表明,以3个主要生长性状之一作为选育目标,均能达到遗传改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泥蚶生长性状属于数量性状,为了筛选与泥蚶生长性状位点连锁的分子标记,本研究以150颗选育品系F4泥蚶为对象,利用12个SSR位点进行生长性状关联分析。对生长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各数量性状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壳高与活体质量的相关系数最大(0.930),壳长与活体质量次之(0.927);但通径分析显示,对活体质量直接影响最大的是壳宽(0.431),壳长次之(0.332),决定系数与以上通径分析结果的变化趋势一致。应用SSR位点对选育品系F4泥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到61个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数(Na)为3~8个,平均等位基因和有效等位基因(Ne)分别为5.083和3.038;平均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和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528、0.646和0.594,表明该群体遗传多样性处于较高水平。SSR位点与生长性状相关性分析,结果获得3个标记与生长性状具有显著相关性,其中标记3012-2与壳长、壳宽、壳顶宽显著相关,标记3564与壳高、放射肋宽显著相关,标记2692与壳长显著相关,据此初步确定为与生长性状相关的候选标记。本研究旨在为泥蚶的遗传改良和选择育种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0.
西施舌形态性状与体质量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野生群体壳体性状对体质量性状的影响,文章以广西北海铁山港海区采集的178只西施舌为研究对象,测量壳高(SH)、壳长(SL)、壳宽(SW)、前缘长(AL)、后缘长(GL)、壳质量(SM)、软体部质量(VM)、活体质量(BM),以壳体性状(SH、SL、SW、AL、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