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对徐州地区6个奶牛饲养场,分别筛选临床型奶牛乳房炎和隐性奶牛乳房炎病例各80例,用4种不同的药物组合分别进行治疗,以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表明:中西结合的混悬制剂复方阿莫西林乳房灌注剂乳管注入效果最佳,其对临床型奶牛乳房炎和隐性奶牛乳房炎的治愈率分别达到45%和60%。同时,对部分奶牛场奶牛进行综合性预防试验,减少了奶牛乳房炎的发病。  相似文献   

2.
乳炎宁搽剂的安全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炎宁搽剂是由土贝母、白芷、松香等中药与蓖麻油经特殊工艺制成的一种透皮吸收中药复方制剂,具有抗炎、祛瘀、消肿和止痛作用.临床用于治疗奶牛产前、产后乳房水肿和奶牛乳房炎.与传统的治疗乳房炎的方法相比,本制剂疗效确切、给药方便、无残留、无毒副作用,在临床试验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为了探讨乳炎宁搽剂的安全性,进行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制抗奶牛隐性乳房炎中草药透皮剂,并监测其临床治疗效果,试验将五倍子、虎杖、红花、蒲公英、黄柏等中草药按照一定比例混合,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药液制备中草药透皮剂,通过抑菌试验、杀菌试验、临床疗效试验检测该药物的抑菌和杀菌效果,以及对乳汁体细胞数量、乳汁性状和产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中草药透皮剂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停乳链球菌的抑制和杀伤效果较好,能明显降低患病奶牛乳汁中体细胞数量,提高乳汁品质,增加患病奶牛日产奶量。说明该中草药组方透皮剂可用于临床预防和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  相似文献   

4.
该试验旨在研究病原菌感染与奶牛乳房炎发病之间的关联性.根据细菌分离鉴定程序和菌落总数计数法测定了636份乳样,涉及无乳房炎乳、不同等级的隐型乳房炎乳、临床型乳.结果表明,该牧场奶牛所患的乳房炎是以单种细菌感染为主,并且在一定的细菌感染比例下,乳房炎的发病程度与杆菌的相对比例正相关,与葡萄球菌的相对比例负相关;同时,乳房炎的发病程度还与菌落总数的含量正相关.无乳房炎乳、隐型乳房炎乳、临床型乳房炎乳中的菌落总数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提示,本场乳房炎的发病程度与杆菌所占的比例和菌落总数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进行了盐酸头孢噻呋乳房注入剂(干乳期)治疗奶牛干乳期乳房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试验选择75头即将进入干乳期且体细胞数在40万~80万个/mL的奶牛,分为5组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显示,按照临床推荐剂量每个乳区注入1支(含500mg头孢噻呋)盐酸头孢噻呋乳房注入剂,对由乳房内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细菌引起的奶牛乳房炎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佳木斯市8所规模型奶牛场做了乳腺炎发病情况调查,随机采集了88份临床型乳腺炎乳样和176份隐性乳腺炎乳样做了细菌学检查,并对分离得到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同时采用中草药透皮剂治疗发病奶牛.试验结果表明,引起奶牛乳腺炎主要病原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化脓链球菌、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菌、绿脓杆菌、沙门氏菌;中药透皮剂治疗奶牛乳腺炎实验表明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奶牛乳房炎是严重影响奶牛业发展和危害人体健康的奶牛常见病。近几年来畜牧兽医工作者也加强了这方面的研究,研制了许多治疗奶牛乳房炎的方剂(如公英散、消乳痈散、和乳汤、乳痈验方、全蒲汤、乳疾宁等),以副作用较少的中草药制剂代替抗生素的治疗,其治疗效果是肯定的。但同时也发现所用的中药方剂的剂型也是不同的。那么同一方剂的不同剂型治疗效果又如何呢?为了进一步提高疗效,我们选择了几种方剂,制成不同剂型,在临床治疗奶牛乳房炎过程中进行了比较试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中国大型奶牛场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特征,本试验归纳统计了我国13个省47个大型奶牛场90 053条临床型乳房炎发病数据,分析临床型乳房炎在泌乳天数、乳区、严重程度、同胎次发病次数、治疗天数等方面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奶牛分娩后10天内的临床型乳房炎发病数占总病例数的11.5%;单乳区发生乳房炎的比例为98.8%,前两乳区占比为54.7%,后两乳区占比为45.3%;轻度、中度、重度乳房炎占比分别为45.6%、45.2%、9.2%;同一奶牛发生1~3次乳房炎的头数占总奶牛数的92.1%,发生病例数占总病例的74.5%;发生3次以上乳房炎的头数占比为7.9%,发生病例数占比为25.5%;乳房炎发病后治疗天数平均为7.3SymbolqB@5.5天,治疗天数在6天及以内的占57.9%,超过6天的占42.1%。以上结果表明,我国大型奶牛场临床型乳房炎在分娩后短期内发病率较高,症状以局部为主,前乳区发病占比高于后乳区,同一奶牛多次发生临床型乳房炎较普遍,平均治疗天数较长且发病牛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本试验结果为大型奶牛场制定乳房炎防控、治疗策略提供重要信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了观察中兽药制剂丹参酮乳房注入剂对奶牛乳房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试验将甘肃某公司奶牛场的40头乳房炎奶牛随机分为丹参酮乳房注入剂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及双丁对照组,每组10头,每日乳室灌注2次(早晚各1次),连续灌注7 d为一个疗程,进行乳样体细胞数(SCC)计数,并结合临床诊断结果以丹参酮乳房注入剂进行临床治疗。结果表明:奶牛连续灌注丹参酮乳房注入剂1个疗程之后,奶牛乳房炎的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乳汁外观正常,产奶量恢复,体细胞数降至正常范围(50万个/m L以下)。说明丹参酮乳房注入剂对奶牛乳房炎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且效果明显优于双丁注射液。  相似文献   

10.
乳注盐酸左旋咪唑注射液预防奶牛隐性乳房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乳注盐酸左旋咪唑注射液预防奶牛隐性乳房炎张旱霖(南昌市奶业产销公司)乳房炎是奶牛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临床型的乳房炎在我们牧场占奶牛总发病的19%~21%。近年来,我们发现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更为普遍,造成奶产量的下降更为明显,对奶牛的生产危害性更大...  相似文献   

11.
为在研究头孢洛宁乳房注入剂(干乳期)治疗和预防奶牛干乳期乳房炎的临床疗效,本试验选择60头临近干乳期的奶牛,随机分配到头孢洛宁乳房注入剂(干乳期)高(2支/乳室)、中(1支/乳室)、低(0.5支/乳室)剂量组和苄星氯唑西林乳房注入剂组(对照组,1支/乳室)。结果显示,按照临床推荐剂量1支/乳室的剂量乳房注入头孢洛宁乳房注入剂(干乳期),能够有效治疗奶牛干乳期因敏感菌引起的乳房炎,并预防乳房内新增感染。  相似文献   

12.
奶牛乳房炎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乳房炎症,是奶牛的常发病之一,给奶牛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由于“有抗奶”的问题,人们将注意力集中在中药及其制剂治疗奶牛乳房炎的研究及应用。本课题前期研制了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的中药透皮剂,其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临床推荐用量为0.2g,/kg。  相似文献   

13.
中草药复方搽剂防治奶牛乳房炎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用中草药复方透皮吸收搽剂防治奶牛乳房炎,共治疗临床型奶牛乳房炎18例.治愈16例,与抗生素联合用药治愈2例,治愈率达88.9%,有效率为100%:通过体细胞(SCC)的检测判断其对隐性乳房炎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所用中草药搽剂对降低牛乳中体细胞数,防治奶牛隐性乳房炎有着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乳房炎是危害奶牛业的主要疾病之一,严重影响产奶量和乳品质。本试验通过对自主研制的复方中药凝胶剂的临床药效学研究,确定其临床治疗效果,从而为生产中防治奶牛乳房炎提供理论指导和有效产品。试验结果表明:中药复方凝胶剂对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对临床型乳房炎的治疗有效率达70%,对隐性乳房炎可显著降低乳体细胞数,对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含量及乳中干物质无任何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药乳头浸蘸剂防治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抑菌试验并考虑成膜的屏障作用,筛选中药制成奶牛乳头浸蘸剂防治奶牛隐性乳房炎。经63头252个乳区的临床试验证明。复方黄连(黄连 蜂胶 乳没)和复方大青叶(大青叶 五倍子 乳没)2个处方分别制成的中药乳头浸蘸剂,对奶牛隐性乳房炎均有较好的防冶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广西梧州市飞天奶牛场奶牛乳房炎的发病情况及病因,本试验采用快速诊断法(简称BMT)对该奶牛场180头奶牛共702个乳区进行了一次检测鉴定,并采集患临床型乳房炎奶牛乳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180头奶牛有85头患有乳房炎,其中8头为临床型乳房炎,77头为隐性型乳房炎,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占47.2%,其...  相似文献   

17.
乳注盐酸左旋咪唑注射液预防干奶牛的隐性乳房炎时临床型的奶牛乳房炎,人们采用综合性防治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近年来,我们发现干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更为普遍,造成奶产量的下降更为明显,对奶牛生产危害性更大。1993年度,我们进行乳注盐酸左旋咪唑注射液来...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长春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及发病规律,试验于2017年对长春地区多个大型奶牛场共1 900头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情况进行调查,采用奶牛隐性乳房炎诊断液(LMT)检查方法对不同地区、乳区、胎次、月份、挤奶方式及泌乳阶段的奶牛隐性乳房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奶牛隐性乳房炎平均发病率为56.32%,其中九台市发病率最高,为76.69%;农安县发病率最低,为24.52%。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受不同月份的影响较大,其中7—9月份发病率最高,为77.86%;6胎次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较高,达到42.07%;该病也与不同泌乳阶段、挤奶方式及乳区等因素有关,泌乳高峰阶段及机械挤奶发病率较高,各乳区发病率变化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奶牛乳房炎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合理饲养、制订科学免疫计划、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严格消毒、减少外界应激等因素,综合防控奶牛隐性乳房炎。  相似文献   

19.
正奶牛乳房炎是临床多发、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高,发病范围广、损失大,奶牛在不同年龄、不同胎次、不同泌乳期,乳房炎的发病率大不相同,对奶牛生产危害较大。随着奶牛养殖规模的扩大、奶牛数量的增多,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更高,发病数量越大,严重影响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为了摸清当地乳房炎发病情况,分析奶牛乳房炎发病原因,为奶牛乳房炎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奶牛在不同年龄、不同胎次、不同泌乳期乳房炎发病进行调查,可以了解掌握其发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兽药杂志》2015,49(6):38-44
为研究硫酸头孢喹肟乳房注入剂对干乳期奶牛乳房炎的预防与治疗效果,试验选择100头临近干乳期的奶牛,随机分成5组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其中I、II、III组分别给予高、中、低剂量的硫酸头孢喹肟乳房注入剂(300、150、75 mg)治疗;IV组给予对照药物氨苄西林钠+氯唑西林钠乳房注入剂4.5 g(氨苄西林0.25 g+氯唑西林0.5 g)/支治疗;V组为空白对照组。间隔3周,各组随机选择10头奶牛以相同剂量追加一次用药。试验结果显示,高、中剂量硫酸头孢喹肟乳房注入剂治疗干乳期奶牛乳房炎的头、乳区清除率均为75%~100%,头、乳区新增感染率分别为0~16%、0~7%;1次用药和2次用药对治疗奶牛乳房炎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比较后认为,每个乳区单次注入1支(3 g∶150 mg)硫酸头孢喹肟乳房注入剂效果更好,能显著降低乳房内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的细菌感染率(P0.01),并能有效预防和治疗干乳期奶牛乳房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