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草原主要分布于中温带,内蒙古草原是我国中温带草原的主体.根据目前掌握的饲用植物染色体研究成果,对内蒙古中温型草原带森林草原亚带、典型草原亚带和荒漠草原亚带重要饲用植物的细胞地理学作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在三个草原亚带中多倍体饲用植物所占的比例不同,从东部的森林草原亚带至西部的荒漠草原亚带,多倍体饲用植物的比例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锡林郭勒盟总面积20.3万平方公里,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18万平方公里。它属温带干旱草原,是世界温带干旱草原中在原生植被保护较完整、草地类型最多、饲用植物最为丰富的草原。20世纪70年  相似文献   

3.
甘肃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蒙新高原和西秦岭山地的交汇地带,有亚热带、温带、寒温带气候和草丛、草原、草甸、荒漠等草地类型,天然草地面积大,植物种类组成复杂、数量繁多。十字花科饲用植物资源丰富,在甘肃各地分布广泛,据统计,共有14属24种,隶属于5个分布型,其中以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最多(占42.86%),从其属的分布区类型来看,甘肃所分布的均为温带性的地理成分。该科植物营养价值高,适应性强,是甘肃饲用植物的主要类群之一。文章主要研究了其属种组成、地理分布、区系成分及饲用价值,为我省的植被恢复、草场建设和畜牧业生产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锡林郭勒盟土地面积20.3万平方公里,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18万平方公里。锡林郭勒草原是国家四大草原之一,属温带干旱草原,是世界温带草原中在原生植被保护较完整、草地类型最多、饲用植物最为丰富的草原,具有草原生物群落最基本的特征。有我国唯一被列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的国家级草原。畜牧业经济是该地区国民经济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黄土高原地区不同类型天然草地群落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阳  程积民  刘伟 《草业科学》2011,28(6):1066-1069
摘要:根据气候-植被特征,选取森林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3种不同草地类型的封育和放牧草地进行群落特征研究,旨在分析黄土高原天然草地的群落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荒漠草原的盖度、平均高度、个体数和物种数均显著低于其他两类草地(P≤0.05),森林草原的样方内个体数和平均高度显著高于典型草原,而后者则在盖度和物种数上优于前者;群落生物量表现为典型草原>森林草原>荒漠草原,且各草地类型之间差异显著(P≤0.05);荒漠草原的多样性明显低于其他两个草地类型,典型草原和森林草原的物种多样性表现相类似。通过利用方式间的比较发现,封育措施对荒漠草原的植物群落结构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对于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封育措施增加了其盖度和平均高度,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6.
木地肤〔Kochia prostrata(L.)Schrad〕又名伏地肤,是一种抗旱、耐寒、饲用价值很高的野生小半灌木,在我国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甘肃、宁夏、青海、西藏等省(区)草原、荒漠草原和半荒漠地带分布很广,生态变异幅度很大,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是干旱地区的优等饲用植物。  相似文献   

7.
木地肤[Kochia prostrata(L.)Schrad]又名伏地肤,是一种抗旱、耐寒、饲用价值很高的野生小半灌木,在我国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甘肃、宁夏、青海、西藏等省(区)草原、荒漠草原和半荒漠地带分布很广,生态变异幅度很大,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是干旱地区的优等饲用植物.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的中部地区,广泛分布着中温型草原带最干旱的一个草原植被亚带--荒漠草原亚带,灌丛化石生针茅草原是荒漠草原地带的一个主要群系,分布十分广泛,在一定范围内,它们占据的面积大于非灌丛化的石生针茅草原。(1),(4)对于荒漠草原亚带不同类型草原地上部分生产力的测定,自五十年代末的定位试验站开始,迄今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资料,而不同类型草原群落地下部分生物量的测定,还未见过报道,但这却是草原生态系统物流与物质循环及生产力研究不可缺少的基础资料。本文是作用于1987年对内蒙古高原灌丛化石生针茅荒漠草原地下部分生物量和周转值进行测定所得结果的报道。  相似文献   

9.
克氏针茅草原是亚洲中部草原区所特有的中温型典型草原代表类型之一。一般不进入森林草原带,在大针茅(Stipagrandis)草原分布区内由于过牧而造成的退化演替地段,克氏针茅可成为优势成分,在荒漠草原带内虽有渗入但从不居优  相似文献   

10.
荒漠是指分布于亚热带和温带的干燥地区,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3,草原则是介于荒漠与夏绿阔叶林带之间的地区,属于夏绿旱生性草本群落类型。草原气候的特点在于比夏绿阔叶林带干旱,但比荒漠潮湿,这就是荒漠化过程。  相似文献   

11.
气候变化对内蒙古草原分布和生产力影响的预测研究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牛建明 《草地学报》2001,9(4):277-282
本文在划分内蒙古草原生命地带的基础上,研究森林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对两种气候变化方案的响应。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对内蒙古的草原植被可能产生重要的影响。一方面,草原面积显著减少,南部界限大幅度北移,森林草原退出本区。另一方面,草原生产力明显下降,荒漠草原的减产最为突出。气候变化的作用在本区的东部和南部表现为草原空间分布的迁移,在西部干旱地区则导致生产力的迅速下降。总之,草原对温度的升高以及人为干扰均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2.
蒿类半灌木植物在草地中的地位及饲用评价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蒿与蒿类半灌木植物是天然草地资源中饲用价值高、分布广、数量多的一类重要牧草。在我国约9属335种,占全国草地饲用植物总数的5.27%,其中蒿属近230种,绢蒿属34种,在生态型上多为旱生和超旱生种类,主要分布在内蒙、新疆、西藏、宁夏、甘肃、青海等省区草原及荒漠草地中、面积4776.19万hm^2,约店全国草地总面积的12.16%,占六省区草地面积的17.3%。主要以建群种和优势种构成草原及荒漠类型  相似文献   

13.
绚丽多姿的甘肃自然保护区甘肃地处祖国的大西北,位于黄土、蒙新和青藏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亚热带森林带、暖温带森林草原带、温带干草原与荒漠带都有大小范围不同的分布。独特的地理位置不仅蕴育了种类繁多的珍禽异兽,而且造就了众多的奇山秀水。"陇上多名山,陇上多...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荒漠带几种主要植物及饲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蒙古荒漠带分布在阿拉善盟、伊克昭盟和巴彦淖尔盟西部,是骆驼的主要饲养区,在我区畜牧业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为了合理利用和改良这类草地,充分挖掘其生产潜力,本文对荒漠带主要植物分布,生长及饲用价值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正>荒漠是指分布于亚热带和温带的干燥地区,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3,草原则是介于荒漠与夏绿阔叶林带之间的地区,属于夏绿旱生性草本群落类型。草原气候的特点在于比夏绿阔叶林带干旱,但比荒漠潮湿,这就是荒漠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河西山地绿洲荒漠区包括祁连山北坡中段森林草原区、张掖荒漠绿洲区和东大山森林草原区第3个地理地段,海拔在1450~4200m之间。近50年气候的变化趋势是20世纪60年代冬冷夏热春雨多;70年代冬暖夏冷,夏秋雨多;80年代至本世纪末,年平均气温偏低,降水量增加。相应地,祁连山发育的现代冰川今后将出现稳定乃至前进现象。黑河流量动态变化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一致。主要植被类型有红砂荒漠、山地荒漠草原、典型草原、寒温性针叶林、高山灌丛及高山流石滩植被等。祁连山北坡产高等植物1064种。植物区系从区第特征上可以分为两个区系小区,即祁连山坡中段、东大山森林草原区和河西荒漠区。东大山与祁连山北坡中段属于同一个植物区系类型,是一个年轻衍生的温带植物区系,区系发生在晚第三纪至第四纪。河西荒漠区是一个古老的植物区系。维管植物生活型谱组成中,地面芽植物占优势,其次是高位芽植物、一年生植物、隐芽植物和地上芽植物,分别占60%、17.6%、11%、6.5%和4%。植物生活型谱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变化格局。  相似文献   

17.
河西山地绿洲荒漠区包括祁连山北坡中段森林草原区、张掖荒漠绿洲区和东大山森林草原区等3个地理地段,海拔在1 450~4 200 m之间.近50年气候的变化趋势是20世纪60年代冬冷夏热春雨多;70年代冬暖夏冷,夏秋雨多;80年代至本世纪末,年平均气温偏低,降水量增加.相应地,祁连山发育的现代冰川今后将出现稳定乃至前进现象.黑河流量动态变化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一致.主要植被类型有红砂荒漠、山地荒漠草原、典型草原、寒温性针叶林、高山灌丛及高山流石滩植被等.祁连山北坡产高等植物1 064种.植物区系从区系特征上可以分为两个区系小区,即祁连山北坡中段、东大山森林草原区和河西荒漠区.东大山与祁连山北坡中段属于同一个植物区系类型,是一个年轻衍生的温带植物区系,区系发生在晚第三纪至第四纪.河西荒漠区是一个古老的植物区系.维管植物生活型谱组成中,地面芽植物占优势,其次是高位芽植物、一年生植物、隐芽植物和地上芽植物,分别占60%、17.6%、11%、6.5%和4%.植物生活型谱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变化格局.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主要优良牧草种质资源野外调查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对甘肃省境内主要类型草场的主要野生牧草种质资源分布和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范围涉及河西走廊、祁连山区、甘南高原、黄土高原和陇南西秦岭山区等不同地貌类型的温带阔叶林、温带针叶林、温带典型草原、温带草甸草原、高寒草甸、高寒灌丛、盐化草甸、沼泽化草甸、温带灌丛、温带荒漠等植被型。对不同植被的38个样点植物群落的主要成分进行了记载分析,了解了以豆科、禾本科为主的各植物种的分布现状。在调查的过程中共涉及植物157种,分属14科50属,其中草甸种有90余种,草原种有50余种,荒漠种有10余种;禾本科植物59种,豆科植物19种。调查采集了以豆科和禾本科为主的55个可作为牧草利用的植物种的96份种质材料,并采集了106份植物标本。作为种质材料,保存了可作为牧草利用的植物种子146份1 050 g。  相似文献   

19.
应用多样性指数、种—多度分布模型、相似性分析等方法比较了开都河-博斯腾湖流域不同生境的蝗虫群落结构。结果显示:开都河流域各生境的蝗虫分布基本上服从Preston对数正态分布,其中以典型草原拟合的最好。各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趋势均为湖泊湿地>典型草原>森林草原>河滩和农田>荒漠草地。在相似分析中,典型草原、森林草原这2种生境相似性较高,而河滩和农田、荒漠草地则是完全不同的另2种生境。  相似文献   

20.
锡林郭勒草原是欧亚大陆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处北纬41°31′~46°45、东经111°50′~119°58′,总面积为19.2万km2,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为17.6万km2.海拔一般为900~1300m;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温度0~4℃,极端最高气温39.9℃,极端最低气温-42.4℃;无霜期100~136d,年降水量200~400mm,日照时数为2900~3200h.土壤以暗栗钙土、黑钙土、风沙土为主,在其森林草原、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和草原沙地上,共生长着约1200多种种子植物,栖息着400多种野生动物,同时还有众多的地衣、苔藓和蕨类植物、土壤动物和微生物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