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态因子对条斑紫菜自由丝状体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报道了生态因子对条斑紫菜自由丝状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条斑紫菜自由丝状体生长的最适宜盐度范围为20 ̄30,低于10的盐度不能生长,最适宜温度范围为15℃ ̄25℃,高限为30℃,适宜光辐射照度15μEm%-2S^-1 ̄60μEm^2S^-1,添加的适宜N浓度20g/m^3 ̄60g/m^3,P为1.5g/m^3 ̄5g/m^3。  相似文献   

2.
温度,盐度和光照对蜇足囊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鲁男  蒋双 《水产科学》1997,16(1):1-8
在实验室条件下,就温度、盐度和光照对海蜇足囊形成和萌发的影响进行观察。温度实验在0 ̄30℃范围内设7组,盐度实验在2 ̄32.1‰范围内设16个梯度,光照分为自然光和黑暗两组。实验显示:10℃以上海蜇无足囊繁殖迹象,15 ̄30℃范围内,随温度升高,海蜇足囊繁殖能力增强;6‰以下盐度,海蜇不能进行足囊繁殖,20 ̄22‰是海蜇足囊繁殖的最适盐度;黑暗有利于足囊繁殖。温度是足囊繁殖的关键因子,盐度和光照是  相似文献   

3.
在室内流水条件下测定不同温度(15℃、20℃、25℃和30℃)对长吻幼鱼摄食,生长及饲料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长吻摄食与生长的起始温度为15℃;适宜温度区为20—30℃;最适温度为25℃左右。水温为10℃时,长吻 基本不摄食,水温为15—25℃时,长吻摄食率、生长率随永温升高而显著增加,25℃和30℃组间差异不大。饲料转化效率随水温上升明显提高,但水温升至30℃时,饲料转化效率有下降的趋势。长吻幼鱼日投饵量可根据经验公式:C=0.148T ̄(1.626)W ̄(-0.521)计算。  相似文献   

4.
海蜇螅状幼体和碟状幼体窒息点和耗氧量的初步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炜  蒋双 《水产科学》1995,14(2):14-16
在温度20±1℃和盐度22─24‰条件下,对海蜇螅状幼体和碟状幼体进行了窒息点和耗氧量的初步测定。结果表明:螅状幼体的窒息点低于0.10mg·L,直径3.4─10.2mm碟状幼体的窒息点为0.17─0.20mg·L。螅状幼体的个体耗氧量为2.93μg·d,耗氧率为2.66mg·g·h(干重):直径3.4、4.6和10.2mm碟状幼体的个体耗氧量分别为4.77、25.41和79.45μg·d,耗氧率分别为4.97、2.46和1.12mg·g·h(干重)。  相似文献   

5.
温度与盐度对老年低额蚤和蚤状蚤生长及生殖的影响王丹丽,李明云,杨天勇,胡章(宁波大学,315010)关键词老年低额 ,蚤状 ,温度,盐度,生长,生殖EFFECTSOFTEMPERATUREANDSALINITYONGROWTHANDREPRODUCT...  相似文献   

6.
在室内流水条件下测定不同温度(15℃、20℃、25℃和30℃)对长吻Wei幼鱼摄食。生长及饲料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长吻Wei摄食与生长的起始温度为15℃;适宜温度区为20-30℃;最适温度为25℃左右。水温为10℃时,长吻Wei基本不摄食。水温为15-25℃时,长吻Wei摄食率 、生长率随永温升高而显著增加,25℃和30℃组间差异不大。饲料转化效率随水温上升明显提高,但水温升至30℃时,饲料  相似文献   

7.
温度、盐度和光照对海蜇足囊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实验室条件下,就温度、盐度和光照对海蜇(Rhopilemaesculentakishinouye)足囊形成和萌发的影响进行观察。温度实验在0~30℃范围内设7组,盐度实验在2~32.1‰范围内设16个梯度,光照分为自然光和黑暗两组。实验显示:10℃以上海蜇无足囊繁殖迹象,15~30℃范围内,随温度升高,海蜇足囊繁殖能力增强;6‰以下盐度,海蜇不能进行足囊繁殖,20~22‰是海蜇足囊繁殖的最适盐度;黑暗有利于足囊繁殖。温度是足囊繁殖的关键因子,盐度和光照是足囊繁殖的充分条件。作者认为,适宜的环境因子是海蜇螅状体形成的必要条件,尽管足囊可以抵御外界的恶劣环境,但足囊形成并非需要不良环境因子诱导,足囊繁殖是海蜇螅状体一种正常的无性繁殖方式  相似文献   

8.
周剑敏 《齐鲁渔业》1998,15(2):22-24
报道了中国对虾保水育苗的工艺流程及管理措施:海水沉淀24h后,用1000目网过滤;放养无节幼体密度为10万尾/m^2;水温控制:无节幼体20~22℃,蚤状幼体22~23℃,糠虾期23~24℃,仔虾期25~25.5℃;以较强光照培育单胞藻;连续充气,其强度随发育阶段而逐渐增强;前期主投小硅藻,后期主喂卤虫,辅喂蛋黄、蛋羹,严格控制投喂量。经18天培育,出苗率达55%,单位水体出苗量在4.9~6.4成  相似文献   

9.
黄颡鱼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0年5~6月共计催产黄颡鱼3批,计重57kg,♀209尾,♂222尾,采用PG、LRH-A2、HCG、DOM中的2种或3种混和进行2次注射,水湿25~28℃,效应时间为15~20h,共计产黄颡鱼卵20.8万粒,经48~70h孵化出苗48 000尾,平均催产率、受精率、孵化离分别为30.4%、51.5%、44.5%,经过15~20d的培育,投喂水蚤和碎鱼肉浆培育成2~3cm的黄颡鱼鱼苗20 0  相似文献   

10.
1995年3月20日至4月26日,在河蟹育苗生产条件下,进行了亲蟹孵幼期3种升温方式对蚤状Ⅰ、期-Ⅱ期幼体变态率和成活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抱卵蟹幼期间的培育阶段,以水温10℃为起点,升温方法依次为每2天升温1℃,每3天升温1℃和每4天升温1℃,排幼时的水温依次为19℃、18℃和17℃,在蚤状Ⅰ期-Ⅱ期的幼体培育阶段中,其变态成活率依次为2.8%、51.4%和81.4%。  相似文献   

11.
牙鲜幼鱼能量代谢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对个体重2.5~87.6g的牙鲆幼鱼的代谢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温度和体重对牙鲆幼鱼的耗氧率及二氧化碳排出率有明显的影响;牙鲆幼鱼的呼吸商为0.82±0.08,氧氮比为23.8±6.6,其能源物质以蛋白质和脂肪为主;牙鲆在盐度为30、25、20和15的水中,平均代谢率分别为3.08、3.07、3.87和3.28J/g·h,说明牙鲆幼鱼适盐较广,在本实验盐度阈值内,对鱼体代谢基本没影响。  相似文献   

12.
鳗鲡(Anguilla japonica)胚胎发育与水温和盐度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实验结果表明,鳗鲡胚胎发育与水温和盐度关系密切,在一定的水温范围内,胚胎发育所需时间与水温呈负相关关系,y=246.775e^-0.082x。其合适水温范围是20-26℃,临界水温上限30℃,下限16℃;胚胎发育的合适盐度范围是15-35‰,临界盐度上限40-45‰,下限5-10‰。胚胎孵化率与盐度呈二次曲线相关关系,y=36.93+0.23x-0.19x^2。  相似文献   

13.
太湖产春宗太湖新银鱼绝对怀卵量与体长关系为:F=0.0098167L2.81623,与体重关系为:F=-263.4+1793.6W,绝对怀卵量平均为1367粒,相对怀卵量为1504粒/g;秋宗绝对怀卵量为1394粒,与体重关系为F=82.5712+1216.2633W。繁殖期:春宗自3月5日~5月5日,适宜水温为8.5~21.6℃,盛期3月10日~4月15日,最适水温9.2~13.4℃,盛期中V期卵巢亲鱼比率与水温关系为:Y=-3.6681X2.7174;秋宗自9月10日~10月20日,水温为26.4~17.2℃,盛期自10月5日~10月15日,水温为20.6~18.0℃。  相似文献   

14.
沙蚕暂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沙蚕暂养成活率,在恒温库塑料盘内进行了暂养试验,密度3.5 ̄7.0kg/m^2,水温12 ̄15℃,盐度30左右。暂养与运输成活率均达90%以上,每吨新增产值4万元,新增纯益1.33万元。专家鉴定认为,本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5.
1993年6~8月,“北斗”号渔业资源调查船在白令海阿留申海盆区进行了狭鳕资源声学调查及渔场环境调查。应用本航次调查资料,本文阐述了调查海区温度、盐度及溶解氧分布特征,并分析了狭鳕分布和移动与理化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1)阿留申海盆区为大面积低温水所覆盖,水温在10℃以下。温盐水平分布特征为公海区低温高盐,调查区的其余水域则为高温低盐。溶解氧水平分布比较均匀,表层溶氧含量在10mg/L左右;(2)温跃层位于25米和50米之间,一强冷水团控制着100米到200米左右的水层,其水温在3℃以下。盐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加,溶解氧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3)狭鳕当年生幼鱼主要分布在海盆水系和东大陆架水系的混合区内,100米层幼鱼密集区水温在3~5℃,盐度在32.9~33.1,溶解氧在8~9mg/L;(4)夏季狭鳕成鱼主要在冷水团范围以内垂直移动,200米层成鱼密集区水温为3~4℃,盐度为33.2~33.6,溶解氧为6~8mg/L。  相似文献   

16.
盐度对九孔鲍摄食_生长及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昌生 《水产学报》2000,24(1):41-45
九孔鲍摄食人工饲料的盐度范围为20 ̄38,其中较适宜的盐度范围为25 ̄35,在此盐度范围内,小规格鲍(平均壳长1.30cm,平均体重0.37g)的壳长日增长为91.5 ̄102.3μm,日增重为8.60 ̄12.55mg;大规格鲍(平均壳长2.7cm,平均体重2.3g)的壳长日增长为56.30 ̄81.80μm,日增重为12.68 ̄22.48mg,其最适生长的盐度为30 ̄35,存活率为97% ̄100%。  相似文献   

17.
何望  桑明强 《内陆水产》1999,24(10):2-4
根据水质监测结果,河蟹人工海不育苗的技术关键是:将各元素按比例合理配制人工海水,a^2+:Mg^2+=1:2 ̄3之间,并充分搅拌、曝气、保持夫工涨水中Ca^2+、Mg^2+、SO4^2-、pH、S的稳定性;采取增与锅炉加温等措施,及时调节Do、温度;在蚤幼Z4 ̄Z5期加大力度换水,及时清淤2,循环水经处理曝气后重新利用,有效控制水体中NH4=N、NO2-N含量.通过定时、定量投入抗 经可达到杀灭人  相似文献   

18.
温,盐度对鲈鱼早期仔鱼生长及存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本文就温度,盐度以及不同降低盐度方法对鲈于仔鱼的生长及存活进行实验,经一星期的培养,结果表明,1;钙鱼仔鱼在盐度30-3‰的海水中都能生长,以20‰的存活率最高达99%。2.每经6小时逐渐降低盐度5‰的仔鱼存活率高于大幅度骤降盐度。3.温度14.7-14.9℃和18.3-19.7℃,以盐度30‰生长快,5‰生长缓慢。  相似文献   

19.
采用封闭式呼吸器研究了虾夷马粪海胆(Strongylocentrotusintermedius)的耗氧率和排氨率与温度和盐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温度15~25℃的范围内,耗氧率和排氨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相同温度下,随个体重量的增加耗氧率和排氨率下降,呈负指数关系;虾夷马粪海胆的适宜盐度为30左右,此时的耗氧率最大,为0.091mg/g·h,排氨率最低,为23.62μg/g·h。  相似文献   

20.
温度和藻类饵料对虾夷马粪海胆摄食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常亚青 《水产学报》1999,23(1):69-76
对虾夷马粪海胆石在10.0-25.0℃水温下单独投喂海带,裙带菜、石莼及15.4-17.8℃混合投喂海带、裙带菜、石莼、铜藻、角叉菜的不同组合和21.6-27.4℃饥饿状态下的摄食、生长及成活进行了试验研究。海胆体重与壳直径的关系为G=0.43132D^2.9958。海胆对海带、裙采、石莼的日摄食率依次降低且随水温变化而异。1.0-3.6cm的纪海胆在10.0-25.0℃下摄食上述海藻均可保持较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