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评价了锦鸡儿花及根中不同萃取部位的黄酮、多酚含量以及各项抗氧化能力指标,为制备天然来源的氧化剂提供理论依据,并为药食同源植物锦鸡儿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萃取部分的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通过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作用和铁离子还原能力试验比较锦鸡儿花及根中不同萃取相的抗氧化能力。表明:锦鸡儿花及根中总多酚含量普遍大于总黄酮含量,以氯仿部位总多酚含量最高,乙酸乙酯部位的总黄酮含量最高。锦鸡儿花及根均表现出很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锦鸡儿花、根中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的分别为乙酸乙酯萃取相(IC50 = 0.16mg/mL)和正丁醇萃取相(IC50 = 0.28 mg/mL);对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的均为乙酸乙酯萃取相(花:IC50 = 0.21 mg/mL;根:IC50 = 0.04 mg/mL);而对Fe+还原能力最强的分别为正丁醇层(EC50 = 0.56 mg/mL)、乙酸乙酯层(EC50 = 0.73 mg/mL)。结论:锦鸡儿花及根的乙醇提取物和不同萃取部位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2.
蜗牛酶辅助提取白芽奇兰茶多糖及其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白芽奇兰茶的利用率,利用蜗牛酶辅助提取白芽奇兰茶多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多糖提取率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方法对酶解温度、酶用量、酶解时间和pH进行四因素三水平试验设计,利用Design-Expert 8.05b软件对白芽奇兰茶多糖的酶解提取工艺进行响应面优化,利用白芽奇兰茶多糖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羟基(O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O2-)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来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1℃、酶用量1.2%、酶解时间55 min和pH 5.6,得到白芽奇兰茶多糖的提取率为93.81 mg·g-1,与未加酶相比,提取率提高了77.74%。试验显示,白芽奇兰茶多糖与DPPH自由基、OH自由基和O2-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有明显的量效关系,对DPPH自由基、OH自由基和O2-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80.65,204.39和428.10 mg·L-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杨树桑黄、鲍姆桑黄和桑树桑黄3个菌株的抗氧化活性成分和抗氧化能力,为药用真菌桑黄的充分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桑黄孔菌属的杨树桑黄(Sanghuangporus vaninii)、鲍姆桑黄(S.baumii)和桑树桑黄(S.sanghuang)为研究对象,液体培养21 d,每隔3 d测定菌丝生长量及发酵液中多糖、多酚、黄酮和抗坏血酸含量,并分析发酵上清液的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以及铁离子还原能力、亚铁离子螯合能力、总抗氧化能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析抗氧化物质含量与抗氧化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3个桑黄菌株发酵液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但不同菌株的抗氧化活性成分含量和抗氧化指标的强弱存在很大差异。其中杨树桑黄的DPPH、ABTS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亚铁离子螯合能力及SOD活性更强,鲍姆桑黄的铁离子还原能力更强,桑树桑黄的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总抗氧化能力更强,杨树桑黄的抗氧化活性整体优于鲍姆桑黄和桑树桑黄。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多糖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铁离子还原能力、亚铁离子螯合能力呈极显著正相关,多酚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铁离子还原能力、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亚铁离子螯合能力和SOD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黄酮含量与铁离子还原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呈极显著正相关;抗坏血酸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和SOD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杨树桑黄、鲍姆桑黄和桑树桑黄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且杨树桑黄表现更好。多酚、黄酮和抗坏血酸含量均可作为评价桑黄抗氧化活性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旨在筛选对松材线虫具有毒杀作用的生防真菌。通过组织分离法从八角枫茎、叶组织中共分离得到11株内生真菌,经摇瓶培养、乙酸乙酯萃取制备次生代谢产物,采用浸渍法开展内生真菌代谢产物对松材线虫的室内毒力试验,结合形态特征和ITS序列分析对活性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一株内生真菌(BZ-8)发酵液杀线虫活性显著,通过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均鉴定为Aspergillus japonicus,其发酵液有机相24 h和48 h的IC50值分别为0.29 mg·mL-1和0.21 mg·mL-1,水相24 h和48 h的IC50值分别为0.04 mg·mL-1、0.02 mg·mL-1。研究结果说明,八角枫内生真菌A.japonicus的胞外次生代谢产物对松材线虫具有显著的毒杀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对κ-卡拉胶进行酸降解,经过透析得到2种低聚糖。进而分别马来酰化得到2种κ-卡拉胶马来酰衍生物(MA和MB)。对产物进行红外表征,采用GPC方法测定2种衍生物的分子量分别为4 350和4 540,比色法测定其取代度分别为0.61和0.44,并考察了2种衍生物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DPPH自由基、过氧化氢的清除活性以及还原能力。结果表明:MA与MB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441 mmol/L和0.489 mmol/L;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0.101 mmol/L和0.273 mmol/L;MA清除过氧化氢的IC50为0.052 mmol/L,而MB在测试浓度范围内对过氧化氢未能达到半抑制;当浓度为0.5 mmol/L时,MA和MB的吸光度分别是0.894和0.487。可见,MA的抗氧化能力优于MB,即随着取代度的升高,抗氧化能力增强,这可能与马来酰基的吸电子性质有关。揭示了取代度对抗氧化活性的影响规律,为κ-卡拉胶及其衍生物生物活性的深入研究相关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6.
研究赤霞珠葡萄叶不同溶剂萃取物中黄酮和总酚的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用不同极性溶剂依次对赤霞珠葡萄叶φ=95%乙醇粗提物进行萃取,分别得到石油醚萃取物、氯仿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水萃取物及经大孔树脂φ=70%乙醇洗脱物。测定不同萃取物中黄酮和总酚的含量,研究不同萃取物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KG-*3/4]·)的清除能力及还原力,并与BHT进行比较,评价其抗氧化活性。赤霞珠葡萄叶不同溶剂萃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且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强。φ=70%乙醇洗脱物和乙酸乙酯萃取物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清除 DPPH自由基和O2-[KG-*3/4]·的 IC50分别为(0.017±0.001)、(0.023±0.001) g/L和(0.174±0.007)、(0.222±0.003)g/L,高于BHT。相关分析表明,不同溶剂萃取物中黄酮、总酚含量与抗氧化能力具有相关性。赤霞珠葡萄叶萃取物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不同溶剂萃取物对抗氧化活性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通过比较马齿苋鲜榨汁和冷藏1年后的马齿苋榨汁的抗氧化性,探究冷藏对马齿苋榨汁抗氧化性的影响。将冷藏1年的马齿苋榨汁和马齿苋鲜榨汁,采用 DPPH 自由基清除法 ( DPPH法) 和铈离子还原比色法(CERAC法)来评价其抗氧化性的变化,利用半数有效浓度(EC50)比较抗氧化性。4℃储存1年的马齿苋榨汁清除DPPH自由基的EC50 为21.0%,马齿苋鲜榨汁清除DPPH自由基的EC50为19.7%;储存1年的马齿苋榨汁对还原Ce(Ⅳ)的EC50为35.0%,马齿苋鲜榨汁还原Ce(Ⅳ)的EC50为28.3%。因此冷藏对马齿苋榨汁的抗氧化活性的有着一定的影响,使其抗氧化性降低。  相似文献   

8.
苹果籽油中植物甾醇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苹果籽油中植物甾醇的抗氧化活性,为抗氧化剂的筛选及其清除自由基机理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抗氧化剂维生素E(VE)和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为对照,采用1,1-二苯基-2-苦苯肼(DPPH)法、邻二氮菲Fe2+分光光度法、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法,测定并分析了苹果籽油的2种植物甾醇抗氧化剂(样品T1和T2)对DPPH·、羟基自由基OH·及O2-·的清除能力。【结果】4种抗氧化剂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不同,其对DPPH·的清除能力表现为苹果籽油甾醇样品T1(IC50为6.7 μg/mL)>苹果籽油甾醇样品T2(IC50为7 μg/mL)>VE(IC50为10 μg/mL)>BHT(IC50为16 μg/mL);清除OH·的能力表现为苹果籽油甾醇样品T2(IC50为29 μg/mL)>苹果籽油甾醇样品T1(IC50为30 μg/mL)>BHT(IC50为60 μg/mL)>VE(IC50为85 μg/mL);清除O2-·的能力表现为苹果籽油甾醇样品T1(IC50为17 μg/mL)>苹果籽油甾醇样品T2(IC50为19 μg/mL)>BHT(IC50为21 μg/mL)>VE(IC50为35 μg/mL)。【结论】苹果籽油中的植物甾醇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对DPPH·、OH·、O2-·具有明显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9.
紫甘薯具有丰富的酚类物质,因此有抗氧化活性,为探明新选育的滇紫甘薯抗氧化组分和活性,为滇紫甘薯系列保健食品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了云南农业大学选育的滇紫甘薯新品种的花色苷、总黄酮、绿原酸、总酚、β-胡萝卜素等物质的含量及抗氧化活性。不同滇紫甘薯品种的花色苷含量和总还原力均高于对照;滇紫甘薯对3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表现为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说明滇紫甘薯对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且与含量呈正相关。其中,β-胡萝卜素含量在滇紫甘薯24号中较低,但其他营养物质含量均较高,尤其绿原酸含量最高,且对ABTS和DPPH 2种自由基的EC50较小;滇紫甘薯54号花色苷含量、总黄酮含量和总还原力最高,清除ABTS和DPPH 2种自由基的EC50最小,抗氧化活性最强。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滇紫甘薯24号和滇紫甘薯54号抗氧化组分较为均衡,滇紫甘薯24号和滇紫甘薯54号可作为功能型食品添加剂或保健食品原料使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凤仙花花青素苷超声辅助提取最优工艺及其抗氧化性。【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正交实验分析优化超声辅助法提取凤仙花花青素苷的工艺条件,并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以及还原力测定为指标,对比凤仙花花青素苷与维生素C的抗氧化性。【结果】超声辅助法提取凤仙花花青素苷的最优提取工艺为:超声频率100Hz、乙醇浓度74%、提取温度43℃,最佳提取率为5.4039±0.330 8 mg·g-1。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凤仙花花青素苷在质量浓度范围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其还原力均高于维生素C,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结论】实验的提取方法工艺合理,其中超声辅助法提取率较高,凤仙花花青素苷抗氧化性较好,故实验为凤仙花花青素苷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银杏中种皮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别采用卵黄脂蛋白多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体系、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体系、羟自由基体系、二苯代 苦味酰(DPPH)自由基体系以及总抗氧化能力等检测指标,对银杏中种皮采用不同提取方法(微波提取、超声提取、 乙醇和水浸提)获得的黄酮类物质的抗氧化能力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提取方法获得的提取液均具有较 强的抗氧化活性,而不同提取工艺可影响银杏中种皮提取液的抗氧化作用及其机理,其中乙醇浸提液对卵黄脂蛋 白过氧化体系的抑制率为50.69%,微波水提液对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分别达213.96和411.26 U/L,乙醇超声提取液对DPPH 自由基的清除率及总抗氧化能力分别为89.8%和44.09 U/mL。  相似文献   

12.
为从蜂巢珊瑚中寻找具有高抗氧化活性的共生真菌,采用组织研磨法分离蜂巢珊瑚共生真菌,通过对DPPH、ABTS自由基清除及对高价铁离子的还原能力的测定筛选高抗氧化活性的菌株,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18S rDNA序列分析对高抗氧化活性菌株进行鉴定。从蜂巢珊瑚中共分离9株共生真菌;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9株真菌发酵液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其中S-1-5菌株的抗氧化活性最好,其对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70.60%和67.18%,对高价铁离子还原能力强。依据S-1-5菌株的形态学特征和18S rDNA序列分析结果,将菌株S-1-5鉴定为球孢枝孢(Cladosporium sphaerospermum)。该菌株具有进一步开发应用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不同寄主或不同来源的11种29株拟青霉进行抗白色念珠菌和清除自由基的活性筛选,发现古尼拟青霉菌株RCEF0866的菌丝体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真菌活性,在菌丝浓度为100.0 mg.mL-1时,其提取物的抑菌圈达到(18.1±1.7)mm;菌株RCEF0866和RCEF4118的菌丝体甲醇提取物还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活性,在菌丝浓度为5.0 mg.mL-1时,其对0.4 mg.mL-1的DPPH(1,1 diphenyl-2-picryhydrazyl)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82.75%和79.53%。对菌株RCEF0866菌丝体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薄层抑菌试验发现,其抗真菌主要成分的Rf值为0.90,表明该抗真菌成分为低极性成分。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薄层试验结果表明,RCEF0866菌丝体的甲醇提取物中具清除自由基活性的成分的Rf值为0.80,表明该清除自由基成分也为低极性成分。  相似文献   

14.
采用DPPH法、水杨酸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分别测定裂盖马鞍菌甲醇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的能力。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裂盖马鞍菌甲醇提取物对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最高清除活性分别达72.72%、54.90%、92.08%。因此裂盖马鞍菌甲醇提取物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5.
以壳聚糖盐酸盐(CSC)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为壁材,采用离子凝胶法制备苦瓜小分子多肽复合物,并对其制备工艺和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复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为CSC浓度5.35 mg·mL-1,CMC浓度1.60 mg·mL-1,包埋时间33.10 min,此时包埋率可达到69.98%。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芯材和壁材产生了离子交联作用,苦瓜小分子多肽被成功包埋在CSC/CMC复合壁材中。扫描电镜显示复合物表面疏松多孔,呈不规则形状。所制得的复合物在胃肠液中具有较好缓释特性,在室温下贮藏30 d后仍具有较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紫藤Wisteria sinensis种子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分析及杀蚜活性测定和抗氧化活性评价,为紫藤种子资源在植物源农药领域的利用提供基础。【方法】以紫藤种子提取物为材料,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MS)技术进行成分分析,以微量点滴法开展对棉蚜Aphis gossypii的触杀毒力测定,用2,2-二苯基-1-苦基肼(DPPH)自由基清除法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从紫藤种子石油醚提取物中检测到61种化合物,主要包括酯类、烷烃类、芳香烃类等化合物,其中相对含量大于9%的化合物有:对二甲苯(14.33%)、十一烷(11.89%)、1,4-二乙基苯(11.02%)和癸烷(9.54%)。紫藤种子提取物对棉蚜的致死中质量浓度(LC50)为193.22mg·L~(-1)(处理后24 h)。同时,紫藤种子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活性,对DPPH的抑制中质量浓度(IC50)为4.15 g·L~(-1)。【结论】紫藤种子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杀蚜活性,有望作为植物源杀蚜剂用于棉蚜的防治。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小刺猴头菌[Hericium caput-medusae(Bull.:Fr.)Pers]发酵浸膏多糖的抗氧化活性。以工厂化小刺猴头菌发酵浸膏为原料,采用透析法分级,DEAE sepharose fast flow柱层析纯化,分别获得粗多糖组分HFCP1和中性多糖HFCP1-1;通过PMP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红外光谱法对单糖组成和结构进行分析,单糖组成均以葡萄糖和半乳糖为主。化学法检测多糖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HFCP1和HFCP1-1清除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phonate,ABTS+)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的IC50值分别为7.66和6.77mg/mL、6.16和5.30mg/mL、0.63和0.85mg/mL、0.39和2.62mg/mL。以RAW264.7细胞建立H2O2诱导损伤模型,细胞抗氧化结果表明:HFCP1和HFCP1-1处理组与模型组相比均显著增强细胞活力(P0.05),浓度为100和200mg/L时MDA含量与模型组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HFCP1浓度为100和200mg/L时与模型组相比显著增加SOD和GSH-Px的活性(P0.05);HFCP1-1浓度为200mg/L时与模型组相比显著增加SOD活性(P0.05);也能增加GSH-Px的活性,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18.
为改善乳清浓缩蛋白的抗氧化活性,运用超声波辅助水浴湿热法制备麦芽糊精糖基化乳清浓缩蛋白,以褐变程度、中间产物生成量、反应后pH、铁离子还原力、DPPH自由基清除力为测试指标,通过单因素法和响应面法优化改性工艺。结果显示,在乳清浓缩蛋白浓度为30 mg·mL-1,乳清浓缩蛋白:麦芽糊精质量比为1:5 mg·mg-1,初始pH 11,水浴时间为7 h,水浴温度为100 ℃,超声时间为40 min,超声温度为60 ℃,超声次数为2次时最佳,测得终产物褐变0.603,中间产物0.497,反应后pH 6.51,铁离子还原力1.196,DPPH自由基清除率60.07%。乳清浓缩蛋白经麦芽糊精糖基化修饰后与未修饰的蛋白相比铁离子还原力增大2.45倍,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增大4.33倍。通过糖基化反应使麦芽糊精对乳清浓缩蛋白进行改性,改善了乳清浓缩蛋白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海榄雌根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本文采用水提醇沉的工艺提取根多糖,苯酚硫酸提取法测定根多糖的含量,再利用DPPH清除与羟自由基清除实验来确定其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海榄雌根多糖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对研究海榄雌药理活性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