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种质资源是遗传研究与作物改良的基础。饲草产量与品质是决定饲草型小黑麦品种利用价值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以113份国内外小黑麦种质为材料,通过2年田间种植,对其饲草产量与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参试小黑麦种质的饲草产量及其品质性状存在极显著差异,其单株鲜草产量分别为36.000~111.560 g与36.310~159.780 g,单株干草产量分别为12.000~27.000 g与9.150~30.150 g,鲜干比分别为2.380~4.370与2.610~6.210,饲草粗蛋白含量分别为6.894%~13.259%与6.680%~14.304%,饲草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为48.480%~74.850%与53.850%~67.980%,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为26.600%~42.780%与29.000%~39.280%,饲草的相对饲用价值分别为69.650~128.150与79.840~113.170。饲草产量与品质性状的多样性指数范围为1.974~2.075。主成分分析表明,饲草纤维品质因子、饲草产量因子与综合品质因子为前3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为82.198%。依据单株干草产量...  相似文献   

2.
张本瑜  师尚礼 《草业科学》2016,33(9):1779-1787
为挖掘利用优质百脉根种质资源,促进其育种工作,采用田间调查和室内考种分析两种方法,对引进的69份俄罗斯百脉根种质材料的9个农艺性状进行了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69份材料各具特点,差异明显,类型广泛。单株重变异系数最大,为57.58%,变异明显;生育期变异系数最小,仅为6.92%。通过主成分分析,从9个农艺性状中提取出3个主成分因子,即草产量、生育期(成熟)和千粒重,提供的信息量占全部信息量的87.468%。利用这3个主成分因子进行系统聚类,将69份俄罗斯百脉根种质材料划分为三大类群。第Ⅰ类群属晚熟半匍匐中产型材料,第Ⅱ类群属早熟匍匐低产型材料,第Ⅲ类群属中熟直立高产型材料。结果表明,第Ⅲ类群材料综合产量性状最好。  相似文献   

3.
籽粒苋是一种高产优质的新型牧草,为了解课题组收集保存的籽粒苋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育种潜力,本研究观测并统计分析了26份千穗谷(Amaranthus hypochondriacus)、24份绿穗苋(A.hybridus)、23份尾穗苋(A.caudatus)和12份老鸦谷(A.cruentus)材料的21个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四种籽粒苋存在丰富的性状变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叶面颜色与叶背颜色、茎色与叶柄颜色、茎色与主花序颜色、叶柄颜色与主花序颜色、主花序形状与主花序分枝型等质量性状相关性较高,而各数量性状间均有一定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显示,前七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73.68%,分别反映了植株的产量性状、植株颜色特征、主花序形态、叶片形状、植株整齐度以及植株分枝性。聚类分析将参试材料划分为4个类群,其中类群一、二是选育高单产优质饲料亲本的理想材料,类群四可以用于选育观赏草品种。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出适宜高寒区种植的蚕豆材料,本研究对41份春蚕豆(Vicia faba)种质的19个农艺性状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41份春蚕豆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19个农艺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30.80%和1.715;籽粒产量与株高、茎干重、单株籽粒重、地上生物量、荚数、根瘤数量、根瘤干重、地下生物量、叶干重和单株分枝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5),而百粒重与株高、茎粗、茎干重、地下生物量、荚数和地上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 <0.05);利用主成分分析降维获得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79.521%,其中第一主成分主要反映籽粒产量,第二主成分主要反映籽粒的长宽(大小),这两个主成分较大程度上反映了41份春蚕豆种质资源的表型特征;系统聚类法将41份春蚕豆材料划分为两大类群,类群I包含36份材料,类群Ⅱ包含5份材料,通过隶属函数分析发现,类群Ⅱ中21、25、29和37号蚕豆种质综合表现最好,可以作为高寒区培育优质高产牧草及牧草种子生产的优异材料。  相似文献   

5.
对30份不同来源南荻种质资源的9个农艺性状(叶茎比、茎壁厚、株高、节数、最大节长、茎粗、单株重、分枝数和分蘖数)和6个品质性状(含水量、灰分、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和热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南荻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4.15%~75.02%;(2)主成分分析表明,前5个主成分因子解释了88.68%的变异源,第1主成分因子载荷最高的性状是株高、分蘖数、茎粗,说明产量及其构成因子是南荻的主要变异来源;(3)聚类分析表明,30份南荻种质可划分为3大类,第Ⅰ类群由8份来自洞庭湖地区的种质组成,第Ⅱ类群由14份来自鄱阳湖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种质组成,第Ⅲ类群由8份来自长江下游地区的种质组成;(4)通过主成分的综合线性模型对30份南荻种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来自湖南澧县(编号B0634)种质综合评分最高,为2.778。  相似文献   

6.
为客观评价燕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本试验对50份国外引进燕麦种质资源的27个农艺性状进行了形态多样性指数分析,并对其中的16个数量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穗长 (H'=2.04),变异系数最大的是营养枝数(63.36%);鲜草产量与干草产量、株高、分蘖数等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聚类分析将50份燕麦种质资源分为4大类群,第Ⅰ类群为早熟种质,具有植株高大、单株鲜草产量高、茎节数和小穗多、茎秆粗壮等特点,可作为选育多目标性状的优良种质或材料;第Ⅱ类群为中晚熟种质,但有益性状不明显;第Ⅲ类群属于中熟种质,植株分蘖能力强,种子千粒重高,可作为选育高产分蘖能力强的优良亲本;第Ⅳ类群属于晚熟种质,植株茎秆粗壮,可作为选育抗倒品种的优良亲本。主成分分析将16个数量性状指标集中在累计贡献率达77.00%的5个主成分中:第一主成分与燕麦牧草产量密切相关;第二主成分载荷最高的是单株营养枝数;第三主成分载荷最高的是生殖枝数;第四和五主成分主要反映茎节数和株高。综上所述,川西北地区引进的50份国内外燕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丰富,综合评价表明,种质Golden Yellow、Lightning、Golden Rain Ⅱ、Bambull Ⅱ可以作为亲本以改良当地燕麦品种。  相似文献   

7.
为客观评价燕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本试验对50份国外引进燕麦种质资源的27个农艺性状进行了形态多样性指数分析,并对其中的16个数量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穗长(H′=2.04),变异系数最大的是营养枝数(63.36%);鲜草产量与干草产量、株高、分蘖数等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聚类分析将50份燕麦种质资源分为4大类群,第Ⅰ类群为早熟种质,具有植株高大、单株鲜草产量高、茎节数和小穗多、茎秆粗壮等特点,可作为选育多目标性状的优良种质或材料;第Ⅱ类群为中晚熟种质,但有益性状不明显;第Ⅲ类群属于中熟种质,植株分蘖能力强,种子千粒重高,可作为选育高产分蘖能力强的优良亲本;第Ⅳ类群属于晚熟种质,植株茎秆粗壮,可作为选育抗倒品种的优良亲本。主成分分析将16个数量性状指标集中在累计贡献率达77.00%的5个主成分中:第一主成分与燕麦牧草产量密切相关;第二主成分载荷最高的是单株营养枝数;第三主成分载荷最高的是生殖枝数;第四和五主成分主要反映茎节数和株高。综上所述,川西北地区引进的50份国内外燕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丰富,综合评价表明,种质Golden Yellow、Lightning、Golden RainⅡ、BambullⅡ可以作为亲本以改良当地燕麦品种。  相似文献   

8.
为客观评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及筛选核心种质,本试验对76份老芒麦种质资源的9个农艺性状连续两年开展评价分析。结果表明:9个性状在两年间均呈正态分布,7个性状变异系数大于10%,说明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相关性分析发现,牧草产量性状间和种子产量性状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5);因子分析结果显示,长穂因子、种子数因子和叶片数因子特征值均大于1。通过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筛选出3份牧草产量性状优异的种质,5份种子产量性状综合评价高的种质。聚类分析将76份种质分为优势类、良好类及后备类3大类群,最终筛选出编号为8,13,20,27及41的种质可以作为育种的候选亲本或后备核心种质。  相似文献   

9.
为了观察不同番木瓜种质在广西的表现,记录了10份番木瓜种质的植物学性状、农艺性状、品质性状、抗逆性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0份种质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株产与单果重。主成分分析显示:10份番木瓜种质的15个数量性状可划分为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0.74%;相关性分析显示:10份番木瓜种质的15个数量性状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性,说明所选指标间的影响密切。其中株产与两性瓜单果重、叶长、花序长度,两性瓜单果重与叶长、叶宽、花序长度、每节位花量等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在平方欧氏距离5的临界点可分为2类:大果型、小果型。分类特征主要表现在两性瓜单果重、株产上。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新疆不同区域野生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种质资源的形态特征及生态适应性,本研究在新疆呼图壁试验区,以14份老芒麦为材料,跟踪其株高动态变化,分析生长速率与试验区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统计20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并对27个表型性状进行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哈密和伊犁地区老芒麦的生态幅宽、可塑性强,而阿勒泰和博乐地区种质生态幅相对较窄;按照株高动态变化将14份种质归为早、中、晚期3种生长类型;数量性状变异系数较大的是蜡熟期旗叶至穗基部长度和穗轴第1节间长;聚类分析将14份种质划分成5组,第1组和第3组具有生殖枝长、草层高、叶片长且宽、小穗数多等优良特性。前7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9.16%,其中第1主成分与种子产量的关系密切,第2主成分与牧草产量存在相关性。本研究结果可为新疆野生老芒麦的驯化栽培与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青海共和盆地天然草地牧草产量影响因子:年降水量、≥0℃年积温、年均温、年日照时数、3~8月≥0℃积温、3~8月日照时数、3~8月均温、3~8月降水量22年资料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作为最主要综合指标的第一主成分中的≥0℃年积温、3~8月≥0℃积温、3~8月均温的影响,贡献率是59.16798%,第二主成分中的年均温、年降水量和3~8月均温的作用,贡献率为25.51548%,第三主成分中的年降水量、年日照时数、3~8月降水量、3~8月日照时数因素,贡献率为9.301132%。天然草地牧草产量的形成是众多自然因子综合作用下相协调的产物,其中热量因子是牧草生长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贵州牧草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2005年,对贵州牧草种质资源进行了多次考察收集,收集到14科58属110种共503份,其中禾本科牧草种类最多,豆科及其它杂类牧草较少。经分类鉴定后,将具有一定优良性状、在同一属中有一定代表性的牧草升入二级圃,初步测定其生育期、再生性能、适口性、茎叶比、鲜草产量、营养成分和结实性7个指标,结果表明:所采集到的牧草资源中,品质优良的牧草种类较多,大部分野生牧草都能结实,其中结实率和发芽率都较高的有14种。通过综合指标的分析,筛选出苇状羊茅、鸭茅、扁穗雀麦等9种综合性状较好的野(逸)生牧草可供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3.
以12份不同类型的柞蚕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春秋两季各3次重复,估算12个柞蚕品种(品系)产量、生命力和品质等7个经济性状的主成分,并以前3个主成分和欧式距离为基础作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12份柞蚕种质中,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93.97%。第1主成分为产卵量构成因子,贡献率为64.19%,第2主成分为孵化率构成因子,贡献率为15.12%,第3主成分为生命力构成因子,贡献率为14.66%。综合排序的结果,"582B"、"辽蚕426"和"KV"综合得分较高,说明这3个品种在产卵量、孵化率和生命力方面性状较为优良。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2份柞蚕品种可分为3大类群,形态特征是造成柞蚕品种间遗传距离远近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针对宁夏半干旱区7龄以上苜蓿(Medicago sativa)草地退化导致的牧草产量低、品质差等问题,本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披碱草(Elymus nutans)、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鸭茅(Dactylis glomerata)补播对退化草地苜蓿主要农艺性状和牧草品质的影响,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PCA)评价其改良效果。结果表明:补播禾草对苜蓿株高、叶茎比、一级分枝数和干草产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补播苇状羊茅干草产量最高,其次为多年生黑麦草和无芒雀麦;补播禾草对牧草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PCA分析得出,补播鸭茅、苇状羊茅综合性状分别排第一、二位。因此,可根据不同改良目的选择不同禾草种类进行补播,苇状羊茅可显著提高退化苜蓿草地生产性能,补播鸭茅可显著改善退化苜蓿草地牧草品质。  相似文献   

15.
对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引进的27份国外杧果种质资源的果实品质性状进行了连续3年的观测,采用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果实形状、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实侧径、单果质量、果核质量、可食率、果实纤维、果皮颜色、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还原糖、维生素C、风味和香气等3个方面对果实品质性状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7份引进杧果种质的果实品质性状存在着极显著性差异,具有丰富的多样性。Shannon-Weinner 多样性指数(H′)在0.97~1.77之间,主成分分析表明果实品质性状变异的多向性。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优异饲用薏苡种质资源,本研究以51份薏苡(Coix lacryma-jobi)野生种质资源为材料,测定了粗蛋白、粗纤维、灰分、粗脂肪、钙、磷、鲜草产量、株高、茎粗和分蘖共10个植物性状,并对各性状进行了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与隶属函数法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产量因子、矿物质因子、粗灰分因子和粗脂肪因子是4个主要因子,对变异的累积贡献率可达66.16%;2)可将51份薏苡种质分为3类,通过综合品质评价得到51份中品质更为优良的10份种质,分别为隆回薏苡、YY03-02、小黑壳、YY-37、YY-21、YY17-32、YY17-07、YY03-09、YY17-12和YY17-03。本研究为选育农艺和品质性状优良且适于湖南推广的薏苡品种提供了种质材料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国内外180份饲用燕麦(Avena sativa L.)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评价其表型遗传变异水平,结果表明180份饲用燕麦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以粒型(1.2)最大,粒色(0.67)最小;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以单株生物量(2.07)最大,有效分蘖数(1.82)最小。变异系数最大的是铃数(31.82%),最小的是粒长(8.97%)。主成分分析发现第1主成分反映的是穗部特征因子,第2主成分反映的是产量构成因子,第3个主成分反映的是种子特征因子。聚类分析将所有种质资源分为五类,其中种质群I、II、IV可分别作为筛选高产饲用型燕麦以及多目标性状品种、抗倒伏品种以及籽粒型燕麦品种的优良亲本,为饲用燕麦种质资源的筛选利用和遗传育种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张典业  张丽静  黄德君  傅华 《草地学报》2015,23(6):1239-1246
以45份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野生种质为材料,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其9个产量和品质性状进行综合评价,为今后高产优质品种的选育提供育种材料。结果显示:45份垂穗披碱草材料各性状都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干草产量变异系数最大为40.86%,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变异系数较小,分别为2.43%和5.37%;相关性分析表明参试材料的各性状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联系,尤其产量与可溶性糖呈显著负相关,粗蛋白含量与株高、干物质含量等农艺性状呈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将9个性状转化成4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达84.53%,可以代表原始指标的绝大部分信息;聚类分析将45份种质材料分成8类,各材料并没有严格按照种源地聚在一起,而是来自相同生境的材料先聚在了一起。根据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筛选出高产材料P16,高糖材料P22,P23和P42,高蛋白材料P36,以及P30,P31,P38和P39四个综合表现较好的优异种质。  相似文献   

19.
选育优良的金花菜(Medicago polymorpha L.)资源对于补充牲畜冬季饲草,绿肥还田,提高谷物产量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在对四川省内金花菜野生种质资源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采集了30份样本种子,经播种栽培,测量了植株高度、生物量、种子产量等7个主要农艺性状指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金花菜种质间农艺性状变异程度较高,变异范围为9. 03%~59. 85%; 7个农艺性状可归为2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75. 943%,最大程度地反映了30份金花菜资源的农艺性状特征,其中植株鲜重、干重和种子产量(带荚)是金花菜农艺性状变异的主要性状;植株鲜重、干重与株高、种子产量均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 6,P0. 01);采用平方欧氏距离系统聚类分析法将30份金花菜资源分为3类;四川境内野生金花菜种质资源丰富,其中,SAG15品种产量优势明显,可作为优质品种开发的候选品种。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对134份皮燕麦(Avena sativa L.)种质资源的20个生物学性状进行多样性、主成分以及聚类分析,评价其生物学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为内蒙古东部地区燕麦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各生物学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性状是株高和穗长,变异系数最大的性状是分蘖数和主穗籽粒重。前4个主成分因子的特征值均大于1,累计贡献率达78.328%,第一、二、三和四主成分分别反映籽粒产量、株高、粒型和分蘖能力。根据品种(系)间各性状的遗传差异,通过聚类分析将134份种质划分为4类,其中类群Ⅰ可作为选育特异穗粒的高产型燕麦品种的亲本,类群Ⅱ可作为选育高杆的粮饲兼用型燕麦品种的亲本,类群Ⅲ可作为选育大粒专用型燕麦品种的亲本,类群Ⅳ可作为选育矮杆燕麦品种的亲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