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凉山州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主要种植区,设置早播、中播和晚播3个播期,轮作、混播和单播3种植模式以及不刈割和刈割1~5次等农业措施,研究其对光叶紫花苕白粉病(Leveillula leguminosarum)、斑枯病(Fusarium equiseti)和叶斑病(Septoria medicaginis)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叶紫花苕病害的发生与不同的农业措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适宜的延迟播期、增加刈割强度、混播可降低光叶紫花苕病害的发生,中播的光叶紫花苕白粉病、斑枯病和叶斑病的发病率较早播的分别降低了15.4%、43.5%和50.5%。光叶紫花苕刈割3次以上,各病害发病率降低至10%以下,甚至不发病。与单播光叶紫花苕相比,光叶紫花苕与黑麦草混播的白粉病、斑枯病和叶斑病的发病率分别降低8.2%、41.9%和25.6%;与单播光叶紫花苕相比,轮作使光叶紫花苕斑枯病和叶斑病发病率分别降低23.8%~30.6%和6.8%~19.7%,病情指数分别降低17.2~20.3和6.2~9.3,但对白粉病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2.
亚高山草甸“4+3”划区轮牧模式是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在传统放牧方式基础上,结合现代畜牧业中划区轮牧理念开发的适于青藏高原的天然草地放牧管理的一种方式,适于在草场面积66.667~666.667km2之间的家庭牧场或草场共用的联户中应用.  相似文献   
3.
应用SPSS16.0中GLM的Repeated Measure(重复测量分析)和Multivariate(多元方差分析)对18个时间点上测量的牦牛体重进行分析,并比较不同时间和不同分组间的差异,为牦牛及相关研究提供另一种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4.
5.
对10个青贮玉米品种自然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并采用病级分类方法对抗病性分类。结果表明:对锈病表现抗性和中抗的品种有3个和5个,分别占供试品种的30%和50%;对大斑病表现抗性和中抗的品种有4个和5个,分别占供试品种的40%和50%;对褐斑病表现抗性和中抗的品种有6个和3个,分别占供试品种的60%和30%;对小斑病表现抗性和中抗的品种有6个和3个,分别占供试品种的60%和30%。多数品种对青贮玉米4种病害抗性表现较好,可从青贮玉米供试材料中选用优良抗病材料用于四川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甜樱桃砧木高倍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逊  徐晓舒  陈莉敏 《北方园艺》2010,(14):136-137
以ZY-1 1 a生休眠芽为试材,MS为基本培养基,通过调节6-BA和NAA的浓度,对甜樱桃矮化砧木ZY-1进行了高倍快繁技术研究。结果表明:MS+6-BA1.5 mg/L+NAA0 mg/L为多芽分化较适合培养基,它对提高芽分化率,增加苗数最有利;在继代培养中,以培养基MS+6-BA1 mg/L+NAA0.1 mg/L的增殖率最高,达37倍左右。  相似文献   
7.
8.
以物候期、形态特征、越夏性、越冬性及抗病虫害能力为观测指标,系统研究了19种多年生观赏草在成都地区的适应性表现。结果表明,蒲苇属、芒属、狼尾草属等13种暖季型观赏草中除蒲苇、矮蒲苇、花叶蒲苇四季常绿外,其余草种均在11月末枯黄,次年3月初返青;除白美人狼尾草每年6月和10月2次开花外,其余草种只开花1次且花期均集中在7~11月,花期较长。蓝羊茅、细茎针茅、金叶苔草、细叶苔草、金边阔叶麦冬和黑麦冬6种冷季型观赏草中,细茎针茅和蓝羊茅夏季休眠,其余草种四季常绿;黑麦冬不开花,其余草种花期均集中在3~5月,花期较短。在成都地区19种观赏草除蓝羊茅越夏性差、死亡率高外,其余草种均能适应成都地区的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9.
10.
人工草地是饲草生产的关键,也是未来牧草产业发展的重点,人工草地的退化影响着牧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人工草地退化的表现和原因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对退化的人工草地提出生态恢复对策,以期为人工草地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