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究宁乡猪肉质性状相关基因SLC13A5多态性,利用PCR—RFLP技术检测SLC13A5基因。结果表明,第251 bp处有一个T/C的碱基突变,导致PCR—RFLP—Bsu36 I多态性。在宁乡猪中,CC基因型频率为0.830 8,C基因频率为0.876 9;在大白猪中,TT基因型频率为0.484 8,T基因频率为0.706 9。本研究为对宁乡猪肉质性状相关基因SLC13A5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宁乡猪肉质相关Myo6基因的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以宁乡猪为研究对象,并与外来品种大白猪进行比较,用PCR-RFLP方法检测了该基因的一个A→G类型的SNP。结果表明,PCR-RFLP-XbaI多态性在宁乡猪和大白猪中G基因均为优势等位基因,其基因频率分别为0.576 5和0.691 6。本研究为宁乡猪的保种选育积累了有益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宁乡猪肉质相关Wnt10b基因的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以宁乡猪为研究对象,并与外来品种大白猪进行了比较,并用PCR-RFLP方法检测了该基因一个A→G类型的SNP。结果表明,PCR-RFLP-Sal I多态性在宁乡猪品种中A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其基因频率为0.686 6;大白猪中A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基因频率为0.667 7。经卡方检验,符合孟德尔定律。本研究为宁乡猪的保种选育积累了有益的资料。  相似文献   

4.
猪的肉质属于数量性状是受多个主效基因和候选基因调控,氟烷基因、酸肉基因和H-FABP基因都是影响猪肉质的主效基因.为了探索在群体中这几个基因多态性快速检测的方法,本研究构建了一种基于双重PCR和双重酶切手段的检测体系,该体系可以快速准确的实现同时扩增和酶切两段DNA片段,提高了检测猪肉质基因多态性的效率.该方法在猪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基因型检测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宁乡猪遗传多样性,本研究以外来猪种大白猪为对照,研究了宁乡猪GLP2R基因的多态性。通过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分析检测了该基因A/G位点。结果表明,宁乡猪全部为GG型,大围子猪和黔邵花猪的优势等位基因都为G;而外来品种(大白猪)的优势等位基因为A,其基因频率为0.6433,中外品种的差异较大。本研究为宁乡猪的保种和选育提供了有益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旨在研究宁乡猪FABPsSLC13A5和NR1H4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肌内脂肪(IMF)含量的关联性。本试验采用PCR-RFLP和Sanger测序的方法对172头宁乡阉公猪FABPsSLC13A5和NR1H4基因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并探究多态性与宁乡猪IMF含量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宁乡猪H-FABP-Hinf Ⅰ酶切位点存在多态性,其中Hh基因型个体的IMF含量最高,与HH、hh基因型个体的IMF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H-FABP-Hae Ⅲ酶切只检测到DD和Dd两种基因型,Dd基因型个体的IMF含量极显著高于DD基因型个体(P<0.01);H-FABP基因的Hinf Ⅰ和Hae Ⅲ多态性位点共形成3种单倍型和5种单倍型组合,其中单倍型组合HD/hd个体具有最佳的IMF含量。H-FABPMsp I酶切结果及A-FABP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宁乡猪不存在多态现象;SLC13A5基因多态性位点g.50705299T/C和NR1H4基因多态性位点g.83607915G/A处不同基因型间IMF含量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H-FABP基因Hinf Ⅰ和Hae Ⅲ酶切位点多态性与宁乡猪IMF含量显著关联,其形成的单倍型组合HD/hd的IMF含量最高。以上结果可为宁乡猪IMF含量性状的早期分子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猪酸肉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聂光军  徐宁迎 《养猪》2003,(5):26-29
为了更好地培育新品种,育种学家们已对RN基因展开了深入的研究,近年人们了解RN基因的发现及其效应、分布、多态性、定位和检测方法等,进而表明研究RN基因对猪肉质性状的改良和加工性能的提高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采用PCR—RFLP技术分析辽宁种猪氟烷基因(RYR1)多态性基因多态性,3个外国猪种氟烷基因HhaI酶切位点上都显示多态性,荷包猪未检测到多态性,优势基因型均为NN。试验结果表明,荷包猪群体均为氟烷阴性纯合子,外来猪种可见杂合子。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可用于梅山猪和申农猪肉质溯源的SNP位点标记,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13个基因在梅山猪和申农猪群体内14个SNP位点的多态性,以期寻找多态性丰富的SNP位点,通过再次采集样品,进行溯源验证试验,最终确定可用于梅山猪和申农猪肉溯源的SNP位点组合。结果表明:MMP19基因、GRN基因、NR4A1基因的SNP位点和PSMB10基因的2个SNP位点杂合度(H值)均大于0.30,符合肉质溯源要求。可根据MMP19、PSMB10、NR4A1和GRN 4个基因共5个SNP位点编制用于检测梅山猪和申农猪肉质溯源的条形码。  相似文献   

10.
试验以9个猪品种/品系(5个地方品种:宁乡猪、大围子猪、沙子岭猪、桃源猪、五指山猪;3个外来品种: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猪;1个杜长大杂交品系)共计687头猪为研究对象,通过PCR-RFLP方法分析了CCKAR基因+179A/G Hpy8I酶切位点和+471C/G SatI酶切位点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并进行了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在所有猪种群体中,CCKAR基因+179A/G Hpy8 I酶切位点和+471C/G Sat I酶切位点均存在较丰富的遗传多态性。在+179A/G Hpy8 I酶切位点中除宁乡猪中没检测到AA基因型个体外,其他品种中都检测到AA、AG、GG 3种基因型个体的分布;而CCKAR基因+471C/G Sat I酶切位点都检测到了CC、CG、GG基因型个体的分布。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SIRT3基因多态性与猪肉质性状的关联性,通过引物设计、PCR扩增、测序以及酶切分型,对SIRT3基因的突变位点进行检测和分析,确定了SIRT3基因的三种基因型,并将SIRT3基因的三种基因型与湘村黑猪、大围子猪的肉质性状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猪SIRT3基因的第五外显子上存在一处A/G突变位点,形成AA、AG和GG三种基因型。进行猪SIRT3基因多态性分析可知,GG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猪种中占有绝对优势,且在湘村黑猪中并未检测出AA基因型突变个体;进行猪SIRT3基因突变位点遗传多样性分析可知,湘村黑猪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小于0.25,为低度多态,大围子猪的PIC含量在0.25~0.50之间,为中度多态。进行基因多态性与猪肉质性状的关联分析,在大围子猪24小时滴水损失、失水率和肌内脂肪含量三个性状中,AA基因型与AG、GG基因型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湘村黑猪仅有肌肉色值中的亮度值(L~*值)在各基因型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性状之间并不存在差异显著性(P0.05)。由此得出,SIRT3基因突变基因型可以提高猪肉品质,SIRT3基因可作为影响猪肉质性状的候选基因进行深入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选择100头100日龄的育肥荷包猪作为试验对象,采用PCR-SSCP技术对肌细胞生成素(MyoG)基因的遗传多态性进行分析,并研究基因型与荷包猪肉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MyoG基因外显子Ⅰ(exon1-1)位点上存在多态性。MyoG基因的多态性对荷包猪和长白猪的肉质指标有较大影响,且达到了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肉质性状候选原癌基因(c-FOS)在国内外不同猪种群体间的遗传变异,本研究以大白猪、杜洛克猪、长白猪、宁乡猪、桃源黑猪、沙子岭猪和大围子猪7个猪种为研究对象,以PCR-RFLP方法检测该基因G2910A位点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猪3个外来品种的优势基因型均为BB型,A等位基因是宁乡猪、大围子猪和沙子岭猪3个地方品种的优势等位基因,大围子猪、杜洛克猪和大白猪B是优势等位基因,长白猪全是B等位基因。这与中外不同猪种肉质性状差异较大相一致,本研究为猪肉质性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刘海霞  朱爱文 《中国畜牧兽医》2017,44(10):3016-3022
试验旨在探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2,IGFBP2)基因遗传变异对猪肉质性状的影响,为猪品种选育提供遗传学依据。参考GenBank中猪IGFBP2基因序列(登录号:BV727778)设计1对引物,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IGFBP2基因在苏姜猪、姜曲海猪、长白猪中的遗传多态性,并分析基因座多态性与猪肉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发现,3个猪种IGFBP2基因内含子3均具有Msp Ⅰ酶切多态性,分别检测到3种基因型:AA、AB和BB;χ2适合性检验显示,3个猪种IGFBP2基因基因型分布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 > 0.05);多态信息含量(PIC)分析显示,3个猪种均为中度多态。IGFBP2基因不同基因型与肉质性状关联分析显示,3个猪种不同基因型肉色、肌内脂肪含量、大理石纹差异显著,AA基因型肉色(姜曲海猪除外)、肌内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AB、BB基因型(P < 0.05);AA、AB基因型大理石纹显著高于BB基因型(P < 0.05),其余指标间差异不显著(P > 0.05)。综上,苏姜猪、姜曲海猪、长白猪IGFBP2基因内含子3多态性对肉质性状影响显著,可作为潜在影响猪肉质性状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基因的多态性对高坡猪肉质性状(水分、粗脂肪、粗蛋白质、粗灰分、眼肌面积、大理石纹、pH、肉色、嫩度、滴水损失、失水率)的影响,试验以MSTN基因作为肉质性状候选基因,以10月龄的50头高坡猪为研究对象,采用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对高坡猪MSTN基因3个外显子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进行研究,运用SPSS 20.0软件分析MSTN基因SNP与肉质性状的关联性。结果表明,仅在高坡猪MSTN基因第3外显子63 bp处检测到1个C/T突变位点,该突变为同义突变,未引起编码氨基酸的改变。基因型分析发现,仅有3个个体在该位点发生突变,CC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C为优势等位基因,无TT纯合基因型。经χ2适合性检验分析,该SNP在研究群体中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群体遗传参数分析发现,C63T标记位点的杂合度(He)相对较低,表明其在高坡猪群体中的变异较小;就多态信息含量(PIC)而言,该位点属于低度多态(PIC<0.25),说明该遗传标记能够提供少量的遗传信息。将该位点的不同基因型与肉质性状指标进行关联分析表明,所有肉质性状指标在不同基因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MSTN基因外显子在高坡猪中存在多态性,但变异较少,相对保守,能否作为高坡猪肉质性状的遗传标记有待于扩大样本数量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PRLR、RBP4基因多态性分布及其对大白猪产仔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研究猪繁殖性状候选主效基因PRLR、RBP4多态性在大白猪群中的遗传效应,并应用于遗传改良,试验检测了278头大白母猪的基因多态性分布,分析了2个基因多态性位点不同基因型与该群体1418胎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PRLR基因位点上优势等位基因为B,其频率为0.538;头胎、二胎和所有胎次各基因型母猪的总产仔数大小均为BBABAA,经产胎次各基因型母猪则为ABBBAA,但均没有显著差异,产活仔数的分析也得到了相似的结果;RBP4基因位点在该群体中均为AA型纯合子。  相似文献   

17.
4个猪种CAST基因与背膘厚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钙蛋白酶抑制蛋白(CAST)与猪肉质性状有关,已经作为猪肉嫩度的候选基因.用PCR-RFLP 技术对CAST基因的丝氨酸(Ser) 突变为精氨酸(Arg)进行研究,并用SAS8.02研究了辽宁黑猪、大约克、长白猪和杜洛克4个品种中该突变与背膘厚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辽宁黑猪和大约克猪中检测到AA、AC和CC 3种基因型,而长白猪和杜洛克猪中未检测到CC基因型;辽宁黑猪A的基因频率显著低于其他3个猪种(P<0.05);3种基因型间的背膘厚相比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PLIN2基因对中国本土猪宁乡猪长链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 PUFA)的调控作用,利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宁乡猪原代肾成纤维细胞PLIN2基因,获得PLIN2纯合敲除细胞系,检测其脂肪酸含量及组成变化。结果显示:与野生型细胞相比,PLIN2-/-细胞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增加55.92%,ω-3 PUFA含量增加112.02%,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总脂肪酸中的占比由27.78%增加至34.40%。因此,PLIN2基因对宁乡猪原代肾成纤维细胞多不饱和脂肪酸和ω-3PUFA的形成具有正向调控作用。本研究为揭示PLIN2调控脂肪酸的分子机理提供了重要参考,并为猪肉品质改良的生物育种提供了候选靶点。  相似文献   

19.
宁乡猪是我国优良地方猪品种,具有繁殖力高、肉质好、耐粗饲等优良特点,但由于其背膘厚、瘦肉率低等突出问题,限制了宁乡猪规模化生产和高效利用。因此,通过营养干预等手段改善宁乡猪肉品质,并揭示其调控机制,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与宁乡猪脂质沉积等相关的基因已逐渐被鉴定,并初步揭示了其主要调控网络。因此,本文主要从宁乡猪肉品质特性、营养干预对肉品质的影响及调控肉品质的分子机制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DNA分子标记已被普遍应用于猪肉质性状基因的定位上。文章概述了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微卫星、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和基于测序分析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这几个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猪肉质性状相关基因定位中的应用原理及现状,比较了这几种分子标记技术在应用中的优缺点,归纳了其在猪肉质性状相关基因定位方面的主要成就,并阐述了DNA分子标记对于控制肉质数量性状研究的局限性及应对策略,提出如果要将研究得到的定位结果应用到育种实践,还需要有效的整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