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戴益刚  邓慧 《饲料广角》2009,(24):38-39,50
随着现代育种技术的进步.母猪的繁殖性能得到了极大提高.对繁殖母猪营养需要的研究也不断深人。维生素和矿物质对母猪的繁殖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维生素包括VA与β-胡萝卜素、VE、叶酸、生物素等,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矿物质包括硒、铬、铁、钙、磷、锌等。  相似文献   

2.
正母猪的繁殖性能是影响生猪养殖产业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直接关系养猪业的发展。因此,如何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发挥母猪最佳的生产性能成为养殖企业和遗传育种研究的重点。猪的繁殖性状是受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且遗传力(h)低(0.1≤h2≤0.15)~([1]),因此需要常规育种和分子育种等多种  相似文献   

3.
依据生产实践中育种工作的开展情况,采集核心群母猪育种数据信息对2012年及2013上半年的育种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总结评估、分析,对核心群的繁殖、生长性能的表型值及估计育种值(EBV)进行对比、分析,查找育种工作开展中的问题,制定解决措施方案。  相似文献   

4.
胎次对杜洛克和大约克母猪繁殖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母猪是养猪业发展的基础,如何利用好母猪、提高母猪繁殖性能是养猪业健康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当前遗传育种研究的重点.但是母猪的繁殖性状遗传力较低,通过表型选择等常规选育方法难以明显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文章在整理山东省良种猪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1年1月-2006年6月杜洛克和大约克母猪繁殖记录的基础上,分析不同胎次间母猪繁殖性能的差异,为新品系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国家生猪育种核心场、种猪场生产中,母猪各项繁殖性能、生长发育、饲料转化率等性能指标的测定和选种育种工作的开展,都需要详细而真实的数据记录。实行自繁自养的商品猪场,也需对公、母猪繁殖性能有详细的记录,依据个体、家系间的性  相似文献   

6.
开展玉溪市母猪繁殖性能、猪群结构和育种现状调查,旨在初步摸清玉溪市良种猪扩繁场整体繁殖性能及玉溪市育种现状,以便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猪的育种快速发展,人们在育种方面,追求生长性能比追求母猪繁殖性能的提高要投入得多,因此现代母猪繁殖障碍的问题在生产上表现极为突出,其主要表现是初产母猪性成熟延迟和母猪乏情率日趋增高。初产母猪在繁殖力方面普遍存在两大突出问题:一是断奶至发情的间隔较长,King对7  相似文献   

8.
周琳 《猪业科学》2017,(12):32-33
正荐语:随着育种动物遗传学的不断改进,其营养需求也需要与之相适应。除了常规的营养需要外,高产母猪还需要额外的营养成分以支撑其高产的繁殖性能。随着遗传育种技术的发展,现代母猪的繁殖性能大大提高,但是也面临着有关母猪营养需求以提高仔猪存活率的挑战。僵猪、低初生重仔猪和初生仔猪活力降低是高产母猪较为常见的问题。高产仔数会影响分娩过程,如果母猪日粮饲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关注母猪营养与繁殖性能之间关系。随着现代育种技术的不断改进,母猪的繁殖性能不断提高,这给母猪的营养需求提出更高的要求。1维生素对母猪繁殖性能的调控维生素是维持母猪健康、正常发育所必需的微量营养成分,对母猪的繁殖性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给母猪提供充足的维生素可提高受胎率和胚胎成活率,保证胚胎和新生仔猪的良好发育。1.1维生素A维生素A对母猪繁殖性能具有重要影响。Coffey等发现,在断奶、发情及发情后7d给经产母猪注射维生素A或胡萝卜素可使窝产仔数增加0.6~1.5头。Whaley等报道,初产母猪在配…  相似文献   

10.
现代育种技术,提高了母猪繁殖性能,同时也要求我们给母猪更高的营养水平和更高的管理要求。当妊娠母猪处于不良环境、营养失调和受疾病侵害时,往往会不同程度引起母猪繁殖障碍,要使母猪繁殖性能得以充分体现,给妊娠期母猪提供科学合理的营养水平和细致的管理条件。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胎次对杜洛克、长白和大白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根据江苏省某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2009-2011年出生的繁殖母猪资料,分别选取128头杜洛克、681头长白和610头大白母猪共7280窝生产数据,统计分析不同胎次母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猪数、初生窝重及校正21日龄窝重。此外,依据胎次将母猪分为3个繁殖阶段(1~2胎、3~6胎及7~8胎)来探究品种差异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胎次对母猪繁殖性能有显著影响(P<0.05),母猪1~4胎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猪数及初生窝重随胎次呈增加趋势,第4胎达到高峰,且显著高于其他胎次(P<0.05);3~6胎繁殖性能较好,7胎之后出现迅速下降趋势;除在第4胎略有下降外,其他胎次的校正21日龄窝重随胎次递增。品种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显著(P<0.05),长白和大白母猪的繁殖性能均极显著高于杜洛克母猪(P<0.01);长白母猪的产活仔数和校正21日龄窝重显著高于大白母猪(P<0.05),2个品种其他繁殖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杜洛克、长白和大白母猪的最佳繁殖胎次为3~6胎,长白猪的繁殖性能总体上优于大白猪,就本试验所在的育种场而言,长白猪可能更适合作为二元母猪生产中的母本。  相似文献   

12.
随着猪的育种快速发展,人们在育种方面,追求生长性能比追求母猪繁殖性能的提高要投入得多,因此现代母猪繁殖障碍的问题在生产上表现极为突出,其主要表现是初产母猪性成熟延迟和母猪乏情率日趋增高。初产母猪在繁殖力方面普遍存在两大突出问题:一是断奶至发情的间隔较长,King对770头初产母猪的分析表明。  相似文献   

13.
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 Binding Protein 4,RBP4)是动物体内低分子量细胞外视黄醇的主要疏水转运蛋白,对母猪繁殖性能和胚胎发育过程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RBP4在辅助视黄醇发挥其生理功能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综述了RBP4基因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旨在为母猪选种、育种等繁殖性能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猪的主要经济性状有4个:繁殖性状、肥育性状、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繁殖性状是重要的一项经济性状,繁殖机理也比较复杂。利用常规育种方法可以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但是进展缓慢。因此,该文旨在利用影响猪繁殖性能的相关基因,把常规育种和分子育种方法相结合,从而加快遗传进展,提高选择的准确性和强度。  相似文献   

15.
子宫是孕育胎儿的器官,健康的子宫是动物繁殖功能得以实现的前提。现代化养猪场,为保证母猪的繁殖性能,不断通过育种提高产仔数、通过早期断奶降低非生产天数,使母猪子宫超负荷的工作;另一方面,为了提高产仔数,多次重复配种。这都增加了母猪罹患子宫炎的风险。子宫内膜炎严重影响母猪的繁殖性能,增加生产成本,降低养殖效益。子宫内膜炎是指细菌侵入子宫内膜而发生炎症,是繁殖母猪常见的疾病,后备母猪配种前很少发生,配种后的各生理阶段,均有可能发生子宫内膜炎。  相似文献   

16.
瘦肉型种母猪繁殖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守全 《猪业科学》2010,27(3):44-46
<正>我国瘦肉型猪的饲养比例已达到空前水平,尤其是规模猪场。随着国内外育种理论和育种技术的不断提高,越来越追求快速生长、不断提高瘦肉率,结果导致瘦肉型种猪的生长速度越来越快、瘦肉率越来越高,但是其繁殖性能却明显下降,经验性的母猪繁殖管理措施突显力不从心。为此,笔者将近几年有关母猪繁殖管理研究进展和实践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我国瘦肉型猪的饲养比例已达到空前水平,尤其是规模猪场。随着国内外育种理论和育种技术的不断提高,越来越追求快速生长、不断提高瘦肉率,结果导致瘦肉型种猪的生长速度越来越快、瘦肉率越来越高,但是其繁殖性能却明显下降,经验性的母猪繁殖管理措施突显力不从心。为此,笔者将近几年有关母猪繁殖管理研究进展和实践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在猪育种工作中,为评定母猪繁殖能力的优劣,常用繁殖性能指数。本文取最能代表母猪繁殖能力的总产仔数及断奶后至再受孕的间隔时间两个性状,用目标选择指数法,构建了母猪繁殖性能指数。目标选择指数法的特点是用选育目标代替指数中的经济价值,比较稳定和实用。由于产仔数及再孕的间隔2个性状的遗传力都很低,若仅用该指数进行选择,则世代改进量很小,但作为评定生产母猪的繁殖能力是一个较好的方法,在后备猪的选留及生产母猪的淘汰中,有很好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9.
繁殖母猪是整个猪场的核心群体, 其繁殖性能高低决定着猪场的生产力水平高低以及盈利情况。而现代母猪由于更高的生产要求、目的性更强的育种要求、背膘厚度降低、采食量下降、更快的生产周转等等因素导致其长期处于生理应激中。因此对于繁殖母猪的饲养好坏, 直接关系猪场的经济效益。而我国当前养猪业水平低下, 繁殖母猪管理水平低是其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关注母猪营养与繁殖性能之间关系的研究,如产仔数、断奶后再发情、有效利用年限,而且关系到仔猪的生产性能,尤其是断奶前的增重和成活率。随着现代育种技术的不断改进,母猪的繁殖性能不断提高,这给母猪的营养需求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将着重阐述这一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