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笛鲷科鱼类养殖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笛鲷科Lutjanidae为热带、亚热带海洋性经济鱼类开发对象,其种类繁多,一般为中小型鱼类,亦有大型鱼类。据文献报道,笛鲷科分成四个亚科:Lutjaninae、Paradicichthinae、Etelinae、Apsilinae,代表17个属,103种;笛鲷亚科中笛鲷属(Lutjanus)拥有65种,其中印度—西太平洋海域记载39种,菲律宾描述笛鲷属32种。目前东南亚国家均在探索养殖笛鲷科鱼类,专家认为,发展笛鲷科鱼类养殖很有发展前途。现将东南亚地区开发笛鲷科鱼类养殖作扼要概述。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鲟科鱼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概述世界鲟科鱼类计4屑24种,其中:蜂属2种,鲟属17种,铲鲟属2种,拟铲鲟底3种。我国有鲟科鱼类计2属7种,其中:鳇属1种,鲟属6种。原苏联是世界产鲟大国,一是鲟科鱼类种类多,计3属14种,其中:蜂属2种,鲟属9种,拟铲鲟属3种。二是产量大,原苏联田科鱼类捕捞量占全球的90%-95%。1985年原苏联鲟科鱼类产量计2.5万吨,占世界鲟科产量92%。现把我国和原苏联鲟科鱼类名录列于附表。二、我国鲟科鱼类简介1.鳇:又名黑龙江煌、达氏鳇。是产于我国的唯—一种煌底鱼类。据记载最大体重可达1000公斤。是产于我国待科鱼类中最大的一…  相似文献   

3.
三江源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从2005-2012年在三江源区进行了鱼类初步调查,土著鱼类有3目5科17属44种,其中鲑形目1科1属1种,鲤形目2科5亚科13属39种,鲇形目2科3属4种。三江源保护和濒危的鱼类有21种,国家级1种,省级12种,濒危鱼类有21种。在三江干流水域,渔业资源总体呈下降,个体趋小的趋势,局部人类活动干扰的水域鱼类生存状况较好。  相似文献   

4.
<正>鲟科(Acipenseriformes)鱼类是比较古老的鱼类,世界现存的鲟科鱼类有28种,并有许多亚种和杂交种。鲟科鱼类是淡水鱼类中寿命最长,个体最大的鱼类之一。黑龙江的鲟科鱼类有两种,分别为鲟属的施氏鲟和鳇属的达氏鳇。我国鲟科鱼类主要是长江水系的中华鲟、白鲟和达氏鲟,新疆区域内的裸腹鲟、小体鲟和西伯利亚鲟,黑龙江水域内的施氏鲟和达氏鳇[1]。世界上鳇属鱼类只有两种,一种是栖息于欧洲的欧洲鳇(最大  相似文献   

5.
为了给星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科学管理提供依据,2006~2008年对星湖鱼类区系现状进行了系统调查。在星湖5个湖区共设15个监测点,进行了12次调查。结果表明,有鱼类45种,隶属于8目、21科、37属;其中,鲤形目2科、8亚科、18属、19种,占星湖鱼种类的42%;其次是鲈形目7科、7属、11种,占星湖鱼类种数的24%;土著鱼类32种,占星湖鱼类种数的71%;外来物种13种,占星湖鱼类种数的29%。星湖鱼类可分3种生态类型,即洄游型鱼类3种、半洄游型13种、定居性型29种;地理区划为3个区系复合体,即热带平原鱼类区系复合体、中国江河平原鱼类区系复合体、古代第3世纪鱼类区系复合体。星湖鱼类种群变化受制于人类的各项活动,主要经济鱼类为人工放养的奥利亚罗非鱼、尼罗罗非鱼、鳙、鲢;其中奥利亚罗非鱼、尼罗罗非鱼经过近10年自然繁殖,已发展为绝对优势种。  相似文献   

6.
广东星湖鱼类区系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星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水域科学管理提供依据,2006~2008年对星湖鱼类区系现状进行了系统调查。本调查在星湖5个湖区共设15个监测点,j进行了12次调查。结果:采集到鱼类45种,隶属于8目21科37属;其中鲤形目2科8亚科18属,19种,占星湖鱼种类的42%;其次是鲈形目7科7属,11种,占星湖鱼类种数的24%;土著鱼类32种,占星湖鱼类种数71%,外来物种13种,占星湖鱼类种数29%;星湖鱼类可分3种生态类型:洄游型鱼类3种、半洄游型13种、定居性型29种;地理区划为3个区系复合体:热带平原鱼类区系复合体、中国江河平原鱼类区系复合体、古代第3世纪鱼类区系复合体。星湖鱼类种群变化受制于人类的各项活动,主要经济鱼类为人工放养的奥利亚罗非鱼、尼罗罗非鱼、鳙、鲢,其中奥利亚罗非鱼、尼罗罗非鱼经过近10年自然繁殖,已发展为绝对优势种。  相似文献   

7.
长吻虢俗称江团、白吉、虢鱼等,是我国特有的名贵淡水鱼类,属鲶形目,鮠科,鮠属中个体最大的经济鱼类。其肉质肥嫩鲜美,高蛋白、低脂肪,是一种名贵药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桃林口水库鱼类区系属华东区(或江河平原区)河海亚区,现有鱼类27种,分属5目7科27属,其中鲤形目Cypriniformes含2科8亚科22属22种,占绝对优势。桃林口水库水系鱼类种群组成受渔业生产活动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9.
徐闻珊瑚礁保护区鱼类种类组成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徐闻珊瑚礁保护区栖息的鱼类进行4个季节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徐闻珊瑚礁保护区有鱼类2纲13目55科91属135种,其中软骨鱼纲有1目3科3属6种,硬骨鱼纲有12目52科88属129种.在硬骨鱼纲中鲈形目种类最多,有26科45属73种,约占总渔获物种类数的54.1%.在渔获的鱼类中底层鱼类有69种,中下层鱼类有34种,中上层鱼类有32种,分别占鱼类总种数的51.1%、25.2%和23.7%.在春季渔获的鱼类种数最多,有74种,夏季、秋季和冬季渔获鱼类种数变化较小,分别有38种、46种和52种,而在4个季节均有出现的鱼类仅有8种.  相似文献   

10.
西伯利亚鲟基本生物学特性及养殖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鲟隶属于硬骨鱼纲,辅鳍亚纲,硬鳞总目,鲟形目,是大型的、珍贵的淡水经济鱼类。现存鲟形目鱼类共计2科6属25种,我国的鲟类有2科3属8种,  相似文献   

11.
鲑科鱼类有两个属,即鲑属和大麻哈鱼属。鲑属只有鲑一个种,而大麻哈鱼属则有六个种,即:大麻哈鱼、银大麻哈鱼、大鳞大麻哈鱼、细鳞大麻哈鱼、红大麻哈鱼和马苏大麻哈鱼。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当前世界各国养殖鲑科鱼类方面的现状,有助於我们对它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也有助於我们开展鲑科鱼类养殖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汉江鱼类及渔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陕西省汉江的已知鱼类(105种,隶属7目16科9属)及其分布。介绍了陕西汉江的经济鱼类及渔业现状,提出了保护鱼类资源及渔业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鱼类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省内河流数量众多,处在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上游交错地带。省内鱼类资源丰富,根据相关的调查,已记录的鱼类有226种(亚种),隶属6目、20科、103属,其中有濒危鱼类9种,贵州省特有鱼类18种,主要经济鱼类44种。结合鱼类资源现状及其受影响的主要因素,探讨鱼类资源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a(Bleeker)隶属鳅科、薄鳅属,分布于长江中上游江段及其支流,为长江上游特有鱼类,是一种既可观赏又可食用的名优经济鱼类,是鳅科鱼类中生长最快、个体最大的一种。常见个体0.20~0.40千克,最大个体达3.0千克。  相似文献   

15.
根据2014年5月(春季)和2014年10月(秋季)在舟山渔场普陀山附近海域开展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分析研究了该海域的鱼类种类组成和数量时空分布。结果表明:普陀山附近海域春、秋两季鱼类有51种,隶属于11目24科43属。其中,春季鱼类有39种,隶属于11目24科34属;秋季鱼类有34种,隶属于8目16科30属,春、秋两季共有种22种。优势种为棘头梅童鱼、鮸、六丝钝尾鱼鰕虎鱼、龙头鱼,其中棘头梅童鱼、鮸、六丝钝尾鰕虎鱼为春季优势种类,龙头鱼为秋季优势种类。根据鱼类的生态习性分析得知,分布在本次调查海域的鱼类以广温广盐种类为主;春、秋季均是普陀山海域经济幼鱼的主要繁育、生长期。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线粒体COI基因作为DNA条形码在中国鲿科(Bagridae)鱼类物种鉴定中的有效性,以及系统发育中的适用性,本研究对4属11种鲿科鱼类进行PCR扩增,获得48条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同时从Gen Bank筛选获得8种鲿科鱼类的12条COI基因序列进行分析。19种鲿科鱼类的COI基因序列特征显示:长度为674 bp的COI序列片段平均碱基组成为24.82%A,30.44%T,27.10%C和17.64%G,碱基组成呈现明显的AT偏倚性(55.26%),具有硬骨鱼类的线粒体COI基因的碱基组成的典型特征。核苷酸位点中有变异位点226个,简约信息位点195个,单一信息位点31个,转换颠换比为3.35。19种鲿科鱼类的种内、种间和属间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0041、0.1136和0.1268,种间遗传距离平均为种内遗传距离的27.7倍。在本研究中,鲿科鱼类所有的物种均形成单系,在物种鉴别上与形态学分类结果基本一致,然而鲿科的4个属中只有鱯属形成单系,黄颡鱼属、属和拟鲿属均未形成单系,其进化地位需要进一步研究。线粒体COI基因作为条形码可有效对鲿科鱼类进行物种鉴定,也为鲿科的系统发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鱼类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外采样时间分别在2006年9月(雨季洪水期)和2007年4月(干季、枯水期),先后2次对怒江进行调查采样。2006年9~10月对独龙江进行采样调查。结果表明,云南贡山县有鱼类30种,隶属3目、4科、17属;其中,土著鱼类25种,隶属3目、4科、15属,分布于怒江水系的鱼类15种,隶属3目、4科、11属;独龙江(伊洛瓦底江上游)水系鱼类15种,隶属3目、4科、10属。全县土著鱼类中,鲇形目鱼类最多,有13种,占总数的52%;鲤形目类有11种,占总数的44%。  相似文献   

18.
2003年5月~2008年4月,对李仙江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采集鱼类标本7195号。结合历史记录,李仙江共记录鱼类64种(亚种),分属于6目14科43属,其中6种为外来种。李仙江鱼类区系中种类最多的是鲤形目的鲤科,共24属31种;其次为鲤形目爬鳅科和鲇形目鮡科,各为4属7种。近年考察数据显示,李仙江土著鱼类资源呈下降趋势。为保护李仙江土著鱼类资源,应建立鱼类自然保护区和鱼类人工增殖放流站,加强李仙江流域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监测和渔业管理。  相似文献   

19.
<正>鲟科鱼类是淡水鱼类中重要的经济鱼类,而达氏鳇(Huso dauricus)是鲟科鱼类中个体最大的品种之一。世界上鳇属鱼类只有两种,即欧洲鳇和达氏鳇。达氏鳇作为黑龙江流域的特有经济鱼类具有繁殖周期长,性成熟晚,经济价值大的特点。近些年来随着养殖业的发展,达氏鳇也作为经济鱼类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推广养殖。而作为原产地的黑龙江由于气候水温的原因,达氏鳇作为经济鱼类养殖发展的速度比较慢。因此在2017  相似文献   

20.
鲭科(Scombridae)由15属51种表层洄游性海洋鱼类组成,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是重要的经济鱼类。目前关于鲭科鱼类系统发生学的研究主要基于形态学特征。为了从分子水平上阐明鲭科鱼类的分类与系统进化关系,本研究扩增了鲭科7种鱼类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1个含311个碱基的序列区和转录间隔区1(ITS1)的1个含644~692个碱基的序列区。采用多个生物软件对序列碱基组成进行分析,计算了Kimura-2parameter遗传距离、转换/颠换比等遗传信息指数。Cyt b和ITS1序列4种碱基平均含量分别是:A为22.8%、G为16.4%、C为31.2%、T为29.5%和A为13.5%、G为31.3%、C为38.7%、T为16.5%。基于Cyt b计算的鲭科鱼类种间遗传距离为0.0065~0.3335,平均遗传距离为0.1689;基于ITS1计算的金枪鱼族鱼类种间遗传距离为0.0032~0.2668,平均遗传距离为0.2025。Cyt b和ITS1序列的转换/颠换比分别为1.8和0.9。以竹荚鱼(Trachurus trachurus)和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为外群,并结合GenBank上鲭科24种鱼类的同源序列,构建NJ、ML和ME系统树。研究结果确认了金枪鱼属处于系统进化树的顶端,代表着最新演化的种类,是鲭科中最繁盛的一属,也是目前系统发育的高峰。所有分子系统树都表明鲣属、鲔属和舵鲣属显示与金枪鱼属很近的亲缘关系,它们均归入金枪鱼族。然而,研究结果与形态学上将金枪鱼属分为2个亚属的分类结果存在分歧。同时,本研究关于狐鲣属、平鲣属、刺鲅属和双线鲅属进化地位上的结果也不同于形态学的结果。故鲭科鱼类客观、科学的分类地位还需通过形态学、生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加以确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