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53篇
水产渔业   60篇
畜牧兽医   2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2013年5月15~17日由中国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主办的第六届(2013)中国蛋鸡行业发展大会在武汉召开,全国畜牧总站李希荣站长、农业部畜牧业司王宗礼副司长、农业部兽医局李长友副局长,湖北省畜牧兽医局陈红颂副局长等领导,以及全国蛋鸡战线上的专家、学者以及企业家等行业人士共500人参加了此次会议。大家围绕"规模、效益、环保、安全"的主题展开积极的研讨。中国畜牧  相似文献   
2.
甲壳动物十足目的大多数种类,其受精卵自产出后就附着于亲体腹部,并完成胚胎发育过程直至孵化,这对于胚胎的发育、保护和幼体散布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胚胎的附着机制较为复杂,与刚毛、卵柄、卵索、卵膜和黏液腺有关:卵柄和卵索的形成决定了胚胎发育的顺利进行;卵膜的变化影响着胚胎的附着;黏液腺在胚胎附着过程中形成卵柄和外层卵膜,胚胎是依靠卵柄或卵索附着于腹肢的刚毛上,进而完成胚胎发育过程。本研究采用常规组织学和扫描电镜的方法研究了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胚胎及其附着结构。结果表明,胚胎附着与母体腹肢的结构、黏液腺分泌的黏液相关,也与胚胎表面结构、次级卵膜的形态和结构密切相关。原肢底节和内肢刚毛密而长,基部有细小的分支,有利于胚胎的附着,外肢刚毛羽状则有利于胚胎的托附和保护。抱卵雌虾腹肢的原肢和内肢上布满腹肢黏液腺分泌的黏液;携卵刚毛中空、壁厚,刚毛外壁由微绒毛状结构组成,扩大了携卵刚毛的表面积,以利胚胎附着。胚胎外表面由初级卵膜和次级卵膜组成,次级卵膜主要由卵巢黏液腺分泌的黏液参与形成。排卵时,受精卵依靠坚韧的次级卵膜相互粘连,同时,部分受精卵在刚毛上滑动、旋转,并借助次级卵膜逐渐形成了卵柄或卵索固着在腹肢刚毛上。从受精卵到胚胎孵化,胚胎之间最主要的连接方式是依靠次级卵膜的连接。胚胎的表面有许多褶皱和黏液,利于胚胎的附着以及胚胎对溶氧和小分子物质等的通透。以上结构与附着相适应,保证了胚胎发育的顺利进行和幼体的正常孵化。本研究旨为进一步认识甲壳动物胚胎附着机制、胚胎发育和人工育苗的研究提供参考。[中国水产科学,2007,14(1):67-73]  相似文献   
3.
4.
为百花湖鲢、鳙鱼的投放以及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提供科学依据,2010年10月对贵阳市百花湖的浮游生物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百花湖浮游植物种类共计47种,属于绿藻门、蓝藻门、硅藻门、黄藻门、金藻门、甲藻门6个门,生物量为1.56mg/L;浮游动物共计20种,分别隶属于枝角类、轮虫、桡足类,生物量为2.15 mg/L....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几种类型的景观水体的情况,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对污染景观水体的修复和美化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相应景观水体生态修复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和分析了普安银鲫(Carassius auratus)未受精卵与受精卵及胚胎发育过程中消化酶活性及其变化。结果显示,受精卵与未受精卵相比,5种酶活力均高于未受精卵,未受精卵与受精卵消化酶活力顺序均为:淀粉酶>胰蛋白酶>脂肪酶>胃蛋白酶>纤维素酶。胚胎发育不同时期,5种消化酶各自出现不同的变化模式,淀粉酶活力呈波浪式下降趋势,胰蛋白酶、脂肪酶、胃蛋白酶、纤维素酶活力均呈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7.
8.
为初步探究水体中添加不同剂量维生素C对匙吻鲟内源营养期及混合营养期仔鱼抗亚硝酸盐胁迫能力的影响,采用生化方法测定不同条件下仔鱼溶菌酶(LZM)、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在内源营养期及混合营养期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以卵黄为营养的内源营养期,LZM、AKP、ACP活性和T-AOC随维生素C质量浓度的增加呈现升高趋势,且90 mg/L和120 mg/L维生素C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胁迫组;以卵黄和外源饵料作营养的混合营养期,LZM、AKP、ACP活性随维生素C质量浓度的增加呈现"升高—降低"趋势。90 mg/L维生素C组LZM、AKP、ACP活性和T-AOC从内源营养期到混合营养期显著上升,上升率分别为71.8%、33.7%、48.4%和61.1%。MDA含量随维生素C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且在同一取样时间下显著低于胁迫组,维生素C添加组MDA含量从内源营养期到混合营养期无显著变化。综上,在亚硝酸盐胁迫下,90 mg/L维生素C浸泡对匙吻鲟仔鱼内源营养期及混合营养期保护效果较好;亚硝酸盐胁迫可导致匙吻鲟内源营养期及混合营养期仔鱼机体的氧化损伤及抗氧化能力的不平衡,但不同质量浓度维生素C浸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亚硝酸盐胁迫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2014年,将广西的菲牛蛭(Hirudinaria manillensis)引种入贵州开展驯养试验,对菲牛蛭的摄食与生长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引种菲牛蛭摄食系数随着体重的增加而降低,其中在体重小于1 g时摄食系数最大,为0.89±0.60,体重在1~4 g时为0.54±0.45,体重在4~10 g、11~17 g的摄食系数分别为0.37±0.26、0.24±0.18。(2)引种菲牛蛭平均快速代谢期随着体重的增加而延长,体重小于1 g时平均快速代谢期最短,为(3.30±0.82)d,体重在1~17 g之间时快速代谢期相近,约为6~7 d。(3)引种菲牛蛭增重率随体重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其中体重小于1 g时增重率最大,可达626.67%,1~4 g时增重率下降最快,增重率为263.96%,11~17 g增重率最小,仅有64.01%。(4)体重在小于1 g、1~4 g、4~10 g、大于10 g几个阶段的饲料系数分别为209.57%、225.59%、237.12%和294.65%。研究表明,随着体重的增加引种菲牛蛭饲料系数有增加的趋势;引种菲牛蛭摄食系数在体重小于1 g、1~4 g、4~10 g、大于10 g等几个生长阶段有明显差异,投喂周期存在差异,可以以此作为菲牛蛭分级饲养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贵州省铜仁锦江河漾头河段野生黄颡鱼鱼卵和同一区域内养殖黄颡鱼鱼卵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生化方法测定了野生与养殖黄颡鱼鱼卵氨基酸组成和含量,采用气相色谱技术检测了野生与养殖黄颡鱼鱼卵脂肪酸组成和含量。氨基酸测定结果表明,野生黄颡鱼鱼卵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总量显著低于养殖黄颡鱼鱼卵(P0.05),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甲硫氨酸+半胱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为55.60和59.12。脂肪酸测定结果表明,野生黄颡鱼鱼卵的饱和脂肪酸总量极显著高于养殖黄颡鱼鱼卵(P0.01),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极显著低于养殖黄颡鱼鱼卵(P0.01),但野生黄颡鱼鱼卵的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的总量极显著高于养殖黄颡鱼鱼卵(P0.01),野生黄颡鱼鱼卵的n-3系列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与n-6系列不饱和脂肪酸总量的比值(1.57)低于养殖黄颡鱼鱼卵(1.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