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究由IgG FcRn介导奶牛乳房炎无乳链球菌(S. agalactiae,Sgc)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保护性抗原亚单位疫苗的免疫效果,在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基础上,本研究按体积11的比例将Sgc的Fc-Sip和Sau的Fc-FnBPB-ClfA两种蛋白分别与1%的盐酸左旋咪唑(1%LH)充分混合,制备两种亚单位疫苗。将即将干奶(妊娠220 d)、CMT试验为"++"以上的奶牛随机分为4组,分别将Fc-Sip+Fc-FnBPB-ClfA二联亚单位疫苗(A组)、Fc-Sip亚单位疫苗(B组)、Fc-FnBPB-ClfA亚单位疫苗(C组)通过首次肌肉免疫和二次乳头管灌注免疫方式进行免疫试验。通过免疫前后对乳样细菌分离、体细胞数测定及免疫血清抗体滴度测定,评价上述亚单位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显示,免疫前免疫组(A、B、C)奶牛的乳样细菌分离率分别为80%、90%、80%,其中Sgc检出率分别为20%、30%、10%,Sau检出率分别为30%、20%、10%;首免90 d后3个免疫组奶牛乳样细菌分离率分别降至20%、20%、40%,其中Sgc的检出率分别降至0、0、10%,Sau的检出率分别降至10%、10%、0,对照组免疫前后以上各项检测无明显变化。使用利拉伐牛奶体细胞检测仪检测免疫前后试验奶牛乳样中的体细胞数,免疫前免疫组(A、B、C)奶牛体细胞数均值分别为6.19×105个/mL、5.16×105个/mL、5.49×105个/mL,首免90 d后3个免疫组奶牛乳样中体细胞数均值分别为2.05×105个/mL、2.04×105个/mL、2. 52×105个/mL,而对照组奶牛乳样体细胞数与免疫前无明显变化。检测首免后0、7 d、14 d、28 d、60 d、90 d的血清抗体滴度,结果显示,首免后7 d,免疫组(A、B、C)80%的奶牛血清抗体滴度为11 024;第14 d后,免疫组(A、B、C)90%奶牛血清抗体滴度达到12 048;第28 d后,免疫组(A、B、C)80%奶牛血清抗体滴度在14 096~18 192,比对照组平均上升3~4个抗体滴度,对照组奶牛血清抗体滴度一直保持在1256~1512。综合分析以上试验结果显示免疫A组(Fc-Sip+Fc-FnBPB-ClfA)综合免疫效果在各免疫组中最佳。本研究结果表明Fc-Sip+Fc-FnBPB-ClfA二联亚单位疫苗对无乳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性奶牛乳房炎具有较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为奶牛隐形乳房炎的防治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液体试管法研究“干奶牛乳房灌注剂”对牛乳房炎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对上述细菌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采用TTC法测定牛奶中抗生素残留,发现停药48h以后奶样均无抗生素残留。76例干奶牛使用药剂处理后,牛奶中体细胞数下降27%,临床乳房炎发生率降低70%。试验证明该制剂对细菌性乳房炎的治疗效果可靠,可以用于预防干奶期奶牛乳房炎。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通过检测奶站大桶牛奶的体细胞数和细菌数.并通过CMT检测,检测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和乳区发病率.统计目前奶站奶牛乳房炎发病严重情况;本试验还比较乳房炎防治办法和效果,通过对照使用乳头消毒药.使用各种常见药物治疗传染性乳房炎.从而达到控制牛奶中体细胞数和微生物数,提高牛奶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以随机采集的奶牛乳样为研究对象,对乳样的电导率与体细胞数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体细胞在20-50万/mL区间时,奶牛乳汁电导率值在0.40-0.55mho/m之间;体细胞在50万/mL以上时,奶牛乳汁电导率0.6mho/m以上。结果表明,牛乳电导率的变化与体细胞的含量呈正相关,可确定利用牛乳体细胞数与电导率变化的相关关系来准确判断奶牛隐性乳房炎。  相似文献   

5.
奶牛乳房炎种类繁多,笔者将临床常见的几种乳房炎治疗与各位同仁分享:1链球菌性乳房炎包括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和乳房链球菌感染,为临床上最常见乳房感染细菌,乳房常见红肿,发热,疼痛,一般无消化系统症状,乳汁多有絮状物或脓样,产奶量下降,CMT阳性,体细胞增数。本病对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喹诺酮类、碘胺类药物等敏感,由于上述药物弃奶期长,所以笔者推荐应用头孢噻呋钠,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以随机采集的奶牛乳样为研究对象,对乳样的电导率与体细胞数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体细胞数在20万~50万个/mL时,奶牛乳汁电导率值在0.40~0.55mho/m之间;体细胞数在50万个/mL以上时,奶牛乳汁电导率在0.6mho/m以上。结果表明,牛乳电导率的变化与体细胞数呈正相关,可确定利用牛乳体细胞数与电导率变化的相关关系可准确判断奶牛隐性乳房炎。  相似文献   

7.
将武汉某牧场的38头隐性乳房炎患牛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进行自家疫苗免疫试验,第二组使用药物治疗。每月采集奶样送至湖北省DHI检测室,探究自家疫苗对降低隐性乳房炎患牛乳体细胞数的效果。结果表明,自家苗免疫组牛奶体细胞数下降幅度极显著高于药物治疗组。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通过测定乳样体细胞数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结合临床观察研究复方蒲公英乳房灌注剂对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复方蒲公英奶牛乳房灌注剂能显著降低临床型乳房炎奶牛乳样中体细胞数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含量,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69.2%、23.1%,总有效率92.3%,治疗效果显著,与市售商品复方阿莫西林乳房注入剂相比无显著差异。本研究为中草药制剂对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治疗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将36头无乳链球菌引起的隐性乳房炎奶牛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8个病例.试验组奶牛用Nisin抗菌肽经患病乳房内灌注,每天1次,连续治疗3 d,对照组奶牛不治疗.分别采集治疗前和治疗后1、3、5周的奶样进行细菌学检查,体细胞含量测定和乳成份分析.结果表明,经Nisin治疗后,细菌阳性乳区数和体细胞教(SCC)大于500 000/mL乳区数量均显著降低,牛奶中脂肪、蛋白质、乳糖和总固体含量有升高趋势,尤其是蛋白质和乳糖的含量显著高于治疗前.由此可见,Nisin乳房内注入对于奶牛无乳链球菌性隐性乳房炎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牛奶中体细胞数、菌落总数与奶牛乳房炎的关系。将体细胞计数低于2.5×105CFU/mL的乳区都认为是无炎症乳区;如果总计数超过1×106CFU/mL,则说明发生了影响乳区的急性炎症;而乳中的体细胞计数在2.5×105~1.0×106CFU/mL之间的奶牛则为隐性乳房炎患病牛。  相似文献   

11.
奶牛乳汁体细胞数的快速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新型便携式体细胞计数仪C-Reader对奶牛乳汁体细胞数(SCC)进行快速、精确地检测,同时对乳样中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旨在指导奶牛乳房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选用北京及河北地区10个奶牛场的111头奶牛共428份奶样,进行SCC计数。SCC20万/mL的奶样占63.6%,SCC介于20万/mL~50万/mL的奶样占13.1%,SCC50万/mL占23.3%。检测的111头奶牛中,60头奶牛患有隐性乳房炎,头发病率54.1%,乳区发病率23.3%。隐性乳房炎SCC变化范围50.6万/mL~984.3万/mL。对隐性乳房炎乳样进行致病菌分离培养,其阳性率高达82.0%。共鉴定出100株致病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64株,表皮葡萄球菌11株,大肠杆菌8株,链球菌10株,其他菌7株。结果表明,C-Reader计数仪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北京及河北地区的奶牛隐性乳房炎,其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相似文献   

12.
无乳链球菌是导致奶牛乳腺炎的重要病原菌,本研究评价了SIP(surface immunogenic protein)亚单位疫苗对小鼠无乳链球菌乳腺炎的免疫保护效果。制备无乳链球菌SIP亚单位疫苗和灭活疫苗,对小鼠进行免疫,并设PBS阴性对照。免疫前后采血测定IgG及IgG亚类的抗体滴度。免疫小鼠分娩后第4天,进行无乳链球菌乳腺攻毒试验。24h后扑杀攻毒鼠,进行乳腺内CFU的测定,制作并观察乳腺组织病理切片。结果显示,SIP亚单位疫苗免疫组IgG及IgG亚类抗体滴度显著高于灭活疫苗组(P0.01)。免疫哺乳小鼠乳腺攻毒后,SIP亚单位疫苗免疫组小鼠乳腺CFU显著低于灭活疫苗组及对照组(P0.001)。乳腺病理切片显示SIP亚单位疫苗组乳腺组织结构较对照组完整,且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最小。本研究表明,无乳链球菌SIP亚单位疫苗有望作为奶牛无乳链球菌乳腺炎的候选亚单位疫苗。  相似文献   

13.
牦牛隐性乳房炎的调查及致病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调查阿坝州红原县牦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无菌采取68份无临床乳房炎牦牛奶样,采用体细胞计数、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染色与PCR相结合的方法分离鉴定细菌种属,并统计分析体细胞数与细菌分离情况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牦牛奶样体细胞数从4 000个/mL~240 000个/mL不等;各种细菌阳性奶样数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份,溶血性葡萄球菌30份,非溶血性葡萄球17份,大肠埃希菌2份,乳酸乳球菌18份和藤黄微球菌2份;未分离到无乳、停乳、乳房链球菌。结果表明,分离到溶血性葡萄球菌的牦牛奶样体细胞平均数显著高于未分离到溶血性葡萄球菌的牦牛奶样体细胞的平均数(P0.05),当牦牛奶中体细胞数大于90 000个/mL时,溶血性葡萄球菌的阳性率大于80%(10/12)。研究结果提示溶血性葡萄球菌是引起牦牛隐性乳房炎的病原菌,为牦牛隐性乳房炎的防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高利多奶牛乳房炎(J5)疫苗的免疫效果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上海市10个规模化奶牛场586头奶牛的抗体效价、体细胞数(SCC)、隐性乳房炎患病情况、细菌总数等进行跟踪监测。以验证高利多奶牛乳房炎(J5)疫苗的免疫效果和免疫期。从免疫前后的血清平均ELISA抗体效价监测结果来看,高利多疫苗三免35d左右,抗体水平达到高峰,是免疫前的5.4倍。三免后150d左右,疫苗的抗体水平基本降到免疫前水平。从免疫前后SCC监测结果来看,高利多疫苗免疫后奶牛的平均体细胞数呈逐渐下降趋势,免疫组和对照组体细胞数量差异不显著(P>0.05)。从免疫前后奶样中细菌总数监测结果来看,免疫前后免疫组和对照组奶样平均细菌总数均有下降趋势,免疫组和对照组平均细菌总数差异显著(P<0.05)。从免疫前后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来看,隐性乳房炎发病牛数及发病乳区数免疫组与对照组在免疫前后变化不明显,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革兰氏阴性杆菌引起隐性乳房炎发病情况免疫组要比未免疫组低,经检验差异显著(P<0.05)。高利多疫苗在CCM免疫保护上具有一定的免疫效果,但在预防新生犊牛腹泻上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提高乳房炎多联苗免疫效果及评价疫苗免疫后的抗感染效果,试验从临床型乳房炎患牛奶样中分离、筛选出毒力及交叉免疫原性强的无乳链球菌(W271)、停乳链球菌(T2531)和金黄色葡萄球菌(J84184)3株优势血清型菌株,制备每剂量(5 mL)中含3种菌的抗原浓度分别为2.5×109CFU、5×109Cfu、1×1010CFU和2×1010CFU的4种氢氧化铝灭活多联苗,将每种疫苗于肩胛部肌肉免疫4头牛,每头牛免疫2次(0天和14天),每次5 mL,分别于免疫前后第28天采血,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免疫前后血清抗体水平.结果表明:免疫剂量与抗体效价具有显著相关性,随着菌苗中3种菌抗原浓度的增加,免疫后的3种菌血清抗体水平亦增加;用检验用的无乳链球菌(W117)、停乳链球菌(T1030)和金黄色葡萄球菌(J88014)进行免疫攻毒保护试验,结果血清抗体效价与免疫攻毒保护效果具有显著相关性,当免疫后抗体水平达到免疫前的2倍以上时,免疫后的奶牛即具有较好的保护效力.  相似文献   

16.
奶牛乳房炎4种主要病原菌PCR检测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奶牛乳房炎是危害奶牛业的一种重要疾病,它不仅影响奶牛的产奶量,而且降低牛奶的品质,影响人体健康以及延长奶牛产后发情和妊娠时间。奶牛乳房炎的发生较复杂,物理性刺激、化学性刺激及饲养管理不善等均可作为诱发因素,使乳房感染致病性或条件致病性微生物,进而发生乳房炎[1]。据有关报道[2~5]和我们调查,引起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大肠杆菌、乳房链球菌以及其他细菌、真菌、病毒、霉形体等百余种微生物,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和大肠杆菌最为常见。在临床上,由于奶牛乳…  相似文献   

17.
乳房炎疫苗对奶牛体细胞数及隐性乳房炎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房炎是奶牛最主要的疾病之一,每年都会给奶牛业带来巨额的经济损失。针对不同的病原菌,所采取的防控措施也有所不同。本研究引入经欧盟EMA认证的乳房炎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二联灭活疫苗,在国内两个奶牛场进行临床测试,验证其临床使用效果。选择地处西安和白银的两个规模化奶牛场,根据奶牛进入干奶期前的奶样检测结果、产量、体况评分等指标,筛选出240头奶牛入选临床测试,按照免疫程序进行免疫后,在产犊后的第2周、第6周、第10周、第14周和第18周分别采奶样检测体细胞数,并对奶样中的细菌进行分离鉴定,确定该疫苗对隐性乳房炎发病状况以及奶牛体细胞数的影响。结果显示,疫苗表现出了优异的效果,特别是第14周,免疫组奶牛的保护率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其他阶段免疫组的保护率也均高于对照组。两个奶牛场在干奶前1周免疫组的体细胞数和对照组几乎相近,而进入泌乳期后免疫组的体细胞数持续低于对照组,说明试验牛在免疫疫苗后,抗体对病原菌产生了积极作用,缓解了炎症反应,降低了乳中体细胞数。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该疫苗具有提高奶牛机体对抗特异性病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建立同时快速检测奶牛奶样中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方法,根据无乳链球菌sip基因、停乳链球菌isp基因、乳房链球菌pauA基因和金黄色葡萄球菌nuc基因各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多重PCR检测体系。结果显示,该检测方法具有高特异性,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性分别为105、104、105、105 CFU/mL。对临床采集的460份奶样检测结果表明,建立的多重PCR体系可以用于临床上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奶牛乳房炎的检测。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奶牛乳房炎蜂胶、油佐剂、铝胶佐剂多联灭活苗的效果检测,表明铝胶佐剂多联灭活苗免疫效果最佳,该疫苗能有效的降低隐性乳房炎牛乳的体细胞数,减少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提高牛奶的品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综述近几年国内外文献奶牛牛奶中体细胞数研究进展。方法:以体细胞数为关键词,运用中国知网(CNKI)和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Pub Med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结果:体细胞是奶牛牛奶中有益的天然成分,对奶牛乳房炎具有免疫防御功能。体细胞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抗生素残留会引起高水平的体细胞数。应用中兽医药控制牛奶中的体细胞数、防治奶牛乳房炎可能更符合有机奶或无抗奶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