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匙吻鲟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环境的改变以及人类的酷渔滥捕 ,鲟鱼资源已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有些种类已濒临灭绝。运用人工养殖的鲟鱼亲本繁殖制种是保护鲟鱼物种、恢复鲟鱼资源的有效方法之一。 2 0 0 1年我们利用人工培育的匙吻鲟亲本进行了人工催产与孵化 ,得苗 11 9万尾 ,在国内首次获得匙吻鲟人工繁殖成功。 2 0 0 2年利用上年催产过的亲鱼再次催产并获得成功。1 人工繁殖技术1 1 亲鱼来源 :匙吻鲟亲鱼 ,平均体重 9kg ,共13尾。原种为湖北省水产局从美国引进 ,本公司从 1992年的受精卵中经过孵化、苗种培育、成鱼养殖等阶段培育后 ,将其中的一部分用池塘培…  相似文献   

2.
缺帘鱼全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绍刚  田照辉  朱华  李建平 《水产科技情报》2008,35(5):224-225, 228
利用地下井水,通过人工控温,将引进的缺帘鱼鱼种培育成亲鱼,再对亲鱼进行强化培育,待其达性成熟后进行人工催产.较详细地研究了缺帘鱼亲鱼强化培育的条件,亲鱼的雌雄鉴别技术,催产剂的组合和使用剂量.根据试验结果认为,缺帘鱼亲鱼在水泥池内培育能达到性成熟,人为控制环境条件能控制其产卵时间.  相似文献   

3.
唇(鱼骨)人工繁殖和鱼苗培育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唇(鱼骨)(Hemibarbus labeo)的亲鱼培育、人工繁殖、孵化和鱼苗培育等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唇(鱼骨)野生亲本在池塘条件下经人工驯养可达性成熟;在水温19.0~21.0 ℃时一次性注射LHR-A2、HCG和DOM混合催产剂,其效应时间18~21.5 h;2005~2006年采用人工催产、自然产卵及人工授精、流水孵化、豆浆法培育鱼苗等方法,共催产雌鱼44尾,平均催产率81.5%,共计产卵45.7万粒,平均受精率82.6%,孵化率77.4%,共孵出鱼苗24.5万尾.鱼苗经25~30 d豆浆法培育后可达3 cm以上,平均成活率为65.5%,共培育夏花15.1万尾.  相似文献   

4.
要做好草鲢鱼人工繁殖工作,首先要把亲鱼培育搞好。有了精心培育的性成熟良好的亲鱼,还必须进行人工催产,才能使亲鱼产卵、排精,而后孵化出鱼苗。在催产过程中需要注意两个问题,即抓住催产时间和正确使用催产剂的种类和剂量。我省一般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这段时间内催产为宜,在这个时间内,  相似文献   

5.
2005年5月下旬到6月上旬,在黑龙江省特产鱼类研究所鲟鳇鱼试验基地对10尾性成熟雌性史氏鲟进行活体手术取卵试验,10尾雌性史氏鲟体重在45.5~10kg之间,10尾雌性史氏鲟亲鱼经人工催产均顺利产卵,亲鱼均采用手术取卵,手术后的雌性史氏鲟亲鱼养殖3个月成活6尾,亲鱼成活率为60%。手术取卵亲鱼的取卵率在95%以上,所取卵的受精率在90%左右。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黄尾密鲴的亲鱼培育、人工繁殖、孵化和鱼苗培育等技术.试验结果表明:2~3龄的野生亲本黄尾密鲴在池塘条件下经人工驯养可达性成熟;在水温21.0~21.5℃时经一次性注射LHRH-A2、LHRH-A3和DOM混合催产剂,其效应时间9~9.5 h;采用人工授精,滑石粉脱粘,流水孵化,其催产率为91%~93%,受精率为63%~67%,孵化率为72%~73%,出膜时间为48~49 h;采用豆浆法池塘培育25 d后,平均全长达3.4 cm,成活率57%.  相似文献   

7.
对唇鱼骨(Hemibarbuslabeo)的亲鱼培育、人工繁殖、孵化和鱼苗培育等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唇鱼骨野生亲本在池塘条件下经人工驯养可达性成熟;在水温19·0~21·0℃时一次性注射LHR-A2、HCG和DOM混合催产剂,其效应时间18~21·5h;2005~2006年采用人工催产、自然产卵及人工授精、流水孵化、豆浆法培育鱼苗等方法,共催产雌鱼44尾,平均催产率81·5%,共计产卵45·7万粒,平均受精率82·6%,孵化率77·4%,共孵出鱼苗24·5万尾。鱼苗经25~30d豆浆法培育后可达3cm以上,平均成活率为65·5%,共培育夏花15·1万尾。  相似文献   

8.
施氏鲟全人工繁殖研究初报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8  
自7-8龄后备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亲鱼群体中选出成熟较好的亲鱼进行人工催熟培育,其中1尾雌鲟,5尾雄鲟效果较好,经催产,手术取卵,干法授精和孵化,获受精卵19095粒,孵出健康鲟苗8714尾,受精率30.12%,孵化率45.63%,受试鲟术后20d左右开始摄食,伤口完全愈合,孵出的鱼苗经9d暂养,卵黄吸收完毕,开始摄食,发育正常。  相似文献   

9.
通过试验研究了蒙古红鲌亲鱼培育、人工催产、受精卵孵化和鱼苗培育等系列技术。试验结果表明:2~3龄的蒙古红鲌在池塘条件下经人工驯养可达性成熟,其雌性的成熟系数为15.5%~26.2%,绝对怀卵量为23万~42万粒,相对怀卵量160~243.5粒/g。人工催产时水温在25.0~27.0℃,亲鱼经一次性注射混合催产剂,其效应时间为9~10h,平均催产率为81.2%,共产卵663万粒,平均受精率83.0%。受精卵的孵化时间为22~35h,孵化积温600~900℃·h,平均孵化率为75.0%,共得鱼苗361.2万尾,平均出苗率为86.0%。采用“豆浆法”培育鱼苗,经30~40d培育,共得全长达3.6~3.8cm的夏花鱼种80.4万尾,平均成活率69.0%。  相似文献   

10.
根据翘嘴红(鳇)生物学特点,选择Ⅳ龄成熟个体进行强化培育.选择适宜催产时间,采取人工诱导产卵技术,利用家鱼产卵池和孵化环道常规设施,进行了产卵孵化试验,形成了整套翘嘴红鲴人工繁殖技术:翘嘴红(鳇)亲鱼培育技术、人工催产与孵化技术.  相似文献   

11.
通过培育池改造、亲本驯养培育、人工催产孵化等方面的试验研究,2015-2016年对圆筒吻鮈人工催产,两年平均催产率达78.89%,共孵化出鱼苗506.5万尾。  相似文献   

12.
胭脂鱼全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在从化茂墩养殖基地对人工繁殖子一代胭脂鱼经强化培育达性成熟的亲鱼,注射DOM、LRH—A2及HCG混合催产剂,在水温15-19℃时催产,效应时间为12—20h,催产率平均达89%。采用人工干法授精、流水孵化,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可达92%、85%。鱼苗和鱼种在微流水条件下培育,成活率可达80%和93%。  相似文献   

13.
作者采用自然海区的海捕亲鱼,进行室内水泥池、虾塘及海上网箱等强化培育并进行产卵、孵化等初步试验。结果表明,海上网箱培育的亲鱼体质健壮。经催产能自然产卵,孵化率高达82.5%。室内水泥池培育的亲鱼能产卵但体质差,易发病,孵化率低,仅为35.8%,虾塘培育的亲鱼成活率低。成活的性腺发育不好,经催产不能产卵。  相似文献   

14.
史氏鲟后备亲鱼人工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征  曾光明 《淡水渔业》2001,31(4):12-13
史氏鲟属于鲟形目、鲟科、鲟属。是生长于黑龙江的一种珍稀鱼类 ,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由于捕捞过度和水体污染 ,使其栖息地范围减少 ,资源量遭受严重破坏。自然环境下史氏鲟性成熟时间长 ,雌鱼 9~ 13龄 ,雄鱼 6~ 7龄才能达到性成熟 ,资源量不易恢复。为了保护和利用这一珍稀鱼类 ,我们将史氏鲟南移至长江流域驯化培育 ,以期获得性成熟能催产繁殖的亲鱼 ,为开展池养条件下史氏鲟的人工繁殖打下基础。1 材料和方法1 1 培育条件1 1 1 亲鱼培育池 :史氏鲟喜在光线较暗环境下摄食活动。以钢筋、角铁作为骨架 ,遮阳塑料瓦盖顶建大棚。Ⅱ龄鱼…  相似文献   

15.
选择从钱塘江捕捞的成鱼和人工养殖的成鱼作亲鱼,进行了细体拟鳞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试验.亲鱼在池塘内强化培育至性成熟,在繁殖季节,注射HCG+LHRH-A2+DOM催产激素,采用干法人工授精、网板附卵孵化,结果共获受精卵78.8万粒,平均受精率78.6%;孵出鱼苗47.9万尾,平均孵化率60.8%.经培育,获体长3.0~4.0 cm的夏花鱼种24.7万尾,平均成活率58.8%.  相似文献   

16.
黄颡鱼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2003年进行了黄颡鱼人工繁殖6批次人工催产试验。结果表明,黄颡鱼亲鱼采用在成鱼池或亲鱼池中套养方式培育,其催产效果优于专池培育的催产效果。黄颡鱼人工繁殖催产三率分别为催产率69%~82%、受精率63%~81%、孵化率63%~73%。同时进行了不同孵化水源对黄颡鱼催产孵化效果的比较试验.池塘过滤水孵化效果好于曝气的自来水。  相似文献   

17.
菊黄东方鲀河口区海水全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利用杭州湾河口区的天然海水,对人工繁养的菊黄东方鲀亲鱼进行强化培育,使其达到性成熟,挑选其中性腺发育良好的进行催产,并采用半干法人工授精。在水温21~22℃下,受精卵经过100~120h的静水充气孵化后仔鱼出膜;在水温24~25℃下,经过约25d的培育,乌仔的全长达15mm。试验结果表明:2004年分4批共计催产18组,催产率为94.4%,获得受精卵67.5万粒、初孵仔鱼58.1万尾、乌仔29.3万尾,受精率为70.2%,孵化率86.1%,育苗成活率50.4%;2005年催产12组,催产率83.3%,获得受精卵110.3万粒、初孵仔鱼90.8万尾、乌仔49.6万尾,受精率为77.5%,孵化率为82.3%,育苗成活率54.6%。试验结果还表明:两个不同盐度(15,25)对菊黄东方鲀受精卵孵化和苗种培育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利用杭州湾河口区的天然海水,对人工繁养的菊黄东方鲀亲鱼进行强化培育,使其达到性成熟,挑选其中性腺发育良好的进行催产,并采用半干法人工授精.在水温21~22℃下,受精卵经过100~120 h的静水充气孵化后仔鱼出膜;在水温24~25℃下,经过约25 d的培育,乌仔的全长达15 mm.试验结果表明2004年分4批共计催产18组,催产率为94.4%,获得受精卵67.5万粒、初孵仔鱼58.1万尾、乌仔29.3万尾,受精率为70.2%,孵化率86.1%,育苗成活率50.4%;2005年催产12组,催产率83.3%,获得受精卵110.3万粒、初孵仔鱼90.8万尾、乌仔49.6万尾,受精率为77.5%,孵化率为82.3%,育苗成活率54.6%.试验结果还表明两个不同盐度(15,25)对菊黄东方鲀受精卵孵化和苗种培育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陈月 《福建水产》2012,34(3):231-235
本研究以闽江流域野生翘嘴红鲌鱼苗为试验材料,经饵料驯化,使其食用人工配合饲料,再经过3年水库网箱养殖,使其完全适应网箱生活环境,养成平均尾重1.2 kg,且性成熟具备繁殖能力的翘嘴红鲌亲本。分别于2005、2006年优选自育的性成熟翘嘴红鲌个体为亲本,经过2个多月的强化培育至6月份,开展人工繁殖试验,采用LRH-A2(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HC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混合剂作为人工催产剂,经自然产卵、受精孵化、鱼苗培育,共获翘嘴红鲌夏花鱼苗160.2×104尾。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亲鱼的饵料、催产剂的种类及剂量以及不同孵化方式对月鳢人工繁殖效果的影响。用鲜活野杂鱼和颗粒饲料为主要饵料培育亲鱼 ;用HCG、LRH -A2 、PG及其混剂和不同剂量进行催产 ;用孵化槽、微流水、静水等 3种方式孵化。结果表明 :以野杂鱼为主要饲料 ,用PG、HCG和LRH -A2 的混合剂进行人工催产 ,用微流水孵化的效果最佳 ,催产率达 10 0 % ,受精率、孵化率在 88%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