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自由迁徙:离我们还有多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英红 《百姓》2001,(12):16-18
自由迁徙是一项基本人权 从一般意义上说,迁徙自由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自由离开原居住地到外(包括国内和国外)旅行、定居的权利.迁徙自由是公民人身自由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我国宪法以其根本大法的“高度权威”对公民最基本的人权平等权作了明确规定。但是作为公民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民工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被日益演变成为一个的新弱势群体,社会地位十分低下,合法权益屡遭侵害。从宪政视角来分析.最主要的是平等权没有得到有效保护。落实宪法精神,实现平等权,成为解决问题之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人权的内容及其逻辑形态的转变条件入手,揭示出切实保障人权需要借助于国家政权采取法律手段,而为了充分发挥法律手段的积极作用,消除其负而影响,禁止国家机关及其司法人员滥用刑罚,必须将其限制在理性范围之内,而根本方法就是罪刑法定,由此,文中揭示了罪刑法定原则对人权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4.
2009年4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这是以我国政府名义制定的第一个以保障人权为主题的国家层面规划,是一份政府各部门落实"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推进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行动纲领性质的政策文件。本文拟从介绍《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的出台背景、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内容等方面入手,分析该计划出台对实现"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宪法原则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金荣 《甘肃农业》2005,3(6):76-77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带动了宪法的变革,在理论上应先明确宪法、国际法,国内法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地位,从宪政历史的发展进程来分析其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本文结合我国目前经济全球化的现状,提出我国宪法在国家主权、民主、人权方面改革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随着第四次修宪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进宪法,宪法诉讼似乎离我们又近了一步。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就山东齐玉苓提起的“冒名上学”诉讼一案作出的司法解释,引发了法学界和司法界关于宪法司法化的热烈讨论,对宪法司法化的是是非非和种种质疑,其最终结果是唤起国人开始关注宪法,重新审视宪法,宪法诉讼随之也就日益提上建设日程。而今,人权入宪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意味着宪法诉讼已切切实实地摆在了我们面前,我们不得不对其进行理性的思索。正是基于此,本文将在阐述宪法诉讼的正当性的基础上,对宪法诉讼的受案范围和体制建构作一前瞻性的设计。  相似文献   

7.
近代法治的发展演变,加强了对人权的尊重和保护。人权保障逐步成为法治的核心。我国历经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特权思想依然严重,广大人民群众的人权得不到确实的尊重和保障。只有彻底认识人权保障的重要性,真正践行宪法所规定的尊重和保障人权,全面依法治国才能顺利推进,我们党的执政地位也才会更加稳固。  相似文献   

8.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究治国.宪法权威的确立有赖于宪法规范的稳定性和适应性的动态和谐.适时修改宪法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我国现行宪法对财产权的保护存在着致命的缺陷.修宪建议从不同方面加强了对公民私人财产权的宪法保护,这将在更多地创造就业机会、更快地积累财富和保护人权、促进人权发展等方面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依法治校是现代法治主义的基本要求和我国《宪法》规定的依法治国原则在学校教育管理活动中的体现。依法治校的关键在于依照行政法的要求对该活动进行程序上和实体上的限制,以实现该活动的理性化、正当化、合理化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房产税改革试点以及种种房产税收调控行为,是不符合税收法定原则的要求的,然而却符合国家宏观调控的目的。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税收调控是否可以突破税收法定原则?为保护公民权利、制约行政权力以及法治国家的要求,税收调控不能突破、也不应被允许突破税收法定原则,税收调控应受税收法定原则的约束。  相似文献   

11.
根据制度经济学基本原理,宪法制度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基本制度结构,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最终原因。我国宪法所规定的国家、产权、意识形态是经济发展的主体性、动力性与思想性制度,构成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宪法制度结构,共同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形势,需要在宪法上进一步定位国家性质、职能与任务;调整产权结构;加强新型意识形态建设,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迁徙自由权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已经得到了很多国家的认可。这项权利不是自动出现的,而是经过斗争逐步实现和完善的。我国实行迁徙自由是融入国际社会法治文明、民族再融合及国家战略安全、农业社会迈进工业社会门槛、赋予公民用“脚”行使管理实务和追求幸福权利的必然要求,并且具有法律依据、现实依据、实践依据。因此必须尽快修改宪法,将迁徙自由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以居住证制度为突破口,积极探索迁徙自由权实现的途径;改革户籍制度,制定专门的户籍法落实公民的迁徙自由权利。  相似文献   

13.
李红丽  乔芬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4315-4316,4319
采取调查问卷的方法对山西农民的宪法契约意识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宪法知识及权利运用的相关分析,并针对山西农民宪法契约意识的不足提出了完善权利运行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国美案中董事会推翻股东会决议这一不同寻常的事件引出问题,以公司章程在公司分权中的地位和作用为落脚点,分析股东会和董事会在职权分野中的管制与自治之维。并通过对章程自治与公司法管制的矛盾阐述,以及对公司法第38条和47条兜底条款的限制性解读,论证了法定分权的互补性对于理解公司治理体制的动态特征是非常关键的,章程治理必须在其中寻找边际平衡。  相似文献   

15.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问题会直接关系到“三农”发展的全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所具有的“政社不分”、“产权不明”等一系列制度缺陷已经严重制约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阐述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的内涵,其次,针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深入探讨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的相应措施,包括:注重培训提升能力、全面有序推进改革任务、保障农民集体股权权能行使等。  相似文献   

16.
均等共享基本公共服务是农村居民的基本权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论述对于推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着重要理论贡献。促进农民均等共享基本公共服务的方法论包括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统一、坚持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相统一、坚持民本思维与责任担当相统一。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新时代脱贫攻坚具有双向互动效应。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实现中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动力牵引,推动实现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助于培育长效脱贫机制,两者统一于农村居民迈向共同富裕。推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首要价值是满足农民美好生活需要,根本价值是有助于解决新时代中国农民发展问题,核心价值是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7.
新闻自由与隐私权都是宪法保护的基本权利,对现代法治社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二者的冲突从来没有停止过而且也永远也不可能停止。为了对这两种基本权利进行保护,让他们能够在法律的范围内得到充分的行使,就要在二者之间达致平衡。首要的任务是确定新闻侵 犯隐私权的构成要件,其次是为新闻自由设立抗辩事由,包括新闻价值、公众人物、当事人同意、公开场合和使不可辨认。  相似文献   

18.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与保障。农村集体产权改革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涉及基层治理问题。本文不同于一般的农村产权与治权的理论或制度分析,而是在治理视角下,通过比较分析广东不同区域农村产权改革的具体实践、产权改革后的乡村治理景象与样态,得出 20 世纪 80 年代珠三角地区所推动的折股量化到人的产权股份制改革在无形中培养了一批高度组织化、利益联结紧密、谋求利益最大化的基层利益群体;弱化了集体经济组织和地方政府的经济统筹发展能力,削弱了基层治理权,使基层陷入治理危机。深入分析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广东清远市通过治权下移与产权单位保持一致,发挥作为产权最基础单元村民小组的力量,以激活村民小组与村民的治理主体性,实现内部自治,顺利化解了产权改革后的治理危机。因此,农村可以通过产权改革的手段改善基层治理,实现治理有效目标。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产权改革,应以提高基层组织力和治理能力为目标,通过夯实与运作集体产权实现治理有效。  相似文献   

19.
农户土地成员权退出定价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构建农户土地成员权退出及定价机制,找到该领域未来研究重点方向,采用文献综合法和归纳总结法,通过对国内农户土地成员权、土地成员权退出、土地成员权退出定价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总结和梳理,提出未来农户土地成员权退出及其定价研究的重点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资格权都是基于土地成员权的子权利,两者中的一部分或其中一者可称为部分成员权,两者全部再加上其他土地相关权利叫全部成员权。2)土地成员权退出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改革,研究时需要考虑更加复杂的因素。3)该领域的研究展望:新时代农户分化与土地成员权退出定价;探究试点区已实现土地成员权退出定价的效率和公平;利益相关主体动态博弈对土地成员权退出定价影响;土地成员权退出非市场定价;土地成员权退出的定价机制。  相似文献   

20.
将盈余管理细分为应计盈余管理、线上真实盈余管理和线下真实盈余管理,基于我国特有的配股管制变迁环境,考察监管者识别盈余管理的能力及其变化。研究发现,监管者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具有一定的识别能力,但是会受到管制环境变迁的影响,存在管制效应和演进效应。具体而言,在审核配股资格过程中,监管者能识别线下真实盈余管理,但是,在管制环境变迁后,由于线下真实盈余管理被纳入管制范围,监管者不再对其进行关注,而是关注应计盈余管理,并能识别。在线上真实盈余管理方面,由于其隐蔽性强,监管者并没有表现出显著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