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试管稀释法测定了氟苯尼考和氯霉素在不同条件下对8株水生生物致病性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1)在海水2216E培养基中氟苯尼考和氯霉素的体外抑菌活性均比在3.1%氯化钠盐水2216E培养基中下降,说明海水对氟苯尼考和氯霉素的体外抑菌活性有抑制作用.(2)氟苯尼考对4株水生生物致病性弧菌标准株的体外抑菌活性与氯霉素相当,但对临床分离的4株水生生物致病性弧菌菌株的体外抑菌活性明显优于氯霉素,说明氯霉素由于长期使用已产生了耐药性,而氟苯尼考则尚未产生明显耐药性.因此氟苯尼考是氯霉素的理想换代产品.  相似文献   

2.
恩诺沙星对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恩诺沙星对嗜水气单胞菌体外药效学。主要包括: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的测定、生长动力学曲线、杀菌动力学曲线、抗菌后效应、四种培养因子对恩诺沙星体外抑制嗜水气单胞菌活性影响的体外药效学研究。结果表明:MIC、MBC和MBC/MIC分别为0.16μg/mL、0.32μg/mL和2,嗜水气单胞菌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2h后进入对数期生长,大约持续10h;在用药4~8h时达到最大药效,由杀菌曲线可知恩诺沙星具有浓度依赖性;浓度为4MIC的抗菌后效应大于8MIC的对应值,但它们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恩诺沙星对嗜水气单胞菌作用的最适pH值为7~8;二价阳离子(Mg2+)对恩诺沙星药效影响较大;随着Mg2+浓度增大,药效降低;血清可降低恩诺沙星的药效;细菌数量对其抗菌活性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氟苯尼考对鲁氏耶尔森氏菌(Yersinia ruckeri)体外药效学,测定了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生长动力学曲线和杀菌动力学曲线和抗菌后效应(PAE)及四种培养因子对氟苯尼考体外抑制鲁氏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IC、MBC和MBC/MIC分别为0.5μg.mL-1、1μg.mL-1和2;鲁氏菌在液体培养基中1h后进入对数生长,大约持续7h;在用药4~6 h达到最大药效。由杀菌曲线可知,氟苯尼考的杀菌功效具有浓度依赖性;在2 MIC、4 MIC和8 MIC时,PAE分别为3.71±0.11、4.54±0.27和5.52±0.23;氟苯尼考对鲁氏菌作用最适pH值为6~8,且二价阳离子(Mg2+)、血清含量及细菌数量小于108时对药效无显著影响。因此,保证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并配合最适培养条件,是氟苯尼考发挥最高药效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4.
采用牛津杯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麻保沙星对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哈维氏弧菌(V.harveyi)、费氏弧菌(V.fischeri)及灿烂弧菌(V.splendidus)的敏感性、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并与盐酸二氟沙星、盐酸恩诺沙星、诺氟沙星及氟苯尼考进行比较;采用菌落计数法测定麻保沙星对溶藻弧菌、哈维氏弧菌和灿烂弧菌的抗菌后效应(PAE)。结果表明,麻保沙星对4种弧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与氟苯尼考相近,高于盐酸二氟沙星、盐酸恩诺沙星和诺氟沙星;麻保沙星在1×MIC、2×MIC和4×MIC浓度时,对溶藻弧菌、哈维氏弧菌和灿烂弧菌的PAE值分别为:0.49h、0.87h和1.17h;0.64h、0.98h和1.22h;0.75h、1.02h和1.25h,表明麻保沙星对溶藻弧菌、哈维氏弧菌和灿烂弧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后效应,且PAE值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恩诺沙星控制草鱼维氏气单胞菌的用药方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四川成都一养殖场大规模发病死亡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病灶处分离一株病原菌CiAV01,结合形态学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回归感染实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感染草鱼致死率为100%,出现了局部出血、腹腔积水等症状。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研究了16种抗生素对分离菌株CiAV01的体外抑菌作用,在供试的抗生素中,恩诺沙星对该分离菌株CiAV01最为敏感。选择恩诺沙星对分离菌株进行体外药效学研究表明,恩诺沙星对分离菌株CiAV01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25μg/mL,最小杀菌浓度(MBC)为0.50μg/mL,MBC/MIC为2。结合其药物动力学参数和MIC、MBC、防突变浓度(MPC)、突变选择窗(MSW)和抗菌后效应(PAE)制定防突变给药方案为:剂量20 mg/kg、每日一次给药、连续给药3~5 d。  相似文献   

6.
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测试了2017年春季分离自江苏省高邮市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育苗场的5株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对35种抗菌类药物的敏感性,并采用试管稀释法测定了6种抗菌药物对分离菌株WJ1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恩诺沙星对阴沟肠杆菌的杀菌效果最好,最小杀菌浓度为4 mg/L;其次是诺氟沙星,最小杀菌浓度为7 mg/L;盐酸土霉素和氟苯尼考的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8 mg/L和10 mg/L;红霉素和头孢曲松对阴沟肠杆菌杀菌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7.
用琼脂扩散法和二倍稀释法测定了20种中草药对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GD080715-1、GD080715-2)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表明,五倍子、乌梅、大青叶、石榴皮的抑菌作用明显,最小抑菌浓度(MIC)〈6.25 mg/mL,最小杀菌浓度(MBC)〈50 mg/mL;吴茱萸和菖蒲有一定的抑菌作用,MBC为50~100 mg/mL;而苦地丁、栀子的抑菌作用不明显,MBC〉200 mg/mL。  相似文献   

8.
采用倍比稀释法,研究氟苯尼考对哈氏弧菌、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等8种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致病弧菌的体外抑菌效应;同时以棋盘微量稀释法进行五倍子、黄连、乌梅与氟苯尼考的联合用药试验,并研究了该药对养殖大黄鱼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氟苯尼考对所选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在0.39~0.78μg/mL,且其MBC值与MIC值相等或为对倍关系;联合用药显示,MIC值比单独使用时略有降低,FIC指数为1.00~0.75,其中以氟苯尼考和五倍子的协同作用最为显著;氟苯尼考口服给药对大黄鱼具有较高安全性,96h LD50>1000mg/kg,对大黄鱼的安全浓度SC>100mg/kg。  相似文献   

9.
20种中草药对迟缓爱德华氏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琼脂扩散法和二倍稀释法测定了20种中草药对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GD080715-1、GD080715-2)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表明,五倍子、乌梅、大青叶、石榴皮的抑菌作用明显,最小抑菌浓度(MIC)<6.25 mg/mL,最小杀菌浓度(MBC)<50 mg/mL;吴茱萸和菖蒲有一定的抑菌作用,MBC为50~100 mg/mL;而苦地丁、栀子的抑菌作用不明显,MBC>200 mg/mL。  相似文献   

10.
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了盐酸恩诺沙星、盐酸环丙沙星、氟哌酸、米诺沙星和氟苯尼考对常见水产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同一抗菌药物对不同致病菌的抗菌效果存在较大差异,不同抗菌药物对同一致病菌的抗菌效果也存在较大差异。使用4倍MBC的药物浓度对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和非O1-群霍乱弧菌杀菌时间随药物种类和致病菌不同而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二氯异氰尿酸钠对鱼虾类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二氯异氰尿酸钠是一种有机氯消毒剂,可用于水体消毒。本试验测定了该药对鱼(虾)的安全浓度和半致死浓度及对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  相似文献   

12.
18种中草药煎液对温和气单胞菌的抑、杀菌效果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琼脂扩散法(打孔法)测定了五倍子等18种中草药对2株病原温和气单胞菌(Aerom onas sobria)的抑制作用,并采用试管2倍稀释法测定抑菌效果较强的中草药对这2株温和气单胞菌的抑菌和杀菌浓度。结果显示:五倍子、苏木、地锦草、石榴皮、黄芩、虎杖和山楂对病原温和气单胞菌的抑菌效果较强;苏木、五倍子、地锦草和石榴皮4种中药对2株温和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 IC)为1.56~6.25 mg/mL之间,最小杀菌浓度(MBC)为3.12~12.5 mg/mL之间,其中五倍子的抑菌和杀菌浓度最低,分别为1.56 mg/mL和3.12 mg/mL;而金银花等11种中草药抑菌作用较小。结果表明,所选取的18种中草药中五倍子对防治由温和气单胞菌感染引起的水产动物疾病最为有效。  相似文献   

13.
十六种中草药提取物对鳗弧菌体外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十六种中草药对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显示:十六种中草药提取物对鳗弧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大黄、五倍子、黄连的水提物和醇提物的抑菌效果最好,且两种提取物的MIC值相同,分别为1.95 mg/mL、0.98 mg/mL和1.95 mg/mL。  相似文献   

14.
中草药对牙鲆病原迟钝爱德华氏菌的体外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倍比稀释法测定了30种中草药对牙鲆病原迟钝爱德华氏菌(LN031012-8,TH030908-5)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五倍子、诃子、黄芩、秦皮和红藤的抑菌作用明显,最小抑菌浓度(MIC)<12.5 mg/ml,最小杀菌浓度(MBC)<50 mg/ml;丁香、穿心莲、虎杖、夏枯草等有一定的抑菌作用,MIC为50~100 mg/ml;而茵陈、鱼腥草、金银花、大青叶等的抑菌作用不明显,MIC均>100 mg/ml;五倍子、地榆、野菊花、马齿苋等中草药的体外抗菌活性表现了株间差异。  相似文献   

15.
42种中草药对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罗新  张其中 《淡水渔业》2011,41(3):61-65
通过纸片琼脂扩散法分别测定了42种中草药提取液pH值调节至中性前后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菌圈直径大小,用t检验对药液pH值调节至中性前后的抑菌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差异极显著(P =0.002<0.01).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了6种中草药在调节pH值至中性后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  相似文献   

16.
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了16种中草药单方及5种复方制剂对鲁氏耶尔森菌(Yersinia ruckeri)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黄芩(Radix Scutellariae)和诃子(Fructus Chebulae)对鲁氏耶尔森菌的抑菌作用最强,MIC均为0.028g·mL^-1,可作为防治水产养殖动物耶尔森菌病害的主要备选中草药;大黄(Radix et Rhizoma Rhei)的抑菌作用较强,其MIC值为0.227g·mL^-1,也可作为候选药物;青蒿(Herba Artemisiae)、金樱子(Fructus Rosae Laevigatae)、连翘(Fructus Forsythiae)、茵陈(Herba Artemisiae Scopariae)、五倍子(Galla Chinensis)及金银花(Flos Lonicerae)的抑菌作用较弱,其MIC值均为0.455g·mL^-1。5种复方制剂中,大黄、黄柏(Cortex Phel-lodendri)和黄芩3种中草药以5:3:2的比例配伍对鲁氏耶尔森菌具有最佳抑菌作用,其MIC值为0.057g·mL^-1,抑菌效果弱于黄芩,但远强于大黄单独使用,可为该细菌性疾病的防治提供复方配伍参考。  相似文献   

17.
5种海洋致病弧菌对34种中草药敏感性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纸片扩散(K-B)法,测试了溶藻弧菌、哈氏弧菌、副溶血弧菌、河流弧菌、麦氏弧菌对34种中草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试验菌株对中草药乌梅、黄连、木瓜、五味子、五倍子、马齿苋、白头翁、地榆、公丁香、大黄具有较高的敏感性。采用倍比稀释法,测定10种敏感性较好的中草药对5种海洋致病弧菌的抑菌试验,并测定了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五倍子抑菌和杀菌能力最强,五倍子对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河流弧菌、麦氏弧菌的MIC和MBC均为1.56 mg/ml,对哈氏弧菌的MIC和MBC为3.125 mg/ml;其次是黄连,对溶藻弧菌、河流弧菌、麦氏弧菌的MIC和MBC分别为3.125 mg/ml和6.25 mg/ml,对哈氏弧菌、副溶血弧菌的MIC和MBC分别为6.25 mg/ml和12.5 mg/ml;乌梅对5种弧菌有相同的抑菌和杀菌作用,其MIC和MBC均为12.5 mg/ml。最终确定五倍子和黄连可以作为防治水产养殖动物弧菌病的首选中草药药物。  相似文献   

18.
12 种中草药对嗜水气单胞菌杀伤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用琼脂扩散法和二倍稀释法测定了嗜水气单胞菌(AB98037)菌株对12种中草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五倍子、大黄、乌梅、黄连的抑菌作用明显,最小抑菌浓度(MIC)<50μg/ml;地榆、黄柏、野菊有一定的抑菌作用,MIC为50~100μg/ml;而白头翁、山豆根、贯众的抑菌作用不明显,MIC均<500μg/ml。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溶壁酶对水产动物水霉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以同丝水霉(Saprolegnia monoica)为研究对象,溶壁酶设0、5、10、20、40、80 mg/m L共计6个浓度处理组,取浓度为103个/m L的水霉孢子菌悬液0.1 m L,涂布于不同溶壁酶浓度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上,25℃培养5 d,以最低抑菌浓度为判定指标,研究溶壁酶溶解同丝水霉孢子的抑菌活性;在此基础上,以溶壁酶最低抑菌浓度30℃分别水浴2 h和4 h处理同丝水霉菌丝块,PDA培养基上25℃培养5 d,通过用体外抑菌试验、菌丝显微结构观察等方法,研究溶壁酶最低抑菌浓度对同丝水霉菌丝的抑菌活性,为进一步开发水产动物抗真菌(替代孔雀石绿)药物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溶壁酶对同丝水霉孢子的最低抑菌浓度为20 mg/m L,通过间隔添加溶壁酶该浓度,72 h能够有效抑制同丝水霉菌丝的生长;溶壁酶30℃水浴处理同丝水霉菌丝块的时间(2 h和4 h)与溶壁酶溶解菌丝效果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