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为建立炮制辅料甘草汁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进行pH值、相对密度、总固体检查,采用高效液相法对甘草酸、方法:依据现行药典中对液体制荆的相关质量要求,对甘草汁甘草苷和甘草次酸进行含量测定。结果:甘草汁的pH值、相对密度和总固体的平均值分剐为5.61、1.0741和10.1560;甘草汁中的甘草苷浓度、甘草酸浓度和甘草次酸浓度的平均值分别为0.7288%、1.4527%、0.3338%。结论:建议甘草汁的质量标准暂定为:pH值≥5.4,相对密度≥1.06,总固体≥10.0,甘草苷浓度I〉0.6%,甘草酸浓度≥1.3%,甘草次酸浓度≥0.3%。  相似文献   

2.
对323份人工栽培甘草样品的主要药用成分甘草酸、甘草苷、甘草总黄酮含量的检测结果表明,我区人工栽培甘草的甘草酸含量均值为2.1%、甘草苷含量均值为1.5%、总黄酮含量均值为5.1%,符合国家药典中甘草酸含量大于2.0%的规定标准。变异性分析表明,甘草苷含量相对于甘草酸和总黄酮含量,表现出了较多的不稳定性,甘草酸、甘草苷、甘草总黄酮含量变异系数分别为27.85%、37.75%、27.32%;相关性分析表明,甘草苷、甘草黄酮与甘草酸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其中甘草苷与甘草酸的相关性大于甘草黄酮与甘草酸间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8090和0.6641。  相似文献   

3.
方波  李毳  李龙 《新疆农业科学》2002,39(3):176-177
甘草为多年生豆科作物,是主要药用植物之一,有十药九草"百药之王"美称,同时也是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的天然植物资源,新疆是甘草主要产区,且品种多,质量好,据有关部门测定,同是五年生甘草,新疆红皮甘草的甘草酸含量比内蒙古红皮甘草高2~3个百分点,高达10%~12%,三年生的甘草,其甘草酸亦可达7%左右.2000年国家将甘草列为国家紧控物资,不准随意挖取野生甘草,因此人工栽培种植甘草越来越引起各级政府及广大农民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作者对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地上部分,用70~80%乙醇浸提,经聚酰胺柱层析,依次用水及不同浓度含水乙醇洗脱,共得6个组分,化合物Ⅰ用UV、IR、MS(EI)、MS(FB-)等鉴定,与标准品核对,证明组分Ⅰ为甘草酸,并通过HPLC法测定含量为2.11%。地上部分切碎后用水煮提、浓缩后直接与氯化锌作用合成了甘草锌,经药厂试验的中试产品由药检所检验符合国家标准。另外在实验室又合成了甘草铋及甘草酸单铵盐。##原图像不清晰  相似文献   

5.
人工甘草种植3年是最适宜的甘草种植采挖期,研究了不同生长期人工甘草的产量及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测定并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机械打沟直播建园模式种植甘草的产量和甘草酸含量都要高于平地直播建园模式,机械打沟直播建园模式下的3年生甘草亩产量为2 974 kg,甘草酸含量为2.28%,甘草苷含量为0.36%,亩经济效益为4 691元。随着乌拉尔甘草生长期的增长,其产量逐年增加,甘草酸的积累也逐年增加,人工种植3年乌拉尔甘草的经济效益达到最高,其甘草酸和甘草苷也可达到较高值。  相似文献   

6.
甘草中甘草酸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甘草中甘草酸的提取工艺。[方法]以甘草酸收率为指标,正交试验法考察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溶剂用量及配比对甘草酸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提取时间、溶剂用量对甘草酸提取率有显著影响。[结论]得出甘草中甘草酸的最佳提取工艺,并通过试验得以验证。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种质对甘草生物学特性和主要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研究3种甘草种质在甘肃民勤的种植适宜性及其生物学特性,并检测其甘草酸、甘草苷含量。结果表明,3种甘草中胀果甘草在株高、地上部分鲜重、口径粗度、尾径粗度、根径鲜重方面均为最高且其甘草酸含量最高;甘草的条形要好于另外2种甘草,甘草苷含量最高,且甘草的2种有效成分含量达标率最高。因此,在甘肃民勤,胀果甘草亩产量比较高,甘草酸含量较高但甘草苷含量较低,可用于种植提取甘草酸,甘草的甘草酸含量和甘草苷含量较高,符合药典标准,且条形较好,可用于传统饮片生产。  相似文献   

8.
不同甘草植株品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甘草优良品种选育提供材料和理论依据,采用HPLC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不同甘草植株根及地上部分药用成分甘草酸、甘草黄酮、甘草多糖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甘草植株根及地上部分3种药用成分含量差异显著。根中甘草酸含量最高为最低的13倍以上,甘草黄酮含量最高为最低的1.6倍以上,甘草多糖含量最高为最低的2.5倍以上。认为甘草酸、甘草黄酮、甘草多糖含量均较高的3个植株可作为优良类型培育优质的甘草栽培品种;甘草酸、甘草黄酮、甘草多糖含量的高低与甘草植株高矮和茎表皮颜色没有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9.
近日,园艺系范继红副教授主持的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丛枝菌根对甘草甘草酸含量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6142005)通过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顺利结题.此项目是我院首个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的农业科学类项目.《丛枝菌根对甘草甘草酸含量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项目以人工种植的甘草为材料,研究了丛枝菌根对甘草酸含量的影响及其机制,探索了甘草酸积累与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的相关性,为甘草的规范化种植、提高人工栽培甘草质量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提取甘草浸膏中甘草酸的工艺条件。[方法]在乙醇浓度、超声波时间及料液比等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根据Box-Behnken的中心组合设计原理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超声波提取甘草酸的工艺条件。[结果]超声提取甘草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0%、超声波时间30 min、料液比2.8 g/L,在此条件下甘草酸含量为8.34%。[结论]建立了甘草浸膏中甘草酸超声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甘草浸膏的精深加工及进一步研究甘草酸在食品和医药领域产业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甘草别名甜草、甜草根等,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和根茎人药,根含甘草酸(甘草甜素)、甘草次酸、异甘草素等,是常用的中药材。甘草株高50~120cm。根粗大,圆柱状,红棕色。根茎横生,形状及颜色与根相似。茎直立,羽状复叶,互生,小叶5~16枚,卵形或椭圆形,花蝶形,淡紫红色,荚果弯曲,镰刀状,外生刺毛,种子圆形,棕绿色,千粒重15g。  相似文献   

12.
盆栽研究结果表明:(1)在干旱荒漠区,除根长外其它生长量随土壤含水量提高而增加,地下鲜重(g)与土壤水分的决定系数R2=0.8779。(2)当土壤水分为11.7%,两年生甘草的甘草酸含量达到2.5%,基本符合甘草药用生化成分标准。(3)当土壤水分小于11.7%时,甘草蒸腾速率随土壤含水量增加而提高。气温高蒸腾速率亦高。  相似文献   

13.
胀果甘草(Glaycyrrhiza inflat Bat)组织培养物的有效成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胀果甘草(Glaycyrrhiza inflat Bat)的愈伤组织培养及毛状根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进行了研究,并对培养物进行了甘草有效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培养的愈伤组织及毛状根的薄层层析图谱与甘草药材的非常接近,其化学成分有相当的相似;在愈伤组织及毛状根中均含有甘草的主要有效成分甘草酸和甘草次酸;不同来源的愈伤组织中甘草酸的含量不同,其中以根来源的愈伤组织中甘草酸含量最高;愈伤组织中各种氨基酸的含量均高于甘草药材。  相似文献   

14.
氮肥对乌拉尔甘草生长及有效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2年作者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氮素营养对1、2年生乌拉尔甘草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素梯度试验中,当施氮量到达0.15 g/L之前,氮的增施对甘草主要生长、生理、产量和药效等指标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以0.10~0.15 g/L为最佳,而超过0.15 g/L时,甘草开始受到抑制,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甘草净光合速率与生物量、产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提高施氮水平对甘草酸含量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甘草群体中发现了不同花色的甘草种质,将其定义为白花类型和紫花萼类型。利用HPLC方法对不同花色种质进行了药用活性成分含量测定,发现白花和紫花萼类型的甘草酸、甘草苷和异甘草素含量均高于普通花色类型。对白花类型和紫花萼类型的两个甘草酸含量不同植株的HMGR基因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在HMGR部分DNA水平上存在碱基差异。  相似文献   

16.
NaCl处理对甘草生长、生理指标及药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不同质量分数NaCl处理一年生盆栽甘草移栽苗,研究其对甘草生长、部分生理指标及甘草酸、甘草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盆土中NaCl添加量不超过0.6%时,随着盐含量的增加,甘草生长势降低,生物量明显受到抑制;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较对照高。NaCl添加量达到0.8%时甘草干枯死亡。说明0.6%NaCl是甘草正常生长的阈值,盐含量低于阈值时甘草能通过改变体内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来提高自身耐盐性,并能改善药材品质。  相似文献   

17.
甘草主要成分抗H9N2亚型流感病毒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H9N2亚型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感染小鼠,以肺指数抑制率、肺组织病毒滴度、死亡保护率和生命延长率为评价指标,研究了甘草酸单铵盐、甘草次酸、甘草黄酮等甘草中3种主要成分和甘草粗提物对感染H9N2亚型流感病毒小鼠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甘草粗提物及甘草酸单铵盐口服均能显著抑制H9N2亚型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引起的小鼠肺炎实变(P<0.01),甘草粗提物20 mg/kg组能明显延长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8.
将产甘草酸的甘草内生真菌G11在甘草提取物中培养,观察了其生长及次级代谢产物。结果表明,在发酵培养基中加入2.0%甘草提取液可提高菌株产甘草酸的能力;在固体培养基中加入3.0%甘草提取液时,该菌株菌丝体长势最好,生长速度最快。  相似文献   

19.
甘草次酸微生物的两种发酵酶解生产工艺比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实验室保藏的葡萄糖醛酸酶菌种HC-12发酵甘草转化甘草酸,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复杂系统定向反馈优化两种方法进行发酵酶解工艺优化的研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4d,酶解时间18h,酶解pH值为5.0,酶解温度为30℃,在此条件下可使甘草酸100%转化。通过比较两种发酵酶解工艺,复杂系统定向反馈优化方法能够较好较快地得到甘草次酸微生物发酵酶解生产工艺,该方法是一种快速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不同水氮配比对甘草生长及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并提出基于水、氮因子的甘草有效成分含量的灌水施氮方案,以乌拉尔甘草为研究对象,设4种灌溉定额,4个氮肥水平,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水、氮因子及其组合对甘草生长指标及有效成分的效应,并依据活性成分建立回归模型寻优,结合Topsis综合评价法确定最优的灌水施氮方案。结果表明:灌水极显著增加株高、侧枝数、根长、根鲜质量、根干质量、甘草酸、甘草苷及总黄酮含量;施氮显著影响株高、侧枝数、根长、根鲜质量、根干质量、甘草酸及总黄酮含量;水氮交互显著影响株高、根长、根鲜质量、根干质量、甘草酸、甘草苷及总黄酮含量。回归分析可知,当灌溉定额为3 000 m2/hm2,氮肥施量分别为108.86 kg/hm2、134.20 kg/hm2和144.28 kg/hm2 时,对应的甘草酸、甘草苷和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1.270%、0.670% 和7.173%。结合Topsis综合评价法分析,得出甘草活性成分含量最大化的最优灌溉定额为3 000 m2/hm2,氮肥施量为108.86~144.28 kg/hm2。株高、侧枝数及根长与甘草有效成分含量相关性比较高,可作为甘草有效成分筛选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