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一种新型兽药载体——淀粉微球的制备及其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用乳化交联法制备淀粉微球,采用L16(45)正交设计筛选出最佳制备条件,对微球形态、粒径分布进行观察;用吸附载药法制备阿司匹林淀粉微球,对载药量、包封率和体外释药性能进行了研究。所得微球形态圆整,平均粒径为38.75μm,粒径分布在20~60μm,载药量为8.38%,包封率为84.2%,体外释放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并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2.
交联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微球对阿司匹林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祥英  陈其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8):3291-3293,3313
采用反相微乳法制备交联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微球,利用红外光谱、粒度分析仪、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微球进行表征,研究微球对阿司匹林的吸附性能,采用单因素固定变量法探讨投药量、交联剂用量、反应时间对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淀粉已成功酯化交联合成变性淀粉微球,微球平均粒径为42.61μm,粒径在80μm以下占93.7%;微球表面粗糙多孔,外观圆整,由原淀粉颗粒的晶体形态变为无定性态;在交联剂用量1.5 g,反应时间3.5 h,投药量22 mg的最佳制备条件下,微球的载药量达到21.48%,包封率达到97.63%,可以作为一种优良的阿司匹林吸附载体。  相似文献   

3.
为了优化阿维菌素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工艺,形成契合水产养殖需求的微球制备工艺。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球,以微球粒径和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对处方和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微球在养殖水体中的释放情况进行了考察。结果所得微球外观形态良好,粒径在50~80μm,包封率达72.6%,64 h药物累计释放率少于60%。相对于原药在水体中4 h 100%溶出,阿维菌素聚乳酸微球具有显著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4.
聚合物微球调剖堵水技术是油田改善注水开发效果、实现油藏增产的有效手段。采用分散聚合方法制备了大粒径核壳结构聚丙烯酰胺共聚物微球,对其制备方法及工艺条件的优化进行了研究,并对实际应用性能进行了室内评价。结果表明,微球具有明显核壳结构和较好的球形度,同时粒径分布均匀,尺寸在10~30μm,通过改变投料比能够实现对微球粒径大小和核壳尺寸的有效控制;在60℃条件下,微球随着吸水膨胀天数的增加,粒径发生明显的膨胀变大过程,膨胀倍数可达20~50倍;核壳聚合物微球具有出色的封堵能力,岩心封堵率达到99.16%,说明该聚合物微球具有良好的封堵效果。  相似文献   

5.
二氟沙星肺靶向微球制剂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可生物降解的明胶为载体,液体石蜡为油相,Span-80为乳化剂,选择正交设计优化空白明胶微球生产工艺,并考察其理化性质,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二氟沙星肺靶向明胶微球。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微球中二氟沙星的含量。结果表明,优选所制的二氟沙星肺靶向明胶微球形态圆整,表面光滑,平均粒径为8.33μm,粒径分布在5.0~25.0μm的微球达到95.71%,二氟沙星明胶微球包封率为62.43%,载药量为13.71%。采用动态分析法研究体外释药特性,二氟沙星明胶微球在12h处药物释放量达到65%,24h内药物释放量达到71%。制备工艺稳定可行,所得二氟沙星明胶微球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EDC交联的明胶微球作为支架材料,并对其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价,为构建工程化的脂肪组织奠定基础.方法制备明胶微球,并利用5mmol EDC对其进行交联,获得75—150μm粒径大小的微球;扫描电镜观察,检测微球的细胞相容性和组织相容性.结果经EDC交联的明胶微球均呈圆球体,大小比较均匀,粒径75~150μm,细胞毒性等级为0~I级;将微球植入sD大鼠皮下,植入部位未见明显红肿,伤口无红肿、渗液等炎性反应,组织学观察植入明胶微球局部无明显炎症细胞浸润,静态培养时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ADSCs)在微球上生长状态良好.结论EDC交联的明胶微球是一种具有较好的细胞亲和性、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的天然高分子支架材料,以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为种子细胞,可以为临床使用提供一种工程化脂肪组织填充物.  相似文献   

7.
聚苯乙烯微球对菜心种子及幼苗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查明微塑料对蔬菜等农作物种子发芽的生态毒性效应,研究了不同粒径(0.07、1μm和20μm)、不同浓度(125、250、500、750、1 000、1 500 mg·L~(-1)和2 000 mg·L~(-1))的聚苯乙烯微球(PS-MPs)对菜心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粒径PS-MPs均对菜心种子发芽产生一定毒害作用。其中,0.07μm PS-MPs的毒性敏感性最强,20μm PS-MPs产生的毒性效应最大。菜心幼苗通过调节体内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来提高对PS-MPs的抗胁迫能力。此外,PS-MPs对菜心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整体呈现抑制作用,特别是在高浓度处理时均显著降低其活力(P0.05)。研究表明聚苯乙烯微球对菜心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存在显著的毒性作用和粒径效应,其毒性作用机理涉及菜心对体内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调节以及自身的氧化应激系统。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根碱壳聚糖微球的最优制备方法,并对微球进行外观粒径表征和体内外研究。本研究建立了血根碱含量测定的HPLC法,运用乳化交联法制备血根碱壳聚糖微球,以载药量、包封率和平均粒径为评价指标,应用单因素试验和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制备处方。利用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微球外观形态,通过激光粒度仪测定微球粒径及其分布。采用动态透析法取不同时间点的血根碱原料药溶液和血根碱壳聚糖微球溶液,并考察两种溶液的体外释放度,最后进行药动学方程拟合。对不同组小鼠注射血根碱原料液和血根碱微球液,不同时间取组织血测定,观察体内分布及靶向性。结果表明:血根碱HPLC含量测定得曲线方程y=2.530 0x+43.323 1(R2=0.999 8,线性范围为10.0~50.0μg/mL)。单因素试验和星点设计-响应面法得最优处方:血根碱投药量60 mg,壳聚糖用量70mg,乳化剂用量5%,戊二醇用量0.25mL、水油体积比3:10,醋酸浓度2%、搅拌速度500r/min和交联时间3.5h。观察到血根碱壳聚糖微球形态近似球形及表面较光滑,测定得平均粒径(8.17±0.16)μm,粒径分布为...  相似文献   

9.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磁性Fe3O4纳米粒子;用乳化-交联法制备环丙沙星磁性明胶微球;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微球粒径大小及形态,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微球中环丙沙星的含量;观察磁响应性;绘制药物微球体外释放曲线.结果显示:环丙沙星磁性明胶微球粒径40~58μm,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动作距离为65~70 mm,微球载药率为16.5%,240 min.体外累积释放量为90%以上.说明环丙沙星磁性明胶微球成球性好,具有较好的磁响应性和一定缓释性,是一种较好的靶向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影响含淀粉反相乳液稳定性的因素,优化交联淀粉微球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法研究影响反相乳液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用正交试验法确定了合成交联淀粉微球的最佳工艺。[结果]使用0.6%的Span60(HLB=4.70),油、水相体积比为3∶1,水相中淀粉浓度为16%时可形成稳定的W/O型含淀粉反相乳液;制备微球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油、水相体积比4∶1,淀粉乳浓度16%,交联剂用量3 ml,反应温度45℃,乳化剂用量0.3%;微球产品近似球状,球体表面粗糙,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15μm。[结论]经过优化的制备工艺能够合成粒径均匀的交联淀粉微球。  相似文献   

11.
辣椒素/SiO2微球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辣椒素/SiO2微球,并对其制备参数进行优化。【方法】以油包水包油(O/W/O)复乳法制备辣椒素/SiO2微球,采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检测微球形态和粒径,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微球包封率。通过L9(34)正交试验,对外油相稳定剂羟丙基纤维素(HPC)、水相稳定剂聚乙二醇(PEG)、亲水性表面活性剂Tween 20和亲油性表面活性剂Span 80的用量进行优化。【结果】用O/W/O复乳法制得了具有中空结构的辣椒素/SiO2微球,微球平均粒径(4.62±0.12)μm,分散系数ε为0.76。在不考虑交互作用的条件下,优选出较高包封率的微球制备参数组合为:HPC与Span 80含量分别为外油相质量的1.5%和0.5%,PEG与Tween 20含量分别为水相质量的4.0%和0.5%。【结论】优选出了包封率较高的辣椒素/SiO2微球制备参数,成功制备了辣椒素/SiO2微球。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长期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有机无机复合体中有机碳(OC)、全氮(TNOIC)特征的影响,为红壤性水稻土管理和培育土壤肥力提供依据。【方法】以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的红壤性水稻土为研究对象(始于1984年),选取CK(不施肥)、PK(施磷钾肥)、NPK(施氮磷钾肥)、NPKM(施70%氮磷钾肥+30%有机肥)4个处理。采集0—20 cm土层土样,分析各粒级(<2、2—10、10—20、20—50和50—250μm)有机无机复合体的分布,并探讨施肥对复合体中有机碳(OC)和全氮(TNOIC)含量、储量和碳氮比(C/N)的影响,以及有机无机复合体中OC和TNOIC对红壤性水稻土有机碳(SOC)、全氮(TN)贡献率的影响。【结果】与不施肥CK相比,施肥处理显著提高了20—50μm粒级复合体的比例,降低了<10μm粒级复合体比例,而NPKM处理与其他施肥处理相比,50—250μm粒级复合体的比例增加更显著;不同施肥对各粒级复合体中OC和TNOIC含量影响不同,与PK相比,NPK处理的50—250μm粒级复合体中OC和TNOIC分别增加了36.3%、80.6%;与NPK相比,NPKM...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化替米考星β-环糊精聚合物(β-CDP)微球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共沉淀法制备替米考星β-CDP微球,以包封率和产率的回归分析综合得分为指标,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采用扫描电镜、激光粒度分布仪、红外光谱仪和综合热分析仪对替米考星β-CDP微球进行表征。[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β-CDP微球3 g、替米考星0.25 g、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1 h、搅拌速度600 r/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产率为83.32%,包封率为67.61%。以优化工艺制备的载药微球形态良好,平均粒径为161.35μm;替米考星进入到β-CDP微球中的内部,且以无定形的状态分散在聚合物载体中,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结论]替米考星β-CDP微球制备方法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4.
陈志杰  廖翠华  黄仕凤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203-13204,13254
[目的]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方法]利用团聚体分组方法,选择红树林湿地和农田(由湿地开垦为农田)为研究对象,分析湿地转变为农田后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变化规律。[结果]土壤团聚体主要分布在2000~250μm粒级中。质量分数为76.52%。土壤有机碳含量在团聚体中分配呈现了在2000—250μm粒级中最大,50~250μm次之,〈50μm团聚体最小的规律。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具有明显的影响,对2000~250μm粒级团聚体的影响最为显著,50~250μm次之。土壤有机碳含量与2000~250μm和〈50μm团聚体有机碳含量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但同50~250μm粒级有机碳含量并无明显相关。[结论]湿地开垦为农田后导致土壤团聚体碳库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2000~250μm粒级有机碳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5.
不同淀粉含量玉米籽粒淀粉粒度的分布特性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比较不同淀粉含量玉米籽粒淀粉粒度分布特性,及其与籽粒总淀粉、蛋白质含量和容重的相关性。【方法】选用普通型品种农大108、郑单958和高淀粉型品种费玉3号、郑单18,对成熟期玉米籽粒中淀粉粒的体积、数目和表面积分布进行分析测定。【结果】成熟期玉米籽粒胚乳内淀粉粒的粒径分布范围为0.37—31.5μm,以2μm和15μm为界限,将淀粉粒分为小型、中型和大型三类。淀粉粒的体积和表面积分别表现为双峰和三峰分布,淀粉粒的数目表现为单峰分布,其中小淀粉粒组数目占总数的95%左右;高淀粉玉米小淀粉粒组(<2μm)和中淀粉粒组(2—15μm)所占体积分数显著高于普通型玉米,而在普通型玉米中,大淀粉粒组(>15μm)所占的数目、体积和表面积百分比相对较高;籽粒总淀粉含量与0.8—2μm,2—10μm和10—15μm的淀粉粒体积百分比均呈正相关,其中与前两者的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与其它粒径范围的淀粉粒体积百分比呈负相关;蛋白质含量及籽粒容重与所有粒径范围内的淀粉粒体积百分比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玉米胚乳淀粉粒数目、体积和表面积分别呈单峰、双峰和三峰曲线变化,高淀粉型玉米小、中型淀粉粒组的体积百分比显著高于普通型玉米。  相似文献   

16.
对陕西长武XCMD剖面进行了粒度和磁化率测量、分析,发现:(1)在整个剖面中,土壤质地都属于粉土。(2)磁化率与粒级<1μm的颗粒含量相关性不明显;与1~10μm粒级颗粒含量呈明显的正相关,与10~50μm及>50μm粒级颗粒含量呈负相关关系。(3)1~10μm粒级颗粒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夏季风的强弱,而10~50μm及>50μm粒级颗粒含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冬季风的强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