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拟穴青蟹不同发育时期胚胎基因表达的内参基因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获得适用于研究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不同发育时期胚胎基因表达的内参基因,本研究采用3个内参基因筛选软件geNorm、NormFinder及BestKeeper对微管蛋白α1A(Tuba1a)、核糖体蛋白L13(Rpl13)、泛素(UBQ)、核糖体蛋白S6激酶(Rps6)、精氨酸激酶(Ak)、3-磷酸甘油脱氢酶(gapdh)、28S核糖体RNA(28S)、18S核糖体RNA(18S)和延伸因子1A基因(EF-1α)等9个常用候选内参基因在拟穴青蟹不同发育时期胚胎的表达稳定性进行分析。geNorm分析表明, EF-1α和Rpl13的表达稳定性最高,并且采用2个内参基因同时校正目标基因的定量结果可以达到最优效果; NormFinder分析表明, gapdh和EF-1α是9个候选内参基因中表达最稳定的; BestKeeper分析表明,gapdh的标准偏差和变异系数是9个候选基因中最低的。综合3个内参基因筛选软件,可以选用EF-1α,或选用EF-1α和gapdh双内参同时校正拟穴青蟹不同胚胎发育时期各基因的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2.
内参基因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中具有校准的作用,然而鲤疱疹病毒Ⅱ型感染异育银鲫内参基因目前仍未见研究报道。采用qRT-PCR技术检测不同处理条件下异育银鲫组织和尾鳍细胞GAPDH、EF-1α、18S rRNA和β-actin 4个候选内参基因在组织和尾鳍细胞的转录水平,利用软件geNorm、Norm Finder、Best Keeper和Delta Ct分析了其表达量的稳定性,以筛选出健康异育银鲫不同组织以及鲤疱疹病毒Ⅱ型感染的肾脏、脾脏和异育银鲫尾鳍细胞在不同时间均较稳定的内参基因。geNorm稳定值以及4个内参的表达量Ct值分析显示,健康异育银鲫脑、脾脏、肾脏、肌肉、鳃、肠、肝脏和心脏组织中β-actin和EF-1α都是比较稳定的内参基因;鲤疱疹病毒Ⅱ型感染肾脏和尾鳍细胞不同时间点,内参基因β-actin稳定性最佳;鲤疱疹病毒Ⅱ型感染脾脏不同时间点时,EF-1α稳定性最佳。分别以4个候选内参基因为内参分析PIN1基因在肾脏组织不同感染时间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进一步证实,PIN1基因在肾脏组织感染不同时间点以β-actin为内参时,其表达量呈下降趋势,与cDNA文库测序中的表达量分析结果一致,各时间点的表达量差异极显著(P<0.01)。本试验结果有利于研究异育银鲫在不同处理条件下基因的表达分析,可为获得精准的结果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定量PCR技术已经成为基因表达水平测定最常用的方法,选择合适的内参基因对基因表达水平的准确定量至关重要。本文检测了菊黄东方鲀β-actin、GAPDH、EF1-α和18S rRNA等4种内参基因在不同组织、生长环境和发育阶段中的表达,应用3种内参基因筛选软件(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综合分析了这4种内参基因表达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内参基因在成鱼养殖和野生菊黄东方鲀内的稳定性排名均为:EF1-αβ-actin18S rRNAGAPDH;在养殖菊黄东方鲀3月龄、6月龄和12月龄三个发育阶段中内参基因EF1-α最稳定,其他各组织在不同发育阶段内参基因的选择有所差异。研究结果为不同条件下菊黄东方鲀功能基因表达的定量分析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是研究基因表达的一种广泛使用且有效的方法,选用黄带拟鲹(Pseudocaranx dentex)合适的内参基因,是qRT-PCR技术获得该物种基因表达可靠结果的关键。本研究首先测定了9个常用内参基因(β-actin、RPL13、EF-1α、GAPDH、HPRT、PPIA、β2M、TUB和PP2A)在黄带拟鲹成鱼组织中的表达丰度;同时,利用BestKeeper、NormFinder、geNorm和RefFinder 4种模型预测了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发现其表达稳定性排序为RPL13>EF-1α> PP2A>HPRT>PPIA>TUB>β2M>β-actin>GAPDH。进一步通过定量检测目标基因myod1在不同组织的表达情况,验证上述预测结果的准确性。研究发现,RPL13和EF-1α单独或联合作为黄带拟鲹qRT-PCR内参基因,可显著提高目标基因表达量检测结果的稳定性与可靠性。结果表明,RPL13和EF-1α可作为黄带拟鲹不同组织q RT-PCR分析的内参基因。同时,也证实了并不是管家基因的表达在所有...  相似文献   

5.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比较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核糖体大亚基蛋白基因(rplp2)、真核延伸因子基因(ef1-α)、β-肌动蛋白(β-actin)和18S核糖体核酸基因(18S rRNA)等5个候选内参基因在体质量约800 g三倍体虹鳟脑、眼、鳃、皮肤、心脏、肾脏(头肾、中肾、后肾...  相似文献   

6.
高光胁迫下坛紫菜定量PCR内参基因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不同高光光强胁迫下坛紫菜中表达水平最为稳定的内参基因,本研究采用qRT-PCR技术测定了植物中常用的6种内参基因UBC、TUB、18S、EF2、ACT和GAPDH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培养的坛紫菜藻体中的绝对表达水平,并采用比较Ct值法、Ge Norm、Bestkeeper和NormFinder软件分析4种方法对6种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进行评估。结果显示,UBC的Ct值变化范围最小,18S的Ct值变化范围最大;ge Norm软件分析结果显示最稳定的内参基因为UBC和EF2;Bestkeeper和NormFinder软件分析结果类似,UBC基因的稳定值M均为最低值(分别为0.044和0.80),说明其表达水平最稳定。研究表明,UBC基因可以作为不同光照条件下坛紫菜基因表达qRT-PCR分析的最适内参基因。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大西洋鲑的完整卵泡(包括卵母细胞、外周的鞘膜细胞和颗粒细胞)、手术分离的鞘膜细胞以及分离的颗粒细胞分别进行离体培育,测定它们在促性腺激素(GTH)刺激下,释放性激素的能力。实验证明,完整卵泡具有释放孕酮,17α—羟孕酮,雄烯二酮,睾酮,雌二醇和17α20β—双羟孕酮的能力。分离的鞘膜细胞只能释放前四种性激素。分离的颗粒细胞不能释放以上任何一种性激素。结果说明,单独的鞘膜细胞或单独的颗粒细胞都不具有合成雌二醇和17α20β—双羟孕酮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为比较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 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18S rRNA和β-actin基因在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作内参基因的优劣,本研究采用同源克隆和RACE技术,克隆了脊尾白虾GAPDH基因全长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KX893516),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ative real-time PCR,qPT-PCR)技术,检测3种基因在脊尾白虾不同组织及不同蜕壳后时间点的表达量变化,在此基础上进行内参稳定性分析。结果显示,脊尾白虾GAPDH基因全长1514 bp,开放读码框1002 bp,编码333个氨基酸,二级结构预测显示GAPDH蛋白具有一个高度保守的NAD~+结合功能域(NAD binding domain)和行使糖运输和代谢的催化功能域。分析qRT-PCR结果并结合ge Norm、Norm Finder和Best Keeper 3种软件的分析发现,在不同组织和不同蜕壳后时间点,3种内参基因的稳定性由高到低依次为18S r RNA、GAPDH、β-actin。因此,在脊尾白虾不同组织和不同蜕壳后时间点的定量分析中,选取单内参基因时,推荐使用18S rRNA为内参基因,双内参时推荐18S rRNA和GAPDH,而18S rRNA、β-actin和GAPDH在其他生理条件下作内参基因的稳定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青海湖裸鲤候选内参基因在低温环境下的表达稳定性,根据RNA-seq定量结果筛选表达稳定的候选内参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候选基因在0℃和17℃下,脑、肝胰脏、肌肉组织中的表达量,并通过GeNorm、Norm Finder和Best Keeper 3种分析程序分析其表达稳定性,筛选出理想的内参基因。结果显示:根据RNA-seq定量结果,共筛选获得脱水酶(Abhd18)基因、微球蛋白(B2m)基因、延伸蛋白A(Eloa)基因、DAZ相关蛋白2(Dazap2)基因、肌动蛋白(Actb)基因、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基因、BCL细胞死亡激动因子(Bad)基因和脂肪酸结合蛋白3(Fabp3)基因等8个候选基因;对上述基因的表达稳定性进行分析,发现表达最稳定的是B2m和Eloa基因,表达最不稳定的是Fabp3基因;利用B2m和Eloa基因作为双内参基因对4个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在0℃和17℃脑、肝胰脏、肌肉组织中的表达量进行校正,其相对表达比值与RNA-seq结果高度正相关。研究结果可为高原鱼类极端环境适应的研究提供候选内参基因。  相似文献   

10.
由放射性免疫测定法测定雌鱼性成熟的各时期中雌二醇——17β、17α——羟孕酮和17α、20β——二羟——4—pregnen——3——酮(170、20β——diOHprog)的血浆水平。在卵黄生成期间雌二醇——17β增加,而在次级卵母细胞成熟以前迅速减少,继之在排卵和产卵期间出现第二次增长。雌二醇——17β的第二次增长可能同残留的卵黄卵母细胞有联系。卵巢成熟的多数时期中血浆17α——羟孕酮曲线和17α、20β——diOHproy的曲线相同。这两种类固醇在卵黄原阶段始终很低,然而在排卵和产卵期间却急剧升高,之后又很快降至基础水平。17α——羟孕酮的显著增加在采最终成熟雌鱼的血浆中十分明显。然而直至排卵时17α、20β——diOHprog也无显著增加。由此想列17α——羟孕酮可作为17α、20β——diOHprog的一个预兆。这一结果为17α、20β——dioHprog是香鱼体内天然的催熟类固醇进一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是基因表达研究的常用方法,筛选达氏鲟(肌动蛋白()、18S核糖体RNA()共7个常用内参基因作为候选基因,利用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和RefFinder 4个软件分析这7个候选基因在达氏鲟成鱼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时期胚胎及性腺的表达稳定性。结果表明,7个候选内参基因的定量PCR引物均可获得特异性扩增产物和理想的扩增效率。在成鱼不同组织中,候选内参基因稳定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为18S rRNA > > GAPDH > -actin > ;在不同发育时期卵巢中,候选内参基因稳定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为 > ,而不同发育卵巢最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是。本研究旨在为今后达氏鲟不同组织、不同发育时期胚胎及性腺的基因表达差异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13.
赵维信  R.S.Wright 《水产学报》1986,10(4):388-394
提要应用大麻哈鱼(Oncovhynchus keta)促性腺激素(GTH)诱发大西洋鲑(Salmosalar)卵黄发生期的离体卵巢滤泡(直径为3.4毫米)产生性类固醇激素的研究表明,不论用0.1或1微克/毫升GTH刺激,经培育10天后,未出现卵母细胞卵核消失的现象,卵核偏位也不明显。对培养液中17α,20β-双羟孕酮(17α20βP)的积累浓度测定结果,仅1微克/毫升GTH组含少量的17α20βP;0.1微克/毫升GTH组,培养液中雌二醇的积累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和1微克/毫升GTH组,并为后者的两倍。除雌二醇外,孕酮,17α-羟孕酮,17α20βP,雄烯二酮和睾酮的产生,都呈现对GTH剂量的依赖关系,1微克/毫升GTH组的产生量明显高于0.1微克/毫升GTH组和对照组。离体研究的结果表明,处于卵黄发生期的卵巢滤泡对低剂量(0.1微克/毫升)和高剂量(1微克/毫升)GTH的反应不同。低浓度的GTH,引起性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的途径沿着形成雌二醇的方向进行,雄激素被芳香化成雌激素,雌二醇再而刺激肝脏合成卵黄物质的前体,从而促进卵黄发生。高浓度的GTH,有抑制雌二醇合成的作用,而是促使卵母细胞向着最终成熟的方向发展,使性类固醇生物合成的途径转向形成大量雄激素和孕激素,特别是17α20βP。这与已充分生长和卵黄积累完成的卵巢滤泡离体试验的结果一致,与活体观察以上各种性类固醇激素的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菲律宾蛤仔17个发育时期及成体7个组织中的最适内参基因,实验采用3个内参基因筛选方法ge Norm、Norm Finder及ΔCt对菲律宾蛤仔不同发育时期和成体不同组织中的12个候选内参基因延伸因子1α基因(EF1A)、TATA盒结合蛋白基因(TBP)、组蛋白H3基因(HIS)、细胞色素b5基因(CYTB5)、泛素缀合酶基因(UCE)、核糖体蛋白L8基因(RPL8)、核糖体蛋白S23基因(RPS23)、核糖体蛋白L2基因(RPL2)、细胞色素C基因(CYTC)、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2基因(GFRP2)、肌动蛋白基因(ACT)和微管蛋白基因(TUB)进行表达稳定性分析。结果显示,菲律宾蛤仔不同发育时期q RT-PCR分析需要3个内参基因,分别为CYTC、CYTB5和RPS23;菲律宾蛤仔成体不同组织q RT-PCR分析需要2个内参基因,分别为CYTB5和GFRP2。ACT在菲律宾蛤仔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组织中表达最不稳定。  相似文献   

15.
利用17α-羟孕酮,前列腺素及两者联合进行红鲫卵母细胞的体外培养,结果表明,17α-羟孕酮(1μg/ml)可以促进卵母细胞成熟但不能排卵。而前列腺素(2μg/ml)对卵母细胞的成熟没有影响,但可以引起成熟卵母细胞的排卵。当两者联合作用时既可以成熟又能排卵并能受精发育  相似文献   

16.
以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为研究对象,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β-肌动蛋白(β-actin)和18S核糖体rRNA(18S rRNA)3个管家基因在合浦珠母贝不同组织、性腺发育时期、胚胎发育时期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同时比较了BestKeeper、geNorm和NormFinde软件对试验数据处理的差异,从中选出合适的内参基因。结果表明β-actin在不同组织和胚胎发育不同阶段表达最稳定,18S rRNA在性腺发育不同时期表达最稳定。  相似文献   

17.
17α-羟基-20β-双羟孕酮诱导泥鳅排卵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17α-羟基-20β双羟孕酮[17α-Hydroxy-20β-dihydroprogesterone(4 Pregnen-17α-20B diol-3one)](以下简称17α-20βP)对鱼类排卵效应及其生殖机理作用的研究,自七十年代以来,国外已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Schuetz, A.(1974),Jalabert, B.(1978)和Jalabert, B.et al.(1978)曾论述过,用脑垂体促性腺激素(GTH)诱导鱼类卵细胞的成熟是通过中介物质性类固醇激素在起作用的。Jababert,B.(1976)叙述了用类固醇激素(17α-20βP)能诱发虹鳟鱼的卵细胞达到最终成熟。Montalembert.  相似文献   

18.
以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和克隆分析,从7尾玻璃红鲤(Cyprinus carpio var.wananensis)的70个有效克隆中,获得长度为624 bp的MHC IIα/β不同编码序列25/31个,分属于7/10个不同等位基因,揭示玻璃红鲤MHC II类基因的多态性仍较丰富。其中Cyca-DXA17*01和Cyca-DAB1*1201、Cyca-DAB1*1301、Cyca-DAB3*1901、Cyca-DAB3*2001、Cyca-DAB3*2101、Cyca-DAB3*2201为新发现的7个基因。分析表明,α1/β1结构域的核苷酸/氨基酸变异位点数明显高于α2/β2结构域;α1、β1结构域抗原结合位点(PBR)的ω值(ω=dN/dS,5.209和1.703)都大于1,揭示玻璃红鲤MHC II类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受到正向选择作用。半定量分析显示,玻璃红鲤MHC II类基因在肾和脾中有较强表达,中等程度表达于胃、肝和肠,而鳃、心和眼的表达较弱。  相似文献   

19.
虹鳟排卵前后血清中性类固醇激素浓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维信 《水产学报》1987,11(3):205-213
对虹鳟(Salmo gairdneri)排卵前后血清17β-雌二醇(17β-E_2),睾酮(T)和17α-羟-20β-双氢孕酮(17α20βP)的含量进行了测定。17β-E_2从排卵前15天的18.1ng/ml急骤下降到排卵前3—6天的2ng/ml,并继续下降,至排卵时仅为0.9ng/ml。睾酮在虹鳟雌鱼血清中的含量很高,血清浓度从排卵前9天的峰值水平143.3ng/ml缓慢下降,排卵时为24.3ng/ml。17α20βP的血清浓度变化明显,排卵前15天,该激素浓度接近于基线水平或甚至低得不能被检测,排卵前9天开始迅速上升,到排卵前3天达到峰值350.6ng/ml,排卵时为302.2ng/ml。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17α20βP在鲑鳟鱼类卵母细胞最后成熟过程中的生理作用,是一种诱发卵母细胞成熟的类固醇激素。临排卵前,血清17β-E_2浓度的下降,可能调节了17α20βP大量分泌的时间;17α20βP的大量分泌是卵母细胞达到最后成熟和排卵不可缺少的一环。注射合成的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s-GnRH)及其类似物(s-GnRH-A),诱发虹鳟血清类固醇激素17β-E_2,睾酮和17α20βP的变化趋势与自然排卵时的变化相类似。经注射药物诱发排卵的鱼,较对照组提早一周排卵,而且排卵较同步和集中。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鲤(Cyprinus carpio L.)白细胞免疫应答相关的分子机理,以体外培养的鲤外周血白细胞为实验材料,用荧光标记的mRNA差异显示(FluoroDDRT-PCR)技术,研究丝裂原(50μg/mL LPS、50μg/mL PHA和50μg/mL ConA)在刺激白细胞4、12和24 h内诱导白细胞免疫应答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差异,共获得92个差异片段,其中87个片段有再扩增产物,再扩增率为94.6%;将差异片段克隆,经PCR鉴定,获得81个阳性克隆,鉴定率为93.1%;差异片段序列同源性功能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共获得3个免疫应答相关的cDNA克隆,它们分别编码鲤的蛋白酶体激活因子PA28α亚基、翻译延伸因子(EF-1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部分序列,为进一步研究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在鱼类免疫中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