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顶复门原虫是一类专一性的胞内寄生性原虫,其种类丰富、分布广泛,包括艾美耳球虫、巴贝斯虫、隐孢子虫、疟原虫和弓形虫等.此类原虫具有保守的棒状体、致密颗粒以及微线等顶端复合器结构,这些细胞器可分泌大量的入侵相关蛋白分子介导虫体入侵宿主细胞.而棒状体蛋白是这类原虫在入侵过程中由棒状体分泌的一类蛋白,其在虫体入侵宿主细胞、纳虫...  相似文献   

2.
致密颗粒是由弓形虫致密颗粒细胞器分泌的一类具有免疫活性的蛋白质,它们在弓形虫的入侵,虫体在宿主细胞内的存活和繁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致密颗粒蛋白6的分子结构、在虫体入侵中的作用、虫体基因分型以及在弓形虫病诊断和疫苗研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原虫,具有中间宿主广泛、生活史复杂、传播方式多样、呈全球性分布等特点,可感染几乎所有的恒温动物,导致人兽共患的弓形虫病。弓形虫慢性感染约1/3的世界人口,对免疫缺陷患者、孕妇、孕畜的健康更是造成严重威胁。致密颗粒蛋白是由致密颗粒(弓形虫的一种亚细胞分泌器官)分泌的蛋白质,它们可通过操控宿主(细胞)基因表达、信号通路进而调控宿主细胞的免疫反应和细胞周期,并在蛋白质的转运和定位、营养物质的摄取、纳米管网络(IVN)的形成与稳定性的维持、逸出、慢性感染等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弓形虫致密颗粒蛋白基本生物学功能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深入研究弓形虫的致病机制、鉴定新的抗弓形虫潜在药物靶点和疫苗候选分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顶复门原虫入侵相关因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顶复门原虫是一类专一性的细胞内寄生原虫,包括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spp.)、疟原虫(Plasmodium spp.)、巴贝斯虫(Babesia spp.)及艾美耳球虫(Eimeria spp.)等,是人和动物的重要病原.这类原虫具有相似的亚细胞结构和保守的入侵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入侵过程是由大量的入侵相关蛋白分子所介导的,包括微线、棒状体及致密颗粒所分泌的相关蛋白等.随着生物信息学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顶复门原虫入侵相关蛋白分子的研究资料也日益增多.笔者结合最近几年本课题组的研究成果,综述了顶复门原虫入侵相关蛋白因子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5.
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属于囊泡虫类(alveolate)顶复门(Apicomplexa)原虫的一种,能够在几乎所有人和恒温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的有核细胞内寄生并建立感染。这种原生细胞的胞质膜下有双层膜囊(Alveoli)结构称为内膜复合体(Inner membrane complex)。弓形虫是专性细胞内寄生原虫,内膜复合体对弓形虫体外滑动、入侵、宿主细胞内存活及逸出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内膜复合体的生物发生机制还知之甚少。近期研究表明,内膜复合体蛋白是由高尔基体分泌且网格蛋白包裹的囊泡运输到内膜组装生成。  相似文献   

6.
弓形虫病(Toxoplasmosis)又称弓浆虫病或弓形体病,是由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引起的一种严重人兽共患机会性原虫病。弓形虫属于真球目弓形虫科,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原虫,几乎可感染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哺乳动物、鸟类和爬行类动物。该病的感染率极为普遍,  相似文献   

7.
为深入研究弓形虫致密颗粒蛋白GRA1及其单克隆抗体对弓形虫感染诊断的意义,本研究采用逆转录PCR方法扩增弓形虫RH株截短型GRA1基因,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IPTG诱导表达并优化表达条件,SDS-PAGE分析表达情况,并分别通过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鉴定蛋白和单抗的免疫原性。结果表明重组蛋白GRA1高效可溶性表达,分子量约为24 kDa,且在28℃条件下诱导表达效果更好。Western blot显示,重组蛋白GRA1可以被感染弓形虫的犬阳性血清识别,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IFA显示单克隆抗体能够特异性地识别弓形虫的天然蛋白,GRA1主要分布于虫体的细胞质中。本研究结果可为利用GRA1蛋白和其单抗诊断弓形虫感染提供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弓形虫病减毒和灭活疫苗、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核酸疫苗及活载体疫苗的研究进展。弓形虫是专性细胞内寄生原虫,全球分布,能引起人兽共患的弓形虫病。弓形虫病疫苗的研制对于弓形虫病的防治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微线体蛋白(microneme protein,MIC)是由位于弓形虫前端的微线体(microneme)分泌产生的,具有识别、黏附与侵染宿主细胞的性质。近年来研究结果证明,弓形虫的多种微线体蛋白在侵染宿主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可以作为抗弓形虫病的疫苗候选分子。作者对目前研究较多的弓形虫微线体蛋白进行综述,为弓形虫疫苗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弓形虫是细胞内寄生的一种原虫,弓形虫病是由弓形虫引起的一种重要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弓形虫疫苗作为防控弓形虫病的重要措施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弓形虫进入机体后以细胞免疫为主,使得疫苗可以发挥最大功用。疫苗的免疫效果与候选抗原和佐剂的使用密切相关,不同类型的抗原和佐剂用于疫苗中能够产生不同的免疫效果。目前,弓形虫疫苗的候选抗原主要以虫体特异组分蛋白和新型表位基因为主,佐剂也从传统的弗氏佐剂拓展到了霍乱毒素、透明质酸酶和CpG-ODN等。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进行疫苗研制,将成为生产具有理想保护性弓形虫疫苗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