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摸清患病青田鱼的致病原因,本研究对送检病鱼进行了微生物学检测,通过对从病鱼肝脏分离到的1株细菌进行形态学与培养特性观察、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分子序列分析鉴定并且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该分离株的形态特征、生化结果与标准弗氏柠檬酸杆菌一致;分离菌株的16S rDNA序列也与标准的弗氏柠檬酸杆菌高度相似,相似性为99%,说明本次分离的细菌为弗氏柠檬酸杆菌,命名为GZMT2013-CF;该分离菌对恩诺沙星、头孢噻呋、庆大霉素、链霉素、诺氟沙星、卡那霉素、左氧氟沙星7种抗生素高度敏感。试验结果为青田鱼的疾病诊断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从濒死蛤蚧的肝脏、肾脏分离出2株革兰阴性杆菌(L1,L2),对分离菌株进行形态学、培养特性、生化特性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进行动物毒性试验。结果显示,2株细菌基因组DNA均可扩增得到大小为1 450 bp的特异性片段,该序列与GenBank上已经登录的铜绿色假单胞菌和弗氏柠檬酸杆菌序列同源性分别达到99%和98%。结合以上几种鉴定方法最终确定L1,L2为铜绿色假单胞菌和弗氏柠檬酸杆菌。动物毒性试验证明,其对小鼠有较强的致病性。体外药敏试验表明,铜绿色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环丙沙星、诺氟沙星高度敏感;弗氏柠檬酸杆菌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诺氟沙星、丁胺卡那霉素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3.
为了弄清重庆地区部分养殖场流行的致棘腹蛙食欲废绝而死亡的病因,研究采用细菌分离纯化、形态观察、致病性试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16S r DNA测序鉴定和药敏试验等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患病棘腹蛙舌部、食道、胃和肠道都分离得到形态弯曲的革兰阴性短杆菌;该候选菌株CQWU201405为腐败希瓦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是导致棘腹蛙发病的病原;在供试的18种药物中,该菌仅对磷霉素表现出明显的耐药现象。  相似文献   

4.
鲈鱼摩氏摩根菌的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患病鲈鱼体内分离到1株优势菌LY2014,对其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16SrDNA基因序列分析,同时采用Kriby-Bauer纸片扩散法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该菌为发酵型、具有动力的革兰阴性杆菌,根据生化试验结果初步确定该菌为摩氏摩根菌。以该菌的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获得的16SrDNA序列长度为1 407bp(GenBank登入号为KJ830813)。该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摩氏摩根菌的16SrDNA基因序列相似性高达99%,系统进化树显示其与摩氏摩根菌亲缘关系最近,从而确定菌株LY2014为摩氏摩根菌。该菌株对磷霉素、菌必治和多黏霉素B高度敏感,对痢特灵、红霉素和诺氟沙星等5种药物中度敏感,对氨苄西林和氟苯尼考等11种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5.
从四川省某自然保护区2014年5月送检的一只死亡青年扭角羚的肝脏中分离到1株杆菌,并对该分离株进行了生化试验和药物敏感试验。菌株纯培养后,通过菌落PCR方法扩增16SrDNA,并测定PCR产物序列,结合16SrDNA测序结果及生化特性,确定该分离株的生物学分类,然后利用药物敏感试验确定了该菌的耐药情况。将该菌株16SrDNA测序结果在NCBI数据库中Blast同源性比较分析,发现它与弗格森埃希菌相似度超过99%,结合菌株生化试验结果,确定该菌株为弗格森埃希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此分离株对环丙沙星、氟苯尼考、头孢他啶、丁胺卡那等敏感,对氨苄西林耐药。  相似文献   

6.
一株弗氏柠檬酸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确定导致罗非鱼患病的原因,本试验对濒临死亡的罗非鱼进行无菌解剖,从心脏部位分离得到1株细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和16SrDNA分析,确定菌株为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具有很强的多重耐药性,测试的20种药物中,该菌株对恩诺沙星、青霉素等13种药物具有完全耐药性,仅对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拉定、哌拉西林、舒巴坦5种药物敏感。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草鱼、黄颡鱼、罗非鱼、禾花鲤具有较强的致病性。本试验结果阐明了罗非鱼患病的原因,同时在养殖过程中可指导养殖户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青海湖裸鲤体表白点病病原菌的分离与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养殖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iskii)体表白点病的病原,分别对患病鱼白色点状囊泡样物进行了细菌分离、生理生化特性鉴定、16SrRNA基因分析和药敏感试验,分离到了以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AV)和摩氏摩根菌(Morganella fulton)为代表的菌落形态一致、革兰阴性细菌;且分离到的3种菌都对头孢吡肟、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8.
旨在对海南某陆龟保育基地内患病斯里兰卡星龟体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收集了2只死亡斯里兰卡星龟的病料,通过病理解剖、触片镜检、细菌分离培养、16S r RNA基因扩增测序等方法鉴定细菌,基于16S r RNA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鉴定分离菌生理生化特征,进行药敏试验筛选敏感药物。结果:从2只病死星龟病料内分离得到6株相互间高度同源的革兰阴性杆菌,为同一种属细菌,命名为HN20161121SUN,16S r RNA鉴定显示出该菌与香味类香味菌(Myroides odoratimimus)CCUG 39352同源性达99.41%,且在系统进化树上聚为一枝,生理生化特征鉴定进一步验证该菌符合香味类香味菌细菌生理生化特征,药敏试验显示该分离菌仅对测试的16种抗生素中的磺胺异噁唑敏感。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通过细菌分离鉴定,明确家养观赏地图鱼的死因,筛选敏感药物。采用常规方法分离纯化细菌后,进行细菌形态学观察,并通过小白鼠致病性试验、细菌主要生化鉴定、16SrDNA序列测定分析、药敏试验及耐药基因检测等方法对分离的细菌进行鉴定及耐药分析。分离出3株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根据细菌形态特征及理化特性,结合16SrDNA序列测定与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判定其分别为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和黏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其中肺炎克雷伯氏菌具有较强致病性。3株细菌均对洛美沙星、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卡那霉素敏感,对阿莫西林、氟苯尼考、克林霉素、甲硝唑等具有较强耐药性。结果表明,肺炎克雷伯氏菌、维氏气单胞菌、黏质沙雷氏菌的混合感染是家养观赏地图鱼的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10.
在患"白内障"棘腹蛙眼部、口腔和胃部分离到一株圆形或椭圆形、葡萄状堆积的革兰氏阳性菌,经培养特性观察和致病性实验,确定候选菌株CQWU201401为"白内障"的病原;通过针对该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和16S rDNA测序鉴定结果判定该候选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药敏纸片法对该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在10种药物中的仅对四环素有耐药现象;针对该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为临床上防治该病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兵班长”的“兵”其实是一头军犬,它的名字叫“战龙”。说起“战龙”,队里的兄弟们都知道,它是“兵班长”女朋友的情敌。事情还要从“兵班长”刚刚改选士官讲起,那年刚刚带上士官肩章的“兵班长”正兴冲冲的准备回家看望3年没有见面的女朋友,可不料假刚刚批下来,“战龙”却得了急性肠胃炎,整天不吃不喝,这可把“兵班长”急坏了,整整陪了“战龙”7天。看着它的病情有了好转,“兵班长”松了口气,这才想起休假的事,可收拾好行李去和“战龙”告别时,大病初愈的“战龙”还是一幅没精打采的样子,饭也不好好吃。“兵班长”想“战龙”的身体还没恢…  相似文献   

13.
2010年8月28日22时许,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接指令:当日18时许,兴仁县某村的13岁女孩曾某在山坡放牛时,连同两头耕牛一起失踪,经过曾某家属组织人员寻找,在山坡上只找到曾某所穿的一双塑料拖鞋,指挥中心要求刑侦大队民警携警犬出勘现场.  相似文献   

14.
"阿黑"和"阿黄"是母女俩,"阿黑"是妈妈,"阿黄"是女儿.它俩的名字都是我给起的,因为"阿黑"毛色全黑,"阿黄"被毛灰黄,所以就这么叫了.那"阿黄"不随它妈呢,可能是它爸被毛是灰黄的缘故吧!  相似文献   

15.
16.
17.
"APSYRTUS"     
  相似文献   

18.
2006年3月10日晚7时许,广西柳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带犬民警韦建辉、贺鑫训练刚结束,突然间值班电话响起,林杰教导员命令两人立即携带缉毒犬“京南”“、戈顿”到某住宅小区。经现场指挥员介绍,在2套楼中楼里,其中一套(3栋1~2号)为住房,怀疑仍藏有毒品海洛因,另一套(8栋1~12号)  相似文献   

19.
20.
投稿启事     
2005年8月28日7时许,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公安局刑警大队一中队接到报案:8月27日夜间,新民乡某村村民姜某等几家位于村西的约10亩绿豆地里已割下来的绿豆秧被人偷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