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罗非鱼养殖过程中抗生素的使用及残留状况,选取海南的罗非鱼主产区——文昌某水库地区作为研究对象,监测罗非鱼养殖前期、中期、后期的抗生素残留状况。结果表明,文昌该水库地区的罗非鱼养殖前期主要残留呋喃西林,养殖中期主要残留磺胺嘧啶、呋喃西林、强力霉素、氟苯尼考、甲砜霉素等,养殖后期主要残留呋喃西林、氟苯尼考;该区域罗非鱼养殖过程中抗生素的使用对自然水体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我国出口至欧盟及美国的罗非鱼产品多次因药物残留超标而被通报和退回,对我国罗非鱼产品出口及水产业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罗非鱼产品药残超标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罗非鱼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目前,我国罗非鱼产品药残超标主要是由于养殖及加工和运输过程中不规范用药造成的,也有监督管理和检测方面的原因.因此,只要我们强化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在生产全过程中严格控制和规范使用抗生素和各种化学药物,坚持走健康养殖之路,树立绿色品牌意识,在管理上,严格规范,强化监督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是一定能够解决这一问题的,从而促进我国罗非鱼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超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罗非鱼中的甲基睾酮残留。样品经乙醚超声波提取、石油醚纯化,以BEHC18柱、70%甲醇溶液洗脱分离,PDA检测器,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回收率不低于80%,相对标准偏差不高于6.50%,定量限为8mg/kg。该法准确可行、前处理简便、适用于批量样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目的为研究茶树油对罗非鱼生长性能、脏器指数的影响,探讨茶树油代替抗生素的可行性。所采用的方法是将360条健康罗非鱼幼鱼分4个组,3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实验组分别添加100 mg/kg黄霉素和50 mg/kg、150 mg/kg茶树油的试验饲粮,试验期8周。结果显示:饲粮添加150 mg/kg的茶树油显著提高了罗非鱼的增重率和丰满度,黄霉素组显著增加了罗非鱼的脂体比。因此,可以得出结论:饲粮添加150 mg/kg的茶树油能促进罗非鱼的生长,效果优于茶树油50 mg/kg、生长剂和黄霉素,添加适量的茶树油能取代抗生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几丁质酶是重要的水解酶,能通过水解β-1,4-糖苷键来降解鱼类食物中虾蟹壳所含的几丁质,帮助鱼类消化。了解几丁质酶在罗非鱼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状况,以及从罗非鱼胃中所提取几丁质酶的特性。【方法】从吉富罗非鱼胃和肠组织中克隆获得3种几丁质酶tChit1a、tChi3和tChit的开放阅读框序列进行序列分析,并通过Real-time PCR检测其组织分布状况;通过几丁质亲和层析法纯化罗非鱼胃组织中的几丁质酶,并通过4-MU法检测酶活性。【结果】tChit1a、tChi3和tChit几丁质酶基因分别编码453、453和473个氨基酸,同源比对结果显示tChit1a与t Chi3的相似度为83.66%,而tChit与tChit1a、tChi3的相似度则较低,分别为49.89%和50.11%。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这3种几丁质酶是鱼类三型几丁质酶,为非酸性几丁质酶。组织分布结果显示,tChit1a、tChi3和tChit分别在罗非鱼中肠、前肠和中肠后表达量最高。纯化罗非鱼胃几丁质酶的结果显示,SDS-PAGE胶在40 ku附近有两条明显条带,但用斜带石斑鱼1型几丁质酶多克隆抗体检测,没有检测到同源性高的条带。检测纯化产物几丁质酶的活性,结果显示,在最适pH值为5时,纯化产物降解4MU-(GlcNAc)_2和4MU-(GlcNAc)_3分别为1.73、4.89 U/g。【结论】罗非鱼胃组织中所提取的几丁质酶表达量和活性均较低,这可能与罗非鱼为杂食且偏素食的食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罗非鱼和斑点叉尾鮰血清IgM的纯化及兔抗血清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了解罗非鱼和斑点叉尾鮰免疫机理及建立相关免疫检测方法,采用rProtein A Sepharose亲和层析一步法纯化罗非鱼和斑点叉尾鮰血清免疫球蛋白(IgM),并制备其兔抗血清.结果表明,rProtein A Sepharose亲和层析法可以较好地分离获得高纯度的罗非鱼和斑点叉尾鮰血清IgM,通过SDS-PAGE电泳检测,发现罗非鱼血清IgM重链和轻链分子量分别为88.0、21.0 kDa,斑点叉尾鮰血清IgM重链分子量为101.0 kDa.以纯化的罗非鱼和斑点叉尾鮰血清IgM为抗原,制备其兔抗血清,间接ELISA检测其效价分别为1∶32000和1∶16000;Western blotting检测分析,发现罗非鱼和斑点叉尾鮰的兔抗血清分别在88.0和101.0 kDa附近各出现1条反应条带,说明其兔抗血清具有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广西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的耐药性及其四环素类耐药基因,为指导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的临床用药和揭示其耐药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8种抗生素对广西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运用PCR检测菌株的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M、tetO、tetL和tetS)携带情况,并以体外诱导法测定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对多西环素耐药性的获得速率.[结果]37株广西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对氨苄青霉素、多西环素、红霉素和土霉素均敏感,对硫酸新霉素和磺胺二甲嘧啶不敏感(已产生耐药性);仅从8株菌株中检出tetM基因,检出率21.6%(8/37),而tetO、tetL和tetS基因的携带率均为0,即广西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仅存在tetM+tetO-tetL-tetS-和tetM-tetO-tetL-tetS-两种耐药基因型.经多西环素连续8代的体外传代诱导,6株携带tetM基因的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MIC由0.24μg/mL上升至3.91μg/mL,即耐药性获得速率约16倍.PCR检测结果显示,各传代菌株均携带有tetM基因,且各传代菌株间的核甘酸相似性为100.0%.[结论]广西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存在tetM+tetO-tetL-tetS-和tetM-tetO-tetL-tetS两种耐药基因型,对氨苄青霉素、多西环素、红霉素和土霉素仍较敏感,对硫酸新霉素和磺胺二甲嘧啶已产生耐药性.携带tetM基因的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经体外诱导后对多西环素的耐药性大幅度提高,说明未达有效抑菌浓度时极易诱导无乳链球菌产生耐药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对未发酵半干罗非鱼和经酵母菌发酵半干罗非鱼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研究,优化了固相微萃取的条件.结果显示:样品在50℃条件下.采用聚二甲基硅氧烷/二乙烯基苯(PDMS/DVB)涂层的萃取头萃取50 min,可得到较好谱图.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在未发酵罗非鱼与酵母菌发酵罗非鱼中分别检测出74,59种挥发性物质.酵母发酵半干罗非鱼与未发酵半干罗非鱼的挥发性物质有显著差异.酵母发酵半干罗非鱼中苯乙醉相对含量明显高于未发酵半干罗非鱼.  相似文献   

9.
3个红罗非鱼群体的形态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测定中国台湾红罗非鱼、以色列红罗非鱼和马来西亚红罗非鱼群体的形态参数,采用单因素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3种多元分析方法,比较了3个红罗非鱼群体的形态差异。通过回归分析,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对比分析了3个群体间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6个可数性状分析结果表明,3个群体在可数性状上无显著差异。在与出肉率有较高相关系数的比例性状上,中国台湾红罗非鱼群体与以色列红罗非鱼、马来西亚红罗非鱼群体均存在显著差异。8个可量比例性状的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均表明,以色列红罗非鱼群体和马来西亚红罗非鱼群体形态最接近,而与中国台湾红罗非鱼群体形态差异较大。主成分分析构建了3个主成分,其贡献率分别为34.804%、16.667%、12.974%,累计贡献率为64.446%。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体长、体厚、尾柄高是影响中国台湾红罗非鱼和以色列红罗非鱼群体体重的主要性状,体长、体高、体厚是影响马来西亚红罗非鱼群体体重的主要性状。多元分析结果表明,3个红罗非鱼群体在形态上已经产生一定程度的差异,且主要表现在体高、头长、尾柄高、吻长、全长这5个形态性状指标上。  相似文献   

10.
通径检测器作为管道内检测必不可少的工具,在解决管道安全隐患问题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简述了油气管道通径检测器的检测原理,对其运行检测过程中由于振动和重力作用引起的重心偏移所造成的误差进行了分析,得出通径检测器在发生旋转以及重心偏移后的实际初始倾角以及实际初始高度值。通过对支撑皮碗进行力学分析,得出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通径检测器在遭遇振动和重力作用下的重心偏移量。基于此,提出了一种重心偏移修正算法,对每一瞬时状态重心的偏移量进行修正,有效提高了通径检测器的检测精度,对通径检测器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罗非鱼微卫星遗传图谱前6个连锁群上随机选取43个微卫星位点,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尼罗罗非鱼吉富品系(GIFT)、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以及尼罗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杂交后代的DNA进行PCR扩增,筛选出7个位点(UNH995GM066GM166UNH162GM017GM440UNH948)在不同罗非鱼中扩增的条带差别明显,具有特异性,可作为罗非鱼鉴定的分子标记,用其中任意一个位点都可以将尼罗罗非鱼或吉富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杂交罗非鱼区别开来。这7个标记位点在尼罗罗非鱼、吉富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中平均每个位点检测到等位基因个数分别为3.1、2.3、1.7,等位基因大小在130~316 bp。这7个标记位点上,尼罗罗非鱼与奥利亚罗非鱼PCR扩增的条带大小相差在20 bp以上,对其中2个位点扩增的条带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是由于微卫星重复次数的差异而造成的。用这7个位点对尼罗罗非鱼、吉富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群体的种质纯度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这3个罗非鱼群体中分别有8%、4%、4%的个体在有些位点上的谱带与杂交罗非鱼的相似,可能存在基因污染。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罗非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其系统进化关系,以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奥利亚罗非鱼(O.aureus)、莫桑比克罗非鱼(O.mossambicus)、吉富罗非鱼(GIFT)和3种红罗非鱼(中国台湾红罗非鱼、马来西亚红罗非鱼、以色列红罗非鱼)7个群体为材料,对其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COⅠ)的序列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比对,分析7个罗非鱼群体的遗传变异情况。在324个样品中检测出180个多态性位点和98个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性为0.944,核苷酸多样性为0.036。中性检验Tajima’s D值显示GIFT、莫桑比克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群体在经历瓶颈效应和/或纯化选择后种群规模扩大。7个罗非鱼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000~0.071,种群遗传分化指数(Fst)值为0.016~0.994。AMOVA分析显示,大多数遗传变异来自群体间(70.78%)。研究还发现,本实验中的奥利亚罗非鱼遗传多样性最低,其余6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利用COⅠ基因对7个罗非鱼群体的遗传结构进行分析,丰富了罗非鱼种群特别是红罗非鱼的遗传背景数据,对其种质资源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罗非鱼大规模、高密度养殖的发展,抗生素被大量使用,药物残留严重,罗非鱼发病、死亡率不断上升,特别自2010年以来,整个华南地区,尤其是广东、海南、广西三个地区,遇到了严重的罗非鱼链球菌病,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其中养殖密度过大、水质差的养殖水体罗非鱼死亡率最高,不同品种中以生长速度快及同品种中鱼体规格大的死亡率最高,发病死亡率高达60%,造成部分养殖户损失惨重。因此,做好罗非鱼链球菌病的防治成为水产养殖生产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广东佛山某罗非鱼鱼场暴发疑似链球菌病的病原情况,应用脑心浸液培养基、胰蛋白大豆琼脂 培养基对患病罗非鱼的肝、胆组织进行细菌分离,对获得的革兰氏阳性链球菌应用16S rDNA 引物进行基因序列鉴 定,并对被确定的链球菌进行基因进化分析,同时进行阿奇霉素、链霉素、阿米卡星等10 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结果 表明,分离获得革兰氏阳性链球菌1 株,经16S rDNA 基因扩增鉴定为海豚链球菌;基因进化分析显示,该菌与海豚 链球菌和禽的副乳链球菌亲缘关系最近;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阿奇霉素和头孢噻肟中度敏感,对其他抗生素 不敏感。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在役管道三轴高清漏磁内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比较了它与传统漏磁内检测技术的异同点,分析了该检测器所检出缺陷的信号特征、检测器的应用特点等.结合实际检测案例,通过分析检测发现的金属损失、金属增加、环焊缝缺陷及螺旋焊缝缺陷等缺陷和信号特征,探讨了该技术的实用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16.
不同类型菜地土壤中3种磺胺类抗生素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海燕  花日茂  李学德  胡忠立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224-14226,14229
[目的]利用振荡、超声提取-液液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检测合肥市不同类型菜地土壤中3种磺胺类抗生素的含量,为土壤中磺胺类药物的检测提供依据。[方法]土样采用0.1 mol/L NaOH和甲醇(5∶5)混合溶液提取,二氯甲烷液相萃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以乙腈和含0.5%乙酸水溶液作为流动相,激发波长(Ex)为405 nm,发射波长(Em)为495 nm,对样品进行检测。[结果]3种磺胺类抗生素在土壤中的检出限为2.5μg/kg;土壤样品中3种磺胺类抗生素添加浓度在2.5~50.0μg/kg,平均回收率为74.17%~104.35%,RSD均小于10%。所有土样中单种磺胺类抗生素检出率为16.67%~44.44%,平均含量为3.43~3.89μg/kg。[结论]4类菜地土壤中3种SAs的含量顺序为:养鸡场附近菜地〉普通农家菜地〉有机蔬菜基地〉绿色蔬菜基地,表明土壤中磺胺类抗生素污染主要源自粪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17.
通径检测器作为管道内检测必不可少的工具,在解决管道安全隐患问题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通径检测器的检测原理,对其通过三通管段时检测臂的摆动状态进行分析,得出靠近旁通段检测臂倾角的变化情况,即越靠近旁通段管道中心线,倾角变化越大,极限倾角为0°;同时得出检测臂倾角为0°的最大扇形区域,总结了不同结构检测器的检测臂处于扇形区域的数量及概率;根据检测臂倾角为0°时的数量特征,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三通识别算法,有效避免了通径检测器误检测现象的发生,提高了检测精度。研究成果对通径检测器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自然感染发病的尼罗罗非鱼肝脏和脑组织中分离出1 株细菌,经革兰氏染色镜检、生化鉴定和PCR 鉴定,确定为嗜水气单胞菌,命名为GD001,进一步采用药敏纸片法测定分离菌株对多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并用该菌 株接种健康尼罗罗非鱼,鉴定其致病力。结果发现,GD001 菌株对恩诺沙星、头孢噻吩、四环素和克莱霉素等抗生素 敏感,对链霉素轻度敏感,对卡那霉素和青霉素不敏感。从人工感染10 g 左右的健康罗非鱼发现,GD001 菌株具有很 强的致病力,试验鱼在感染后3~4 h内全部死亡,且患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的鱼一致。  相似文献   

19.
美国是全球罗非鱼产品进口贸易大国,2015年罗非鱼产品进口量为22.5万t,进口额为9.81亿美元,是国际罗非鱼产品市场上最重要的进口贸易国之一。我国是罗非鱼产品出口贸易国,了解和掌握美国罗非鱼产品进口市场情况,对促进中国罗非鱼产品出口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进口量额、进口产品分析、进口来源地和进口价格总结了美国罗非鱼产品进口现状,通过进口来源国市场集中度(CR指数)、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指数)和洛伦兹曲线分析了进口市场集中度指标,表明美国罗非鱼产品进口来源市场集中度非常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五种罗非鱼的亲缘关系。[方法]从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杂交种尼奥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和红罗非鱼基因组中提取DNA,通过PcR扩增其ITS1基因序列及18S、5.8S部分序列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扩增片段大小约700bp。测序结果显示获得的序列包括完整的ITSI区以及18S和5.8S部分序列。序列长度变异主要在ITS1区,18S和5.8S片段的序列长度没有发生变化。罗非鱼5个种的ITS1序列的碱基组成差别不大。从UPGMA聚类结果上看,尼罗罗非鱼与尼奥罗非鱼聚为一支;莫桑比克罗非鱼与奥利亚罗非鱼聚为一支,红罗非鱼再与莫-奥聚合。[结论]五种罗非鱼的ITS1及18S、5.8S部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尼罗和尼奥罗非鱼亲缘关系较近,奥利亚与莫桑比克罗非鱼亲缘关系较近,红罗非鱼可能与奥利亚和莫桑比克罗非鱼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