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由0.05g·L~(-1 )Na NO_2、0.54g·L~(-1)丁二酸钠、0.33g·L~(-1)K_2HPO_4·3H_2O和0.13g·L~(-1)Na Cl,以及一定量的金属离子溶液配成亚硝酸盐好氧反硝化培养液。将-20℃甘油保存的嗜油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oleivorans YT03菌液(菌液与40%甘油体积比为1∶1),以1%接种量分别接种至含不同质量浓度的Mg~(2+)、Ca~(2+)、Mn~(2+)、Fe~(2+)、Mo~(6+)、Zn~(2+)、Cu~(2+)和Co~(2+)的好氧反硝化培养液中,在30℃、摇床转速150r·min~(-1)条件下培养6h,取样测定培养液中亚硝酸盐氮质量浓度和亚硝酸盐氮的去除率,研究不同金属离子对嗜油不动杆菌YT03好氧反硝化降解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优选的金属离子添加浓度下,0.50mg·L~(-1)Fe~(2+)使YT03菌对亚硝酸盐的去除率显著提高至不添加Fe~(2+)时的4.93倍,而18.48 mg·L~(-1)或0.65mg·L~(-1)的Mg~(2+)或Mn~(2+)则使YT03菌的亚硝酸盐去除率分别提高至不添加相应金属离子时的1.25或1.16倍。Ca~(2+)和Mo~(6+)对YT03菌降解亚硝酸盐的影响不明显。而在培养液中分别添加0.51 mg·L~(-1)、0.06 mg·L~(-1)或0.05mg·L~(-1)以上的Zn~(2+)、Cu~(2+)或Co~(2+)时,YT03菌对亚硝酸盐的去除率显著下降,呈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半静态水的条件下,研究了铜离子(Cu~(2+))、镉离子(Cd~(2+))和汞离子(Hg~(2+))对斑马鱼(Danio rerio)胚胎发育的单一和联合毒性效应。采用48 h、72 h、96 h致死率和72 h、96 h孵化抑制率作为生理毒性终点,以其半数致死浓度(LC50)值作为毒性评价标准。结果表明:Cu~(2+)、Cd~(2+)和Hg~(2+)对斑马鱼胚胎的48 h-LC50分别为0.58 mg·L~(- 1)、0.72 mg·L~(- 1)和0.000 46 mg·L~(- 1),72 h-LC50分别为0.39 mg·L~(- 1)、1.15 mg·L~(- 1)和0.000 30 mg·L~(- 1),96 hLC50分别为0.08 mg·L~(- 1)、0.19 mg·L~(- 1)和0.000 18 mg·L~(- 1);Cu~(2+)、Cd~(2+)和Hg~(2+)的72 h孵化抑制率的LC50分别为0.05 mg·L~(- 1)、0.01 mg·L~(- 1)和0.000 04 mg·L~(- 1),96 h孵化抑制率的LC50分别为0.06 mg·L~(- 1)、0.05 mg·L~(- 1)和0.000 11 mg·L~(- 1);Cu~(2+)、Cd~(2+)和Hg~(2+)对斑马鱼胚胎毒性大小顺序为Hg~(2+)Cu~(2+)Cd~(2+)。Cu~(2+)、Cd~(2+)和Hg~(2+)对斑马鱼胚胎的致死率和孵化抑制率均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72 h孵化抑制率可以作为斑马鱼胚胎最敏感的毒性终点指标。分别用单一毒性Cu~(2+)、Cd~(2+)和Hg~(2+)的96 h-LC50值,按毒性单位1∶1两两混合,对斑马鱼胚胎在第48、第72、第96小时的联合毒性均为协同作用;按毒性单位1∶1∶1混合共存时,对斑马鱼胚胎在第48、第72、第96小时的联合毒性均为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3.
降解水体中孔雀石绿的药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孔雀石绿和隐色孔雀石绿,研究了按O.4 mg/L孔雀石绿浓度下药后,在自然条件下和药物作用下水体与底泥中孔雀石绿的降解情况.在自然条件下,水中孔雀石绿经5 d的降解后未检出,而底泥中要经120 d的降解后未检出,说明阳光照射有助于水中孔雀石绿的降解.药物Ⅰ(腐植酸、VitC 晶体和654-2的混合物)在下药后0.5~2 h内有加快水中孔雀石绿降解的显著效果,药物Ⅱ(腐植酸)有助于延长药物Ⅰ作用的有效时间.在泥中孔雀石绿降解不受试验药物的影响,经过60 d的降解后,孔雀石绿的浓度为(0.009±0.005)mg/L,经过120 d的降解后才未检出;泥中到20 d后才检测到隐色孔雀石绿,在20~120 d其质量分数基本稳定在1.0×10-9.  相似文献   

4.
采用单因子静态急性毒性实验法研究平均体长(2.76±0.66)cm、体质量(0.26±0.22)g的太湖2号青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幼虾对碳酸盐碱度和低温的耐受力。将20尾青虾放在42.6cm×28.4cm×28.4cm的长方体透明水族箱中,用Na HCO3调节实验用水碱度由低到高逐步调至12mmol·L~(-1)、14mmol·L~(-1)、16mmol·L~(-1)、18mmol·L~(-1)和20mmol·L~(-1),每个碱度和空白对照组设三个重复。低温实验在无氟环保型生化培养箱内的24.8cm×17.8cm×9.8cm的长方形塑料水槽中进行,水温逐步降至10℃、9℃、8℃、7℃、6℃和5℃,每个温度设置三个重复,同时设置一个水温20~25℃的对照组。结果表明,在水温为(23.1±1.48)℃、pH=(8.9±0.30)、盐度为(0.62±0.27)、溶氧为(7.2±0.30)mg·L~(-1)时,青虾在12h、24h、48h、72h和96h的半致死碱度(LT50)分别为27.66mmol·L~(-1)、26.94mmol·L~(-1)、22.51mmol·L~(-1)、15.00mmol·L~(-1)和14.42mmol·L~(-1),安全浓度为4.71mmol·L~(-1)。在pH=(7.75±0.12)、溶氧为(7.84±0.97)mg·L~(-1)时,青虾在12h内的半致死低温(LT50)为6.702℃。本研究可为寒区盐碱水青虾养模式的构建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
细基江蓠繁枝变种净化养殖废水投放密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将细基江蓠繁枝变种(Gracilarla tenuistipitata var.liui)分成0,10,20,25,30,35 g·L~(-1)等6个密度组,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其24 h 之内对对虾养殖场排水沟废水营养盐 NH_4~ ,NO_2~-,NO_3~-,PO_4~(3-)的吸收降解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细基江蓠繁枝变种各密度组对 NH_4~ 和 PO_4~(3-)都有明显的降解效果(P<0.05)。通过比较得出最优密度组为30 g·L~(-1)对 NH_4~ 和 PO_4~(3-)的相对降解率分别为69.69%和92.62%。  相似文献   

6.
张小玲  袁科平  耿康  张玲  杨丽 《水利渔业》2011,32(3):114-119
以好氧反硝化菌株Bacillus sp.H2作为供试菌株,从水质指标、鱼体生长指标和免疫指标3方面全面考察菌株Bacillussp.H2作为水质改良剂对养殖水体和鱼体饲喂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菌株Bacillus sp.H2对水体亚硝态氮的平均降解率达到64.04%,总氮最终降解率达到16.0%,COD的最终降解率达到...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采用双层平板涂布法和划线法,从不同地区的海洋环境样品中分离纯化光合细菌,以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创伤弧菌(V.vulnificus)、鳗弧菌(V.anguillarum)为指示菌,采用牛津杯法测定海洋光合细菌菌株的抑菌作用,采用靛酚蓝分光光度法和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菌株对氨氮(NH_4~+-N)和亚硝态氮(NO_2~--N)的降解作用,筛选出具有抗弧菌并高效降解NH_4~+-N和NO_2~--N复合功能的优良菌株。结果显示,从30个海水、海泥等样品中分离得到3株光合细菌,分离自连云港车牛山岛海水样品的菌株P-3,对3种弧菌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对鳗弧菌的作用最强,抑菌圈直径为5.3 mm。3株光合细菌均具有一定的降解NH_4~+-N和NO_2~--N作用,菌株P-3的降解作用最强,在含有50 mg·L~(-1) NH_4~+-N和NO_2~--N的培养基中培养4 d,降解率分别为89.68%和94.98%。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P-3为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  相似文献   

8.
在水温(17.0±1.0)℃和16h光∶8h暗的光周期下,采用加标于沉积物法研究Hg~(2+)对花翅摇蚊Chironomus kiiensis幼虫口器的致畸作用和抗氧化酶活性的慢性毒性影响。将4龄摇蚊幼虫暴露于0.002mg·L~(-1)、0.004 mg·L~(-1)、0.008mg·L~(-1)、0.016mg·L~(-1)、0.032mg·L~(-1)、0.064mg·L~(-1)、0.128mg·L~(-1)和0.256mg·L~(-1)8个Hg~(2+)浓度梯度下,测定摇蚊幼虫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结果表明:Hg~(2+)显著影响花翅摇蚊幼虫体组织SOD和CAT活性,且与Hg~(2+)暴露浓度呈显著浓度-效应关系(P0.05)。Hg~(2+)暴露30d后,摇蚊幼虫的大颚长度与Hg~(2+)暴露浓度之间也呈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该结果说明在低浓度Hg~(2+)的胁迫下,摇蚊幼虫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发生了显著改变,可用该幼虫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指标作为监测水体Hg~(2+)污染及判定水环境质量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了解Cr~(6+)对海水鱼类的毒性机理,利用静水式鱼类急性毒性测试方法,开展了Cr~(6+)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仔鱼和幼鱼的急性毒性效应研究。获得了24、48、72、96 h所对应的半致死浓度LC50值,计算了Cr~(6+)对牙鲆的安全浓度,并对急性毒性下红细胞核异常率和鳃的损伤进了观察。结果表明,Cr~(6+)对牙鲆仔鱼24、48、72、96 h的LC50分别为75. 19、67. 13、49. 77、31. 09 mg·L~(-1);对幼鱼的LC50分别为462. 13、435. 36、390. 19、322. 41 mg·L~(-1)。安全浓度分别为16. 05 mg·L~(-1)(仔鱼)和115. 91 mg·L~(-1)(幼鱼)。Cr~(6+)对牙鲆仔鱼的毒性属于中等毒性,而对幼鱼的毒性为低等毒性。Cr~(6+)对红细胞核异常率的影响呈现质量浓度、处理时间—效应关系。Cr~(6+)会造成牙鲆鳃的损伤,且损伤程度随着浓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加重。本研究可为进一步开展Cr~(6+)对海水鱼类的毒性机理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好氧反硝化菌对水质和鱼体饲喂效果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好氧反硝化菌株Bacillus sp.H2作为供试菌株,从水质指标、鱼体生长指标和免疫指标3方面全面考察菌株Bacillussp.H2作为水质改良剂对养殖水体和鱼体饲喂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菌株Bacillus sp.H2对水体亚硝态氮的平均降解率达到64.04%,总氮最终降解率达到16.0%,COD的最终降解率达到32.39%,未对水体pH产生明显影响;鲤的饲料系数降低18.9%,增重率提高41.55%,饲料蛋白质效率提高24.13%,均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溶菌酶活性提高334.65%,差异显著(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较对照组提高4.38%,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菌株Bacillussp.H2不仅可以显著改善水质条件,而且可以提高鱼体的饲喂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从土壤中筛选能够同时降解单宁和植酸的微生物,本实验利用富集培养技术,分离、筛选、鉴定土壤中的单宁和植酸降解菌,并研究其在液态发酵下的产酶能力。结果显示,从土壤中共获得109株纯菌落,包括39株细菌、46株酵母菌以及24株霉菌。分别用单宁筛选性培养基和植酸筛选性培养基筛选上述菌株,获得27株植酸降解菌和14株单宁降解菌,其中霉菌M-6、M-3和M-1可以同时分解单宁和植酸,且霉菌M-6的水解圈直径大于M-3和M-1。在液态发酵条件下,随着发酵温度的升高(20~35°C),霉菌M-6产单宁酶和植酸酶的活力呈现先升高而后降低的趋势,在发酵温度为30°C时达到最高值(P0.05)。随着发酵p H的升高(p H 4~7),霉菌M-6产单宁酶和植酸酶的活力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0.05);其中单宁酶活力在发酵p H值为5时达到最高值,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而植酸酶活力在发酵p H值为5时达到最高值,显著高于发酵p H 4和7处理组(P0.05),但与发酵p H 6处理组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菌落和菌株形态学以及分子测序方法,鉴定M-6为黑曲霉。因此,本研究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出3株(M-6、M-3和M-1)能够同时水解单宁和植酸的降解菌,在液态发酵条件下,黑曲霉M-6产单宁酶和植酸酶的最佳发酵温度为30°C,最佳发酵p H值为5。  相似文献   

12.
实验选取广东省沿海常见物种半叶马尾藻(Sargassum hemiphyllum)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半静态的实验方法,研究了半叶马尾藻对不同浓度重金属镉离子(Cd~(2+))胁迫的生理响应和耐受性,为广东省沿海海区重金属污染修复提供依据。结果显示,当ρ(Cd~(2+))为0.1 mg·L~(-1)时,半叶马尾藻藻体中叶绿素a (Chl a)、类胡萝卜素(Car)、可溶性蛋白(SP)、可溶性糖(SS)、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与对照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当ρ(Cd~(2+))为0.5~12.5 mg·L~(-1)时,藻体中Chl a、Car、SP、SS、SOD和CAT活性均显著增加(P0.05)。当ρ(Cd~(2+))为0.1~0.5 mg·L~(-1)时,藻体的丙二醛(MDA)摩尔质量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当ρ(Cd~(2+))为2.5~12.5 mg·L~(-1)时,胁迫组藻体的MDA摩尔质量浓度显著升高(P0.05)。因此,半叶马尾藻在ρ(Cd~(2+))≤0.5 mg·L~(-1)下具有较强的抗逆性,而过高浓度Cd~(2+)胁迫(0.5 mg·L~(-1))会对藻体的光合作用和抗氧化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人工养殖条件下俄罗斯鲟精子主要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6 ind健康的雄性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经人工催产后获得成熟的精子,测定了精子密度、精浆渗透压、p H和生化成分,研究不同保存温度和p H对精子活力与寿命的影响,并比较几种离子对精子的抑制作用和再激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俄罗斯鲟精子密度为(2.12±0.89)×109cell·m L-1,精浆渗透压为(87.83±2.79)m Osm·L-1,精浆中K+(1.61±0.26)mmol·L-1,Na+(29.13±1.79)mmol·L-1,Cl-(21.83±1.84)mmol·L-1,Ca2+(0.11±0.03)mmol·L-1,Mg2+(0.33±0.04)mmol·L-1,P(6.06±0.26)mmol·L-1,尿素(UREA)(3.51±0.10)mmol·L-1,葡萄糖(GLU)(0.39±0.02)mmol·L-1,总蛋白(TP)(1.35±0.24)g·L-1,白蛋白(ALB)(0.35±0.06)g·L-1。精子在室温(16~22℃)条件下,可存活4d;在低温(4℃)条件下可以存活9 d。随p H的升高,精子的活力和寿命均先增加后减少,在p H为8时,精子的活力和寿命均最高。不同离子对精子抑制效果差别较大,其中低浓度的K+(0.005%)能显著抑制精子活力,抑制后的精子再经激活后,精子活力和寿命与鲜精无显著性差异(P0.05);较高浓度的Na+(1.2%)、Mg2+(1.2%)、Ca2+(0.8%)才能抑制精子,抑制后的精子再经激活后,精子活力和寿命与鲜精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4.
计算机辅助对几种鲟鱼冻精激活液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柳凌 《水产学报》2007,31(6):711-721
首次在我国采用鱼类彩色精子图文分析系统(FSQAS-2000)对中华鲟、史氏鲟、西伯利亚鲟和匙吻鲟经超低温冷冻保存后的精子,在不同激活液条件下,平均曲线运动速度(VCL)、平均直线运动速度(VSL)、平均路径运动速度(VAP)、平均移动角度(MAD)、以及冷冻前后精子活率的变化等多项参数进行了统计学比较研究。研究分析了不同渗透压、pH以及含Mg~(2 )的激活液对这些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几种鲟鱼激活液的渗透压均较低,其中西伯利亚鲟最低,为10 mOsm·kg~(-1);中华鲟和史氏鲟为20 mOsm·kg~(-1);匙吻鲟最高,为30 mOsm·kg~(-1)。不同的渗透压对冷冻精子的VCL、VSL、VAP、以及精子活率均产生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影响。激活液的pH除了对冷冻精子的上述参数产生影响外,最显著的是对精子的运动轨迹,即平均移动角度(MAD°·s~(-1))产生影响(P≤0.01)。pH越低,精子的MAD越小。几种鲟鱼的最适pH分别为西伯利亚鲟pH 7.5,中华鲟、史氏鲟和匙吻鲟pH 8.5。当4种鲟鱼的冷冻精子激活液中加入5 mmol·L~(-1)MgCl_2时,冷冻精子的3种运动速度显著提高(P≤0.01)。综合分析后认为:西伯利亚鲟的冷冻精子激活液应为10 mmol·L~(-1)Tris-HCl 5 mmol·L~(-1)MgCl_2,pH 7.5;中华鲟和史氏鲟的冷冻精子激活液为20 mmol·L~(-1)Tris-HCl 5 mmol·L~(-1)MgCl_2,pH 8.5;匙吻鲟的冷冻精子激活液为30 mmol·L~(-1)Tris-HCl 5 mmol·L~(-1) MgCl_2,pH 8.5。用此激活液对冷冻前后4种鲟鱼精子活力的相关性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发现,西伯利亚鲟的R~2=0.8296(P<0.01);中华鲟的R~2=0.9860(P<0.01);史氏鲟的R~2= 0.9622(P<0.01);匙吻鲟R~2=0.9477(P<0.01)。说明冷冻前后4种鲟鱼精子的平均活率存在着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采集海水虾蟹养殖池底泥,在以(NH4)2SO4为唯一氮源的选择性培养基上分离得到17株细菌,利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氨氮降解能力,筛选出降解率较高的菌株X14-1-1。该菌株在氨氮质量浓度50mg/L时,72h内使氨氮质量浓度降至1.65mg/L,降解率可达96.7%;在氨氮质量浓度5mg/L时,72h内降解率可达74.01%。采用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其降解亚硝酸盐的能力,结果显示,菌株X14-1-1在72h对亚硝酸盐的降解率达到67.2%。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大小为1.47~2.54μm×0.37~0.53μm,平板菌落呈乳白色,圆形。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rDNA鉴定,初步确定X14-1-1属食油假单胞菌,命名为Pseudomonas oleovorans X14-1-1。该菌株在海水养殖环境水质调节及养殖废水处理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以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鱼肉为原材料,以酶解产物与胆酸盐的体外结合率为指标,从5种常用食品用蛋白酶中筛选最优蛋白酶。进而采用正交法优化酶解条件,以提高酶解产物的胆酸盐结合率,并采用GPC法分析产物中蛋白肽的分子量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胰蛋白酶酶解产物(100 mg·m L~(-1))与胆酸钠、甘氨胆酸钠和牛磺胆酸钠等3种胆酸盐的体外结合能力均好于其他4种蛋白酶,结合率分别达到42.1%、33.5%和30.1%,分别相当于降血脂药物考来烯胺散(20 mg·m L~(-1))的78.3%、74.4%和76.8%;经过正交试验优化的制备卵形鲳鲹蛋白肽的工艺条件为酶解时间2 h,加酶量2 000 U·g~(-1),料液比1∶4(g·m L~(-1)、p H 8、37℃)。该条件下酶解产物(20 mg·m L~(-1))对甘氨胆酸钠体外结合率达到同浓度阳性对照物(考来烯胺散)的48.3%,酶解产物中相对分子量3 k D以下的肽类组分占总蛋白水解物的77.30%。  相似文献   

17.
呋喃唑酮降解菌株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污染鱼塘底泥中筛选分离出一株能有效降解低浓度呋喃唑酮的细菌F5,经16S rDNA同源性序列分析,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 onas aeruginosa)。30℃静置避光培养30 d后,该菌株对0.75、1.0和2.5 mg/L呋喃唑酮的降解率分别为58.8%、64.1%和38.2%。温度为20~25℃更有利于该菌株的降解作用,对1.0 mg/L呋喃唑酮降解率均能达85%。碳源和氮源浓度的提高均能促进该菌株的生长和对呋喃唑酮的降解。在0.5 mg/L低磷浓度下,该菌株生长受抑制但降解活性增加,对1.0 mg/L呋喃唑酮降解率达71.8%。  相似文献   

18.
循环流水水产养殖系统接种商品硝化菌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泮进明 《水产学报》2004,28(4):419-424
与接种成熟滤料等方法相比,利用商品硝化菌接种生物滤器来源广泛,操作简便。本文使用一种商业上已取得一定成功的商品硝化菌液接种循环流水水产养殖系统试验模型的生物滤器。试验开始时定期接人20mL菌液(细菌含量1.5×10~10CFU·mL~(-1))以处理400g饲料产生的4.27mg·L~(-1)氨氮(TAN),12d后TAN浓度低于0.05mg·L~(-1),20d后NO_2~- -N浓度降至同样水平。在为期30d的检验期中,系统内养殖2.15kg·m~(-3)淡水白鲳,日喂饲率2%。期间养殖池TAN最大值0.465mg-L~(-1),最小值0.393mg·L~(-1),平均值0.427±0.019mg·L~(-1);NO_2~- -N最大值0.062mg·L~(-1),最小值0.038mg·L~(-1),平均值0.052±0.007mg·L~(-1);EC呈线性上升状态,每周增加32.8 μs·cm~(-1);而pH呈线性下降,每周降低0.24。系统结束时生物滤器含细菌8.65×10~6CFU·mL~(-1),水质除TP超标外,其余指标均符合我国淡水水产养殖水质标准,在2.1%~1.4%的日喂饲率下淡水白鲳日增重为1.91g,饲料系数1.164。  相似文献   

19.
从虾塘底泥中分离到1株高产壳聚糖酶的菌株,将其命名为QY01.研究发现其最适培养基组分为胶体壳聚糖1.0%、葡萄糖0.1%、酵母粉0.3%、K2HPO4·3H2O 0.2%、MgSO4·7H2O 0.1%、NaCl 0.5%、(NH4)2SO4 0.5%、起始pH 6.最适培养条件为6%接种量,30℃、160 r/min培养72 h,在此条件下发酵液酶活可达10.87 U/mL,表明筛选到的菌株在降解壳聚糖方面具有较好的利用价值和开发前景.对QY01进行了16S rDNA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分析,经序列比对,该菌株与芽孢杆菌属的同源性高达99%;形态特征与生理生化鉴定结果与16S rDNA鉴定结果相符,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  相似文献   

20.
为比较光合细菌菌剂与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的生理生态特性,分析了不同初始菌量的菌剂PG和菌株PSB-1对实验水体氨氮(NH_4~+-N)、亚硝氮(NO_2~--N)、硝氮(NO_3~--N)和活性磷(PO_4~(3-)-P)的降解效果,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了菌剂PG的优势菌组成及实验结束时水体细菌数量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果显示,菌剂PG组对实验水体的PO_4~(3-)-P、NO_3~--N和NO_2~--N有一定的降解作用,其最大降解率分别为40.98%、28.28%和20.12%。菌株PSB-1组仅对实验水体的NO_2~--N和PO_4~(3-)-P有一定的降解效果,其最大降解率分别为14.19%和9.88%。菌剂PG的主要优势菌为红假单胞菌属(Rhodopseudomonas sp.)。实验7 d后实验组水体细菌数量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水体细菌数量增长,形成以异养细菌为优势菌的菌群结构。结果表明光合细菌菌剂PG对水质因子的降解效果优于沼泽红假单胞菌PSB-1,但与报道的高效光合细菌菌株的降解能力存在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