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安徽省桐城市范岗、挂车河镇属血吸虫病内陆流行区。通过调查基本掌握了本次疫情回升的原因:一是疫情发生地与流行区紧相邻,不能排除有残存螺点,也不能排除有传染源存在;二是因人为因素或因耕牛流通将疫区钉螺带入,而这些地区沟渠塘堰未得到有效翻修,给钉螺繁殖提供了温床;三是放松了检疫工作,使外来传染源的传入。同时调查发现:在同一条件下黄牛的感染率大于水牛。  相似文献   

2.
洞庭湖区洲土壤肥沃,牧草茂盛,为发展草食动物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但由于血吸虫病流行严重,且患病耕牛是血吸虫病主要传染源,通过放牧管理和随意敝放的比较试验观察,结果实施放牧管理的试区人、畜血吸虫病感染率、钉螺感染率明显下降,经济效益显著,而随意敝放的对照区,虽每年按常规查治,人、畜血吸虫病疫情仍处于徘徊状态。  相似文献   

3.
新建县洪水前后监测点耕牛血吸虫病感染率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江西省新建县滨湖地区在1998年发生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后1个月,对一层村、二层村存栏水牛进行粪便孵化检查水牛血吸虫病的感染情况,一层村共查牛117头,感染率5.98%(7/117),二层村查牛204头,感染率4.41%(9/204),与水灾前的感染率比较,都显著上升,说明水灾溃堤后土地被淹后传染源扩散严重,以致疫情加重。因此建议水灾退水后严禁耕牛立即到滨湖草洲放牧,要放牧的耕牛必须100%化疗(口服青蒿琥酯),以控制传染源。  相似文献   

4.
为了摸清上饶市湖区鄱阳、余干两县血吸虫病疫情;以乡(镇)为单元全面开展人、畜血吸虫病普查和螺情调查;结果查出病人4万余人,病牛7723头,牛血吸虫病感染率9.9%,钉螺面积27556hm^2,新发现钉螺面积7.4hm^2;调查结论认为湖区有73.6%的耕牛下湖洲有螺草洲放牧感染血吸虫病并传播病原,患血吸虫病牛是病原的主要传染源,加强对病牛的查治和管理是血防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5.
岳阳县麻塘垸位于岳阳市南郊,洞庭湖东畔,是血吸虫病流行的严重疫区,也是农业部所设8个动物血吸虫病纵向观测点之一,在“八五”期间实施以灭原为主,结合易感地带改造的防制对策,对所有放牧耕牛进行普查普治,耕牛血吸虫病感染率虽下降到95年的1.29%,其中93年曾高达11.99%,但较“七五”末期的0.77%疫情有所回升。这除了显示血防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外,近几年来放牧山羊的大发展,是否有可能成为新的血吸虫病传染源。为此,我们对麻塘埃进行了山羊血吸虫病疫情调查。调查内容和方法一、户养山羊发展情况调查,采用上户随访的…  相似文献   

6.
早在1924年 Faust 和 Meleny 在我国研究日本血吸虫病时就提到“水牛显然是有免疫能力的.我国大量耕牛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也屡次说明了这一问题。1957年中央农业部江苏省耕牛血吸虫病调查队在该省5个县26个乡共调查了水牛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永修县吴城镇水牛血吸虫病疫情动态观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永修县吴城镇位于鄱阳湖西畔的赣江和修河入湖交汇处,是江西省血吸虫病重疫区之一,为了能较准确地掌握这类洲滩地区水牛血吸虫病疫情动态,以其有代表性的3个行政村作观测试点,连续了10年,结果水牛血吸虫病感染率仍居高不下,其原因是畜源性传染源未能得到有效控制,牛群在有螺草洲上放牧时散播病原,感染或重复感染血吸虫病。因此,狠抓牛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是湖洲地区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巍山县是全国血吸虫病重疫区县(市)之一,疫区乡(镇)占全县84.5% ,血吸虫病易感家畜有32 万7 千余头,累计病人6.4 万余人,病畜2.9 万多头。家畜又以放牧饲养为主,造成病原严重扩散,是我县血吸虫病主要传染源之一,防治家畜血吸虫病是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的一个重要环节。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血吸虫病感染强度与感染率呈正相关,大部分地区人、畜血吸虫病感染率相对一致,但大山区血吸虫病流行的特点是呈点状或块状分布,人、畜活动的区域不同,也有少数地区家畜血吸虫病感染率高于人群。因此,加大家畜血吸虫病的防治力度意义重大。实践多次证明,放轻家畜血吸虫病防治,疫情就会迅速回升或反弹。因此,必须加强家畜的放牧管理,逐步改变饲养习惯等综合措施,力争尽快控制血吸虫病流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 准确掌握洲岛型地区牛血吸虫病流行动态规律,分析评估防治措施的效果,探索这类地区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技术和措施。方法 以洲岛型地区江苏省丹徒区世业镇为观测点,通过牛血吸虫病感染率、感染强度、主要传染源及螺情调查,统计分析各种调查数据。结果 经连续15年的调查观测,牛血吸虫病感染率、感染强度、野粪阳性率及螺情均呈无规律变化。结论 由于世业乡地处长江中心,随着水位涨落,上游钉螺附着于漂浮物带到江滩草洲,繁殖孳生,灭螺困难,传染源难以控制,疫情时高时低,可通过以机耕代牛耕,发展水禽控制传染源,达到控制血吸虫病疫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1958年6月浙江省农业厅和卫生厅派来家畜血吸虫病调查队,在本县17个乡范围内进行了一次耕牛血吸虫病普查。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共检查了耕牛7,359头,检出病牛1,471头;其中黄牛921头,占受检数的33.4%,水牛550头,占受检数的11.9%,平均感染率20%。这证明本县的耕牛血吸虫病十分严重,不但影响了耕牛健康,同时成为人血吸虫病的传染病源。如果不消灭家畜血吸虫病,就不能彻底消灭血吸虫病的流行。因此县委很重视,在9月5日全面开展防治工作,苦战一  相似文献   

11.
洲垸型地区牛血吸虫病流行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1993~2007年两个洲垸型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观测点调查数据,评估各种防治措施实施的效果,为策划和调整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观测点方案"要求开展人、畜血吸虫病疫情、螺情、野粪等调查,统计分析各项指标。结果2个洲垸型观测点耕牛血吸虫病感染率分别由设点时(1993年)的28.5%和11.99%下降至2007年的6.13%和2.83%,人群血吸虫病血检阳性率仍在高水平上徘徊,垸内残存螺点极少且找不到感染性钉螺,垸外螺情变化不大。结论调查表明洲垸型地区仍是我国血吸虫病流行最严重的地区,垸外钉螺面积大,密度高,难以实施有效的药物灭螺,耕牛常年在湖洲上放牧感染血吸虫病并传播病原,这类地区是以畜源性为主的血吸虫病流行区,只有加强对放牧家畜的管理,才能有效地控制血吸虫病疫情。  相似文献   

12.
目的准确掌握洲滩型血吸虫病流行动态,考核评估血防措施及效果。方法在洲滩型血吸虫病疫区设点,进行系统的调查观测。结果两个观测点牛血吸虫病感染率、阳性螺密度、野粪阳性率均居高不下或在较高水平徘徊。结论洲滩型血吸虫病流行区仍是当前我国疫情最严重的地区,实施查治和扩大化疗的防治对策收效不大,必须由政府部门出台优惠政策,采取强制性措施,在感染季节禁止放牧,控制传染源扩散,净化草洲,才能有效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13.
从1994年到1996年,在江西吴城血吸虫病高度流行区研究了3个自然条件相似的自然村共746头血吸虫病水牛,分析了先后用吡喹酮粉剂和片剂进行全面化疗防治水牛血吸虫病的效果。结果显示,吡喹酮粉剂和片剂对革个水平的治疗效果相同;粉剂因在使用时有诸多不便,不易为群众接受,用于化疗普治效果很差,片剂因克服了粉剂的缺.久,使用方便且无副作用,易为群众所接受,用于防治耕牛血吸虫病的化疗普治,效果显著,可促水牛血吸虫病感染率较原来平均下降43.92%,且原感染率越低,下降趋多。  相似文献   

14.
鄱阳湖区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与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调查湖区血吸虫病流行环境与传染源构比,找出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和场所,进一步揭示流行规律,为制定血防对策提供依据.调查范围为鄱阳县及两乡四村.结果,草洲钉螺占99.4%,90%以上牛上洲放牧,人粪流放率31%,其中渔民78%,牛粪流放率78%,其中64%直接污染草洲水体,野粪构比中牛占92.8%,传播粪量牛占98.85%,人占0.96%,其中渔民占0.12%.结论认为湖区疫情重,主要传染源是牛,主要感染途径是接触疫水,疫水形成的主因是牛上洲放牧,主要感染场所是草洲及周边水体.增加血防投入,稳定队伍,实施查治病和"四个突破"为主体的防治策略,控制畜源性传染源,净化环境与草洲,切断传播途径,才能有效控制血吸虫病.  相似文献   

15.
1调查目的 血吸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人和家畜作为重要的血吸虫病传染源,是防控家畜血吸虫病的关键环节.芦山县是四川省血吸虫病流行县之一,为探讨畜主社会行为因素对家畜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作用,了解该县家畜管理与畜主文化教育、生产生活方式、健康宣传和病情情况等因素之间的关联性,笔者开展了本次调查. 2调查方法和内容 2.1研究对象将芦山县36个血吸虫病流行村按综合疫情程度的不同,分为重度、中度和轻度,以分层随机抽样法各层分别抽取1个.以3个抽样村中家庭饲养有家畜的村民、3个抽样村中所有耕牛、部分狗,以及部分邻近村的耕牛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6.
作者于1992-1999年连续8年对沅江市双半乡耕牛血吸虫病吸虫病疫情动态、流行特点及规律、螺情及生态环境进行系统的纵向观察,提出了并实际上半年查治、洪水后期普治,以打击病原体,净化湖洲为主的综合防制措施。人畜血吸虫病感染率、阳性螺-密度及阳性螺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7.
根据山区家畜日本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揭示了山区家畜血吸虫病流行严重且呈回升趋势。调查的清源乡 1 986年病人曾下降到 2 .9% ,本次调查回升到 1 3.3%。耕牛感染率从 2 0 %上升到2 8%。通过调查 ,耕牛在血吸虫病流行病学中占主要地位。在传播血吸虫病病源中起主导作用。同时还揭示了过去在防治血吸虫病中存在的一些技术问题。查治时间局限于 5~ 7月 ,忽略了当年 7~ 1 1月感染病畜的存在。成为翌年感染钉螺的主要传染源。1 方法1 .1 检查用塑料盅、玻璃顶管棉析法查粪 ,一粪三检直接检查毛蚴。1 .2 治疗药物用世行贷款项目指定…  相似文献   

18.
血吸虫病患畜是病原传播的源头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湖南、江西等省家畜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查实,在我国当前血吸虫病流行最严重的江湖洲滩地区,散布在有螺草洲的野粪95%以上是家畜粪便,阳性野粪全部是畜粪,导致家畜血吸虫病感染率居高不下,可见这类地区患病家畜是血吸虫病传播的源头,只有加强对放牧家畜的管理,加大查治力度,建立预防屏障体系,切断畜源性传染源,才能阻断血吸虫病流行。  相似文献   

19.
目前,血吸虫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是耕牛.为准确掌握耕牛感染血吸虫病的发病率,探索快速、敏感、特异的血清学诊断方法,1995年5月,我们在岳阳县麻塘境采用单克隆抗体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耕牛血吸虫病感染情况调查,并与粪便孵化法相比较,现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材料1.1.1血清标本;156例,采用麻塘烷内耕十1.l.2标准试剂:家富日本血吸虫病单克隆抗体斑点西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试剂盒,购自中国农科院上海寄生虫病研究所.1.1.3灭菌氯化钠溶液:自配.1.2方法A、B、C、D、E液均按试剂盒上操作规程于临用前配制.1,…  相似文献   

20.
重流行区动物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动物血吸虫病重流行区疫情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在重流行区设点调查,查晴了重疫区动物血吸虫的流行规律及其疫情居高不下的原因,是放牧动物重复感染所致,导致重复感染的主要因素是钉螺大量存在,病原污染环境,经实施农业工程灭螺,新安全放牧技术,先进的查治技术和方法的应用,有效地控制了动物血吸虫病疫情。血吸虫基因工程苗研制也获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