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家蚕核多角体病毒DNA聚合酶基因的克隆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从家蚕核多角体病毒(BmNPV)基因组中克隆了完整的BmNPVDNA聚合酶基因。详细的限制性内切酶酶谱分析表明:BmNPVDNA聚合酶基因的限制性内切酶图谱与苜蓿尺蠖核多角体病毒(AcM-NPV)DNA的聚合酶基因图谱完全一致,且在基因组中的位置亦相似。DNA聚合酶基因的部分测序结果显示:BmNPV与AcMNPV的DNA聚合酶有高度的同源性,远高于AcMNPV和舞毒蛾核多角体病毒(LdMNPV)两者的DNA聚合酶间的同源性,说明AcMNPV和BmNPV间的亲缘关系比LdMNPV要近,从分子进化的角度来看,用表型性状进行杆状病毒科属以下的分类似乎并不适宜。  相似文献   

2.
前文报道环境诱变剂丝裂霉素C(MMC)、9氨基吖啶(9AA)和甲基磺酸乙酯(EMS)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多角体形态有明显的诱变作用。本文进一步报道形态变异的BmNPV多角体在继代实验中的仍保持相对稳定的比率[(213±428)%~(300±485)%],说明诱变的异常多角体能较稳定地遗传到次代,MMC及9AA诱变的BmNPVDNA,经EcoRⅠ、BamHⅠ和BglⅡ酶切的电泳图谱与野生型对照株相比较,出现某些DNA泳带的增加或丢失。显示诱变的BmNPV基因组可能发生了多处高频率的碱基热点序列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前文报道环境诱变剂丝裂霉素C(MMC)、9 氨基吖啶(9 AA)和甲基磺酸乙酯(EMS)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多角体形态有明显的诱变作用。本文进一步报道形态变异的BmNPV多角体在继代实验中的仍保持相对稳定的比率[(213±428)%~(300±485)%],说明诱变的异常多角体能较稳定地遗传到次代,MMC及9 AA诱变的BmNPV DNA,经EcoRⅠ、BamHⅠ和BglⅡ酶切的电泳图谱与野生型对照株相比较,出现某些DNA泳带的增加或丢失。显示诱变的BmNPV基因组可能发生了多处高频率的碱基热点序列的改变  相似文献   

4.
利用家蚕生产慈姑蛋白酶抑制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慈姑蛋白酶抑制剂B(ArrowheadProteinaseInhibitor,B,AIB)基因插入转移载体pUBM—4中,得到重组转移载体pUBM(AIB);与Bm—NPVDNA共转染家蚕细胞,经空斑纯化,得到不含多角体的重组病毒BmNPV(AIB);感染家蚕幼虫,利用家蚕高效表达了AIB,其表达量为1.0×105U/mL血淋巴,比活为3.29×103U/mg。  相似文献   

5.
拓展AcMNPV宿主域至家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核型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phanic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AcMNPV)与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mori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NmNPV)基因组DNA的Sma I酶切C片段共转染Sf细胞,共转染上清液接种到BmN细胞中进行扩增,然后在BnN中进行空斑分析,挑取多角体空斑进行扩增。发现所得到的病毒即能在Sf纫胞中增殖,也能在BmN细胞中增殖,并产生多角体颗粒。用重组病毒的多角体口服感染幼虫,能引起家蚕幼虫发病。  相似文献   

6.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1基因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将含有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广东地方分离株D41的S1基因cDNA(从ATG到S前体蛋白裂解位点)的片段克隆到具有多角体启动子(PXIV)和人工合成启动子(Psyn)的杆状病毒转移载体质粒pSX-IVVI+X3中,构建了重组转基因载体质粒pSXIVVI+X3-S1.D41。用该重组转移质粒与无包涵体的粉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TnNPV-SVI-GDNA(occ-,gal+)共转染草地夜蛾(Sf9)细胞,筛选并纯化出既能表达S1基因又能形成多角体的重组病毒TnNPV-IBVS1-occ+(occ+,gal-)。通过间接ELISA和Western-blot等方法在感染了重组病毒的Sf9细胞中成功地检测到分子量约62000的S1基因表达产物。虽然该重组S1糖蛋白可能由于N-糖基化不完全而分子量小于天然蛋白,但它可以像正常病毒粒子一样,被鸡抗IBVD41株血清特异识别。  相似文献   

7.
应用PCR技术诊断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病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涂纳新  张志芳 《蚕业科学》1994,20(2):124-125
应用PCR技术诊断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病涂纳新,张志芳,郭锡杰,吴祥甫(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蚕研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化所)由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感染引起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病(又称血液型脓病),是目前危害蚕业生产的主要病...  相似文献   

8.
将马立克氏病病毒(MDV)GA株基因文库中的BamHII3和K3克隆质粒分别用双酶切消化,获得2.8kb的BamHI-SalⅠ片段和1.1kb的BamHI-EcoRI片段,然后将这2个片段定向克隆于载体pUR222中,构建了含MDV糖蛋白B(gB)基因的重组质粒。为了基因操作方便和高效表达,设计了1对带有酶切位点的引物,用PCR扩增了MDVgB基因部分片段,并按正确方向插入去磷酸化的载体质粒中,得到起始密码子前带有EcoRI酶切位点的MDVgB基因克隆,再将该基因插入去磷酸化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转移载体pBF14中,DNA序列分析确证了克隆基因及阅读柜架的正确性。以重组转移载体与野生型BmNPV共转染家蚕细胞,用有限稀释法点杂交结合空斑技术纯化重组病毒。用荧光抗体试验检查重组病毒感染的家蚕细胞,可见感染细胞的胞浆及胞膜出现强荧光反应  相似文献   

9.
乙脑病毒PrME基因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将乙型脑炎病毒(JEV)的PrM/E基因的HindⅢ-BglⅡ片段(2.1kb)插入到杆状病毒载体pAcUW31的BamHI位点,使外源基因置于多角体蛋白启动予下游,构建成转移载体pAcUW31JE,以Lipofectin作为共转染试剂,将纯化的pAcUW31JE与Bsu36I线性化的杆状病毒AcMNPV.LacZDNA共转染昆虫sf9经病毒蚀斑纯化技术和X-gal与中性红双重染色技术,随机  相似文献   

10.
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苏州株(BmNPVsu)光胱氨酸蛋白酶基因(CP)的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读码框为972个核苷酸,编码323个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BmNPVsu的CP与首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NPV)、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HcNPV)、云杉卷叶蛾核型多角体病毒(CfNPV)、黄杉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OpNPV)、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Ld-NPV)在DNA水平上的同源性分别为96.5%、76.2%、74.9%、72.7%、62.9%;在氨基酸水平上的同源性分别为96.9%、77.1%、79.3%、77.1%、65.6%。BmNPV CP的氨基酸序列与不同来源的木瓜蛋白酶超家族的CP也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特别与 Trpanosoma brucei的CP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达32%。在组织蛋白酶B、H、L、S以及木瓜蛋白酶的36个保守氨基酸残基中有31种出现在BmNPVsu的CP中,BmNPVsu CP同其它杆状病毒CP一样,可看作木瓜蛋白酶超家族成员。  相似文献   

11.
猪ESR基因一个外显子片段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参考人、鸡、鼠的ESR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采用PCR技术扩增出猪ESR基因一段DNA片段,将该片段克隆到pGEM-T Easy质粒中,重组质粒用PCR扩增和酶切分析进行阳性克隆鉴定,然后测定核苷酸序列,并推导其氨基酸序列。将测定的猪ESR基因的部分序列(332bp)与人、鼠、鸡的序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人、鼠、鸡相比,同源性分别为90.06%和86.36%,85.54%和88.18%,74.10%和71.82%,显示了强的保守性,猪的核苷酸序列与人、鼠、鸡相比存在着4处特有变异,氨基酸序列aa25-30存在高变异区。  相似文献   

12.
甜菜碱对生长肥育猪体脂重分配的作用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48头20~65 kg生长猪和60头60~95 kg肥育猪(Duroc×Landrace×Yorkshire)饲养、屠宰试验和有关生化指标分析,探讨了甜菜碱对生长肥育猪皮下脂肪沉积、胴体脂肪率和肌内脂肪含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48头生长猪和60头肥育猪分别分成对照和试验2个处理组,每个处理含3个重复,生长猪和肥育猪的试验组分别饲喂含1000 mg/kg和1500 mg/kg甜菜碱的饲粮。结果表明添加甜菜碱,提高了生长猪的日增重13.20%(P<0.05),降低了料重比7.93%(P<0.05);分别降低生长猪和肥育猪的背膘厚14.82%(P<0.05)和14.93%(P<0.05)、脂肪率5.76%(P>0.05)和11.51%(P<0.05);分别提高背最长肌肌内粗脂肪含量36.00%(P<0.05)和17.66%(P<0.05)。血清生化指标分析表明甜菜碱分别提高生长猪和肥育猪脂肪酶活性10.49%(P<0.05)和7.50%(P=0.06),分别提高了血清游离脂肪酸含量20.16%(P<0.05)和13.43%(P<0.05),显示甜菜碱加强了猪体脂动员。进一步研究表明,饲喂甜菜碱的生长猪和肥育猪肝脏游离肉碱含量分别提高了20.68%(P<0.05)和23.53%(P<0.05),肥育猪背最长肌中酸不溶肉碱含量以及酸不溶肉碱和游离肉碱比例分别提高了48.59%(P<0.01)和38.24%(P<0.01),结果揭示甜菜碱似通过提供肉碱合成所必需的甲基以提高生长肥育猪肝脏游离肉碱的含量,促进长链脂肪酸进入肌肉线粒体进行β-氧化,在减少体脂(主要是皮下脂肪)同时,适度增加肌肉脂肪含量,从而发挥着重新分配体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利用进口FSH超排12月龄的波尔母山羊6只,获卵83枚 ,只均13.8枚,获可用胚74枚,最高一只19枚,只均12.33枚。共移植奶山羊受体37只,两 个情期不返情27只,情期不返情率72.97%。35~40 d用B超探测仪检查怀孕结果(以观 察到胎儿为准),实际怀孕22只,移植妊娠率59.46%,其中移植双胚的妊娠率66.67%,单胚 的妊娠率50.00%。  相似文献   

14.
伪狂犬病病毒鄂A株gG^—/LacZ^+突变株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从湖北某猪场分离鉴定的鄂A株为亲本,提取其基因组DNA,克隆含gG基因的SphI/KpnI片段,然后将LacZ基因融合到gG启动子下游,得到重组质粒pUSKZ,将重组质粒与鄂A株基因组共转染PK-15细胞,待细胞完全病变后,在X-gal存在下,作蓝斑筛选纯化。经斑点杂交和PCR扩增证实得到的是基因型为gG^-/LacZ^ 的重组伪狂犬病病毒。  相似文献   

15.
多孔丝素凝胶的理化性状和生物相容性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以 10~ 10 0g/L不同浓度的丝素水溶液与二缩水甘油基乙醚反应得到平均孔径约 10 0~ 30 0 μm的多孔丝素凝胶 (CPFG)为材料 ,研究其理化性质和生物相容性。结果表明 ,CPFG的最大拉伸强度达 11g/mm2 ,伸度达 79% ,压缩回复率达 10 0 % ,吸水率达 15 0 0 %。CPFG在中性溶液中较稳定 ,很少有丝素蛋白质溶出 ,而胰蛋白酶对CPFG有分解性。成纤细胞表面培养显示CPFG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6.
猪小腔卵泡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本实验通过与2~6mm猪卵泡卵母细胞相对比,研究了猪2mm以下卵泡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结果如下(1)由2mm以下卵泡获得的小(直径100.29±7.9μm)、中(109.36±3.71μm)和大(118.90±2.46μm)3类卵母细胞培养48h的成熟率分别为0、22.31%和45.45%。(2)2mm以下卵泡卵母细胞的成熟率(52.63%)显著低于2~6mm卵泡卵母细胞的成熟率(80.39%)。(3)以含PFF的培养液培养2mm以下卵泡卵母细胞其成熟率(53.54%)显著高于不含PFF的对照组(22.77%)。(4)在培养的前24h加入PMSG、后24h去除PMSG,其成熟率(41.86%)与含PMSG的培养液连续培养48h的成熟率(50.0%)无显著差异,而显著高于前24h不加PMSG,后24h加入PMSG培养的成熟率(5.41%);也显著高于以下不含PMSG的培养液连续培养48h的成熟率(3.3%)。  相似文献   

17.
二氢吡啶对雏鸡血清甲状腺素和皮质醇含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求二氢吡啶促雏鸡生长发育的机理,试验分两批进行。(1)选用28日龄海赛克斯父母代母雏250只,随机分为5组,日粮中添加不同浓度的二氢吡啶。饲养试验表明二氢吡啶可促进雏鸡的生长,且以150mg/kg组促生长作用最佳,添加饲喂到61d时,体重比对照组提高7.68%(P<0.01),血清中T  相似文献   

18.
利用反转录(RT)及套式PCR(N-PCR)方法扩增了中国猪瘟兔化弱毒株(C-株)兔脾组织毒主要保护性抗原E2(gp55)基因,成功地将其克隆并测定了核苷酸序列,与国内外已发表的猪瘟病毒(HCV)E2基因序列比较的结果是C-株兔脾毒与C-株细胞(SK6)毒、C-株疫苗(犊牛睾丸细胞,HCLV-C)毒、HCV-SM株(石门)毒、Brescia株(荷兰)毒、Alfort株(德国)毒的E2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87%、98.34%、94.58%、91.00%、80.78%;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95%、97.37%、94.22%、91.60%、89.23%。对C-株兔脾毒与C-株细胞毒、经典强毒及国内流行野毒E2上的A、B、C三个中和性抗原区的氨基酸组成进行了比较,其结果为C-株兔脾毒与C-株细胞毒的差异很小甚至没有差异,而与流行野毒及经典强毒在B、C区有较大的差异。我国经典强毒石门毒与国内80年代和90年代流行毒之间有明显的差异,表明我国猪瘟流行毒株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9.
膨化处理对全脂大豆抗营养因子及营养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用螺杆转速为300r/min,模口直径为4Φ8的干法膨化机,在膨化腔指示温度为90度,110度,120度,130度和140度时膨化大豆,研究膨化处理对全脂大豆中抗营养因子及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膨化大豆产品中水分随膨化温度的升高而降低,140度膨化处理大豆中粗脂肪和赖氨酸含量下降。(2)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脲酶活性随膨化温度的升高呈对数下降,且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但二者对热的敏感性不同,凝集素对热的敏感性高于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脲酶活性,蛋白质溶解度在膨化温度超过130度时下降迅速。(3)110-130度膨化处理大豆中脲酶活性为0.38-0.06ΔpH,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含量为 14.85-5.59mg/g,失活69%-88%,凝集素为0.72-0.00mg/g, 蛋白质溶解度为82.50%-71.58%,时,肉仔鸡生长性能和氮代谢率与豆饼对照组未表现出明显的差异(P>0.05),膨化温度升高或降低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和氮代谢率均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0.
bcl—2在鸡马立克氏病肿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用来克亨SPF鸡复制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MD)肿瘤模型,取肿瘤和相应正常组织,液氮保存。AGPC(Acid Guanidinium Thiocyanate-Phenol-Chloroform)法的取组织总RNA(TRNA),紫餐测定其浓度,甲醛变性胶电泳观察其纯度。将一个含鸡bcl-21.2kb片段的质粒(PTTCB1),经转化扩增,提取质粒DNA,限制性内切酶(RE)消化,回收纯化bcl-2片段,放射性α^32P标记,制成探针。通过Northern分子杂交检测MD肿瘤组织中bcl-2的表达,并与相应的正常组组织比较。结果:鸡MD肿瘤组织和相应正常组织中均有bcl-2的表达;MD肿瘤组织中bcl-2 的表达显著高于相应的正常组织。结合已进行的凋亡研究表明,bcl-2表达产物通过阻遏细胞凋亡促进MD淋巴瘤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