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对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地区香鳞毛蕨总酚、简单酚和单宁含量及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进行测定,并通过相关性分析研究香鳞毛蕨生长地的土壤特征及土壤因子对有效成分的影响,为香鳞毛蕨合理栽培及施肥措施改进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采集地香鳞毛蕨有效成分、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均存在差异,土壤因子对香鳞毛蕨酚类物质的积累有一定影响,其中磷对酚类物质的积累具有促进作用,而全氮和速效钾对简单酚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确定何首乌的最佳采收期和入药部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何首乌6-12月不同采收期、不同部位二苯乙烯苷和蒽醌类含量。结果表明:二苯乙烯苷和蒽醌类成分主要分布在何首乌的根和藤中,根中含量7月达最大值,分别为5.35%和0.4%;藤中含量8月最高,分别为1.65%和0.52%。为保证贵州产何首乌药用品质,以块根入药最佳采收期为7月中旬,以藤茎入药最佳采收期为8月中旬。  相似文献   

3.
采用比色法测定了不同产地、不同生长年限、不同采收期西洋参根、茎、叶共39个样品中人参总皂苷的含量,应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分析了不同采收期总皂苷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所有样品根、茎、叶中总皂苷含量各聚为一大类,表现为叶根茎。不同产地根中总皂苷含量差异明显。根、茎、叶的总皂苷含量按采收期均可聚为2类:4~6月份的为一组,7~9月份的为一组,7~9月组的总皂苷含量明显高于4~6月组。  相似文献   

4.
湘西产槲蕨不同种质资源间总黄酮含量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朝阳  陈玲  陈军  周羲  雷国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662-21663,21673
[目的]研究湘西产槲蕨不同种质资源间总黄酮含量的差异。[方法]用微波法提取槲蕨中的总黄酮和总柚皮苷,以芦丁为标准品,用比色法测定8份槲蕨种质资源叶、叶柄和根状茎的总黄酮含量;另以柚皮苷为标准品,比色法测定槲蕨不同部位的总柚皮苷含量。[结果]湘西产槲蕨种质资源间总黄酮含量的差异较大。龙山样品的总黄酮含量最高,为13.5%;王村样品的次之;保靖样品的最低,仅有1.8%;槲蕨不同部位中柚皮苷含量高低的分布规律为叶〉根状茎〉叶柄。[结论]龙山样品的总黄酮含量最高,可作为人工栽培时的原种利用;而叶中总柚皮苷含量最高,可对槲蕨的叶加以利用和开发,为槲蕨的种质资源筛选和人工栽培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半夏不同采收期鸟苷、总生物碱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娴  罗充  姚红艳  陈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967-4968
[目的]探讨半夏鸟苷、总生物碱含量的变化规律,为确定半夏采收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和酸性染料比色法,分别测定不同采收期半夏块茎中鸟苷和总生物碱的含量。[结果]不同采收期的半夏鸟苷含量存在差异,11月中旬的含量最高;不同采收期的总生物碱含量也存在差异,10月中旬的含量最高。[结论]半夏最佳采收期以10月中旬~11月中旬为宜。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黄酮类含量为指标,确定菝葜根茎药材的最佳采收期。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采收期菝葜根茎中总黄酮含量,并采用HPLC测定其中落新妇苷和黄杞苷的含量。结果 11月中旬以前总黄酮含量明显低于11月中旬以后;10~11月初随着生育期延长菝葜根茎中总黄酮含量略有下降,11月份以后菝葜根茎中总黄酮含量不断积累,至12月底菝葜进入休眠期后菝葜根茎中总黄酮的含量最高,达3.0%±0.1%。菝葜根茎药材中落新妇苷和黄杞苷的总含量大于0.10%,符合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规定,在12月底含量达到最大值。结论菝葜药材的最佳采收期应为菝葜地上部位落叶枯萎,根茎进入越冬休眠期后采收。  相似文献   

7.
采收期对不同品种双孢蘑菇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采收期对不同主栽双孢蘑菇品种采收品质的影响,以4个双孢蘑菇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了4个采收期的双孢蘑菇子实体中维生素C(Vc)、可溶性蛋白、还原糖、总酚等内在品质指标及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以上5种指标在同一采收期的不同品种间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尤其是在采收期Ⅰ(菌盖直径2~3cm)时这种差异表现得较为明显。在采收期Ⅰ时,不同品种间Vc含量的变幅最大,即13.2~105.5μg/g,最大值是最小值的8倍;可溶性蛋白含量为15.9~21.4mg/g,还原糖为1.51%~2.14%,总酚含量为333~680μg/g,PPO活性为34.25~88.25U/(g.min)。从整体趋势分析,随着采收期的延迟,不同双孢蘑菇品种中除PPO活性呈持续增加趋势外,其Vc、可溶性蛋白、还原糖、总酚含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并在采收期Ⅱ(菌盖直径3~4cm)或Ⅲ(菌盖直径4~5cm)达到最高。从营养学、生物学产量和贮藏特性考虑,综合分析以上5种试验指标,应选取未开伞且直径在4cm左右的双孢蘑菇进行采收。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烤烟化学成分的均衡性及差异性,检测87个河南烤烟样品的7项化学成分并进行因子分析、方差分析、聚类及对应分析。结果表明,各项化学成分在产地、部位间表现出的差异程度不同,烟碱、总糖、还原糖、总氮、钾、淀粉含量在部位、产地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氯含量在产地间呈极显著差异;基于样品综合因子得分将河南烤烟烟叶聚为3个主组,再按着生部位不同分成8个亚组,烤烟综合化学特性以及烟碱、总氮、总糖、还原糖含量在主组间差异较大;河南烤烟的化学特性受产地因素的影响较大;平顶山地区烤烟的化学特性在3个主组间的分布最均衡,部位与主组间的对应关系最好,各部位烤烟的化学特性均表现出相应部位的典型特征,而其他地区的烤烟不同程度地存在某些部位的化学特性与相应部位典型特征不一致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为寻求柴胡生产的最佳采收期,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总糖和还原糖、蒽酮-硫酸比色法测定多糖含量的方法,研究了不同采收期柴胡糖类含量动态积累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期的延后,柴胡中总糖、多糖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3号样品(7月15日采收)和8号样品(10月2日采收)的总多糖含量有2个高峰期。最佳采收期为7月中旬。建议在北方于7月中旬至8月初采收教好,柴胡糖和皂苷含量最高。该试验方法简便、快速、可靠。  相似文献   

10.
以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为研究材料,对比了不同含水量、不同部位、不同采收期及不同产地对紫苏中挥发油含量的影响,并通过GC-MS对不同产地紫苏叶挥发油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含水量75%的紫苏叶样品中挥发油含量最高,为1.125% mL/g,自然阴干的紫苏叶中挥发油含量显著高于(60℃)低温烘干。紫苏植株中的挥发油主要存在于紫苏叶,紫苏叶的最佳采收期为8月中下旬,8月15日所采紫苏叶挥发油总含量最高,可达22 147.57 mL/hm2。不同产地紫苏叶挥发油含量均符合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要求,产地以广西和重庆较佳。其中广西桂林1号样品挥发油含量最高,为0.75% mL/g。紫苏叶挥发油中含量较高的化学成分为紫苏醛、石竹烯、2,6-二甲基-6-(4-甲基-3-戊烯基)双环\[3.1.1\]庚-2-烯、右旋萜二烯。紫苏叶挥发油适合趁鲜提取,干燥方法以自然阴干较优。紫苏植株的挥发油主要分布在紫苏叶中。  相似文献   

11.
丁向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415-6416,6418
为给香胶树幼林的抚育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及可行的技术。在引进香胶树林地内选择10株具代表性的幼树作为样株进行调查研究。茎的速生期为6、7月,9月份后生长缓慢;主梢有3个较明显的速生期;4月中旬至5月中旬,5月中旬至6月上旬,6月下旬至7月上旬,其中第二个生长期为12 d左右,占全年高生长期的68.1%;侧枝的生长,仅出现2个较明显的速生期:4月中旬至6月中旬阶段,净生长量为全年侧枝净生长量的80.6%,旬平均净生长量达16 cm,第二个速生期从6月下旬开始至7月上旬结束;地径和胸径均在5月初至5月下旬增长最为迅速,6月下旬至7月中旬开始新一轮速生期。初步掌握了香胶树幼林生物学特性及主梢、侧枝的年生长规律,为及时搞好前期的栽培管理工作,促进香胶树生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平均苗高7.4cm、平均地径1.82 cm、无病虫害的一年生葛萝槭扦插苗为试验材料,采用农林废弃物醋渣、松针、菇渣主要基础性基质,分别与粉煤灰、树皮粉、锯末、羊粪以不同的体积比混合而成,对不同育苗基质上生长的葛萝槭的苗高、地径、叶片数、冠幅、成活株数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处理9的成活率最高达到了92.78%,表现最好。处理9、处理1、处理3、处理8、处理10可推广使用;不同基质对苗高、叶片数的相对生长量存在显著性差异(α=0.05),对地径、冠幅的相对生长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α=0.05);不同基质处理的葛萝槭的年生长规律一致即3月下旬到4月上旬进入树液流动期,4月中旬到6月上旬为植株的生长初期,6月中旬到8月为速生期,9月进入苗木的硬化期,且在7月中旬出现了生长暂缓期现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家兔绒毛的显微形态结构,[方法]选择具有典型特征的单根家兔绒毛,从尖部到根部对其进行显微结构观察,并检测其纤维直径.[结果]家兔绒毛的毛尖由鳞片层和皮质层组成,无髓质层;中部一般由鳞片层、皮质层和髓质层组成;根部无髓质层,鳞片层呈麦穗状.这是家兔绒毛的特性,可用于与其他动物纤维的比较研究及种类鉴别.兔毛具有发达的髓质层,纤维直径与髓腔列数成正相关.绒毛一般为单列,粗毛为多列.单根兔绒的尖部最细,中部变粗,根部又变细,且各部分直径差异较大,外形生长特性呈纺锤形.[结论]利用生物显微镜法鉴别不同动物毛皮及其产品种类是较为客观、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不同处理对苜蓿扦插生根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对苜蓿不同部位茎段和插穗基部切口不同处理的扦插生根能力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苜蓿中部茎段插穗生根能力最好,其生根率(85.4%)、根系效果指数(0.77)和根干重(0.0287 g)均高于其他茎段;中部茎段插穗的生根数、根表面积和根体积极显著(P<0.01)高于其他茎段,根系总长显著(P<0.05)高于其他茎段;但中部茎段扦插后新梢高极显著(P<0.01)低于基部茎段,不同处理间根平均直径和新叶数差异均不显著。插穗基部切口不同处理以劈插效果最好,生根率最高(94.7%)、根系效果指数(1.21)和根干重(0.0382g)均高于其他处理;生根数、根长显著(P<0.05)高于其他3个处理;扦插生根总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极显著(P<0.01)高于其他3个处理;但劈插处理扦插后新梢高极显著(P<0.01)低于斜口处理,处理间根平均直径和新叶数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不同立地因子对热区坡柳( Dodonaea viscosa L.)生长特征的影响,确定影响坡柳生长主导因子,在对坡柳在云南热区的资源分布进行初步踏查的基础上,选择14个地区开展了坡柳株高、地径、冠幅及生物量的调查,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部分地区坡柳生长差异显著,其中大姚地区生物量最高,达到14.14 t· hm-2;低海拔区坡柳平均地径、平均株高及生物量均大于高海拔地区,分别为18.28 mm、179.16 cm和8.94 t· hm-2,但海拔高度对坡柳生物量及生长特征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坡柳总生物量、平均地径和平均株高均随坡位变化自下而上逐渐减少,下坡位生物量最大,达到10.01 t· hm-2,且上坡位生物量、平均地径及平均株高显著低于中坡位、下坡位( P<0.05);坡向对坡柳生长影响不明显,但是阴坡地段坡柳的生长指标平均地径、平均株高和总生物量都要优于阳坡地段。因此,可以认为影响坡柳生长的主导立地因子是坡位,坡柳最适宜的立地条件为低海拔,下坡位和阴坡。  相似文献   

16.
为揭示喀斯特石灰岩地下生境的土壤质量差异,选择基于喀斯特石灰岩的3种不同典型地下生境类型样地(石灰岩低倾产状地下生境、石灰岩中倾产状地下生境、石灰岩高倾产状地下生境)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类型样地土壤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指标,计算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对其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石灰岩地下生境类型及其不同层次的土壤指标值差异显著,层次性明显,土壤质量均表现为表层>中层>下层;不同类型的土壤质量存在差异,石灰岩低倾产状生境最好,中倾生境次之,高倾生境最差。  相似文献   

17.
金叶紫穗槐水培生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金叶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Jinye’)的生根特性,以一年生金叶紫穗槐枝条为研究材料,对其进行了不同浓度生根剂(ABT1号生根粉、ABT2号生根粉、华诺联邦生根粉)、不同直径(D≥1.0cm、0.5 cmD1.0 cm、D≤0.5 cm)插穗的水培生根研究。结果表明,华诺联邦生根粉适宜浓度为200 mg/L,生根率最高达97.5%,ABT1号、ABT2号生根粉的适宜浓度为100 mg/L,生根率分别可达93.1%、90.5%。金叶紫穗槐插穗直径与水培生根率呈正相关,与水培生根时间呈负相关。金叶紫穗槐插穗D≥1.0 cm、0.5 cmD1.0 cm、D≤0.5 cm的生根率分别为100%、97.5%、80.8%,生根时间分别为8、12、18 d。金叶紫穗槐不定根的产生位置为侧芽基部及愈伤组织,节间不生根。  相似文献   

18.
在试验水槽 (2 7m× 1 2m× 0 8m)底部中线铺设一根白色硬质塑料管 (φ =1 6mm) ,管的上侧钻有一排小孔 (φ =1 0mm) ,孔距分别为 2 5、 5 0cm ,压缩空气压力分别为 2 1 5 7、 2 7 46、 3 3 3 4、 3 9 2 3kPa。用 8种不同密度固定气泡幕对红鳍东方Fugurubiripes进行了阻拦效果的试验 ,结果表明 ,这 8种气泡幕对红鳍东方都具有较明显的阻拦作用 ,其中孔径 1 0mm、孔距 2 5cm、压缩空气压力为 2 7 46kPa时 ,气泡幕对鱼的阻拦效果最好 ,平均阻拦率为 71 0 %。  相似文献   

19.
千年桐育苗技术与苗木生长规律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福建省建阳市千年桐育苗技术与苗木生长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千年桐1年生苗高平均123.67 cm,最高的149 cm;平均地径1.87 cm,最粗的2.5 cm;>5 cm Ⅰ级侧根7-13条,根系较发达,利于裸根苗造林。播种后48 d左右苗木开始出土,1年生苗可出圃造林;6月中旬-9月中旬为苗木生长高峰期,期间要加强肥水管理,促进苗木生长;9月下旬基本停止生长,9月中旬开始不宜追施N肥,9月中旬-10月应适量施P、K肥,以促进苗木直径生长和苗木木质化。  相似文献   

20.
光叶柿属华南地区珍稀树种,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通过分布于湛江的光叶柿母株调查、果实及种子形态测定、苗期施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光叶柿花期为1~3月,果实期3~6月,球形果实平均直径1.78 cm,平均单果重6.79 g;种子扁,近长圆形,长约1 cm,宽约5 mm,新鲜种子千粒重157.3 g;直播种子于41 d后发芽出苗,于生长63 d后平均树高9.98 cm,平均地径1.55 mm,生长163 d后平均树高26.11 cm,平均地径3.43 mm。施用肥料相对生长量由高到低顺序为氮肥复合肥有机肥钾肥磷肥未施肥。及格苗率氮肥和复合肥效果最明显。建议进一步加强其野生母树保护和引种育苗管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