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毛峰茶的生产实践提供参考,以福鼎大毫、中茶108、福鼎大白、金观音、龙井43、梅占6个茶树品种为材料,观察各品种茶树芽叶性状,对不同茶树品种制成的毛峰茶的主要理化成分进行测定与感官品质审评,分析不同品种的适制性。结果表明:福鼎大白、福鼎大毫的叶色绿、茸毛多,2个品种感官审评综合得分较高,分别为91.6分和90.0分;金观音香气最好;龙井43和梅占综合品质稍弱,中茶108生长势强。品种间品质成分存在差异,其中茶多酚、咖啡碱和水浸出物的差异较大。适制毛峰茶的品种有福鼎大白和福鼎大毫,龙井43适制扁形茶,梅占适制红茶和乌龙茶,生产上以金观音制作红茶可能品质更佳,中茶108为兼用型品种。  相似文献   

2.
云南茶树种质资源形态性状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19个形态形状对112份茶树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云南茶树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质量性状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038,数量性状变异系数平均为22.11%。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9个性状综合为6个主成分,前6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74419%,即叶背茸毛、芽叶茸毛、芽叶色泽、叶片大小、花瓣数、柱头开裂数和子房茸毛等7个性状是其形态分化的主要指标。基于形态性状的聚类分析把112份材料聚为4大类,第Ⅰ类包括茶(Camellia sinensis)和普洱茶(C. sinensis var.assamica),第Ⅱ类为白毛茶(C. sinensis var.pubilimba),第Ⅲ类包括大理茶(C. taliensis)和厚轴茶(C. crassicolumna),第Ⅳ类为秃房茶(C. gymnogyna)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福鼎大毫、福鼎大白茶、毛蟹、迎霜、合肥、祁门槠叶六个茶树品种的一芽二叶新梢茸毛长度、疏密与红茶、绿茶诸品质因子的相关、回归关系,并对茸毛密度与鲜叶化学成分的关系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茶小绿叶蝉,同翅目,叶蝉科俗称浮尘子、叶跳虫等,发茶小绿叶蝉是我国茶区茶树叶蝉类的体量最大的害虫,也是分布最广的一种重要茶树害虫,其在全国各产茶省、自治区均有发生。该虫以成虫、若虫刺吸茶树嫩梢汁液,消耗养分与水分;雌虫产卵于嫩梢组织内,使芽生长受阻。危害后使受害茶树芽叶蜷缩、硬化、叶尖和叶缘红褐枯焦,芽梢生长缓慢,受害芽叶叶缘变黄枯焦,叶脉发红,生长停滞硬化,甚至脱落,受害的芽叶制茶易碎,味涩,品质差。是主要茶叶害虫之一。严重为害夏秋茶,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通过试验,了解和展示参试药剂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为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现场。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贵州茶园主要害虫茶棍蓟马(Dendrothrips minowai Priesner)和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 Matsuda)的发生动态及在不同茶树品种上的为害情况,探讨不同品种茶树对茶棍蓟马和小贯小绿叶蝉的抗性,为抗性茶树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翻叶法调查12个贵州茶树主栽品种上茶棍蓟马和小贯小绿叶蝉的发生动态,采用虫量比值法对12个茶树品种进行抗性鉴定;结合相关分析,基于春秋两季1芽2叶期、芽叶色泽、茸毛密度、茸毛长度、1芽3叶长、1芽3叶百芽重、叶长、叶宽等农艺性状调查数据,明确茶树主要农艺性状与品种抗性间的关系。【结果】贵州茶园中茶棍蓟马年发生动态呈大小峰趋势,大峰出现在5月中旬-6月上旬,小峰出现在9月中旬-10月上旬;小贯小绿叶蝉年发生动态为双峰型,第1峰出现在7月中下旬,第2峰出现在10月上旬-11月中旬。12个茶树品种中,苔选0310和黔辐4号为茶棍蓟马高抗品种;乌牛早、金观音和中茶108为茶棍蓟马高感品种;黔湄601为小贯小绿叶蝉高抗品种,福鼎大白茶为小贯小绿叶蝉高感品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芽2叶期与茶棍蓟马虫量比值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下同),与小贯小绿叶蝉虫量比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下同);1芽3叶长和茸毛密度与茶棍蓟马虫量比值呈显著负相关,茸毛长度与茶棍蓟马虫量比值呈极显著负相关,芽叶色泽与茶棍蓟马虫量比值呈正相关。【结论】苔选0310、黔辐4号和黔湄601对茶棍蓟马及小贯小绿叶蝉均具有在一定的抗性,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和推广潜力。  相似文献   

6.
信阳毛尖茶生产对茶树品种的基本要求是发芽早、芽叶绿色多茸毛,抗寒性强,在化学特性上要求茶多酚含量不超过25%,氨基酸含量高于3%,酚氨值小于7;按照“鲜叶采摘—鲜叶摊放—杀青—做形—干燥”工艺生产的信阳毛尖茶,其针型系列,主要是以采摘灌木型中、小叶良种茶树1芽1叶初展至1芽2叶的鲜叶生产,产品外形特征是色泽翠绿、外形圆细紧直、形似松针;而芽型系列,主要以小乔木型良种茶树的芽或1芽1叶初展的鲜叶生产,产品外形特征是外形似芽、形直、白毫满披。  相似文献   

7.
张一强 《农技服务》2009,26(11):63-63,89
茶假眼小绿叶蝉是茶叶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严重为害夏秋茶,受害茶树芽叶蜷缩、硬化、叶尖和叶缘红褐枯焦,芽梢生长缓慢,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为进一步探索茶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措施,2009年永春县植保站在苏坑镇嵩山茶场、五里街镇埔头茶场、玉斗镇八一茶场等永春县主要茶场设立茶叶病虫害监测点,对该虫的发生规律进行观察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鸠坑茶树资源芽叶表型性状的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来自淳安县鸠坑乡和余杭区瓶窑镇的39份鸠坑茶树资源的16个芽叶形态性状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鸠坑茶树资源的叶长、叶面积、芽长、芽茸毛、萌发特性、成叶叶色和叶脉对数等7个表型性状多样性指数在1.0以上,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淳安和余杭2个地理种群间的表型特征差异明显,淳安鸠坑群体的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面积、长宽比、芽长等5个数量性状的平均值分别为9.95 cm,3.38 cm,27.67 cm2,2.56和2.87 cm,大幅高于余杭群体,能基于芽叶性状的聚类分析能将2个不同的群体区分开来。鸠坑茶树资源芽叶表型多样性丰富,后代遗传变异水平较高,具有较高的育种潜力。  相似文献   

9.
不同有机肥在茶园的施用效果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研究了4种有机肥、2个不同施肥水平处理下对黄金桂茶树生产性状及鲜叶生化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尿素对照相比,在2个施肥水平下,有机肥均可显著改善茶树芽长、芽重、发芽密度等生产性状及提高茶叶产量。不同有机肥及不同施肥水平间茶树生产性状及茶叶产量差异显著或极显著。施用有机肥可使茶鲜叶主要内含成分含量有明显提高,其中,不同施肥水平间茶叶水浸出物含量差异极显著,有机肥处理间咖啡碱含量差异极显著。各有机施肥处理的经济效益均显著高于对照,每667 m2增加产值1 021.12~3 265.33元不等。  相似文献   

10.
绿茶的品质与茶树的遗传特性、栽培管理水平、所处的自然环境以及加工技艺、加工设备和制茶人员的素质等密切相关。一般气候温和、昼夜温差大、雨量充沛、云雾缭绕、湿度较大、土质好、土壤肥沃的区域栽培产出的茶叶品质好,茶叶中的含氮化合物等品质成分的合成与积累多,茶树的芽叶肥壮,持嫩性好;相反,恶劣的环境条件,茶叶的品质低劣。  相似文献   

11.
<正>茶树是我国特产经济树种,也是镇安县主要经济树种之一。近年来,茶树螨类害虫茶橙瘿螨、茶叶瘿螨、茶短须螨等危害较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制约了镇安县茶叶产业的发展。1茶橙瘿螨茶橙瘿螨是近年来茶叶生产上的重要害虫。成螨和若螨以针状口器吸取叶片组织的汁液,主要危害嫩叶和成叶。被害叶片失去光泽,呈淡黄绿色,主脉红褐色,叶背有褐色锈斑,叶片向上卷,芽叶萎缩。1.1形态特征。成螨体形小,橙红色至棕红色,前端体稍宽,由前向后渐细,呈胡萝卜形。足2对,伸向头部前方。腹背平  相似文献   

12.
《山西农业科学》2019,(12):2068-2072
为研究云南大理茶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对40份云南大理茶种质资源的18个农艺性状、主要生化成分进行了基本统计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0份大理茶18个农艺性状间存在比较丰富的遗传变异性,变异系数为8.91%~51.70%,其中,芽叶茸毛的变异系数最大,达到51.70%,萼片数的变异系数最小,为8.91%;13项主要生化成分中,水浸出物变异系数最小,为4.05%,ECG的变异系数最大,达到55.93%;18个农艺性状在遗传距离5 cm处可聚为三大类,其中,第2类、第3类发芽密度高,芽叶茸毛多,芽叶色泽呈绿色,叶质柔软,可用来选育优质高产的茶树品种;主要生化成分在遗传距离5 cm处可聚为三大类,存在着高EGCG、高氨基酸、高咖啡碱,低EGCG、低ECG、低咖啡碱的大理茶资源,可以用来选育高咖啡碱、高氨基酸、高多酚,低多酚、低咖啡碱等特异品种。  相似文献   

13.
江西茶树种质资源芽叶表型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西省茶树种质资源圃35份茶树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21个芽叶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研究,结果显示,35份茶树资源芽叶表型性状多样性丰富,描述型性状变异系数均值为35.32%,多样性指数均值为0.90,其多样性程度依次为芽叶颜色叶色叶质叶面隆起叶齿形态芽叶茸毛;数量型性状变异系数均值为23.57%,多样性指数均值为1.95,其多样性程度依次为叶长叶宽=叶面积一芽二叶百芽质量一芽二叶长=叶脉对数叶厚发芽密度。通过主成分分析可将21个性状简化为7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为76.785%。聚类分析将茶树种质资源分为6类,各类均具有特异性状特点。综合各份种质资源的芽叶表型性状特点,为深入研究和利用江西区域内茶树种质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叶色变异是植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受外界环境因子和遗传因素共同调控。茶树作为一种多年生叶用经济作物,叶色是不同品种间差异显著且易于观察和利用的表型性状。芽叶颜色变异茶树品种是重要的茶树种质资源,其新梢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茶多酚类、氨基酸类、咖啡碱和花青素等重要的生化成分含量与普通正常绿色茶树品种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的生化成分对茶树的生长发育、抗逆性、适制性及茶叶品质等均有重要影响。本文综述了目前茶树芽叶颜色变异类型、生化成分差异、变异机制、种质资源鉴别及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茶树芽叶颜色变异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白毫早无性系品种。灌木型,中叶类,二倍体,早生种。树姿半开张,叶片稍上斜状着生。叶长椭圆形,叶色绿,叶身稍内折,叶面平,叶尖渐尖。芽叶淡绿色,茸毛多,1芽3叶百芽重72克。茶树芽叶生育力强,生长速度快。春茶萌发期在3月上旬。茶叶产量高,5龄茶树每667平方米产量420公斤。制成的绿茶银毫隐翠,汤色清澈,香气嫩爽持久,滋味鲜爽醇厚。抗寒性和抗病虫性强。  相似文献   

16.
对从浙江茶区引入川西茶区的5个茶树良种进行了营养芽物候期、芽叶性状、春季名优茶产量、主要生化成分以及名优茶品质等的研究和鉴定.结果表明:5个引进品种具有萌芽早和新梢芽叶性状较优的特性,所制名优茶的氨基酸总量和17种游离氨基酸含量以及茶氨酸、谷氨酸等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四川主栽品种“福选9号”(CK2),且各品种的儿茶素品质...  相似文献   

17.
姜燕华  王丽鸳  成浩  韩震 《浙江农业科学》2019,60(10):1791-1792
望海茶1号是宁海当地茶树群体种中选育出来的新品种,经对其种植成活率、叶片、花朵、芽叶等形态性状、春梢物候期、生化成分及制茶品质等方面的调查,得出该品种成活率高、适应性强、发芽早、芽叶肥壮、氨基酸含量高等特点,适宜制作高档名优绿茶。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从安徽、湖南、福建、四川、浙江和江苏宜兴引种至江苏句容的14个无性系良种茶树的物候期、茶芽性状以及春茶的生化成分,结果表明:1芽1叶期有7个特早生种、6个早生种;12个品种的芽叶性状优于对照;春茶氨基酸含量1.65%~3.03%、茶多酚含量18.01%~34.31%、咖啡碱含量2.98%~3.90%、多糖含量3.40%~4.69%、酚氨比7.51~15.80,锡茶5号、苏茶1号、特早213、福鼎大毫茶、多抗香、龙井43、碧云7个品种制绿茶品质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19.
基于茶树品种筛选的甜香型红茶适制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浙江茶区主栽的20个茶树品种,分析茶树品种的理化性状、芽叶品质特征与甜香型红茶适制性的关系。在春季、夏季分别采摘20个茶树品种相同嫩度的1芽1叶鲜叶原料,采用相同的工艺分别加工成甜香型红茶,感官审评其外形、香气、滋味、汤色和叶底等因素,检测春季干茶样内含物质理化成分。综合茶树品种性状、感官审评结果和理化检测数据,结果表明:鸠坑早、铁观音、金观音、翠峰、浙农113、浙农117、迎霜、福鼎大白茶、春雨1号等9个品种适制甜香型红茶。  相似文献   

20.
<正>茶小绿叶蝉属同翅目叶蝉科,俗称浮尘子、叶跳虫等。小绿叶蝉分为茶小绿叶蝉和假眼小绿叶蝉两种,以茶假眼小绿叶蝉发生危害为主,是福建省茶叶的最主要虫害之一,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与质量。1发生特点该虫主要以成、若虫刺吸茶树嫩梢汁液,雌成虫产卵于嫩梢茎内,致使茶树生长受阻,芽叶受害后表现凋萎、叶脉变红、叶尖叶缘变红以至枯焦,节间短缩、质地变脆,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与质量。一般年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