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将斑鸠菊(Vernonia galamensis)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基因(VgDGAT1a)导入棉花,创制转基因高油棉花种质,优化建立农杆菌介导的棉花茎尖转化体系,以‘中棉所49’茎尖为外植体,以HptⅡ基因为筛选标记,VgDGAT1a为目的基因,用农杆菌介导法,研究外植体培养时间、浸菌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及吸光度A600值等对棉花茎尖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外植体培养3~5d、生长点纵切、菌液吸光度A600值0.6~0.9、浸菌40~60min、浸菌后暗培养1d和使用MSB+活性炭1g/L+头孢霉素400mg/L作为生根培养基的条件下能高效获得再生转化植株,从而为转基因高油棉花种质的创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农杆菌介导的苜蓿遗传转化效率,获得转K88ac-STⅡ-LTA2/LTB基因苜蓿植株,以苜蓿下胚轴为外植体,对影响遗传转化的预培养时间、农杆菌菌液浓度、筛选方式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苜蓿下胚轴预培养3 d,菌液浓度为OD6000.5,筛选剂Kan浓度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分别为30和50 mg/L ,延迟筛选7 d时转化效率最高.对转基因苜蓿进行PCR和PT-PCR检测,初步证实目的基因已经整合到苜蓿基因组中,转化率达28.4%.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甘蓝型黑籽油菜遗传转化中预培养环节进行优化。[方法]利用甘蓝型黑籽油菜下胚轴为外植体,对油菜下胚轴的预培养及其浸染后影响再生和分化情况进行研究,分别从苗龄、激素两方面讨论了下胚轴再生与分化频率的影响。[结果]苗龄、激素与遗传转化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在农杆菌介导的油菜下胚轴预培养最佳体系是:4 d苗龄的外植体在农杆菌侵染前进行5 d预培养,预培养基是MS+2,4-D 1.0 mg/L+6-BA 4.0 mg/L。绿色抗性愈伤组织获得GUS瞬时表达,PCR鉴定再生植株为转基因植株。[结论]该研究获得了最佳的预培养条件,为建立一个高效的遗传转化体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赵勤 《安徽农业科学》2011,(8):4436-4437,4449
[目的]优化根癌农杆菌介导烟草K326遗传转化体系。[方法]以烟草无菌苗的叶片为外植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对其遗传转化体系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外植体在MS+2 mg/L6-BA+0.2 mg/L IAA培养基上进行2 d预培养后,用农杆菌GV3101(浸染浓度为OD600=0.6)浸染5 min,转化效率最高,达63%;经过PCR检测初步证明npt II基因已整合到烟草再生植株中。[结论]该研究建立了高效烟草K326叶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  相似文献   

5.
根癌农杆菌介导烟草K326遗传转化体系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化根癌农杆菌介导烟草K326遗传转化体系。[方法]以烟草无菌苗的叶片为外植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对其遗传转化体系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外植体在MS+2mg/L6-BA+0.2mg/LIAA培养基上进行2d预培养后,用农杆菌GV3101(浸染浓度为OD600=0.6)浸染5min,转化效率最高,达63%;经过PCR检测初步证明nptII基因已整合到烟草再生植株中。[结论]该研究建立了高效烟草K326叶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  相似文献   

6.
李立芹 《安徽农业科学》2011,(9):5107-5108,5117
[目的]优化农杆菌介导番茄"美粉1号"遗传转化体系。[方法]以番茄美粉1号无菌苗的子叶为外植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对其遗传转化效率进行了优化,建立高效番茄子叶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结果]外植体在MS+2.0 mg/L6-BA+0.5 mg/L IAA进行2 d的预培养后,用农杆菌EHA105(浸染浓度为OD=0.4)浸染5 min,转化效率最高;经过PCR检测初步证明nptⅡ基因已整合到番茄再生植株中。[结论]该研究结果为优良基因导入番茄品种美粉1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魔芋愈伤组织培养基、不同转化条件(菌液浓度、侵染时间、预培养时间及共培养时间)及转化植株的筛选条件(抗生素浓度和乙酰丁香酮(AS)浓度)等因素对转化效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卡那霉素抗性基因为选择标记,对农杆菌介导的花魔芋遗传转化体系进行优化。[结果]在预培养2 d,用OD600为0.6的菌液侵染30 min、共培养3 d,卡那霉素100 mg/L,羧苄青霉素250 mg/L,AS浓度100μmol/L的条件下能有效提高转化效率。再生花魔芋植株经GUS染色及PCR检测,结果表明外源目的基因已经整合到花魔芋基因组中。[结论]为魔芋抗病品种的转基因培育,丰富其种质资源,寻找抗病新途径提供理论依据和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8.
花生上胚轴为外植体的植株再生及转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8 d龄花生无菌苗的上胚轴为外植体,进行植株再生和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研究.结果表明,上胚轴能高效诱导花生植株再生,外植体在MS 3 mg/L TDZ 6 mg/L 6-BA 1.5 mg/L NAA培养基上能高效诱导不定芽分化,10 d时诱芽率达100%;不定芽接种到MS盐 B5维生素 3mg/L TDZ 0.01%酵母粉培养基中15 d诱导出大量丛生芽;MS 0.5 mg/L NAA培养基较适合诱导丛生芽生根,25 d时生根率达82%.筛选确定35 mg/L潮霉素浓度为转化筛选压,以含AtRD29Ap::GUS融合基因的根癌农杆菌侵染8 d龄上胚轴10 min,共培养3 d,经上述再生体系,以潮霉素筛选获得1株拟转化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农杆菌介导番茄"美粉1号"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方法]以番茄美粉1号无菌苗的子叶为外植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对其遗传转化效率进行了优化,建立高效番茄子叶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结果]外植体在MS+2mg/L6-BA+0.5mg/LIAA进行2d的预培养后,用农杆菌EHA105(浸染浓度为OD=0.4)浸染5min,转化效率最高;经过PCR检测初步证明nptⅡ基因已整合到番茄再生植株中。[结论]该研究结果为今后优良基因导入番茄品种美粉1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以四季桔上胚轴为外植体,研究农杆菌介导转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转化研究所用抑菌剂抗菌素中,替门的汀杀菌效果较好,且对外植体出芽无明显抑制作用.转化芽选择初期,2~3 d的预培养及选择培养初期3~5 d的暗培养有利于卡那霉素抗性芽的发生.PCR扩增检测结果显示,AFT基因已转化至四季桔,转基因植株-4℃处理6d时,SOD酶与脯氨酸含量均高于对照.该试验建立了四季桔上胚轴遗传转化再生系统,其再生条件为:MT基本培养基附加TDZ0.5~1.0 mg/L,替门汀300 mg/L,卡那霉素100 mg/L;预培养时间为2~3 d,共培养后3~5 d的暗培养有利于转化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改变丽格海棠的开花时间,为丽格海棠分子育种奠定基础。[方法]以丽格海棠叶片为外植体,利用液氮直接转化法将pBI121-CYcD2转入根癌农杆菌EHA52中,再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CYcD2基因导入丽格海棠中。[结果]选择100 mg/L的卡那霉素作为转化外植体的起始选择压力。将经农杆菌共培养及过渡培养后的材料转入筛选培养基中,60 d后获得15个不定芽,再在生根培养基中培养20 d后,全部生根。PCR检测发现,15株卡那霉素抗性植株中有6株表现出与阳性对照相同的特异性条带,剩余植株为假转化体。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6个转化植株中有5个出现了杂交信号,即为转基因植株,仅有1个为假阳性。[结论]该研究已成功地将外源基因CYcD2转入丽格海棠受体中。  相似文献   

12.
转反义GhADF1基因对陆地棉纤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将反义的棉花GhADF1基因导入陆地棉基因组,进一步了解抑制GhADF1基因对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方法】构建了GhADF1基因的反义植物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品种Coker312。【结果】通过PCR检测卡那霉素抗性选择和系统选育获得3个不同转基因事件纯合系(A5、A9、A20),Southern blot显示:反义GhADF1基因已整合到受体基因组中,且能稳定遗传。转基因纯合系连续3代纤维品质分析显示,它们的纤维比强度和长度与对照相比都显著提高。【结论】转反义GhADF1基因可以提高棉花纤维比强度和长度,改善棉纤维品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中华补血草新品种奠定基础。[方法]对农杆菌介导的中华补血草转化体系中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以构建中华补血草的遗传转化体系。[结果]中华补血草叶片对卡那霉素敏感,以50 mg/L卡那霉素作为补血草叶片转化受体较为适宜。400 mg/L特美汀能有效抑制农杆菌,而500 mg/L头孢曲松钠则不能。菌株EHA105对中华补血草的转化率达15%,远高于菌株LBA4404和GV3101。对于侵染中华补血草无菌苗叶片的重悬菌液,以OD600为0.7~1.0为宜。4 d共培养的效果较好,15.6%外植体可分化成芽。PCR检测结果表明30株卡那霉素抗性植株均为阳性,而阴性对照未扩增到条带,表明NPTⅡ外源基因已整合到受体植物基因组中。[结论]影响中华补血草转化率的关键因素是农杆菌菌株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徐春波  王勇  赵海霞  米福贵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161-7163,7170
[目的]建立苜蓿植株再生体系和农杆菌遗传转化体系。[方法]以"猎人河"苜蓿品种为受体材料,对影响苜蓿植株再生和遗传转化的相关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最佳愈伤诱导培养基为改良SH+4.0 mg/L 2,4-D+0.5 mg/L 6-BA,最佳继代培养基为MSO+0.5mg/L NAA+1.0 mg/L 6-BA+1.0 mg/L AgNO3,而最佳分化培养基为MS,苜蓿植株再生的最佳外植体是下胚轴。苜蓿农杆菌遗传转化的选择压确定为60 mg/L卡那霉素(Kan),最适宜的抗菌素为350 mg/L羧苄青霉素(Carb),农杆菌菌液的最适OD600为0.6,最佳侵染时间为10 min。[结论]该研究为今后苜蓿的基因工程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茎瘤芥高效遗传转化体系,为茎瘤芥及芸薹属植物遗传转化奠定基础。[方法]应用正交试验法研究茎瘤芥遗传转化过程中预培养时间、共培养时间、侵染液浓度、侵染时间、对转化率的影响。[结果]最适合茎瘤芥CRY2基因RNAi载体遗传转化的条件为预培养3 d、共培养4 d、侵染液浓度OD600=0.5、侵染10 min,此时Kana选择压为30 mg/L。[结论]优选出了农杆菌转化的最宜条件,遗传转化率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6.
农杆菌介导的百合遗传转化受体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农杆菌介导的百合遗传转化受体系统。[方法]选取改进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以百合的鳞片为材料进行外植体再生和抗生素筛选试验,确定农杆菌介导的百合遗传转化受体系统。[结果]MS改进培养基中添加0.5 mg/L2,4-D、1.0 mg/L BA最有利于鳞片不定芽的分化,分化率为59.1%。小叶块在添加0.1 mg/LBA、1.0 mg/L2,4-D的MS改进培养基中的分化率最高,达94.4%,且生根情况较好。以百合的鳞片和小叶块作为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化的受体材料时,所用头孢霉素的浓度以400 mg/L最好,鳞片和小叶块周围几乎没有农杆菌菌斑。潮霉素筛选鳞茎的亚致死浓度为14 mg/L,潮霉素筛选小叶块的亚致死浓度为18 mg/L。[结论]该研究为百合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提高花粉管通道法对大白菜转化率的途径。[方法]以大白菜品种03号和玉青的花粉为材料,对其萌发的缓冲液和超声波处理的各参数进行筛选。[结果]大白菜花粉萌发的最佳缓冲液为蔗糖200g/L+硼酸100mg/L+硝酸钙200mg/L,较理想的超声波处理参数为功率150W、工作时间5s、间隔时间5s、处理次数8s;经浓度为200mg/L的卡那霉素筛选,获得3株T1代单株。[结论]为进一步进行大白菜的基因转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胡凯  王微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48-750
[目的]研究紫杉二烯合成酶基因转化短叶红豆杉(Taxus brevifolia)内生真菌XT5的情况。[方法]采用土壤农杆菌介导法将来自红豆杉中的紫杉二烯合成酶基因转入红豆杉内生真菌XT5中,研究紫杉醇发酵产量。[结果]成功转化得到8株重组子,其中XT5-TS-2的紫杉醇含量得到了大幅提高,其最高产量为423.983 4μg/L,比原始菌株提高了53.19%,表明转化紫杉二烯合成酶基因能够有效提高紫杉醇产量。[结论]该研究可为提高红豆杉内生真菌发酵生产紫杉醇产量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紫花苜蓿叶片在诱导愈伤组织阶段、愈伤组织分化阶段对卡那霉素的敏感程度。[方法]确定卡那霉素对紫花苜蓿叶片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并在形成愈伤组织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卡那霉素对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卡那霉素对紫花苜蓿叶片诱导愈伤与分化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且随浓度升高,抑制作用增强;卡那霉素对愈伤组织分化阶段的敏感程度比诱导愈伤阶段高;分化阶段选择压力要控制在25 mg/L以下;延迟加入卡那霉素或在分化阶段降低卡那霉素浓度是对筛选转化苗的可取办法。[结论]该研究为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紫花苜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