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磺酸在鸡饲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磺酸又称为牛胆碱、牛胆素,化学名称为2-氨基乙磺酸。它是一种结构简单,在动物体内普遍存在,具有广泛生理学活性的游离含硫氨基酸。1 牛磺酸的性质牛磺酸为四面针状结晶体,可溶于水、95%乙醇,不溶于无水乙醇。牛磺酸存在于动物组织的细胞质液中,溶解后的牛磺酸具有较强的酸性,以两性离子形式存在,不易通过细胞膜。牛磺酸是机体的内源性物质,且分子量较小,无抗原性,各种给药途径均易吸收。2 牛磺酸的生物学功能1827年首次从牛胆汁中分离出牛磺酸后,现已在所有生物,包括单细胞生物中发现牛磺酸,但一直被认为是含硫氨基酸…  相似文献   

2.
牛磺酸又称为牛胆碱、牛胆素,化学名称为2-氨基乙磺酸。它是一种结构简单,在动物体内普遍存在,具有广泛生理学活性的游离含硫氨基酸。随着对牛磺酸营养机理研究的深入,它在养殖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文对牛磺酸的结构、性质、组织分布、生物学功能和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及其发  相似文献   

3.
牛磺酸在养禽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牛磺酸(Taurine,Tau,NH2CH2CH2SO3H),又称牛胆碱、牛胆素,是一种含硫氨基酸。为无色四面针状结晶,可溶于水,微溶于95%乙醇,不溶于无水乙醇,熔点为310℃。广泛分布于体内各组织、器官,且主要以游离状态存在于组织间和细胞内体液中。  相似文献   

4.
牛磺酸在动物营养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韩春来 《饲料工业》2000,21(9):15-16
牛磺酸是动物体内的一种含硫氨基酸,其化学名为2-氨基乙磺酸。化学结构式为NH2CH2CH2SO3H,分子量为125.15,无色。牛磺酸广泛分布于动物体内各组织器官,并且主要以游离状态存在于组织间液和细胞内液中。1827年首次从牛胆中分离出来,故而得名为牛磺酸。长期以来,牛磺酸一直被认为是含硫氨基酸的无功能代谢产物。自从1975年Hayes等报道,缺乏牛磺酸会导致幼猫视功能减退,甚至失明后,引起了人们对牛磺酸营养作用的极大关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牛磺酸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它是调节机体正常生理机能的重要物质,在动物营养中起…  相似文献   

5.
牛磺酸是一种含硫β-氨基酸,是大多数动物组织中含量最丰富的游离氨基酸.动物体内牛磺酸主要来源于饲料和自身合成2种途径,牛磺酸转运体是牛磺酸进行吸收和转运的主要载体.作为机体的条件性必需氨基酸,牛磺酸具有调节激素释放、保持细胞稳态、抗氧化和调节炎性细胞因子释放等多种生物学功能,与动物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密切相关,并且在...  相似文献   

6.
一、牛磺酸简介"牛磺酸(Taurine)又名牛黄酸、牛胆酸、牛胆碱、牛胆素,但通常叫牛磺酸,因1827年首次从牛胆汁中分离出来而得名。其化学名称为:2-氨基乙磺酸,化学式:H2N-CH2-CH2-SO3H,结构简单,分子量约为125道尔顿。常温常压下为无色四面针状结晶,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酸,熔点为30  相似文献   

7.
牛磺酸的生理功能及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卢福庄  张宏福 《饲料广角》2000,(15):22-23,14
一、牛磺酸的化学结构及其在体内的代谢 牛磺酸是一种β-含硫氨基酸。化学命名为β-氨基乙(基)磺酸或称2-氨基乙磺酸,分子式为H:N-CH_2-CH_2-SO_3H,分子量125.14。为白色或黄色结晶,溶于水不溶于无水乙醇和乙醚,加热至300℃分解。因该酸1827年首次从牛胆中获得,故名牛磺酸。  相似文献   

8.
牛磺酸(Taurine,CAS 107-35-7)是含硫氨基酸,以游离形式广泛分布于动物组织细胞中,在植物体内含量较少。牛磺酸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参与脂类、糖类、蛋白质的代谢,抗氧化,调节渗透压等。近几年来,由于鱼类配合饲料中植物性原料的使用持续增加,牛磺酸的添加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简要综述了牛磺酸的结构特点和自然分布、合成与代谢以及牛磺酸在鱼类中的生理功能及其在配合饲料中的应用,以期为牛磺酸在鱼类配合饲料中的应用积累基础资料,并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低鱼粉饲料中添加牛磺酸对许氏平鲉肠道结构、免疫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用体质量(36.25±0.04)g的许氏平鲉12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尾鱼,分别投喂牛磺酸添加量为0(T1组,对照组)、0.8%(T2组)、1.6%(T3组)、2.4%(T4组)和3.2%(T5组)的试验饲料,养殖试验为期56 d。结果表明:饲料牛磺酸添加量为0.8%~1.6%时,许氏平鲉肠道消化酶(蛋白酶除外)活性及肠道皱襞高度和宽度依次达到峰值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牛磺酸可显著提升许氏平鲉肝脏酸性磷酸酶活性(P<0.05),并显著降低丙二醛含量(P<0.05),肝脏溶菌酶、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在牛磺酸添加量为0.8%时达到峰值(P<0.05)。综上所述,低鱼粉饲料中添加适量牛磺酸对许氏平鲉肠道结构、免疫及抗氧化能力均有显著提升作用,根据肠道健康指标,建议许氏平鲉低鱼粉饲料中牛磺酸的最适添加量为0.8%~1.6%。  相似文献   

10.
《今日畜牧兽医》2007,(4):51-51
1.1满足条件:Annison和Choct指出,为改善动物生产性能而在饲料中添加饲用酶必须满足以下条件:饲料原料必须含有抗营养活性的NSP,某些配合饲料中含量较高,足以引起生产问题。饲用酶制剂对多聚糖底物必须具备较高的活性.由于多聚糖结构多种多样,而且聚糖酶具有高度专一性。改变所用酶对底物NSP的活性是重要的。所用酶在饲料加工过程中以及进入动物体内降解多糖时.都必须维持其活性。  相似文献   

11.
水产动物的胆碱营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胆碱最早从动物胆汁中分离得到 ,故又名胆素。人们习惯上将胆碱划为B族维生素 ,有VB4 之称 ,但胆碱与其他的B族维生素不同 ,并不以辅酶或酶的形式参与机体代谢 ,而且其需要量远高于其他B族维生素 ,是其他B族维生素需要量的数 10倍至数10 0倍 ,故也有人主张不宜将其列为维生素。1 胆碱的性质与功能胆碱 (三甲基乙醇胺 )的分子式为 (CH3) 3N(CH2 ) 2 OH ,为无色、黏滞、微带鱼腥味的强碱性液体 ,吸湿性很强 ,可与酸反映生成稳定的结晶盐。胆碱溶于水、甲醛、甲醇和乙醇 ;难溶于丙酮、氯仿 ;不溶于石油醚、苯、甲苯和四氯化碳。胆碱的生…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多重杂质吸附净化技术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LC-MS/MS)建立了宠物饲料中牛磺酸含量的检测方法。宠物饲料样品经0.5 mol/L盐酸溶液提取,使用多重杂质吸附技术富集净化后,上LC-MS/MS分析测定。结果表明:牛磺酸在宠物饲料中的检测回收率>85%,变异系数<10%,检出限为5 mg/kg。该方法适用于宠物饲料中牛磺酸含量的测定。 [关键词] 牛磺酸|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多重杂质吸附|宠物饲料  相似文献   

13.
硅(Silicon)长期以来被人们认为是不具营养价值的环境污染物。但近年来,随着对微量元素在动物中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进展,许多学者发现硅在动物营养中有重要作用,是雏鸡等动物所必需的元素。现将有关的研究作一简介。一、饲料中硅含量及对饲料营养价值的影响硅大量存在于土壤和植物性饲料中。以每公斤干物质计算,苜蓿含硅2~5克,稻草13克,稻壳200克,豆饼高达720克。植物性饲料中所含的硅常以矽酸盐的形式存在于细  相似文献   

14.
小苏打又名碳酸氢钠 ( Na HCO3 ) ,是一种白色的结晶粉末。它易溶于水 ,不溶于乙醇 ,味咸。碳酸氢钠具有健胃、祛痰、缓解酸中毒、碱化尿液等多种作用。近年来发现在饲料中加入 0 .2 %~ 0 .3%的碳酸氢钠有助于缓解动物的热应激 ,能够改善蛋壳品质 ,减轻球虫的病变 ,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和动物生产性能 (日增重、产奶力等 ) ,并且能改善羽毛生长。由于碳酸氢钠具有许多优点 ,其价格又比较低廉 ,并且其成分也无害于环境 ,所以碳酸氢钠在畜牧兽医行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1 健胃开食 ,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促进动物生长 动物的胃、肠消化液始终存…  相似文献   

15.
第一节中药饲料添加剂概述 一 中药饲料添加剂的概念和分类 1 饲料添加剂的概念 饲料添加剂,是指在饲料加工、贮存、调配和使用过程中,为满足动物某些特殊需要而添加的特殊物质的总称,是配合饲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添加目的主要为改善饲料营养、提高饲料利用率、增强饲料的适口性、促进动物生长发育、提高动物生产性能、防治动物疾病、改进动物产品品质、便于饲料加工和贮藏等。  相似文献   

16.
实验旨在监测实验动物饲料中化学污染物的含量。按照国标对鼠饲料、豚鼠饲料、家兔饲料和犬饲料中砷、铅、镉、汞、六六六、滴滴涕、黄曲霉毒素B1等化学污染物含量连续3年进行监测。结果表明:4种实验动物饲料一些重金属含量超国标,而六六六、滴滴涕和黄曲霉毒素B1含量均未超国标,3年中4种实验动物化学污染物超标发生率分别为14.29%、19.05%、19.05%和9.52%;4种重金属超标发生率镉=汞>砷>铅;豚鼠饲料和家兔饲料最易受重金属污染,然后依次为鼠饲料、犬饲料;不同年份,实验动物饲料化学污染物超标情况不一致。结果提示,实验动物饲料中重金属含量易超国标。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牛磺酸水平对不同生长阶段斜带石斑鱼幼鱼生长性能和体成分的影响。以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质源,配制牛磺酸水平分别为0(D1)、0.5%(D2)、1.0%(D3)和1.5%(D4)的试验饲料。将初始体重为(13.85±0.25)g斜带石斑鱼幼鱼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水族箱(体积为120 L),每箱放养25尾。试验鱼每天投喂饲料2次至表观饱食,养殖周期84d,分别在饲喂的第28、56和84天称重、取样。试验第1~28天为第1个生长阶段,第29~56天为第2个生长阶段,第57~84天为第3个生长阶段。结果表明:在每个生长阶段下,牛磺酸添加组(D2、D3和D4组)试验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摄食率和饲料效率均显著高于未添加牛磺酸组(D1组)(P0.05),且D3组试验鱼的增重率显著高于其他牛磺酸添加组(第3个生长阶段的D4组除外)(P0.05)。在同一饲料牛磺酸水平下,第1个生长阶段试验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摄食率和饲料效率均显著高于第2个和第3个生长阶段(P0.05)。在饲喂至第28、56和84天时,各牛磺酸添加组试验鱼的肝体比和脏体比均显著低于未添加牛磺酸组(P0.05),肥满度则与未添加牛磺酸组无显著差异(P0.05)。在同一饲料牛磺酸水平下,饲喂至第56和84天时的肝体比和脏体比均显著低于饲喂至第28天时(P0.05)。饲喂至第84天时,各牛磺酸添加组鱼体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未添加牛磺酸组(P0.05)。上述结果表明,饲料中维持一定水平的牛磺酸有利于斜带石斑鱼幼鱼的生长,饲料牛磺酸不足或过多均不利于其生长。饲料中添加牛磺酸降低斜带石斑鱼幼鱼体脂沉积而增加体蛋白质沉积。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回归分析得到3个生长阶段斜带石斑鱼幼鱼饲料的适宜牛磺酸水平分别为1.20%(第1个生长阶段)、1.08%(第2个生长阶段)、1.00%(第3个生长阶段)。斜带石斑鱼幼鱼对牛磺酸的需要量随鱼龄的增长而下降。  相似文献   

18.
胆汁酸在动物营养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胆汁酸是胆汁的重要成分,在脂肪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最近几年来,胆汁酸作为一种饲料添加剂,在动物养殖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在生产实践中更好更有效地选择和利用胆汁酸类产品,本文介绍了胆汁酸的结构组成,营养作用机制以及在饲料中如何更有效地添加使用胆汁酸类产品。1 胆汁酸的组成成分胆汁酸是动物体内胆固醇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固醇类物质,因为主要经由胆囊和胆汁一起排汇到肠道中,并具有酸性,因此统称为胆汁酸。胆汁酸种类繁多,现已从各种动物体内分离到的不同胆汁酸就有14种,如表1所示。不同动物的胆汁酸种类和 …  相似文献   

19.
双乙酸钠简称SDA,是一种新型的多功能饲料添加剂。80年代国外已广泛应用,研究证明,双乙酸钠不仅可以抑制霉菌的生长[1],而且可以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及奶牛的产奶量和乳脂率。1 双乙酸钠的理化性质和质量标准 双乙酸钠又名二醋酸一钠,其结构式为CH3COOH·CH3COONa·XH2O,是一分子化合物,白色晶体,吸湿性,有醋酸气味,易溶于水和醇,150℃可分解。其质量标准(FAO/WHO,1997)为:游离醋酸含量39.9%~41.0%,醋酸钠含量58.0%~60.0%,水分小于或等于2%,pH值(10%溶液)4.5~5.0,砷含量(以As计)小于或等于3mg/kg,重金属(以Pb计)小于或等于10…  相似文献   

20.
1在饲料生产中加入维生素E是否能提高和促进动物的繁殖性能(四川省绵阳市魏城饲料厂韦剑峰)?答:在饲料生产中加入维生素E能提高和促进动物的繁殖性能。维生素E又名生育酚,是一类具有化学结构相近的酚类化合物。其在体内功能很多。维生素E能阻断脂质氧化中的自由基反应,具有很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