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究西藏高原环境下藏猪和大约克猪GHR、IGF-I基因多态性和表达模式。【方法】采用Sanger测序技术对藏猪(62头)和大约克猪(61头)GHR、IGF-I基因起始密码子上游3 kb区域进行多态性检测;利用RT-qPCR技术检测了30、90及180日龄藏猪和大约克猪(各8头)背最长肌组织GHR、IGF-I mRNA表达模式。【结果】藏猪与大约克猪GHR基因A-513G位点基因型频率呈显著差异(P0.05),T-2201C位点基因型频率呈极显著差异(P0.01);IGF-I基因G-2413A位点基因型频率呈极显著差异(P0.01)。在mRNA表达水平,GHR、IGF-I基因在品种内具有相同的表达模式;在品种间,表达模式具有明显差异。【结论】这3个SNPs位点可能是影响猪生长发育的重要调控位点,为进一步阐明GHR、IGF-I基因在猪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蓝塘猪与长白猪背最长肌组织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筛选2个猪品种的差异甲基化基因(DMG),为优质肉猪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全基因组亚硫酸氢盐测序(WGBS)技术,分析1日龄雄性蓝塘猪与长白猪背最长肌组织全基因组DNA的甲基化水平、差异甲基化区域(DMR)和DMG,并对DMG进行GO注释,揭示蓝塘猪与长白猪差异甲基化基因的功能。【结果】蓝塘猪和长白猪样本测序获得的原始序列数量分别为300 005 805和300 012 190条,有效序列数量分别为210 334 070和210 758 564条,有效序列与猪参考基因组的比对成功率分别为70.11%和70.25%,Bisulfite转化率分别为98.54%和98.36%。蓝塘猪全基因组范围内胞嘧啶(C)的甲基化率为4.07%,其中CG、CHG和CHH中胞嘧啶的甲基化率分别为74.50%,1.74%和1.51%;长白猪全基因组范围内胞嘧啶的甲基化率为4.44%,其中CG、CHG和CHH中胞嘧啶的甲基化率分别为76.92%,2.13%和1.87%。共检测出13 126个差异性甲基化区域,总长度为3 357 954 bp,含有78 234个胞嘧啶。68.50%的差异性甲基化区域分布在基因间区,25.74%分布在内含子,1.89%分布在外显子,1.85%分布在上游2 kb区域,1.78%分布在下游2 kb区域,0.24%分布在CpG岛。甲基化差异基因显著富集于凋亡过程的负调控、细胞迁移的正调控等24个GO条目,其中FAM135B、NR1H2、ID4、ZFPM2、FOXO1等5个基因与蓝塘猪和长白猪的脂肪代谢相关,长白猪FAM135B、NR1H2、ZFPM2FOXO1的表达水平高于蓝塘猪,而ID4略低于蓝塘猪。【结论】明确了蓝塘猪和长白猪背最长肌组织全基因组DNA的甲基化情况,为深入研究2个猪种肉质差异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
猪背最长肌与腰大肌microRNA表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研究microRNA在猪肌肉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方法】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猪背最长肌和腰大肌的microRNA转录组进行测定,并鉴定差异表达的microRNA。【结果】在猪背最长肌和腰大肌文库中分别产生了15.22M和17.52M的序列;两个文库共检测到的695个microRNA,其中有363个共表达、193个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说明microRNA在不同骨骼肌类型中存在差异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莱芜猪和杜洛克猪背最长肌肌球蛋白重链(MyHC)Ⅰ、Ⅱa、Ⅱx、Ⅱb的组成差异,探讨莱芜猪肉质优良的机理。【方法】选择体重100 kg的莱芜猪10头和杜洛克猪7头,测定肉质性状,并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背最长肌4种MyHC亚型mRNA的表达量,分析品种间差异。【结果】莱芜猪肌肉大理石纹评分和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杜洛克猪,肌肉失水率、剪切值和肌纤维直径显著低于杜洛克猪(P<0.01);莱芜猪背最长肌MyHCⅡa、Ⅱx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杜洛克猪,MyHCⅡb mRNA表达量则显著低于杜洛克猪,而MyHCⅠmRNA表达量无明显变化。【结论】莱芜猪背最长肌氧化型肌纤维比例高于杜洛克猪,酵解型肌纤维比例低于杜洛克猪。表明莱芜猪背最长肌利用脂肪转化为能量的能力较高,即莱芜猪背最长肌氧化代谢功能高于杜洛克猪,这可能与其肌内脂肪含量较高、肉质细嫩多汁相关,这一结果可为通过肌纤维类型的选育提高肉品质的研究工作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microRNA(miRNA)在猪不同类型肌肉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方法】以猪心肌以及2种骨骼肌(背最长肌和腰大肌)为材料,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鉴定其miRNA转录组,并进行差异表达分析和靶基因富集分析。【结果】从猪心肌、背最长肌和腰大肌组织的3个小RNA测序文库中共获得约56M的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分析共鉴定出907个非冗余miRNA,其中441个miRNA在3个文库共同表达,123个miRNA在文库间表现为显著的差异表达(P10-6)。对3个文库差异表达miRNA的相关性分析发现,背最长肌与腰大肌的相关性最高(r=0.94),证明2种骨骼肌的表达模式十分相近,而心肌与2种骨骼肌的表达模式不同。通过对各文库高表达的miRNA分析发现,表达量前十的miRNA中有6个miRNA的表达量在心肌中极显著上调。对在心肌内上调的6个miRNA进行的靶基因预测和生物学功能预测发现,这些差异miRNA主要靶向作用于钙信号通路和胰岛素信号通路。荧光定量PCR(qRT-PCR)验证结果表明高通量测序结果准确可靠。【结论】从miRNA层面揭示了猪心肌和骨骼肌的差异,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心肌和骨骼肌之间迥异的生理学特征。  相似文献   

6.
为了筛选槐猪和杜洛克猪背最长肌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对槐猪和杜洛克猪背最长肌进行转录组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槐猪和杜洛克猪分别获得36 177 844和34 496 450条可用读段,且与猪参考基因组的比对率分别为78.71%和80.09%.槐猪和杜洛克猪间共有953个差异表达基因,以杜洛克猪为对照组,槐猪与之相比,有589个上调基因和364个下调基因.槐猪和杜洛克猪的差异表达基因共分类到48个基因本体(GO)条目中,其中,细胞组分13个、分子功能12个和生物学过程23个.显著富集的KEGG通路共计6个,其中,PPAR信号通路是与调节脂类代谢显著相关的通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猪CKM基因的多态性及其mRNA表达水平,通过对CKM基因起始密码子上游3 kb区域进行多态性检测,发现了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C-1185T和C-1324T,且该位点符合哈迪-温伯格定律(P 0.05)。【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CKM基因在藏猪和大约克猪不同组织的mRNA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在同一品种猪种,CKM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从高至低依次为背最长肌背脂肝脏组织,不同猪种内CKM基因在背最长肌、背脂和肝脏组织中存在差异表达,在背最长肌中,藏猪(TP)极显著高于大约克猪(YY)(P 0.01),在背脂中,大约克猪(YY)显著高于藏猪(TP)(P 0.05),在肝脏组织中,藏猪(TP)极显著高于大约克猪(YY)(P 0.01)。【结论】推测CKM基因与骨骼肌的生长发育呈负相关。本研究为下一步深入开展CKM基因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小白蛋白(PVALB)基因在藏猪和大约克猪上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及在不同品种猪腿肌、背最长肌中的表达规律,以30、90、180日龄的藏猪和大约克猪作为试验对象,对藏猪和大约克猪PVALB基因起始密码子上游2 000 bp区域DNA序列进行SNP筛选与基因分型,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PVALB基因在腿肌和背最长肌中的差异表达情况。结果显示,PVALB基因起始密码子上游2 000 bp区域存在2个SNP位点G1659C和C1269T,且均符合哈迪-温伯格定律(P>0.05);预测转录因子结果显示,G1659C和C1269T突变位点导致NRF2、NCOR1转录因子结合位点消失,新增与肌肉生长和细胞分化有关的NR1D1和OTX2转录因子结合位点;PVALB基因在藏猪及大约克猪腿肌和背最长肌中mRNA相对表达量趋势基本一致,在30日龄和90日龄,大约克猪背最长肌PVALB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高于藏猪(P<0.01),在180日龄时显著高于藏猪(P<0.05)。综上,PVALB基因表达可能与肌肉的生长发育呈正相关,同时PVALB基因可作为骨骼肌早期发育和肉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脂肪酸结合蛋白3(FABP3)参与长链脂肪酸的摄取及利用,在脂肪沉积中发挥重要作用。探究FABP3基因在藏猪和大约克猪间的基因多态性和表达差异可为藏猪品质改良提供分子机制参考。【方法】选取180日龄藏猪和大约克猪为研究对象,对两猪种FABP3基因5’侧翼区和CDS区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筛选,使用实时荧光定量检测FABP3基因在肝脏、背最长肌和背脂3个组织中的表达量。【结果】在FABP3基因5’侧翼区筛选到T-114C和C-635A等2个SNPs位点,且SNPs位点基因型频率在藏猪与大约克猪群体间均呈极显著差异(P <0.01);经转录因子预测发现这2个SNPs位点与前脂肪细胞的更新、分化以及脂肪沉积相关,推测这两个多态性位点是参与调控FABP3基因表达的重要功能位点。FABP3基因在藏猪肝脏、背最长肌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大约克猪(P<0.01),在背脂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大约克猪(P <0.05)。【结论】推测FABP3基因可能为调控藏猪脂肪代谢的重要候选基因,在藏猪脂肪沉积中呈正向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核因子NF-E2相关因子(Nrf2)基因生物学特性,并探究其在陆川猪和杜长大猪背最长肌中的表达差异,为深入研究陆川猪优质肌肉抗氧化性能的分子机制打下基础。【方法】以150日龄的陆川猪和杜长大猪背最长肌组织总RNA为模板,分段克隆Nrf2基因编码区(CDS)序列,并通过ExPASy ProtScale、ExPASy ProtParam及SWISS-MODEL等在线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Nrf2基因在150日龄陆川猪和杜长大猪背最长肌中的表达差异。【结果】陆川猪和杜长大猪Nrf2基因CDS序列长1686 bp,与GenBank中已公布的野猪、杜长大猪、牛、绵羊、黑猩猩、猕猴、狼、人类、家鼠、大白鼠、鸵鸟和普通家鸡的Nrf2基因CDS序列的同源相似性分别为99.7%、99.5%、91.2%、90.6%、90.5%、90.1%、89.5%、86.5%、81.9%、81.7%、72.0%和70.6%。陆川猪与杜长大猪的遗传距离最近,与狼的遗传距离最远。陆川猪和杜长大猪的Nrf2蛋白都由561个氨基酸组成,且以丝氨酸含量最高,占比12.5%,色氨酸含量最低,仅占0.4%,均具有较强的亲水性。在Nrf2蛋白二级结构中,杜长大猪Nrf2蛋白的无规则卷曲占57.75%,α-螺旋占34.05%,延伸链占5.35%,β-转角占2.85%;陆川猪Nrf2蛋白的无规则卷曲占57.93%,α-螺旋占33.51%,延伸链占6.06%,β-转角占2.50%。150日龄陆川猪背最长肌中Nrf2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同日龄杜长大猪背最长肌中Nrf2基因的相对表达量(P<0.05);且陆川猪Nrf2蛋白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同日龄杜长大猪背最长肌中Nrf2蛋白表达量(P<0.01)。【结论】成功克隆陆川猪和杜长大猪Nrf2基因CDS序列,陆川猪背最长肌中Nrf2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同日龄杜长大猪,推测陆川猪肌肉具有比杜长大猪更加优良的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杜洛克公猪与藏香母猪的二元杂交组合猪(简称杜藏猪,DZ)和杜耳母猪(杜洛克公猪与小耳花母猪的后代)与藏香公猪的三元杂交组合猪(简称藏杜耳猪,ZDE)的肉品质差异。【方法】于10月龄,禁食12 h后,分别挑选8头(公母各半)进行屠宰取样,测定其胴体品质和肉质性状以及肌肉中肌内脂肪、肌苷酸、脂肪酸和氨基酸的含量。【结果】(1)DZ猪和ZDE猪的胴体品质无显著差异。(2)与ZDE猪相比,DZ猪肌肉的pH_(45 min)值显著提高了4.19%;而L*_(24 h)值和剪切力分别显著降低了6.26%和17.61%。(3)与ZDE猪相比,DZ猪肌肉中肌内脂肪和肌苷酸的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121.59%和40.88%。(4)与ZDE猪相比,DZ猪肌肉中亚麻酸和二十碳二烯酸含量分别显著降低了21.05%和33.33%;而二十碳烯酸显著提高了33.71%。(5)与ZDE猪相比,DZ猪肌肉中蛋氨酸、苏氨酸、谷氨酸、丝氨酸和酪氨酸的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58.71%、45.94%、176.94%、36.87%和48.02%,且DZ猪肌肉中总氨基酸、总必需氨基酸和总非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22.65%、16.78%和24.51%。【结论】杜洛克公猪与藏香母猪的二元杂交组合猪具有更优的肉品质和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2.
选择长白猪、杜洛克猪和可乐猪3个猪品种为父本,以大约克猪纯繁(大约克×大约克)和杜洛克猪纯繁(杜洛克×杜洛克)组为对照,研究大约克母猪繁殖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可乐猪为父本时,大约克母猪的妊娠期缩短了2d,仔猪的有效乳头数略有下降,但产活仔数(11.0±1.41)头/窝、断奶仔猪数(9.7±1.45)头/窝、断奶育成率(94.41±2.826)%均为最高(P〈0.05),死胎数(O.3±0.25)头/窝和死胎率(3.25±3.250)%显著低于其他试验组(P〈0.05),总产仔数最高(11.3±1.81)头/窝,说明有良好适应性的可乐猪为父本可明显提高后代的成活率;从窝重上采看,可×大杂交组的初生窝重(14.850±2.4432)ks/窝、20日龄窝重(45.700±12.3641)ks/窝、断奶窝重(67.500±9.5657)kg/窝均高于其他试验组。相关性分析显示,死胎数影响仔猪的初生窝重、20日龄窝重及断奶窝重。这些结果说明以可乐猪为父本,可明显改善大约克猪的繁殖力,值得在毕节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金华猪和六白猪为母本,长白猪和巴克夏猪为父本,进行了4种杂交组合(长金、长六、巴金、巴六)猪的繁殖、生长、屠宰、肉质性能的研究。通过选育筛选和性能测定,长金猪在产活仔数(12.51头),平均日增重(510.38 g·d-1),料重比(3.52),瘦肉率(60.27%),背膘厚(27.32 mm),皮厚(3.11 mm),大理石纹(2.85),平均剪切力(15.64 N),粗蛋白(260 mg·g-1)等指标显著优于其他杂交组合。通过4种杂交组合猪的性能测定,筛选出了长金猪作为最佳选育的商品代,为其在养殖场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我国生猪产业市场机制的缺陷及其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2007年以来的猪肉价格飙升,使生猪产业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针对市场供应不足引起价格飙升,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生猪生产扶持政策.事实上,单纯的生产扶持政策不仅难以解决生猪产业发展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还可能加剧未来市场波动风险.本文认为,当前建立在分散的屠宰场交易模式之上的生猪产业市场机制,是我国生猪产业发展存在的一系列突出问题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发展生猪期货交易是我国生猪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但落后的现货市场阻碍了生猪期货的推出.解决当前我国生猪产业的发展困境,必须构建专门的区域性生猪集中交易市场,在此基础上完善生猪产业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15.
全早稻型猪用浓缩料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用杜长大三元纯杂猪32头,杜大南城黑猪三元土杂猪36头,杜湖北白猪二元杂交猪40头,进行多品种饲养对比试验,探讨以早稻谷为主要能量饲料代替玉米的全早稻型猪用浓缩料产品技术。研究表明,通过全玉米型日粮水平,主要胴体性能指标及猪肉品质优于玉米型日粮,社会经济效益显。  相似文献   

16.
采用混合基因组DNA池PCR扩增和测序技术,对小梅山猪、枫泾猪、大白猪pgr基因的外显子区域进行扫描,共发现1个单核甘酸多态性位点(SNP)。外显子1序列中1 319 bp处发生C→T的碱基突变,即C1319T,未引起氨基酸的变化,属于同义突变;针对突变位点,建立错配PCR–限制性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进行检测,发现3种猪的pgr基因可以分为AA、BB、AB 3个基因型,小梅山和枫泾猪有AA、AB 2种基因型,大白猪中有BB、AB 2种基因型。  相似文献   

17.
李博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3,(29):11704-11705,11715
通过对海南省地方猪保种现状的调查研究,寻找保种工作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对策建议。联合全省各畜牧主管部门、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基层畜牧科技人员的力量,成立海南省畜禽遗传资源调查组,在全省范围内深入调研。在调研结果的基础上,对海南地方猪品种资源的危机状况进行分析,并进行生产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定安猪处于“安全”级别外,其他品种均处于不同程度威胁状况。五指山猪处于“最低威胁”(149.64〉Ne~93.70、0.2≤F:≤O.3);临高猪、屯昌猪、文昌猪、墩头猪均处于“严重威胁”状态(№〈64.27,F≥0.4)。建议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加强海南猪、五指山猪、墩头猪保种及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8.
猪价的精准预测是科学制定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前提和决策依据,也是宏观经济政策实践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多年来,猪价的剧烈波动一直困扰着我国生猪产业的发展,其形成机制尚不清楚。根据猪价形成的产业因素,构建猪价模型,分析产业因素对猪价波动的作用效应及其机制,结果表明:产业因素的突发变化会产生级联放大效应,形成产业事件,诱发需求方的负反馈作用,迫使供给侧实行自我调节(生猪出栏量和流动性的调节等),引起猪价的起伏波动,其过程历时2~3年;猪价模型量化了产业事件在猪价波动中的作用,揭示猪周期的实质。控制产业事件发生及其级联效应是稳定我国生猪产业持续、优质和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瘦肉猪生产配套体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商品瘦肉猪生产基地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在甘肃白猪新品种育成的基础上,通过小试、中试和农村示范推广的系列研究方法,利用甘肃白猪群体数量大,遗传性稳定,整齐度高和生产性能优异的条件,经过配合力测定,筛选出的“杜洛克×甘肃白猪”和“汉普夏×甘肃白猪”组合的二元杂种具备700克以上的日增重和57%以上的瘦肉率。用杂交育种过程所建立起的“育种场选育提高亲本,农村纯繁区扩大母本繁殖,商品生产区杂交利用”的三级体系生产“杜×甘”或“汉×甘”二元杂种,以典型日粮和一定方式肥育,获得定型产品的“三级二元”模式,解决了甘肃省瘦肉猪生产的理论问题,奠定了生产基地建设的基础。用该模式可形成周期的生产能力,生产规格化的产品,宜长期应用。  相似文献   

20.
生产物美价廉的猪肉产品是目前养猪生产业面临的重大问题,文章从品种、饲养模式、饲料原料及饲料添加剂等方面对影响猪肉品质的因素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