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试验研究了极低温(-196℃)条件下γ射线辐照大麦干种子和极低温辐照结合热冲击后处理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1.与常温条件下辐照相比,极低温条件下辐照及结合热击冲后处理均能显著减轻大麦M_1代的生理损伤和染色体畸变率,其半致死照射量分别提高13kR和30kR;2.M_2代的突变率随照射量升高而增加(r=0.9922~(··)),而与不同温度条件没有关系;3.在极低温条件下用50kR辐照及用60—65kR辐照结合热冲击后处理,与常温条件下用35—40kR辐照相比,没有加重M_1代的辐射损伤,而M_2代的突变率则显著增加,其诱变效率分别平均提高30%和48%。  相似文献   

2.
利用核辐射诱发小麦抗白粉病突变新种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采用不同剂量的γ射线、电子束、NaN_3与 EMS 处理3个小麦品种,在总剂量不变的情况下,用γ射线间歇辐照;用育种常用剂量(250~300Gy)辐照16个品种和12个杂种,诱发小麦抗白粉病突变,在 M_2进行苗期抗性突变体的筛选。结果表明,丁射线、电子束、NaN_3与 EMS 均为诱发小麦抗白粉病突变的有效诱变剂,而且电子束与 NaN_3的诱变效果更好。不同诱变剂诱发白粉病抗性的适宜剂量:丫射线300~350GV,电子束100~200Gy,NaN_31~3mmol/L,EMS 0.3%左右,品种间略有差异。γ射线间歇辐照较连续辐照的突变频率高,杂合材料较纯合材料的诱变效果更好。利用核辐射获得86份抗白粉病的中间材料。  相似文献   

3.
顾熊 《核农学报》1987,1(2):24-24
<正> 用~(60)Co γ射线照射高产、低质的水稻品种"昆稻二号",进行米质改良(外观品质)。用γ射线照射"湘虎25",观察改良其它农艺性状(熟期)的诱变效果。材料和方法1982年,选本地单季晚粳品种"昆稻二号"干种子50克,用~(60)Co γ射线辐照,剂量为30kR 和40kR 两种,剂量率为49R/min。该品种具有高产、米质差、腹白和心白大、胚乳不透明并有粉状团块出现、食味差等特点。试验目的是改良米质。1983年,用γ射线辐照中  相似文献   

4.
用六倍体小黑麦“黑杂266”作母本,3个春小麦品种“龙辐30138”、“龙麦11号”、“龙辐10271”为父本进行远缘杂交,杂交前用~(60)Coγ射线600—1600rad活体慢照射雄配子或雌配子。通过对受精过程的切片观察,授粉后6小时,辐照雄配子的有61.70%的胚囊解体,辐照雌配子的为70.00%,未经辐照的为59.38%。辐照处理明显提高了杂种的结实率,但是,结实率随剂量的增加而下降。试验表明,辐照雌配子和雄配子的适宜剂量分别为600rad和800rad,但不同品种间辐射敏感性有很大差别。辐照对杂种籽粒的完好率有明显提高。应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胚挽救,可使有胚无胚乳杂种种子获得幼苗。  相似文献   

5.
<正> 本试验利用~(60)Co γ射线照射浸种后的两个水稻品种(中秆早和 BG-90-2),对成苗率、根长、苗高三方面进行了测定,比较了这两个品种对不同处理的反应,发现中秆早比 BG-90-2敏感。γ射线20kR 对器官的损伤比10kR 的重。同一品种的不同器官对辐照的敏感性也不同:胚根>胚芽。在等剂量下漫种后的中秆早比 BG-90-2的成苗率低。本文旨在阐述不同水稻品种的萌动种子对辐照的反应差异及成苗率、根长、苗高与辐照剂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60)Co-γ射线辐照对蕨类植物绿色球状体成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开创蕨类植物新的育种方法,以鸟巢蕨、扇蕨和凤尾蕨等3种蕨类植物的绿色球状体为材料,在附加0.2mg·L~(-1)IBA的改良1/2MS培养基上,研究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对绿色球状体成苗的影响。结果显示,~(60)Co-γ射线辐照剂量在60Gy时,辐照处理的鸟巢蕨绿色球状体成苗率从0Gy(CK)的98%降至33%;剂量在80Gy时,辐照处理的扇蕨和凤尾蕨绿色球状体成苗率分别从CK的100%降至38%和26%,因此60~80 Gy的~(60)Co-γ射线为辐照处理蕨类植物绿色球状体的适宜剂量。SSR分子标记测定结果表明,鸟巢蕨绿色球状体经Gy 60和80 Gy的~(60)Co-γ射线辐照诱变获得的植株与对照植株在DNA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SSR-23和SSR-76可作为筛选鸟巢蕨突变体的适宜引物。本研究建立的蕨类植物绿色球状体~(60)Co-γ射线辐照诱变技术,为在离体器官水平上开展蕨类植物辐照诱变育种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7.
辐照小麦雄配子提高远缘杂种结实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六倍体小黑麦黑杂266作母本,春小麦龙辐麦3号、龙辐麦5号为父本进行远缘杂交,杂交前用 ̄(60)Coγ射线800~2400rad活体慢照射雄配子。通过对杂种1代(F1M1)花粉母细胞的观察,减数分裂中期二价体平均为13.65,最高为14.55,与理论值接近,未经辐照的为12.80,低于理论值,辐照改善了染色体配对。辐照的F1M1代平均结实率为55.52%,未经辐照的为6.49%。辐照处理明显提高了杂种1代的结实率。辐照雄配子的适宜剂量为1600rad和2400rad,不同品种间辐射敏感性有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8.
叠氮化钠处理预辐照冬小麦适宜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浸种能显著提高NaN_3对M_1代幼苗的损伤效应,并延迟种子萌发始期。M_1代平均苗高和出苗率随NaN_3浓度的增加或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降低。γ辐照与NaN_3之间有显著的互作效应。以平均苗高略高于对照的一半为指标,经200Gy~(60)Coγ射线辐照的种子,预浸10—12小时后,用2mM浓度的NaN_3处理2小时,是冬小麦较适宜的处理组合。品种特性不同须稍加调整。  相似文献   

9.
用35焦耳/cm~2,27.5焦耳/cm~2钕玻璃激光照射性状稳定的桑接穗γ射线突变体"辐花77-1"、"辐转82-1",从中得到"辐激77-1"和"辐激82-1"两个新突变体。其特点是:叶片由多缩皱或畸形变平展,长势变旺,叶形变大,突变频率为1.1%。说明桑接穗γ射线突变体经激光处理后,能引起新的有益突变。  相似文献   

10.
以4个水稻品种的成熟种子作为外植体,用γ射线、叠氮化钠(SA)施行单项或复合诱变处理后进行组织培养,出愈后的部分愈伤组织再用γ射线辐照处理,并在含NaCl的筛选培养基上进行耐盐突变的筛选。结果表明,15kRγ射线对出愈率和生长率均有严重的抑制作用,而1mMSA单独处理对出愈率和生长率则有促进作用,所有诱变处理都降低了植株分化频率,愈伤组织的生长速率和植株再生率虽随筛选培养基中NaCl含量的提高而下降,但1%NaCl作为耐盐突变体的筛选压较为适宜。诱变处理的种子愈伤组织再以适当剂量的γ射线辐照,有提高诱发耐盐突变频率的作用。适宜的照射量为500—750R。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以春小麦为材料,用~(137)Cs γ射线辐照为对比,主要研究了电子束对春小麦诱变的遗传效应及适宜剂量,调查了 M_1代生物学损伤、M_2代突变率和突变谱变化,观察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染色体畸变。结果表明:电子束的生物学损伤比~(137)Csγ射线要轻些;两者在诱发染色体畸变方面的情况相似;电子束与~(137)Cs γ射线相比,M_2代突变率较高,突变谱较宽。试验初步表明:电子束是一种较有应用价值的诱变源,它对春小麦的适宜剂量为2.93—3.58×10~4rad。而~(137)Cs γ射线对春小麦的适宜剂量略低于2.32×10~4rad。  相似文献   

12.
利用氮离子束和γ射线辐照处理粳稻日本晴和籼稻"9311",经过M1代损伤鉴定、M2代筛选和M3代重复鉴定,分别得到了740份和666份日本晴突变体,571份和781份"9311"突变体。获得的突变体发生了叶片、茎秆、穗部和籽粒、生理等性状的突变。在氮离子束辐照处理中,日本晴和"9311"分别在5.0×1016N+/cm2和2.5×1016N+/cm2剂量辐照时获得高突变率,为6.44%和6.38%;γ射线辐照处理中,2种材料均在150Gy剂量辐照时获得高突变率,分别为5.68%和9.44%。在本试验中,各高突变率群体均为辐照当代损伤最低的群体。新构建的突变体库将为水稻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提供较好的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叠氮化钠及其与γ射线复合处理对水稻 M_1代的生理损伤和 M_2代的诱变效应,主要结果是:(1)叠氮化钠可引起水稻生理损伤及叶绿素、株高和抽穗期突变;(2)不同 pH 值的叠氮化钠效应不同,与 pH3相比,pH7的叠氮化钠生理效应及诱变效应较小,而且在10mM 以下不引起明显的苗期损伤;(3)预浸处理能增加水稻对叠氮化钠的敏感性,但 pH3下,预浸24小时可减轻叠氮化钠的损伤作用;(4)γ射线与叠氮化钠复合处理,加剧了 M_1代损伤,增加 M_2代突变率,在pH3下,叠氮化钠的增效作用较强,复合处理突变谱较广;(5)用叶绿素突变的穗行突变体(白化苗)分离比例分析法估算,水稻主穗的原基细胞平均为2—3个。我们认为,在水稻诱变育种中,采用γ射线(1.5—3万伦)与 pH3叠氮化钠(0.5-1mM)复合处理,能提高诱变频率。  相似文献   

14.
美人蕉(Canna.L)的辐射诱发突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工作用60~(Co)γ射线及快中子处理美人蕉(Canna.L)休眠根茎,研究其辐射诱变规律,结果表明,γ射线处理的大花红美人蕉(Canna generalis Bai-ley)在VM_1代辐射效应十分明显,花色突变频率较高,其幅度在3.45—6%,适宜剂量为9.2—36.8Gy,不同基因型品种其辐射敏感性有明显差异。γ射线对美人蕉的诱变效果优于快中子,但连续几代重复照射的突变频率较低。应用γ射线处理大花红美人蕉共获得九个花色突变体,从中选育出三个花色各具特点的优良突变系,已繁育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中华猕猴桃耐盐变异体筛选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取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101品系试管苗叶片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将愈伤组织移入含NaCl的MS培养基选择8次,培养基内NaCl的浓度逐步增加,γ射线作为诱变剂,已筛选出耐0.5%、0.7%、1.0%NaCl的变异细胞系,并均再生出完整植株。试验结果表明:1.MS+0.5ppm 2,4-D+1.0ppm Zt是最佳的脱分化培养基;MS+1.0ppm Zt+0.2ppm IBA是最佳的分化培养基;生根培养基可采用MS+0.5ppm IBA。2.0.5%NaCl可作为耐盐筛选的盐分临界值。3.γ射线处理对愈伤组织的生长及细胞的大小均有显著的影响,5kR可作为变异体筛选的诱变照射量。  相似文献   

16.
高能混合粒子场辐照小麦M_1代变异的SSR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试验利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直线加速器E2束流打靶产生高能次级混合粒子场,模拟次级宇宙射线,分别以0、109、145、195、284和560Gy剂量处理两个冬小麦品种ZY9和ZH7,并与相同剂量的60Coγ射线相比较,研究混合粒子场辐射处理对小麦幼苗生长和微卫星(SSR)标记谱带变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混合粒子场处理剂量的增加,小麦幼苗生长受到的损伤逐渐增加。SSR标记分析结果发现,小麦B基因组的多态性位点频率占总多态性频率的46%,在3个基因组中最高,可能为“热点”突变基因组。高能混合粒子场对冬小麦幼苗的生长抑制和微卫星DNA的损伤效应大于γ射线。  相似文献   

17.
用剂量为5、10、15和30Gy的60Coγ射线辐照羽化后1~2d雄果蝇,以探讨γ辐射对果蝇寿命及其子代生理变化趋势的影响,同时也为防治害虫提供参考。结果显示,辐照后各处理组果蝇的平均寿命、最高寿命及90%死亡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30Gyγ射线使得雄果蝇初期的存活率急剧下降,但寿命变化与其他剂量组差异不显著。不同剂量辐照后的雄蝇与未经辐照的处女蝇交配,其生殖量在交配第7天前低于对照组,但第11天后辐照组均高于对照组。辐照组F1代体重增加,生理应激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8.
施巾帼  张伯林 《核农学报》1990,4(4):193-198
小麦合子期不同阶段的辐射敏感性有明显差异,敏感高峰出现在授粉后11—13小时。γ射线辐照杂合子可获得较高突变率,F_2M_2总突变频率比辐照干种子提高约2.6倍,有益突变频率提高37.5%,而且变异谱较宽。合子期内不同阶段的辐射敏感性与突变频率有紧密的对应关系,合子敏感期是诱变的适宜时期。胚培养有效地提高了F_1M_1的幼苗成活率。  相似文献   

19.
γ射线对苜蓿离体培养与植株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张晓东  林廷安 《核农学报》1992,6(3):139-146
以5个紫花苜蓿品种为材料,用于叶与下胚轴为外植体进行0—16kR的辐射处理,研究了不同照射量γ射线对出愈率、愈伤组织鲜重、体细胞胚诱导率和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子叶外植体的辐射敏感性高于下胚轴,2kR对愈伤组织的形成与生长、体细胞胚的产生和植株再生有不同程度的刺激作用;16kR完全抑制子叶愈、信组织的形成和生长。用英648和集宁两个品种的愈伤组织进行0—8kR的处理,结果发现,低于2kR对愈伤组织的生长和体细胞胚的形成具程度不等的刺激作用,8kR对愈伤组织具致死效应。苜蓿育种工作中离体诱变处理的最佳照射量为4—6k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