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揭示黑龙港运东水系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与时空分布模式,2013年6月对海河流域黑龙港运东水系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进行了采样调查,采用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析该水系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生物多样性,并对其进行聚类和因子分析。共检测到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64种,隶属3门6纲21科49属,其中昆虫纲34种(53.1%),腹足纲13种(20.3%),寡毛纲9种(14.1%),瓣鳃纲4种(6.2%),甲壳纲3种(4.7%),蛭纲1种(1.6%)。结果表明该水系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种类组成以昆虫纲的摇蚊为主,而生物量组成则以腹足纲的种类为主。该水系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相对简单,物种多样性较低,生物量和密度分布不均匀,但漳卫新河和南运河段物种较为丰富。使用耐污种寡毛纲颤蚓科来指示水体污染程度,该水系各河流中游污染较轻,上游和下游河段均呈中度或重度污染。  相似文献   

2.
附植小型底栖动物生物量测定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艳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8):452-456
为探讨小型底栖动物生物量的测定,于2004年10~12月对青岛太平角潮间带2种海藻上附生的小型底栖动物进行了连续3个月的采样调查,对小型底栖动物各类群的生物量进行了估算,同时测定了附植海洋线虫优势种类的个体干重和ATP含量。结果表明2种海藻上共采得12个小型底栖动物类群,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518.95 inds./g algae和1270.05 μg/g algae,海洋线虫和桡足类为优势类群。不同粒级海洋线虫的个体干重为0.14~32.65 μg/ind.,ATP含量为1.18~297.64 ng/ind.,碳/ATP比值为43:1~99:1。  相似文献   

3.
五里湖湖滨带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灰色聚类法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监测五里湖湖滨带水体2007年全年的水质状况,将各水质监测指标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选定总磷(TP)、总氮(TN)、化学需氧量(CODMn)、氨氮(NH4^+-N)四项指标作为聚类指标,参照中国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标准,将富营养化分为4个级别作为4个灰类,将指标监测数据和灰类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通过灰色聚类法对五里湖水体春、夏、秋、冬4季及年均的富营养化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7年一年内,五里湖湖滨带水体都处于富营养(Ⅲ)级状态。通过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揭示了五里湖富营养化发展的趋势,为今后五里湖环境保护和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南美白对虾不同养殖密度水质变化规律与养殖效益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为了研究南美白对虾不同养殖密度池塘的水质变化规律,并对不同养殖面积、养殖密度和经济效益的关系进行分析,2012年5—8月,通过对不同养殖密度南美白对虾养殖池水质周期性连续监测,得到养殖水体水质污染状况及一般规律。在试验设置的养殖密度下,各个养殖池的水质指标均在对虾健康生长合适范围值内。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水体中TN、TP、NH3-N、NO2-N的含量逐渐增加,CODMn无明显的变化规律;同时对不同养殖密度和养殖面积与经济效益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养殖面积为0.067 hm2,养殖密度为105~150万/hm2的小规模养殖模式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5.
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构建及其生态净化效果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栋  张成龙  朱健 《中国农学通报》2018,34(17):145-152
传统水产养殖模式易造成水体污染、水资源浪费等问题,影响鱼类生长。为达到健康养殖的目的,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下,通过利用动力流水净化与生物修复技术,采取建立人工湿地等措施净化水体,形成一套可持续发展模式。本研究综述了该系统的3种主要模式的构建及其水质净化效果,分析该系统运行中出现的主要问题。现有研究表明,不同模式下对TN、TP、NH4+-N、CODMn、NO2--N等水质指标平均去除率基本维持在60%。同时,分析了系统中养殖池塘与净化单元面积配比关系的计算、净化单元中基质与植物以及PH、温度等对净化效果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这些研究的总结与讨论分析,将为深入对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的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6.
为了加快油枯堆肥化进程,以充分利用油枯资源,减少环境风险,本研究以油枯为基本原料,通过添加2种不同种类的微生物菌剂,采用强制通风的方法,研究了在油枯堆肥过程中,堆体的外观、pH、水溶性NO3--N、NH4+-N含量、C/N比的动态变化规律及菌剂对堆肥腐熟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微生物菌剂能加快物料水溶性NH4+-N和C/N比的降低速度,特别是添加榕风的处理在45~50天水溶性NH4+-N和C/N比已趋于稳定,不再下降, 添加腐杆剂的处理略有下降,对照处理水溶性NH4+-N和C/N依然在下降。pH和水溶性NO3--N含量升高速度的顺序是榕风>腐杆剂>对照,加快了油枯堆肥腐熟化进程,有助于提高堆肥腐熟化程度。从堆肥理化性状综合分析,添加榕风菌剂的处理各指标均优于添加腐杆剂的处理,腐熟程度也比菌剂腐杆剂的效果好,说明添加榕风菌剂有利于加快油枯堆肥化进程,提高油枯堆肥质量。  相似文献   

7.
赵玉明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5):402-406
采用三种培养措施(Ⅰ.光照度2500-3000lx,一天一翻筐;Ⅱ.光照度2500-3000lx,3天一翻筐;Ⅲ.光照度1500-2000lx,3天一翻筐)进行底栖硅藻的生产性培养.结果表明:培养措施Ⅰ和Ⅲ获得的底栖硅藻种类组成(大型舟型藻、小型舟型藻、等片藻、菱形藻、直链藻、卵形藻的密度百分比分别为11.56±4.64,78.27±9.63,0.823±0.25,2.57±1.06,0.01±0.01,6.78±1.34和0.15±0.03,79.71±12.72,0.23±0.09,0.64±0.12,0.01±0.01,19.262±6.64)优于培养措施Ⅱ(大型舟型藻、小型舟型藻、等片藻、菱形藻、直链藻、卵形藻的密度百分比依次为23.56±10.47,38.47±9.85,22.51±9.86,10.24±2.86,5.22±1.68,0.007±0.002),但培养措施Ⅲ所获得底栖硅藻总密度显著较低。说明采用较强的光照度(针对小型舟型藻类而言)结合每日翻筐的培养措施既能保证较优质的底栖硅藻种类组成,又提高了生长速度,迎合了水产经济动物苗种生产培养中对底栖硅藻的大量需求。  相似文献   

8.
滤食性动物放流对西五里湖的生态修复作用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生物操纵原理,以TP、TN、NO3--N、NO2--N、NH4+-N、CODMn、Chla、SD等为主要水质指标,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研究了滤食性生物螺(C. cathayensis)、蚌(Hyriopsis cumingii)、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ys nobilis)放流对西五里湖湖区生态环境的修复作用。结果表明:放流后,西五里湖水体透明度有显著升高趋势,平均提高了26.8%,其中最大值达60cm,比放流前提高了91.7%;TP含量呈下降趋势,8次监测中有6次的测定值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Ⅱ类水质要求,占总监测次数的75%;虽然8次监测中的TN含量均属劣Ⅴ类,但其含量与放流前相比有降低趋势;同时,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也从放流前西五里湖高于东五里湖,转变成放流后东五里湖高于西五里湖。说明向富营养化湖泊放流滤食性生物对提高水体透明度、降氮、除磷具有良好效果,能够使水质富营养化程度得以减轻。  相似文献   

9.
烤烟漂浮育苗草炭替代基质研究   总被引:20,自引:8,他引:12  
用褐煤、腐熟玉米秸秆和腐殖土来完全替代基质配方中的草炭,形成7个替代基质配方。采用配方对比育苗试验方法,研究了替代基质中褐煤和秸秆混配比例对基质理化性状、出苗率、成苗率和烟苗成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添加比例>50%而褐煤比例≤10%时,基质部分理化性状与成品基质对照差异较大,育苗试验结果表现为出苗率下降、出苗整齐度降低、出苗期延长,成苗时苗数不足,烟苗成苗素质较差。而当基质中秸秆比例≤50%且褐煤比例>10%时,二者混配比例对基质理化性状、出苗率、成苗率和烟苗成苗素质的影响较小,基质上述指标与ck较为接近;秸秆+褐煤比例为45%+30%和35%+40%的二个替代处理在本试验所观察和测定的指标中与对照差异较小,基本具备了作为烟草漂浮育苗基质的条件;笔者试验还验证了该型基质替代基质中草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藕虾种养是将莲藕种植和小龙虾养殖有机结合的一种生态种养模式,但小龙虾属于杂食性水产动物,因留塘虾的存在和养殖环境的不确定性,养殖户投料量难以精准确定。为改进藕虾种养策略并为藕虾种养参数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苏北不同地区藕虾种养模式水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通过对泰州兴化、扬州宝应、淮安金湖、盐城盐都、徐州睢宁、宿迁中扬6个地区藕虾种养模式的水体理化指标和浮游生物种类与数量分析,并应用多样性指数法对养殖水体环境状况进行了生物学评价。扬州宝应地区共鉴定出浮游植物26属29种,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6×106个/L和1.21 mg/L,绿藻门的密度最大。扬州宝应地区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高于其他5个地区,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生物多样性复杂,水体环境状况更为稳定。苏北6个地区藕虾种养水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存在一定差异,且扬州宝应地区的藕虾塘水体环境状况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海河流域滦河水系的生态完整性和底栖动物群落的恢复,2013年5—8月对滦河水系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初步调查,共检测到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90种,隶属于7纲11目65属。利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对滦河水系的水质进行了初步评价,在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对23个定量采样点的类型做了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水生昆虫23种,占26%;甲壳类2种,占2%;环节动物9种,占10%;软体动物10种,占11%;摇蚊幼虫46种,占51%。生物多样性指数表明滦河水系的整体水质为轻度污染,底栖动物的多样性与底质类型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青海湟水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湟水河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及河流健康状况,于2016年5月和8月,在湟水河上游选取20个样点,分别归入草地、农地和城市用地三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并按样点和土地利用类型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功能摄食类群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湟水河各样点大型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都较低,主要优势类群为青海钩虾(Gammarus suifunensis Urno)、幻石娥(Apataniidae sp.)、四节蜉(Baetis sp.)、霍普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和多足摇蚊(Polypedilum sp.),各样点间物种组成和功能摄食类群组成差异较大,其中集食者占绝对优势。草地优势类群以青海钩虾为主;农地以四节蜉为主;城市用地中则以耐污的水丝蚓为主,四节蜉在3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均为优势类群。通过河流健康综合评价指数对其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从河流源头到西宁段,湟水河受水利工程干扰逐步增大,河岸带植被覆盖度递减,水土流失逐步递增,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降低,河流总体处于亚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缩节胺(DPC)化控对黄河流域机采棉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明确合理的化控时期和缩节胺用量原则。以机采棉新品系衡棉HD008为试材,设置3个不同DPC剂量处理。结果表明:DPC显著降低株高和果枝长度,减小果枝夹角和叶片面积,合理化控可有效塑造机采棉理想株型。DPC对产量及产量组分有显著的影响,适量DPC可增加伏桃和秋桃从而增加总铃数,增加铃重和子指,但衣分降低,适量DPC可增加产量。DPC显著提高纤维的断裂比强度,适控可提高纤维的整齐度,其它指标无显著影响。根据机采对棉花农艺性状的要求及棉株生长特点,可在棉花现蕾后开始化控,每10天左右化控一次,根据主茎日生长量控制喷施量,株高日增长量控制在1.5-1.8cm之间,株高控制在75-90cm之内。  相似文献   

14.
几种固形物料的物理、化学性状及其栽培基质化评价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孙敏  奥岩松 《华北农学报》2004,19(1):102-106
对6种有机物料泥炭、砻糠、木屑、鸡粪、草屑和风化煤及无机物料珍珠岩的比重、容重、孔隙度、含水量等物理性状,以及化学成分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和速效的4种金属元素(K、Ca、Mg和Fe)含量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珍珠岩、砻糠和草屑的总孔隙度大,容重小,其饱和持水量较大。泥炭的pH值最低,而砻糠则很高,其他物料较为适中。鸡粪、砻糠和草屑的Ec值较高,其中鸡粪中的NH4-N和K^ 含量很高,砻糠的K^ 含量和草屑的NH4-N较高。按照理想化栽培基质对理化性状的要求,并考虑物料成本,提出用鸡粪 泥炭 砻糠 风化煤(或木屑、草屑、珍珠岩)以一定比例进行复合为宜。  相似文献   

15.
摸清园博馆油松植株的生长和健康状况,及时准确发现植株存在的健康问题和潜在风险,为短期内实施紧急补救、调整干预措施以及制订长期的树木复壮管理和科学养护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系统调查园博馆内栽植的79株油松基本生长和健康指标,计算其健康值、划分健康等级,对其整体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园博馆室外展园内栽植的油松绝大部分健康状况表现良好,没有差和极差2个健康等级的植株,健康等级为中的植株为9株,占总株数的11.39%,健康等级为良和优的分别为63株和7株,占总株数的79.75%和8.86%。平地和缓坡立地环境下的油松健康状况整体表现优于山地立地环境下的油松表现。在树冠和树干方面的不佳表现,枝叶病虫害、叶斑或变色以及干部病虫害等问题是导致植株健康状况变差、健康值降低的关键指标因素。应围绕引发园博馆油松衰弱的病虫害关键问题,建立基于病虫害发生规律的综合防控措施。此外要以提高和改善油松植株立地条件为目标和导向,科学实施精细化养护管理措施,提高植株的生长势和树势。还应建立树木健康档案制度,加强对油松植株生长状况的定期监测巡查。  相似文献   

16.
由于矿山废弃地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因此迫切需要对矿山废弃地进行生态恢复与重建。对西南地区原生自然植被区(JC1)、人工生态修复区(JC2)与裸露无修复区(JC3)3种环江北山矿区周边不同生态条件下的土壤理化性质指标、植物群落指标与土壤生物活性指标进行动态监测。结果表明:人工生态修复区,土壤的全氮含量、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在第1年达到最高(分别为0.042、7.4、42.5 mg/kg),之后逐年降低;人工生态修复区植被覆盖度逐年降低,在第3年达到稳定状态;灌木种类数量呈逐年增加趋势,草本种类数量呈逐年降低并在第3年达到相对稳定,维持在22种;土壤蚯蚓密度维持在5~8只/m2,土壤呼吸强度随时间逐步降低,从第1年的22 mg/(g·h)逐步降低至第5年的15.2 mg/(g·h)。人工生态修复区较裸露无修复区提高了土壤养分含量,改善了土壤的物理性质,丰富了植被种类,增加了土壤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确定黄土高原旱作区不同树势幼龄‘富士’树的适宜修剪方法,以2 年生‘长富2 号’苹果为试材,进行每15 cm留1 个侧枝(轻剪)、疏除全部侧枝(重剪)2 种修剪量,配合中央领导干延长头中短截(剪去1/2)、轻短截(剪去1/4~1/3)、不短截3 种修剪方法,测定修剪后1 年的主干、延长头、发侧枝数等修剪反应指标。结果表明:修剪量、延长头修剪方法对不同树势幼树的主干增长量、延长头生长量、发枝量、长势均有显著影响。弱树采用重修剪中短截方式修剪主干增粗、发枝数、延长头生长量显著优于其他修剪处理。中庸树采用轻修剪轻短截主干增粗及延长头生长量显著优于其他处理。旺树采用重剪配合延长头轻短截或轻剪配合延长头不短截显著增粗主干、中心干延长头生长及均衡发枝。在旱作区,幼龄红富士弱树适宜采用重剪、延长头中短截,旺树、中庸树适宜采用重修剪不短截延长头来培养纺锤形树形。  相似文献   

18.
环境DNA宏条形码(Environmental DNA metabarcoding, eDNA metabarcoding)技术在调查鱼类物种丰度和多样性方面具有快速、高效、环境友好等优势,但其敏感性和有效性需进一步评估。本研究选择位于瓯江水系上游一级支流松荫溪发源地的高碧溪和成屏水库作为调查水域,分别利用传统捕捞方法和eDNA宏条形码技术对2个水域的鱼类物种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捕捞方法在2个水域共发现鱼类24种,88%鱼类物种(21种)在瓯江水系有记录,其中高碧溪采集到鱼类12种,隶属于4目8科11属,成屏水库采集到鱼类16种,隶属于3目4科14属。eDNA宏条形码技术在2个水域共检测到鱼类31种,有84%的物种(26种)在瓯江水系有记录,其中高碧溪共检测出28种,隶属于5目12科25属,成屏水库共检测出27种,隶属于6目11科25属。然而,2种调查方法在溪流中共同发现的鱼类仅1种,在水库中共同发现的鱼类也只有5种。此外,高碧溪Shannon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度指数以及Pielou均匀度指数均高于成屏水库,且2种调查方式得出的结论较为一致。由此可...  相似文献   

19.
通过调查并结合有关文献和植物标本研究表明,青海省蔷薇科野生果树有60种(含2个变种、1个变型),隶属于10属,占全省野生果树总数的53.6%。其中以蔷薇属(Rosa)和栒子属(Cotoneaster)最为丰富,分别有13种、12种,其次悬钩子属(Rubus)和李属(Prunus)分别有9种、8种,这4个属的种类占青海蔷薇科野生果树的70%;果实类型有梨果、聚合果、核果3种类型,其中梨果类、聚合果类占有较大比例,分别占总种数的45%和40%。青海省蔷薇科野生果树不少种类具有抗寒耐旱等特性,可作为砧木或抗性育种材料,一些种类果实营养较为丰富。青海蔷薇科野生果树主要分布于东部的黄河、湟水河及大通河流域,并划分为西倾山区、祁连山区和青南高原区3个分布区域,分析了各区的种类和分布情况;垂直分布在海拔1800~4000 m之间。另外,对几种重要野生果树资源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