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阿尔巴斯绒山羊及蒙古绵羊血中提取基因组DNA,根据已报道的BMP2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上下游引物,扩增山羊及蒙古绵羊的BMP2基因部分序列,将此片段克隆到pMD18-T载体中,筛选阳性克隆,提取质粒DNA,进行序列测定,并将两者序列进行比对.结果山羊该核苷酸片段与绵羊的同源性达99%,与人的同源性87%,与小鼠的同源性85%,与牛的同源性98%.说明该基因在不同物种间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尤其是山羊与绵羊之间具有更高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Hox基因Prox1在绒山羊皮肤中的组织时空特异性表达情况,选取不同时期的绒山羊胎儿皮肤和成年羊皮肤为研究材料,应用组织化学原位杂交技术研究了Hox基因Prox1在绒山羊皮肤中的表达.结果发现Prox1基因从胎儿后期105天开始表达,在115天、125天皮肤初级毛囊的皮质层、内根鞘及毛乳头周围有明显的杂交信号;成年羊5月,7月,10月皮肤毛囊的皮质层,内根鞘及次级毛囊的毛干部位有杂交信号.初步推测Hox基因家族成员Prox1在绒山羊毛囊发育和绒毛生长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济宁青山羊BMP15基因外显子2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对高繁殖力的山羊品种济宁青山羊和低繁殖力的山羊品种内蒙古绒山羊共20只母羊的骨形态发生蛋白15(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15, BMP15)基因第2外显子的扩增产物进行了克隆测序及序列比较分析。结果表明:BMP15基因第2外显子的第3对引物扩增片段存在多态。济宁青山羊与内蒙古绒山羊相比,其BMP15基因外显子2差异由2个核苷酸和2个氨基酸改变组成,核苷酸同源性为99%。济宁青山羊与鸡、小鼠、人、猪、牛、绵羊之间BMP15基因外显子2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71%~99%,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43%~99%。  相似文献   

4.
根据GenBank上绵羊的BMP-2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以辽宁绒山羊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成功克隆了常年长绒型和季节长绒型辽宁绒山羊BMP-2部分基因片段,丰富了绒山羊BMP-2基因序列。经与绵羊、牛、鼠、猪和人的BMP-2基因进行的比对结果表明,季节与常年长绒型辽宁绒山羊的BMP-2基因同源片段的同源性达到99.7%,二者与绵羊同源性为98.2%和98.4%;与牛同源性为98.2%和97.9%;与鼠同源性为86.3%和86%;与人同源性为88.1%和88.1%。结果表明,辽宁绒山羊BMP-2基因部分核苷酸序列与其他哺乳动物同源性很高,与绵羊、牛的同源性高达97%以上,这与它们的种属关系相近一致。与人、鼠的同源性也在86%以上,说明BMP-2基因在不同物种之间具有较高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绒山羊BMP-2基因片段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试验以内蒙古绒山羊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绒山羊BMP-2基因序列进行扩增,并进行序列分析。将质粒测序,所得结果表明,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进行序列同源性比较,绒山羊BMP-2基因与绵羊BMP-2序列比较二者同源性达到99.4%,而与人BMP-2同源区段的同源性达到89%,从而说明最终获得的片段为绒山羊的BMP-2基因片段,并且绒山羊BMP-2基因序列和其他物种的同源性非常高。  相似文献   

6.
基因外显子2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研究对高繁殖力的山羊品种济宁青山羊和低繁殖力的山羊品种内蒙古绒山羊共20只母羊的骨形态发生蛋白15(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15, BMP15)基因第2外显子的扩增产物进行了克隆测序及序列比较分析。结果表明:BMP15基因第2外显子的第3对引物扩增片段存在多态。济宁青山羊与内蒙古绒山羊相比,其BMP15基因外显子2差异由2个核苷酸和2个氨基酸改变组成,核苷酸同源性为99%。济宁青山羊与鸡、小鼠、人、猪、牛、绵羊之间BMP15基因外显子2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71%~99%,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43%~99%。  相似文献   

7.
白绒山羊PH-30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PH-30是参与精卵质膜间相互作用中最有特征性的候选分子之一.为了检测PH-30基因在白绒山羊睾丸中特异表达情况,试验提取公山羊睾丸组织总RNA,反转录合成cDNA,并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3种动物PH-30 cDNA序列的保守区设计1对引物,PCR扩增后纯化回收目的片段,连接pGM-T载体,挑取阳性克隆进行测序,经序列分析鉴定目的片段.结果表明,PCR扩增获得448 bp目的片段,与绵羊PH-30同源性99%.与牛PH-30的同源性为92%.多组织的RT-PCR研究结果表明,该基因只有在自绒山羊睾丸组织中特异性表达,而在其附睾头、体、尾部组织中没有表达.  相似文献   

8.
PH-30是参与精卵质膜间相互作用中最有特征性的候选分子之一。为了检测PH-30基因在白绒山羊睾丸中特异表达情况,试验提取公山羊睾丸组织总RNA,反转录合成cDNA,并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3种动物PH-30 cDNA序列的保守区设计1对引物,PCR扩增后纯化回收目的片段,连接pGM-T载体,挑取阳性克隆进行测序,经序列分析鉴定目的片段。结果表明,PCR扩增获得448 bp目的片段,与绵羊PH-30同源性99%,与牛PH-30的同源性为92%。多组织的RT-PCR研究结果表明,该基因只有在白绒山羊睾丸组织中特异性表达,而在其附睾头、体、尾部组织中没有表达。  相似文献   

9.
研究旨在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基因在内蒙古绒山羊皮肤毛囊发育一个完整周期内的表达规律及体内埋植褪黑激素(Melatonin,MT)后对其表达的影响。选取背景相同的内蒙古绒山羊成年母羊8只,随机分为4组,其中1~3组为埋植MT的试验组,第4组为不埋植MT的对照组,采集12个月的体侧部皮肤样品,通过实时定量PCR法检测BMP2基因在发育毛囊周期内的表达量。结果表明,在毛囊发育兴盛期和休止期,BMP2基因的表达量呈缓慢增加。且休止期的表达量高于生长期的表达量;埋植MT后降低了该基因在休止期的表达量,且在整个生长周期内表达量差异不显著。内蒙古绒山羊皮肤中BMP2基因的表达量与毛囊周期性生长密切相关,埋植MT后改变了BMP2基因在毛囊生长周期过程中的表达模式,推测该基因参与调节内蒙古绒山羊皮肤毛囊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不同地域环境与绒山羊次级毛囊发育相关因子表达分布的相关性,本实验选取原产地内蒙古绒山羊和辽宁绒山羊(2岁)以及引进到甘肃环县2年的内蒙古绒山羊和辽宁绒山羊(2岁)各8只,分别采用透射电镜技术确定毛囊的超微结构特点;利用qPCR技术检测BMP2、HSP27基因在绒山羊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测定同种绒山羊在不同地域环境下BMP2、HSP27蛋白在毛囊中的定位表达。结果显示:8月份绒山羊毛囊结构完整,处于毛囊生长期;BMP2、HSP27基因mRNA在原产地与引入地绒山羊皮肤组织中均有表达,两地绒山羊皮肤组织中BMP2基因表达几乎无差异(P0.05),但HSP27基因mRNA在引入地与原产地表达量相比差异显著;免疫组化发现BMP2、HSP27蛋白主要弱表达于表皮层、毛囊的内根鞘,而HSP27蛋白不仅在表皮层、次级毛囊的内根鞘表达,其在毛囊外根鞘、毛乳头也呈强阳性表达。本研究表明BMP2、HSP27基因在不同地域绒山羊皮肤组织中表达分布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本文系统分析了环境因素对辽宁绒山羊绒直径的影响、绒直径的遗传特点及其群体绒直径的分布情况。羊绒自根部至尖部逐渐变粗,尖部与根部绒直径相差3.31μm;体躯绒直径最小部位与最大部位差异为2.09μm;3周岁时绒直径最大,公羊平均绒直径比母羊高1.0μm;同一公羊雄性后代的绒直径比雌性后代平均高0.51μm;公羊年龄对后代具有显著的影响(P<0.05);绒直径的遗传力为0.421,与产绒量、体重的遗传相关分别为0.658和0.112。部分公羊的后代具有产绒量高、体重大而绒直径小的理想组合。在整个群体中26.40%的母羊和53.51%的公羊生产14.5μm以下的羊绒,9.6%的3周岁母羊和5.9%的3周岁公羊生产14.5μm以下的羊绒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近年来内蒙古阿拉善地区阿拉善白绒山羊绒纤维细度的变化情况,该试验采用国标方法,利用全自动纤维细度仪,分别于2010年和2014年测定了洪格尔鄂楞地区阿拉善白绒山羊绒纤维的细度,比较、分析了不同年度绒山羊的绒纤维细度之间的差异及绒纤维细度的分布情况。试验结果表明,2010年阿拉善白绒山羊绒平均细度分别为公羊(16.60±1.63)μm、母羊(16.93±1.58)μm,2014年平均细度分别为公羊(13.83±0.79)μm、母羊(14.52±0.74)μm,2014年测定的公、母绒山羊绒平均细度均极显著小于2010年测定的公、母绒山羊绒平均细度(P0.01)。结果提示,近年来采取的相关措施显著地减小了阿拉善地区阿拉善白绒山羊绒纤维细度。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年龄对绒山羊产绒性能的影响,本试验对1~5岁的150只陕北白绒山羊的产绒量、绒长度及绒细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年龄与产绒量及绒毛品质密切相关;周岁羊绒细度最细(14.66±0.99μm),随年龄的增加羊绒细度变粗,5岁时达到最粗(17.09±0.46μm);绒长在3岁时较长(7.1±0.51cm),之后小幅下降至4岁(6.06±1.27cm)后又有增加的趋势,5岁时达到8.75±1.32cm;周岁羊的产绒量最低(572.35±158.06g),5岁羊绒产量最高(887.5±131.5g);2~3岁羊的绒纤维直径较细、绒长度居中、产绒量较高。因此,陕北白绒山羊2~3岁时生产性能和绒毛品质处于最佳阶段,可适当增加2~3岁母羊在群体中所占的比例。  相似文献   

14.
放牧法饲养绒山羊具有可降低成本、提高肉质、提高羊只抗病力和繁殖成活率、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提高效益等优点;但也存在防疫难度加大、管理不当易发生资源利用过度、草场环境污染等问题.只有加强公共牧场的科学规划和管理,才能充分发挥绒山羊放牧饲养的长处,克服其不利影响,做到既增加牧民收入,又能控制环境污染,保持水土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5.
陕北白绒山羊羊绒细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影响陕北白绒山羊绒纤维细度因素的分析,发现近年来影响陕北白绒山羊羊绒变粗的主要原因为,杂交父本与杂交代数及选种选配不当,同时还存在营养因素、个体因素、年龄、性别因素.提出了防止陕北白绒山羊羊绒细度变粗的措施,以利今后陕北白绒山羊细度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绒山羊超数排卵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估新疆南疆绒山羊的胚胎生产,于秋季对30只南疆绒山羊进行超数排卵试验.采用cIDR+FsH+PG方法,总埋栓13 d,第10天下午到第13天7次递减注射FSH(总剂量为210 IU/只),第14天撤栓,发情羊只自然交配后第7天用手术法收集胚胎,并对胚胎进行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供体绒山羊同期发情率为100.00%...  相似文献   

17.
双胎素(TIT)免疫陇东绒山羊效果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800只陇东绒山羊适龄母羊注射双胎素,双羔率达到24.25%,而对照组双羔率仅2.75%,每只注射双胎素的母羊可净增加收入35.37元。同时发现双胎素对陇东绒山羊有保胎防流产作用,使流产率下降了一半。结果表明,3~5岁的经产母羊的双羔率接近28%,双羔成活率接近90%,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为大力推广绒山羊光控增绒棚的建造技术,探讨了绒山羊增绒技术所要求的棚图环境因素,阐述了建造增绒专用棚图的相关指标和施工要求;通过实地试验测定了增绒棚的温度、湿度以及气体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测量的环境因素均符合光控增绒技术的要求,气体成分的含量在羊棚内有所上升,但未超过阈值,故增绒棚的建设达到了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PCR缓冲液、MgCl2溶液和蛋白酶K为裂解提取液,建立了一种从山羊绒毛干中快速提取DNA的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从山羊绒毛干中提取出线粒体DNA和核DNA,而且能够有效地进行线粒体基因和核基因组基因的PCR扩增,为拓展羊绒样品在个体识别、遗传资源评价、分子进化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