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奶牛边缘无浆体病的PCR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嫩江市、大庆市和安达市奶牛场具有无浆体病症状奶牛血液样本,用PCR方法扩增边缘无浆体msp5基因,然后将扩增的DNA片段克隆测序,并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发现扩增的4个基因序列与标准边缘无浆体(Anaplasma.marginale)同源性均大于99.5%,与Genbank上已发表的边缘无浆体msp5基因序列同源性百份率均不低于95.8%,进而首次从分子水平证实黑龙江省存在奶牛无浆体病。  相似文献   

2.
建立边缘无浆体病的动物疾病模型。采用地塞米松注射液长期抑制实验动物的免疫力,通过犊牛颈静脉接种含有无浆体病原的牛血液,监测奶牛无浆体感染过程中其生理指标的变化趋势,以及在实验动物体内的消长规律,建立起无浆体人工感染动物模型。无浆体感染实验动物有5~7d的潜伏期,感染早期体温先升高后回复正常,呼吸先加快后回复正常水平,心率无明显变化。边缘无浆体感染过程中,红细胞出现大量变形和破碎,数量减少,白细胞呈现减少升高再减少的过程后,逐步恢复到正常水平,而血小板数量增加。因此,可用1月龄犊牛在免疫抑制情况下建立无浆体人工感染动物模型,揭示犊牛在感染边缘无浆体过程中其生理与血液指标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炎热季节牛易发生无浆体病。它是由无浆体引起的牛等反刍兽的一种传染病。本病以高热、贫血、消瘦、黄疸和胆囊肿大为特征。 1.病因对牛、羊致病性的无浆体有边缘无浆体、中央无浆体、有尾无浆体和牛无浆体。无浆体几乎没有细胞浆.由致密的球菌样团块所组成,在红细胞内95%位于边缘,一般含有1-3个。  相似文献   

4.
卡氏住白虫(Leueocytozoon caulleryi的裂殖子和配子体是从天然感染鸡的外周血液、肝、脾及其他内脏组织采取。通过透视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裂殖子呈圆形或卵圆形,外包有两层膜,外膜较薄,内膜比较厚,内含有一个圆形或卵圆形的核,在核中央有一核仁、核酸糖小体、食物空泡,具有一个管状嵴的线粒体和1~2个脂类包含体。 卡氏住白虫雄性和雌性配子体都具有三层明显的膜,但成熟的配子体仅见到两层膜。雌雄配子体含有细胞核、核仁、核酸糖小体、食物空泡、管状嵴的线粒体、内质网、雄配子体较小而细胞核较大。雌配子体染色较雄配子体深,并含有较发达的内质网。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解析日本东部地区立克次氏体菌群的生物形态以及基因特征为目的,对该地区立克次体菌种,如日本立克次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查菲埃立克体、米库尔新埃希体暂定种、牛边缘无浆体以及中央无浆体等的宿主野生鹿以及媒介蜱虫体内组织提取物进行抗体分析和基因解读。结果从105头野生鹿中检测到了嗜吞噬细胞无形体p44外膜蛋白表达基因的阳性率为95.7%,野鹿型16S rDNA的阳性率为96.2%,牛边缘无浆体和中央无浆体的阳性率分别为58.1%和79.0%。野生鹿中没有测出日本立克次体、查菲埃立克体以及米库尔新埃希体暂定种的目标特征基因。在抗体检测中立克次体的阳性率为73.9%,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阳性率为25.0%。对T-162,T-176蜱虫唾液腺DNA提取物的分析结果证明了在媒介蜱虫体内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米库尔新埃希体暂定种及中央无浆体的混合感染。这也是日本首次从蜱虫体内测出米库尔新埃希体暂定种。这些发现给立克次体感染症的预防以及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蒙古绵羊颈动脉体(CB)组织学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蒙古绵羊颈动脉体是肉眼难以察觉到的扁平小体,颈动脉体的外面被覆有结缔组织被膜,断面观其实质由几个小叶组成.每个小叶由3~5个小球构成,每个小球也主要由Ⅰ型细胞和少量的Ⅱ型细胞组成,Ⅰ型细胞位于小球周边部.细胞圆形,染色深;Ⅱ型细胞分布于Ⅰ型细胞的周围、小球的边缘,细胞呈扁的细长形,细胞核为椭圆形.小球内除了Ⅰ型和Ⅱ型细胞外还存在有入球血管、间质细胞和神经节细胞.  相似文献   

7.
利用绵羊无浆体(Anaplasma ovis)高度保守的Groel基因,建立了快速、特异、敏感的绵羊无浆体检测方法。根据Gen Bank上登录的绵羊无浆体Groel基因序列(FJ460438),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绵羊无浆体PCR检测方法,并对其进行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试验及临床样品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能特异性地检测绵羊无浆体,与山羊无浆体、嗜吞噬细胞无浆体、牛无浆体、边缘无浆体、吕氏泰勒虫、绵羊泰勒虫、羊附红细胞体、弓形虫基因组均无交叉反应;该方法检测下限可达到7.7×10-15g·μL-1,比文献报道的PCR敏感10倍(77×10-15g·μL-1);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对81份羊临床血液样品检测结果表明,绵羊无浆体感染率为32.1%(26/81),高于文献报道的PCR(MSP4基因)检测结果(18.5%,15/81)。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湖羊血液无浆体病的流行情况,采用巢式PCR对采自河南省驻马店、洛阳、安阳、汝州市共4个地区湖羊的165份血液样品,基于无浆体16S rRNA和MSP4基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共测出嗜吞噬细胞无浆体(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牛无浆体(A. bovis)和绵羊无浆体(A. ovis) 3种无浆体,阳性率分别为1. 21%(2/165)、9. 70%(16/165)和24. 85%(41/165);无浆体总阳性率为32. 73%(54/165)。表明湖羊无浆体感染普遍存在,不同饲养方式、不同年龄湖羊的无浆体阳性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通过光镜、扫描与透射电镜技术对杂色鲍精巢的显微及超微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精巢由精滤泡组成,滤泡中央为结缔组织小梁.精原细胞分布于小梁边缘;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离小梁较远,散乱分布.精子头部呈短子弹头状.苏木精伊红染色,精子顶体强嗜酸性,为红色,核嗜碱性,为蓝色,尾部难着色,高倍镜下为丝状.精子表面不光滑.头部可见顶体和致密的核及其共同形成的顶体下腔,核中有染色质缺失的空泡结构,核后是4~5个线粒体围绕中心粒形成的略为膨大的颈部.鞭毛轴丝为典型的"9 2"结构.  相似文献   

10.
3种珍珠贝精子发生及其超微结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合浦珠母贝、大珠母贝和企鹅珍珠贝的精子发生及精子形态。结果表明,大珠母贝从精原细胞到精子,核内都有数量不等的板层小体;企鹅珍珠贝从精原细胞的晚期直到精子细胞早期,大多数细胞出现核内包含体;而合浦珠母贝的生精细胞核无特殊结构。合浦珠母贝在初级精母细胞时由高尔基体分泌形成前顶体粒;企鹅珍珠贝的前顶体粒主要在次级精母细胞和早期精子细胞阶段形成。虽然大珠母贝的各级生精细胞中都没出现典  相似文献   

11.
牛羊无浆体病也称边缘边虫病,人畜共患,是牛羊的一种蜱(壁虱)媒传染病。牛羊无浆体病以发热、贫血、衰弱和黄疸为其特征,此病主发于高温季节,在我国南北方都有发生。蜱种类繁多,在我国各地遍布,具有极强的吸血性、疾  相似文献   

12.
湛江等鞭金藻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用光学(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湛江等鞭金藻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湛江等鞭金藻有两条比藻体略长的鞭毛,两鞭毛几乎等长,光滑、无突起和纤毛。藻体表面无鳞片包被。细胞内有一整块怀形色素体,细胞核在怀形色素体中,白糖素1~2个位于细胞中前部。细胞内有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还有由两个椭圆形小体组成的眼点都位于细胞的前端。  相似文献   

13.
鸡后口吸虫(Postharmostomungallinum)的糖原细胞位于精巢的周边,初级精母细胞以8个细胞为一簇,次级精母细胞以16个为一簇,精子细胞以32个为一簇呈玫瑰状排列.并逐渐移向精巢腔.精子细胞成熟过程中出现特殊分化区域。成熟精子分两部分,头段含两根鞭毛轴丝和一圈约38—40根左右的膜下微管为特征.体段含两根鞭毛轴丝和核.线粒体及糖原.而膜下微管仅出现在背、腹侧.两根鞭毛轴丝不等长,一根直达末端,另一根终止于体段中后部,线粒体远端之前.体末端仅含一根鞭毛轴丝.无膜下微管.  相似文献   

14.
小殖盘吸虫和长菲策吸虫体被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为小殖盘吸虫和长菲策吸虫体被的两种电镜观察。两虫前端的口吸盘和生殖吸盘或腹袋孔间有大量无纤毛圆锥型乳突。小殖盘吸虫和长菲策吸虫体表无棘,皮层较厚,分别为13.33~19.33和16.05~19.33μm。皮层含近百列分泌小体,但无线粒体。长菲策吸虫腹袋皮层薄,为2.71~3.21μm。文中对同盘吸虫皮层超微结构特点和反刍兽瘤胃内环境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巨囊坚盘吸虫成虫体被两种电镜观察:腹面前端有三种乳突,1.纤毛球型大乳突。2.纤毛花朵型小乳突。3.纤毛花朵型阱乳突。虫体背腹面有大量尖刀形单生棘,前端密集,后端稀疏。皮层基质中尚有分泌小体和线粒体。前端皮层有分泌小滴,通过分泌管排出于皮层外间隙。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电子显微镜术,研究了墨西哥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concentricus的初级卵母细胞发育和卵黄发生。结果表明,墨西哥湾扇贝初级卵母细胞的发育可分为卵黄合成前期、卵黄合成期和成熟期;5种细胞器,即线粒体、高尔基液泡、糙面内质网、多泡小体和微吞饮泡参与了初级卵母细胞卵黄颗粒的形成,其中,线粒体和高尔基液泡是形成卵黄颗粒的主要胞器。卵黄物质的来源有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方式,外源性卵黄物质主要来自消化腺中贮存的营养。另外,研究发现核膜泡可能参与了多泡小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在提纯昆虫病毒包涵体及其病毒粒子的电镜样品制备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在电镜下观察,包涵体及其病毒粒子图像清晰,显示了病毒粒子的形态特征,可达到昆虫病毒电镜鉴定之目的.与此同时,还观察到某些包涵体表面呈蜂窝状或沟型凹陷等“前多角体”的特殊构造;多角体块状蛋白质晶格、多角体外膜以及杆状病毒粒子蛋白亚基斜纹花样、病毒粒子囊膜等超微结构.  相似文献   

18.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原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光学显微镜对血液涂片,姬姆萨染液染色涂片中的典型病原进行了观察,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病原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红细胞严重变形,血液涂片中可见大小不一,大部分为黄褐色闪闪发光的圆形小体;染色血片可见附红体在红细胞表面及边缘呈各种形式排列,也可见到强折光性发亮的圆形小体;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发现,附红体寄生的红细胞凹陷区,有大、小球体,且有的小球体与大球体相连。  相似文献   

19.
用扫描和透射电镜研究了北寄贝Pseudocardium sachalinensis成熟精子的超微结构。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北寄贝精子具有细长的鞭毛,全长为45~51μm,头部长为2.0~2.6μm。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北寄贝的精子由头部、中段和尾部三部分构成。头部顶体明显突出,呈圆锥状,高密度的顶体物质集中分布于基部四周,呈灯罩状;亚顶体腔呈尖锥状,内含密度较低的均匀物;顶体下方为细胞核,细胞核近似椭圆形,在细胞核内部或边缘有一个或几个形状较为规则的囊泡。中段的主要结构有线粒体和中心体,中段的横切面有4个线粒体围绕在相互垂直的近、远端中心粒构成的中心体周围,中心粒为中空的圆柱形。尾部细长,横切面为典型的“9 2”结构。  相似文献   

20.
光镜观察发现,翘嘴鲐(Culter alburnus)肝脏浆膜较薄,边缘肝细胞排列紧密,肝小叶不明显,肝血窦相互交织成网络状,可见枯否氏细胞,偶见双核肝细胞.肝实质中有极少量胰腺组织分布.肝内血管系统由小叶间静脉、小叶间动脉、肝血窦、中央静脉、支静脉和肝叶中央静脉组成,肝叶中央静脉特别发达,贯穿整条肝叶,管壁较薄,由内皮和结缔组织组成.胆管系统由胆小管、小叶内胆管、小叶间胆管、支胆管和肝叶中央胆管组成,其中支胆管和肝叶中央胆管特别发达,肝叶中央胆管与肝叶中央静脉伴行,管壁较厚,分为3层,内层由单层高柱状上皮和固有膜组成,中层由环形平滑肌组成,外层由结缔组织组成.电镜观察发现,翘嘴鲐肝细胞无明显的双态现象,常染色质充满整个细胞核,核仁大而明显.胞质中分布有丰富的核糖体和发达的内质网,线粒体特别丰富,内嵴发达,可见次级溶酶体和髓样小体,髓样小体周围有较多线粒体环绕,糖原颗粒丰富,但脂滴较少.肝细胞近狄氏间隙面和近胆小管面突起形成较多微绒毛,高尔基复合体靠近胆小管区域分布,说明肝细胞具有旺盛的吸收、合成和分泌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