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两株干酪乳杆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模拟人体消化道环境中,对2株干酪乳杆菌耐酸、耐胆盐和耐NaCl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株干酪乳杆菌在pH值为2.5~4.5的人工胃液或人工肠液中作用3h后均能生长,活菌数达到1010个/mL左右.此外,在胆盐浓度为2.5g/L或高盐浓度比例为7.5%的条件下亦能正常生长.该研究表明,这2株菌株在人体或动物中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可以作为益生菌用于食品工业.  相似文献   

2.
通过体外耐酸、耐胆盐实验,从新疆拜城赛里木镇传统拉丝酸乳中的优势乳酸菌中筛选出耐受性和优良益生特性较强的乳酸菌菌株.结果表明:筛选出来的9株乳酸菌,在pH 2.0的条件下表现出-强的耐受能力,S5-8和S2-1L用人工胃液处理后的活菌数量在108 CFU/mL以上,其中S5-8有明显的增长趋势,其他7株菌株活菌数量在107CFU/mL以上,远远超过了106 CFU/mL以上的临界值,对9株强耐酸性乳酸菌进行耐胆盐实验.  相似文献   

3.
酪酸菌的微胶囊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采用微胶囊化包埋酪酸菌,提高其作为饲料添加剂的使用效果.[方法]采用正交试验,选择不同浓度的海藻酸钠、明胶、淀粉混合物作为壁材,制备微胶囊颗粒.研究不同包埋剂颗粒内酪酸菌的生物相容性、容量、稳定性以及增殖效果,在模拟胃肠液的环境中进行耐酸性和肠溶性试验以及耐高温、胆盐试验.[结果]壁材对酪酸菌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增殖效果好.酪酸菌在包埋剂3内的活菌数由1.3×108CFU/mL增殖至1.3×1010CFU/mL,包埋率为83.4%;包埋剂4内的活菌数由3.3×108CFU/mL增殖至4.9×109CFU/mL,包埋率达99.5%.优选得出包埋剂4,其微胶囊颗粒的稳定性及耐热性好,微胶囊化酪酸菌经人工胃液处理2 h后,透光率仍为99.5%,后经人工肠液处理2 h,透光率降为29.7%,说明微胶囊具有较好的肠溶性.耐酸性及耐胆盐性试验结果显示,微胶囊内酪酸菌的活菌对数值分别降低了1.1%和1.5%,试验前后活菌教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其耐胃酸性及耐胆盐性较未包埋的对照组显著提高.[结论]酪酸菌经过包埋后显著提高了菌体的存活率,并具有良好的增殖效果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从西藏灵菇中分离到一株菌株,命名为LC577,经形态学特征、16S rRNA基因序列及生理生化特性分析,鉴定为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结果表明:干酪乳杆菌LC577具有良好的产酸能力,进行脱脂乳发酵后具有浓郁的干酪香气;同时该菌株具有一定的耐酸耐胆盐能力,在模拟人工胃液环境中培养4 h后,活菌数出现微弱增加,而经3 g/L牛胆汁作用4 h后,活菌数降至6.15×10~5 CFU/mL。  相似文献   

5.
以分离自西藏、新疆、青海地区传统自然发酵样品中的30 株可用于食品中的乳酸杆菌为研究对象,以鼠李糖乳杆菌LGG为对照,经耐酸、耐胆盐、疏水作用、静电作用和自聚能力评价,初步筛选获得16 株乳酸菌,对初筛优良菌株进行模拟胃液和模拟肠液耐受性实验。结果表明:4 株菌在模拟胃液中孵育60 min存活率大于14.44%,4 株菌在模拟胃液中孵育30 min存活率为3.91%~100.00%;16 株菌在模拟肠液中孵育5 h存活率为31.73%~112.83%;菌株Z-1为最佳抗性菌株,在模拟胃液中孵育60 min存活率为93.07%,在模拟肠液中孵育5 h存活率为106.5%,疏水率为97.52%,对氯仿和乙酸乙酯的静电作用率为97.35%和24.67%,自凝聚率为11.26%。  相似文献   

6.
通过紫外诱变和硫酸二乙酯诱变,筛选出抗生素抗性(头孢氨苄和氨苄西林)的保加利亚乳杆菌,同时模拟人体胃酸环境(pH1.5~4.5)和十二指肠高胆酸盐环境(0.1g/100mL~0.4g/100mL)对诱变后的保加利亚乳杆菌的抗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保加利亚乳杆菌突变株可抗头孢氨苄和氨苄西林(均为2mg/mL),并且在pH2.5~4.5时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培养4h活菌数仍达108cfu/mL以上,在pH1.5条件下仍有部分存活。在0.1g/100mL~0.3g/100mL胆酸盐条件下培养4h,活菌数仍达106cfu/mL以上,且能在0.4g/100mL胆汁盐中存活。  相似文献   

7.
为了优化猪源嗜酸乳杆菌La-0231菌粉生产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优化发酵温度、培养基初始pH值、氢氧化钠流加浓度、发酵时间、离心时的流量设定值、预冻温度、冷冻干燥中物料仓的真空度,并对冻干菌粉进行了耐酸、耐胆盐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优化的5吨生产罐发酵控制参数为:发酵温度37℃,培养基初始pH值为6.40,氢氧化钠的流加浓度为25%,发酵时间为16h,发酵液最终pH值范围在4.20~4.80之间,OD600nm值在6.00以上,发酵液的活菌数为6.80×109CFU/mL。离心时的流量设定值以216L/h为优。确定预冻温度为-45℃~-50℃最佳,冷冻干燥中物料仓的真空度设定以50Pa较为适宜。优化后猪源嗜酸乳杆菌La-0231菌粉生产工艺,冻干菌粉活菌数含量为4.56×1011CFU/g,水分含量3.19%;经耐酸、耐胆盐性能测试,显示其具有良好的耐酸、耐胆盐特性。是一株有待开发兽药前景的益生菌。  相似文献   

8.
从15日龄健康犊牛的肠道黏膜和食糜分离得到31株革兰氏阳性、无芽孢乳酸菌。通过耐消化道环境筛选得到4株乳酸菌M5、M7、SB1和Z4,在pH=2条件下处理2h后的存活率分别为39.24%、28.08%、44.20%、23.28%,有较强的耐牛胆盐能力,经人工胃液处理后各菌的存活率均可达到30%以上,且活菌数超过108CFU/mL。能抵御体外模拟的胃肠道逆环境的影响,且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明显,抑菌圈直径为16~21mm。  相似文献   

9.
苦豆籽粕-两歧双歧杆菌-唾液乳杆菌合生元微胶囊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抑制仔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效果优异的猪源唾液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livarius)、两歧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为益生菌,苦豆籽粕为益生素,通过海藻酸钠-壳聚糖包被技术,将益生菌和益生素做成一个微胶囊整体,活菌数达到1.1×109 cfu/g,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处理后的活菌数为2.5×108 cfu/g。浸入5g/L壳聚糖溶液中常温保存,120d后活菌数为1.6×107 cfu/g。该结果为防治仔猪早期断奶腹泻、仔猪黄白痢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从实验室现有的3株乳酸菌中筛选出对维氏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抑菌效果较好的乳酸菌,并对其部分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试验采用打孔方法从3株菌中筛选出抑菌效果较好的菌株,并对该菌株在不同胆盐浓度、不同pH值、高温环境下的生长情况以及对胰蛋白酶的耐受能力和生长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3株乳酸菌中,仅植物乳杆菌C20015对致病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余两株菌对其无抑制作用;C20015在抗逆性试验中,随胆盐浓度的增加,其活菌数下降,但活菌数均达到1.0×10~5cfu/m L以上;在pH值为2时,C20015的活菌数明显下降,当pH值大于3时,活菌数均达到1.0×10~6cfu/m L以上;在耐高温试验中,50℃时C20015活菌数下降不明显,但60℃以上几乎无菌生长;胰蛋白酶对活菌数无影响;植物乳杆菌C20015在0~10 h内快速增长,从10小时开始进入生长稳定期,直到20小时细菌数达到最大值3.6×10~9cfu/mL。说明植物乳杆菌C20015对水产类致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对低pH值、高浓度胆盐、胃蛋白酶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有望应用于水产养殖饲料。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地衣芽孢杆菌的抗逆性与益生性,研究通过5个试验评定地衣芽孢杆菌的耐高温、耐酸性、耐胆盐、抑菌性和黏附性,于85℃水浴分别处理地衣芽孢杆菌2.5 min、5 min、7.5 min模拟制粒条件;利用pH值分别为2,3,4的人工胃液模拟胃液环境;用0.3%的胆盐模拟肠液环境;抑菌试验测定地衣芽孢杆菌发酵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能力;以蛋鸡肠道上皮细胞为模型测定地衣芽孢杆菌的黏附能力。结果表明:85℃处理地衣芽孢杆菌2.5 min后活菌数最高,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2.25%(P>0.05);用pH值为2,3,4的胃液分别处理,与对照组相比活菌数分别提高0.77%(P>0.05)、1.54%(P>0.05)、1.34%(P>0.05);地衣芽孢杆菌发酵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环直径分别为0和16.16 mm;在黏附性试验中,每100个蛋鸡肠道黏膜上皮细胞上平均可以黏附27个地衣芽孢杆菌。说明制粒过程、人工胃液、人工肠液不影响地衣芽孢杆菌的活菌数,地衣芽孢杆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显著抑制作用,使金黄色葡萄球菌基本不能在蛋鸡消化道内定植。  相似文献   

12.
试验研究一株凝结芽孢杆菌BCRC11592的耐高温、耐酸、耐胆盐及对革兰氏阴性菌抑制的能力,并分析培养时间、温度、初始pH值、接种量和摇床转速等因素对菌体生长和产孢率的影响。结果证实该菌株芽孢有良好的抗逆性,具备开发为微生态饲料制剂的潜力。经优化后其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时间24 h、温度40℃、初始pH值6.5、接种量106cfu、摇床转数140 r/min,在此条件下菌液活菌数为3.5×108cfu/ml,芽孢数为3.0×108cfu/ml,产孢率为85.7%。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饲用粪肠球菌发酵活菌数,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优化试验对粪肠球菌的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发酵培养基为蛋白胨3.2%,酵母粉1%,葡萄糖2.8%,吐温-80 1 ml/L,柠檬酸三铵0.2%,七水硫酸镁0.02%,一水硫酸锰0.005%,碳酸钙1.0%.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7.1+0.1),接种量2.5%~5.0%,温度34~37℃,150 r/min振荡培养.在最佳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下,粪肠球菌活菌数最高可达8.5×109 cfu/ml.  相似文献   

14.
通过细菌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分析,5株鉴定均为凝结芽孢杆菌。以总菌数、抑菌性、热稳定性、耐人工胃肠液、耐胆盐能力等为评价指标,比较5个凝结芽孢杆菌产品的抗逆性。结果表明,5株凝结芽孢杆菌经65℃处理30 min后,存活率均超过100%;A株抑菌性最好,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分别可达99.85%和101.4%,显著高于D株(P0.01)和E株(P0.01)。经过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处理后,菌株A和B在模拟胃液(pH 2.0)存活率较高,均在80%以上,同时这A株菌完全耐受模拟肠液(pH 7.6);A株和B株耐受胆盐浓度可达1%,其他三株的耐受胆盐浓度可达0.3%。A株较其他株凝结芽孢杆菌具有较好的益生特性,在饲料生产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试验旨在寻找1株性能稳定、环境耐受性强的凝结芽孢杆菌菌株,以在实际生产中发挥其替抗功能。【方法】 本研究采集160日龄健康海兰褐蛋鸡的粪便样本,进行细菌分离纯化,并对分离菌进行形态学特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16S rDNA测序分析。通过绘制该菌的生长动力曲线确定其生长规律;利用耐酸、耐胆盐试验分析该菌株的耐受性;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分离菌株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 分离菌在普通培养基上长出表面粗糙、不规则的灰白色菌落,镜检为杆状、芽孢端生的革兰氏阳性菌。结合生化试验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综合鉴定该菌株为凝结芽孢杆菌,命名为NJ001。生长动力曲线表明,7~24 h为该菌株的对数生长期,24 h活菌数达到顶峰,凝结芽孢杆菌NJ001的最佳培养时间为24 h;耐受性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pH 3.0温育2 h存活率为59.5%,pH为4.0时存活率达到87.6%以上,对酸有较强耐受力;0.3%胆盐处理2 h存活率为54.0%,胆盐浓度升至0.5%时存活率仍有50%以上,该菌对胆盐有较强的耐受性。单因素试验结果发现,该菌的最佳培养温度为40 ℃,接种量2%,初始pH 7.0,摇床转速220 r/min。综合以上最佳培养条件,菌株活菌数可达最大值,为1.93×108 CFU/mL。【结论】 所分离的菌株为具有较强耐酸耐胆盐特性的凝结芽孢杆菌,其最适生长条件易于实现;且与动物体内胃肠道环境基本吻合,具备作为微生态制剂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通过逐步提高培养基酸度及胆盐质量分数的方法,选育出耐酸及耐胆盐效果较强的菌株。以菌珠L102为原始菌株逐步选育出耐性菌株L102b。该耐性菌株在p H 2.0及p H 2.5酸度条件下,存活率较原始菌株提高45.0%以上,在p H 1.5的极低酸度条件下,亦有20.3%的存活率;胆盐质量分数为0.1%~0.3%存活率均在85.0%以上,胆盐质量分数为0.5%时仍有46.2%的存活率。对比原始菌株L102耐酸性能及耐胆盐性能均有明显提高。通过研究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选育的耐性菌株L102b的发酵条件,得出菌株L102b的最佳培养条件:转速100 r/min,培养温度35℃,初始p H 6.4,装液量300 m L。  相似文献   

17.
为使重组乳酸乳球菌在发酵生产后便于存储、运输,本试验利用可表达牛乳铁蛋白肽的重组乳酸乳球菌pAMJ399-LFBA/MG1363制备微胶囊,优化微胶囊的制备工艺条件,并对胶囊化后重组菌的相关生物学特性进行检测。通过对不同壁材及壁材浓度进行控制单一变量试验,测定其包埋量,以筛选出最佳壁材及浓度。通过模拟胃肠液环境试验,比较微胶囊释放率,并对不同壁材进行保存期试验,比较最低活菌数,利用响应面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使用最佳工艺条件制备微胶囊后进行验证。优化后的结果为:选取海藻酸钠和壳聚糖作为壁材,在海藻酸钠浓度为2.49%,壳聚糖浓度为0.96%,CaCl2浓度为6.67%,凝固时间为57 min的条件下微胶囊效果最佳,预测包埋量为7.85×108 CFU/g。微胶囊在模拟胃液中稳定存在,在模拟肠液中可完全破裂,能释放出微胶囊内95%以上的乳酸乳球菌。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在4 ℃保存3周后,微胶囊中活菌数为1.41×107 CFU/g。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验证结果为微胶囊的包埋量为8.08×108 CFU/g;常温保存2周后,活菌数仍可达到3.89×106 CFU/g;ELISA方法检测微胶囊内重组乳酸乳球菌可见表达的牛乳铁蛋白肽,抑菌试验可见微胶囊内重组乳酸乳球菌表达的牛乳铁蛋白肽对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仍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以上结果表明,表达牛乳铁蛋白肽的重组乳酸乳球菌可制备成为低成本、保存期长、耐胃液的微胶囊,为重组乳酸菌在生产中的进一步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以海藻酸钠和脱脂乳作为混合壁材对植物乳杆菌A409微囊化后在动物消化道中的稳定性,试验选用不同质量分数的胆盐、人工胃液及人工肠液处理微囊化植物乳杆菌样品,测定不同处理时间内菌体的存活率。结果表明:研究所用微囊化植物乳杆菌样品具有良好的耐酸性能,用p H 2.5和3.5的人工胃液处理2 h,其存活率均超过80.00%;处理3 h,p H 3.5的人工胃液菌株存活率仍超过80.00%,但p H2.5的人工胃液菌株存活率仅剩64.70%,对强酸环境的耐受性略有不足;用0.10%~0.50%质量分数的胆盐溶液处理微囊化植物乳杆菌样品2 h后仍有较高存活率(超过80.00%),3 h后存活率降至65.60%~82.80%;微囊化植物乳杆菌经人工肠液处理,在0~8 h内有较好的耐受性(超过85.00%),8 h后存活率下降速度较快。以海藻酸钠与脱脂乳作为混合壁材的微囊化植物乳杆菌对酸性条件、胆盐质量分数、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均有较高的耐受性,在动物胃肠道中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探寻益生特性优良、可作为抗生素替代品的乳酸菌,并为后续应用于畜禽养殖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以青海黑藏羊和西藏白绒山羊瘤胃内容物为菌株分离来源,采用含有碳酸钙的MRS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化乳酸菌,经生理生化和16S rRNA测序鉴定及产酸产气试验分离得到22株同型发酵乳酸菌,测定并评价其生长速率、产酸能力、耐酸和耐胆盐性能、抑菌能力、自凝集率及抗生素敏感性。综合比较不同菌株之间的生物学特性,分别在片球菌属、肠球菌属、乳杆菌属中筛选获得2株戊糖片球菌、1株海氏肠球菌、2株戊糖乳杆菌。结果表明:2株戊糖片球菌均在4 h后进入对数生长期,16 h达到稳定期,24 h后菌液pH达到4.0以下,能耐受pH 3.0和0.3%的胆盐环境;1株海氏肠球菌在2 h后进入对数生长期,12 h达到稳定期,24 h后pH达到4.5以下,能耐受pH 4.0和0.3%的胆盐环境;2株戊糖乳杆菌均在2 h后进入对数生长期,16 h达到稳定期,16 h后pH达到4.0以下,能耐受pH 3.0和0.3%的胆盐环境,5株乳酸菌自凝集率、抑菌能力及安全性均表现优良。综上所述,本试验筛选获得的5株不同种属乳酸菌生物学特性良好,可作为后续开发微生物发酵饲料及动物微生态制剂的菌种来源。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为研究鸡源戊糖片球菌和屎肠球菌对氨氮处理的效果。体外试验将戊糖片球菌和屎肠球菌以10~7cfu/m L分别添加到以硫酸铵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以含氮培养基为对照,测定12~48 h培养液中的氨含量;体内试验将戊糖片球菌和屎肠球菌以109cfu/kg分别添加到基础日粮中,以基础日粮为对照,饲喂7日龄SPF鸡,测定血浆中氨、尿素氮和尿酸含量,检测盲肠中p H值、乳酸菌、大肠杆菌浓度以及氨气排放量。结果显示:与未添加两种细菌的对照组相比,戊糖片球菌和屎肠球菌能显著降低菌液氨离子浓度、氨气排放量、血氨浓度、盲肠p H值和大肠杆菌浓度(P0.05),提高盲肠乳酸菌浓度(P0.05);与屎肠球菌相比,戊糖片球菌能显著降低12 h菌液氨离子浓度、24 d时氨气排放量、血氨浓度和大肠杆菌浓度(P0.05)。研究表明戊糖片球菌具有较好的降氨效果,是理想的降氨除氮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