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不同水平NaOH处理对玉米秸秆纤维、粗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试验按照玉米秸秆风干重的0、2%、3%、4%的量添加NaOH作为4个处理,即对照组、1组、2组、3组,并且处理后的玉米秸秆水分均为45%。室温下处理48h后,对各组试样进行感官评定和营养成分分析,测定秸秆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随着NaOH添加水平的提高,玉米秸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添加4%NaOH组达到显著水平(P0.05);各处理组的粗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可溶性糖含量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各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说明4%NaOH处理具有降低玉米秸秆的纤维成分含量,提高可溶性糖含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对玉米秸秆采用4种不同程度的粉碎处理,研究粉碎对玉米秸秆干发酵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程度的粉碎处理对玉米秸秆干发酵效果影响显著。其中,粉碎粒度为0.5cm的秸秆粉末,发酵前后纤维素变化差异显著,最终产气量最高;1cm粒度的玉米秸秆发酵后纤维成分变化和最终产气量低于0.5cm粒度,但显著高于5cm、10cm粒度处理组。本研究为玉米秸秆干发酵技术的完善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预处理对玉米秸秆发酵效果的影响,利用酸、碱、氧化剂等8种化学试剂对秸秆进行预处理,每处理设置3个浓度,每个浓度3个重复,以粗纤维的变化确定最佳试剂及浓度;然后加入碳源、氮源,进行平菇菌、酵母菌、芽孢杆菌等混合菌发酵,通过测定粗蛋白质、粗纤维变化确定最优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1)经过化学试剂预处理后的秸秆,粗纤维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其中3%硫酸组效果最佳,较未处理组降低10.27%。(2)发酵处理后,3%硫酸、7%石灰水、15%氨水预处理组的秸秆粗纤维含量显著降低(P<0.05),粗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P<0.05),发酵效果显著优于未预处理组,结合生产实践,石灰水预处理方法更宜推广。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微波辅助NaOH处理玉米秸秆的最优工艺条件,试验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微波预处理玉米秸秆工艺,考察NaOH浓度、微波处理温度、微波处理时间、微波功率对玉米秸秆酶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微波功率为600 W,微波处理温度为80℃,微波处理时间为20 min,NaOH浓度为2.0%条件下酶解率为36.6%,较未处理前提高了2.26倍。说明微波辅助NaOH处理玉米秸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探究油菜秸秆最佳的预处理工艺及其发酵产酶的效果。在油菜秸秆粉末预处理中,以秸秆保留量、预处理秸秆酶解产糖量、初始秸秆比产糖量为预处理的评估指标,考察浸泡时间、处理液浓度、液料比、处理液、秸秆粉碎程度等5个因素对预处理后秸秆粉末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出最佳预处理工艺,以浸泡温度、浸泡时间、处理液浓度作为考察因素。结果显示: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得到最佳预处理的条件为以40~60目的油菜秸秆粉为原料,液料比10 mL/g,温度45℃,在1.1%的NaOH中浸泡36 h。在最优条件下,秸秆比产糖量达0.181 1 g/g。在固态产酶优化试验中考察碳源配比、氮源浓度、液料比、接种量、培养温度、培养时间等6个因素对固态发酵产酶优化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出最佳固态发酵产酶优化条件,以碳源配比、氮源浓度、培养温度、培养时间作为考察因素。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得到最佳发酵条件为油菜秸秆粉和麸皮比为5∶4、硫酸铵浓度为2.5%、液料比1.5 mL/g、接种量5%、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5 d,产纤维素酶活提高至7.923 IU。研究表明,通过对油菜秸秆进行预处理及产酶发酵后,能够显著...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研究了4种配方生产的白腐真菌曲种对奶牛常用粗饲料玉米秸秆的发酵效果,旨在筛选出以玉米秸秆为主料生产白腐真菌曲种的最佳配方,从而为奶牛等反刍动物提供优质的粗饲料。试验菌种培养基分成4个处理组,主料为74%的粉碎玉米秸秆与1%石灰,加入不同配比的玉米粉和麦麸(比例分别为处理Ⅰ20%、5%,处理Ⅱ15%、10%,处理Ⅲ10%、15%和处理Ⅳ5%、20%),用生产好的白腐真菌曲种进行发酵玉米秸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处理30d,各处理组曲种均能发酵玉米秸秆,提高粗蛋白(CP)含量,降低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白腐真菌曲种对发酵玉米秸秆CP含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NDF含量影响显著(P0.05)。74%的粉碎玉米秸秆和1%的石灰添加5%的玉米粉、20%的麦麸配合生产的白腐真菌曲种对玉米秸秆的发酵效果最好,更适宜作为生产白腐真菌菌种的配方。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不同条件处理的氨化玉米秸秆对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分组设计,以3头体况良好、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中国荷斯坦奶牛作为瘤胃液供体,各处理分别以经0.15 MPa、0.20 MPa、0.25 MPa三种压强处理的氨化玉米秸秆为发酵底物(以未处理的玉米秸秆作为对照组),通过体外产气法,测定72 h内6个时间点(第3,6,12,24,48,72小时)的产气量及瘤胃发酵参数。结果表明:各处理组体外瘤胃发酵产气量及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15 MPa、0.20 MPa及0.25 MPa组的体外瘤胃发酵产气量分别提高了43.68%、29.24%及45.02%。0.25 MPa组产气速度明显高于其他三组。各组体外发酵的pH值(6.72~6.82)、NH_3-N浓度(12.06~13.94 mg/dL)均在正常范围内。与对照组相比,0.15 MPa、0.20 MPa、0.25 MPa组乙酸/丙酸的比例均显著降低,其中以0.25 MPa组的效果最为明显。说明快速氨化处理玉米秸秆可显著提高玉米秸秆中纤维类物质的降解率,从而改变玉米秸秆的体外瘤胃发酵模式,改善玉米秸秆品质的最优氨化处理为0.25 MPa。  相似文献   

8.
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处理矮生嵩草和线叶嵩草种子,测定其发芽率。结果表明,NaOH处理对矮生嵩草种子发芽率提高显著(P<0.05),4%NaOH浸泡3h后种子发芽率最高,为86.7%;线叶嵩草经NaOH处理后,4%NaOH浸泡3h、5%NaOH浸泡3、4h后,发芽率均显著提高(P<0.05),5%NaOH浸泡3h后发芽率最高,为18.0%。不同浓度赤霉素(GA)处理对矮生嵩草和线叶嵩草种子的发芽率促进不显著(P>0.05)。低温(4℃)层积30d显著促进矮生嵩草种子萌发(P<0.05),低温层积60d、20℃温水浸泡(10,15和30h)、磨破种皮对2种种子发芽率均无显著促进作用。4%和5%NaOH溶液处理3~5h、低温层积、磨破种皮均提高了矮生嵩草种子发芽指数;4%和5%NaOH溶液处理3~5h提高了线叶嵩草种子发芽指数。  相似文献   

9.
为测定不同规格的通风笼玉米秸秆对体外发酵的影响,选择最适规格的通风笼达到对玉米的优化存储,本试验选取了1、0.8、0.5 m宽通风笼的玉米秸秆为试验组,对照组为传统堆垛法玉米秸秆,每组有三个平行,分别在3、6、12、24、48、72 h测量玉米秸秆体外发酵产气量;在72 h测量不同规格通风笼玉米体外发酵p H、挥发性脂肪酸(VFA)与氨态氮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通风笼法和传统堆垛法的产气量在整体上有显著差异,1 m宽通风笼玉米秸秆的产气量与传统堆垛法玉米秸秆的产气量相比在6个时间点都没有显著差异(P0.05);0.8 m宽通风笼玉米秸秆的产气量与传统堆垛法玉米秸秆的产气量相比在3 h和6 h分别提高28.6%和40%(P0.05),其他时间点无显著差异(P0.05);0.5 m宽通风笼玉米秸秆的产气量与传统堆垛法玉米秸秆的产气量相比3 h时产气量提高35.7%(P0.05),其他时间点均无显著差异(P0.05);三种规格的通风笼产气量相比,0.8 m宽通风笼玉米秸秆的产气量要高于其他两组;传统堆垛法玉米秸秆体外瘤胃发酵的p H极显著高于通风笼法(P0.01),说明传统堆垛法不如通风笼的发酵效果好;不同规格通风笼储存的玉米秸秆体外瘤胃发酵的p H无显著性差异(P0.05);氨态氮浓度以及乙酸、丙酸、丁酸的浓度,四种储存方法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益生菌与石灰复合处理玉米秸秆对东北细毛羊瘤胃发酵的影响.选用4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雄性东北细毛羊,按4×4拉丁方试验设计,分别饲喂玉米秸秆(CK组)、6%石灰处理秸秆(A组)、益生菌处理秸秆(M组)、益生菌与石灰复合处理秸秆(C组),研究其对东北细毛羊瘤胃液pH、氨态氮(NH3-N)浓度、微生物蛋白...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玉米秸秆调制新技术,用不同方法对玉米秸秆进行处理后,与普通玉米秸秆进行对比,研究不同处理方法对玉米秸秆营养价值、物理结构和干物质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膨化发酵处理玉米秸秆可提高其营养价值,使得秸秆细胞被破坏,易于消化,提高瘤胃内干物质消化率|本试验使用的菌制剂发酵效果不明显,虽然用电镜扫描发现秸秆纤维素束结构形成明显沟壑,以及其瘤胃中干物质消化率比膨化发酵玉米秸秆高,但差异不显著(P > 0.05)。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研究酶菌复合处理不同比例芦苇草和玉米秸秆全混合发酵日粮的品质及其体外消化率。试验采用日粮的精粗比为35∶65,每组精料原料组成一致(玉米13%、豆粕7%、胡麻饼粕6%、麸皮4%、枸杞渣5%),粗料为不同比例的芦苇草和玉米秸秆。将芦苇草和玉米秸秆按鲜重比为0∶10 (A组)、2∶8 (B组)、4∶6(C组)、6∶4 (D组)、8∶2 (E组)、10∶0 (F组),分别与35%的精饲料组合。采用纤维素酶和复合益生菌对不同比例的芦苇草和玉米秸秆与精料组合配制的全混合日粮进行发酵处理,每组设置3个重复。发酵处理30 d。结果显示,当精粗比为35∶65的日粮经酶菌复合处理且粗饲料中芦苇草与玉米秸秆的比例为2∶8时,饲料整体感官品质较好,常规营养价值较高,产气最多,组合效果最好。研究表明,粗饲料中芦苇草与玉米秸秆的比例为2∶8有助于提高芦苇草和秸秆饲料的利用率,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通过瘤胃体外发酵法研究不同尿素添加剂量对蒸汽爆破玉米秸秆瘤胃发酵和功能微生物数量的影响。采用2×3双因素试验设计,即2种玉米秸秆底物(未处理玉米秸秆与蒸汽爆破玉米秸秆)和3个尿素添加剂量(0、20、100 mg/dL),体外发酵72 h后测定总产气量、瘤胃发酵参数和功能微生物数量。结果显示:1)蒸汽爆破处理使玉米秸秆中中性洗涤纤维(NDF)和半纤维素含量降低,中性洗涤可溶物(NDS)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增加。2)与未处理玉米秸秆相比,蒸汽爆破玉米秸秆的总产气量显著升高(P0.01);随着尿素添加剂量的增加,总产气量线性降低(P0.01)。3)玉米秸秆类型和尿素添加剂量对干物质消失率(DMD)(P0.01)和氨态氮(NH3-N)浓度(P=0.02)有显著的交互作用,蒸汽爆破玉米秸秆的DMD显著高于未处理玉米秸秆(P0.05);相同尿素添加剂量下,蒸汽爆破玉米秸秆的NH3-N浓度显著低于未处理玉米秸秆(P0.05)。4)与未处理玉米秸秆相比,蒸汽爆破玉米秸秆的总挥发性脂肪酸(VFA)和乙酸浓度显著升高(P0.05);随着尿素添加剂量的增加,玉米秸秆的总VFA(P0.05)和乙酸浓度(P=0.04)存在二次剂量效应。5)玉米秸秆类型与尿素添加剂量对于总菌(P0.01)、甲烷菌(P=0.04)和原虫数量(P0.01)存在显著交互作用。结果提示,蒸汽爆破处理改变玉米秸秆的化学组成,通过增加功能微生物的数量来改善瘤胃发酵;在本底氨浓度(10.82 mg/dL)的基础上,添加适量(20 mg/dL)尿素可提高玉米秸秆体外发酵的总VFA产量,而过量添加尿素则会抑制玉米秸秆体外瘤胃发酵,但蒸汽爆破处理可缓解高氨浓度对其产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PAL材料替代玉米秸秆粉进行发酵床养猪的可行性,以期为PAL材料用作养猪发酵床垫料提供科学依据。以小麦、玉米和锯木屑制作发酵床垫料为对照,以PAL材料替代玉米秸秆粉制作发酵床养猪,4个月后计算猪平均日增重和料肉比,并检测垫料温度、湿度、N、P、K含量和猪舍H2S、NH3浓度。结果表明,以PAL材料替代30%锯木屑的猪增重效果与对照处理较接近;除了以PAL材料替代30%锯木屑的垫料湿度与对照处理相近外,其他处理则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处理;发酵床垫料中N、P、K含量也是以PAL材料替代30%锯木屑的与对照处理较接近;各处理发酵床猪舍H2S、NH3浓度均低于行业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探讨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对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奶牛瘤胃体外发酵特性的影响。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别以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为发酵底物,分析不同添加水平[0(对照)、0.25×107、0.50×107和0.75×107CFU/m L]植物乳杆菌对发酵底物体外发酵产气量(1、2、4、6、12、24、36、48 h)、产气参数、干物质降解率(DMD)、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NDFD)、发酵液挥发性脂肪酸(VFA)、氨态氮(NH3-N)浓度及p H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植物乳杆菌能显著提高玉米秸秆发酵初期产气速率和产气量(1~24 h)(P0.05),以添加0.75×107CFU/m L效果最为理想;添加植物乳杆菌能显著提高水稻秸秆体外发酵后期(36~48 h)产气量(P0.05),而以添加0.25×107CFU/m L效果最为理想。随着植物乳杆菌添加水平的增加,2种底物体外发酵液NH3-N浓度均呈现显著的线性增加效应(P0.05)。不同植物乳杆菌添加水平对2种底物体外发酵NDFD、DMD、发酵液VFA(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和戊酸)浓度以及p H均无显著影响(P0.05)。由试验结果推断,添加植物乳杆菌能促进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体外发酵及其氮代谢,同时对维持p H的稳定平衡具有积极作用,最佳添加水平分别为0.75×107和0.25×107CFU/m L。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不同添加剂对汽爆玉米秸秆发酵品质与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本研究以干黄玉米秸秆为原料,经蒸汽爆破处理后,添加Sila-Max、Sila-Mix、纤维活性菌(活性菌)进行密封发酵,以不添加任何添加剂为对照(CK),发酵60 d后取样分析不同处理秸秆营养成分、发酵品质以及微生物数量变化.结果表明:1)不同添加剂处理下汽爆玉...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不同添加剂对汽爆玉米秸秆发酵品质与微生物数量的影响,本研究以干黄玉米秸秆为原料,经蒸汽爆破处理后,添加Sila-Max、Sila-Mix、纤维活性菌(活性菌)进行密封发酵,以不添加任何添加剂为对照(CK),发酵60 d后取样分析不同处理秸秆营养成分、发酵品质以及微生物数量变化.结果表明:1)不同添加剂处理下汽爆玉米秸秆粗蛋白(crude protein,CP)、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和粗灰分(crude ash,Ash)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与汽爆前干黄玉米秸秆相比,青贮后的汽爆玉米秸秆CP含量提高了2.01~2.05倍,NDF和ADF含量则分别降低了18.16%~20.17%和2.38%~3.94%,淀粉含量活性菌组最高,与Sila-Max、Sila-Mix组无显著差异(P>0.05).2)发酵过程中,活性菌组、CK组出现霉变情况,霉变量分别达5.07%和7.75%,而其余处理组未出现霉变现象.3)活性菌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Sila-Max组汽爆玉米秸秆的乙酸、丙酸、丁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4)不同添加剂处理下,发酵后汽爆玉米秸秆中微生物数量出现不同变化,乳酸菌数量Sila-Max组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好氧细菌和梭菌数CK组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但与Sila-Max组无显著差异(P>0.05);霉菌在Sila-Max、Sila-Mix组均未检测到,在CK组和活性菌组中分别达3.17和3.47 lg cfu·g-1.5)主成分与隶属函数综合分析得出,Sila-Max(0.55)>Sila-Mix(0.42)>活性菌(0.41)>CK(0.20).综上,不同添加剂发酵处理对汽爆玉米秸秆发酵品质及微生物数量有一定影响,活性菌虽能增加乳酸含量,但在抑制有害微生物,防止霉变方面有所欠缺;Sila-Max可以提高乳酸菌、乙酸、丙酸含量,抑制有害微生物活动,防止霉变,并具有抑制二次发酵的潜力;Sila-Mix能够提高汽爆玉米秸秆乳酸菌数量,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活动,防止霉变.综合主成分与隶属函数得分,汽爆玉米秸秆青贮时添加Sila-Max综合表现最优,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为阐明乳酸菌对收获籽粒后玉米秸秆的发酵品质及饲料特性的影响,本实验以收获籽粒后的玉米秸秆为实验材料,笔者将未添加乳酸菌的玉米秸秆与添加乳酸菌的玉米秸秆进行密闭发酵处理。13个月后室温贮藏开封,通过分析测定不同实验组发酵秸秆的化学成分、发酵品质及体外培养等指标来评定乳酸菌对收获籽粒后玉米秸秆的发酵品质及饲料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乳酸菌的添加不但改善玉米秸秆的色泽、气味和质地,而且显著减少(p <0.05)了NDF、ADF含量,干物质降解率和氨态氮含量明显提高。乳酸菌的添加可以保证玉米秸秆发酵初期对乳酸菌数量上的需求,使玉米秸秆能尽早进入乳酸发酵阶段,pH值迅速下降,蛋白分解作用受到抑制,从而导致发酵玉米秸秆中的氨态氮浓度增加,提高了玉米秸秆的营养价值和适口性,使干物质损失降低。  相似文献   

19.
畜禽粪污厌氧消化后产生的沼液处理困难,利用沼液对农作物秸秆类原料进行预处理,可为沼液资源化再利用提供新途径。为了筛选出适合秸秆厌氧消化的鸡粪沼液预处理参数,试验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在中温(35℃)条件下,采用不同添加量鸡粪沼液对玉米秸秆进行不同时间的预处理,分析鸡粪沼液预处理对玉米秸秆纤维素含量、甲烷产量、消化时间及消化液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沼液添加量为70%、预处理时间为7 d时,甲烷累积产量为6 141 mL,较未处理组提高32.41%;甲烷累积产量达到80%时的时间(T_(80))缩短了37.5%;单位挥发性固体(VS)产甲烷量达到228.73 mL/g,比未处理组提高26.14%;沼液pH值、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氨氮浓度和碱度适中,厌氧消化系统稳定性良好。说明鸡粪沼液作为秸秆预处理剂可以有效提高玉米秸秆的厌氧消化性能。  相似文献   

20.
不同纤维源日粮对肉鹅生长性能及屠宰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纤维源对肉鹅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合理利用粗饲料资源,试验选择120只2周龄肉鹅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以玉米秸秆、花生秧、发酵玉米秸秆和苜蓿草粉为纤维源的日粮,饲养6周,测定鹅的体重、耗料量和料重比等生长性能指标及屠宰性能指标。结果表明:2~4周龄时玉米秸秆组日增重最高(P<0.05),料重比最低(P>0.05),5~8周龄和2~8周龄各组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发酵玉米秸秆组和苜蓿草粉组料重比极显著低于花生秧组(P<0.01);在屠宰性能方面除发酵玉米秸秆腹脂率极显著降低外(P<0.01),其余各项指标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说明以苜蓿草粉或发酵玉米秸秆为纤维源饲喂肉鹅的效果要好于花生秧和玉米秸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