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8 毫秒
1.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危害20~60日龄的雏鸡,其中20~40日龄的雏鸡易感性最高而且危害也最大,如何降低鸡群对本病的易感性呢?一、易感原因1、母源抗体低雏鸡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易感性主要取决于体内法氏囊抗体水平的高低,体内法氏囊病抗体越高易感性越低,法氏囊病抗体越低雏鸡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易感性越高。  相似文献   

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威胁鸡群健康的主要疫病之一,造成的危害非常大,尤其是与球虫病混合感染的情况下传播迅速、死亡率非常高。在发生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与球虫病混合感染之后采取有效的手段快速明确诊断并采取措施治疗对于保障鸡群健康意义重大。本文结合某养鸡场的实际情况分析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与球虫病混合感染的诊疗。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明显增多,发病的季节也有所增加,鸡群容易重复感染,因而危害极大,需要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本文通过分析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临床病症、病理变化,深入地探析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急性高接触性传染病,能引起免疫抑制,严重危害鸡群健康和养殖业的发展。本文主要论述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临床症状,预防措施和治疗手段,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危害我国养鸡业发展的主要疾病之一。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主要侵害鸡的法氏囊,导致法氏囊损伤和免疫抑制,使得鸡群对多种疫病的易感性增高,其免疫抑制机理尚不清楚。研究表明,IBDV能诱导体外培养细胞发生细胞调亡,并推测细胞调亡是传染性法氏囊病感染鸡群免疫抑制的机理。为了阐明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导致免疫抑制的机制,以便更好地为IBD的防治提供新的方法和手段,我们对IBDV人工诱导SPF鸡胚法氏囊细胞细胞调亡进行了初步研究。种毒为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提供的IBDV-H株,滴度为LD;。IO“”·mL-‘;S…  相似文献   

6.
吴毅 《中国畜禽种业》2013,9(8):140-14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腔上囊炎、传染性囊病,是鸡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侵害鸡的法氏囊及其淋巴组织的淋巴细胞大量坏死病理变化为特征。1流行特点发病鸡日龄明显变宽,病程延长。最早可发生于1日龄幼雏,晚者产蛋鸡群亦可发病,一般侵害2~11周龄的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养禽业的快速发展,鸡的疫病日渐增多,特别是鸡病毒性传染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高,病程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集中在4-10月份。主要临诊症状为腹泻、颤抖、极度虚弱并可死亡。2014年4月,枞阳县出现疑似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为了解感染的情况,我们从可疑鸡群中选取样本进行了解剖观察,并进一步做了实验室检查。1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双链RNA病毒科的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所引起的,表现为法氏囊淋巴组织和淋巴细胞坏死,发病率高、病程短.临床上该病潜伏期为2~3天,易感鸡群感染后发病突然.本病在经济上的重要表现在2个方面:一方面是有些病毒株对3周龄以上鸡超过20%死亡率;另一方面,雏鸡在早期感染本病后会引起严重、长期免疫抑制.目前还未发现任何一种疗法或维持治疗方法能改变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的感染过程. 一、病例介绍 1.发病症状 70团某养殖户饲养10日龄罗曼雏鸡3 000多羽,暴发传染病,死亡率高.病初鸡群精神尚好,之后发现少数雏鸡突然死亡,鸡群精神萎顿、腹泻、颤抖、极度虚弱,食欲逐渐消失,脱水严重,直至虚脱而死.  相似文献   

9.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因为该病主要侵害鸡的法氏囊,而法氏囊是鸡的免疫中枢器官,所以,发生该病后会出现对其他疾病的免疫抑制,造成免疫失败,使鸡群发生多种病原合并感染,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属于呼肠孤病毒科的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其病理变化以法氏囊肿大出血、肾肿大、尿酸盐沉积为主要特征。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一般与新城疫、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混合感染,造成鸡羽大量死亡,同时还导致免疫抑制,并可诱发多种疫病,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形成鸡群大量死亡。一、典型病例2006年4月12日昌吉市佃坝乡养殖户刘某饲养的2000羽肉鸡,18日龄时突然出现死亡,开始减  相似文献   

1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IBDV主要侵害3~12周龄雏鸡的免疫器官———法氏囊,在孵化后3~6周,当法氏囊生长成熟时,此时鸡群极易感染病毒。该病不但会使感染鸡致病死亡,生产性能下降,而且还会引起免疫抑制和免疫缺陷,导致其它疫苗免疫失败,因而常继发和混合感染多种疾病。近年来,各地虽然对该病加强了防控力度,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仍然是严重威胁养鸡业的一种重要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一、流行特点(一)发病日龄变宽,非典型病例增多且常反复发病第1次免疫后和第2次免疫之前仍然是发病最集中的时期,但近年来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病日龄有增宽的趋势,最早3日龄发病,最长可延长到150多日龄的蛋鸡.一方面典型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另一方面非典型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其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呈非典型性,无明显的尖峰式死亡现象,死亡率不高但病程延长、反复发病的鸡群增多,同批鸡多次发病,有的鸡群肌注卵黄抗体达2~3次,同一鸡场不同批鸡也先后发病.  相似文献   

13.
正中西医结合治疗鸡病,可达到优势互补,能使治疗达到最佳状态,可将养鸡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水平。现以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为例,用中西医药结合治疗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在禽病的预防和治疗过程中,病毒性传染病主要以疫苗接种进行预防。但在临床实践中仍有免疫失败而发病的情况,特别是新城疫、马立克氏病、传染性法氏囊等都是发生在免疫鸡群。治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除有特定的高免血清(或高免卵黄抗体)外,没有其他的特效药物治疗。对  相似文献   

14.
鸡IBD免疫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王建国(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牧医系,新乡453003)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IBDV)所致雏鸡法氏囊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不但能引起鸡群大批死亡,还严重破坏鸡体的免疫系统...  相似文献   

1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感染引起雏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以法氏囊发炎坏死萎缩和法氏囊的淋巴细胞受到严重损害为主要特征。由于该种病毒主要攻击的鸡群的免疫器官,导致身体免疫机能出现障碍,免疫能力受到干扰而引起发病疾病传播。本文主要就一起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病经过、临床症状、病理学变化、实验室诊断方法与防治手段这种分析,希望通过本次具体案例研究,对更好防控该种病毒疾病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禽的一种淋巴组织坏死为特征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目前IBD在世界范围内呈广泛流行.近几年来在新疆地区时有流行,波及乌鲁木齐、昌吉、玛纳斯、克拉玛依、库尔勒、吐鲁番等地.1992年春,阿拉尔垦区某鸡场的小鸡突然大批发病,经临床症状、病理学、细菌学、病毒学等检查确诊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1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发病鸡大多在1月龄,个别鸡群1个半月龄.垦区13团某鸡场养殖40日龄鸡1100多只.发病300多只,发病率27%,死亡110只,死亡率10%,病鸡羽毛杂乱、蓬松、口渴、眼闭或半闭、战粟、脱水、眼窝凹陷,采食减少,精神萎顿.下痢,排水样稀粪.  相似文献   

1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目前养禽业中非常重要的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8.
邢兰君  高社朝 《新农业》2014,(17):42-43
鸡慢性呼吸道病也称“鸡败血霉形体病”,又叫“鸡支原体病”,是由霉形体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呼吸道,该病的主要特征为病程长,发展较慢,在鸡群中长期蔓延,尤其是在气候多变的冬季特别容易流行,如并发传染性喉气管炎,鸡群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更高,可造成鸡只大批死亡,给养鸡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现就一起典型病例报告如下。一、发病情况山东省临清市某养鸡场饲养的1800只笨蛋鸡,鸡群做过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法氏囊、流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对法氏囊、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原的认识,分析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潜在危害,并提出防治对策,以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前,养鸡业发展前景非常看好,经济效益可观,但是,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严重威胁养鸡业的发展。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传染性疾病。以法氏囊发炎、坏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