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药渣栽培大球盖菇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急支糖浆药渣、稻壳为主要原料栽培大球盖菇,筛选最佳栽培配方,以期为降低大球盖菇的生产成本、实现急支糖浆药渣循环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大球盖菇最适栽培配方为40%急支糖浆药渣、60%稻壳,以此配方栽培大球盖菇,产量最高为3.61 kg·m~(-2)、生物学效率为72.20%,投入产出比为1∶1.98,比全稻壳栽培大球盖菇降低成本21.54%,提高利润49.20%。  相似文献   

2.
高棚层架式香菇栽培技术 ,搭建棚架 ,需消耗一定的林木资源 ,成本高。为了提高香菇栽培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我们从1998年开始探索低棚畦式栽培香菇花厚菇模式 ,经过三年的试验 ,取得了良好效果。1 低棚畦式的规格与制作  1场地选择 :场地要求干燥 ,环境无污染源 ,通风良好 ,阳光充足 ,有水源 ,排水方便。 2低棚畦式的规格与制作 :低棚为拱型弹篾塑料棚 ,棚宽 3 m,拱型篾长 5 m,塑料膜宽 5 m ,遮阳网宽 4m。长度视场地而定 ,棚内作两畦菇床 ,每畦宽 1.1m,中间走道宽 80 cm,菇床面比人行道及排水沟高2 0 cm ,菇床上每隔 2 5 cm横架一根…  相似文献   

3.
以秀珍菇为试材,采用不同比例的苹果果渣替代木屑,以熟料袋栽方式进行秀珍菇栽培试验。对不同配方的菌丝生长速度、生物学效率、投入产出比和经济效益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若将各配方污染菌包成本包含在内,以总产量为评价指标,则配方G3(苹果果渣60%、木屑20%、麦麸18%、石膏1%、石灰2.5%、料水比1∶1.9)的净利润和投入产出比(1∶2.37)最高,栽培成本比对照(G0)降低17.93%,经济效益提高7.40%;若不考虑污染菌包的成本,以单袋产量为评价指标,则配方G3的生物学效率最高(76.27%)、栽培成本比全木屑降低39%以上,经济效益比对照提高3.37%;综合评价,配方G3为苹果渣栽培秀珍菇的最适配方,其替代木屑的最大用量为60%。  相似文献   

4.
以平菇"早秋615"为试材,将其栽培在花卉温室大棚闲置空间,通过对比生料栽培和熟料栽培2种模式下平菇子实体在大棚内的生长情况、产量等,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平菇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料栽培模式出菇时间较为集中,76d内子实体转化率为87.5%,子实体含水较多,受瘿蚊危害较重;熟料栽培模式出菇时间较为分散,76d内子实体转化率为71.9%,子实体含水较少,受瘿蚊危害较轻。按当地市场行情估算,生料和熟料栽培模式带来的经济效益分别为1.14万元/667m2和1.68万元/667m2。Bti农药防治瘿蚊幼虫的结果表明,5g/L是最合适的施用浓度。  相似文献   

5.
杏孢菇营养丰富,口感极佳。近年来北方栽培多用熟料袋栽,本文选用生料畦式栽培,生物效率达到100%,生产上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杏孢菇,又名平菇王,是白平菇的一个变种,因其主要生长于伞形花科刺芹等植物上,也称刺芹侧耳。  相似文献   

6.
二氧化氯消毒剂拌料栽培秀珍菇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稳定态二氧化氯一元粉剂溶解和稀释后,拌入栽培基质进行生料栽培秀珍菇,稀释比例(药水比)为1∶(2 300~2 400)的处理对杂菌抑制的效果较好,秀珍菇的生长状况与熟料栽培的相当,但生物学效率略低;装袋后放置168 h再接种,秀珍菇菌丝长势较好,杂菌感染率较低。实验结果表明,二氧化氯可作为一种有开发潜力的食用菌栽培料灭菌剂。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油茶生产中油茶枝条等剩余物栽培大球盖菇的可行性,以油茶枝条为主要原料,以油茶果壳、松木屑、棉籽壳和麸皮为辅料配制培养料,于油茶林下栽培大球盖菇,分析比较供试配方栽培的大球盖菇生物学效率和营养成分。结果表明,配方1即粉碎的油茶枝条添加棉籽壳、麸皮和生石灰经发酵后栽培的大球盖菇产量高、品质好、营养丰富,鲜菇产量达7.08 kg/m2,生物学效率为67.91%。  相似文献   

8.
根据平菇的生长条件,以太极集团涪陵制药厂的补肾益寿胶囊药渣、棉籽壳为主料制定栽培配方,采用室内层架熟料袋栽法进行栽培。结果表明:用中药渣栽培平菇能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最佳的栽培料配方是:中药渣80%、麸皮17%、蔗糖2%、石膏1%,此时的生物学效率为83.6%,投入产出比达到1∶3.3。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大球盖菇高产、高品质栽培管理方式,以木屑、稻壳为栽培原料,比较4个不同畦长×畦宽×畦深处理的大球盖菇出菇时间、产量、品质等,研究不同畦型对大球盖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A大球盖菇单位面积平均产量、单朵平均鲜质量、出菇密度和生物学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可采收4潮菇,但还原糖和蛋白质含量低于试验其他处理;处理B单位面积平均产量、单朵平均鲜质量、生物学效率及氨基酸含量最低;处理C大球盖菇氨基酸含量最高;处理D还原糖、蛋白质含量最高。综上,处理A产量最高,处理D品质最好,为栽培大球盖菇适宜畦型。  相似文献   

10.
谭伟 《食用菌学报》1995,2(1):36-42
比较了短裙竹荪三种室内栽培方法的栽培周期、子实体性状、产量、生物学效率及商品率.三种栽培方法各自具有以下特点:(1)床栽法栽培周期校长(6个月),平均鲜菇产量居中(2.18kg/m~2),生物学效率居中(16.55%),商品干菇产量最高(0.11kg/m~2),商品率居中(37.82%),用种量少(6瓶/m~2).(2)盆栽法栽培周期较长(6个月),平均鲜菇产量最低(0.38kg/m~2),生物学效率最低(2.56%),商品干菇产量最低(0.02kg/m~2).商品率最高(39.02%),用种量少(6瓶/m~2).(3)压块法栽培周期较短(5个月),出菇较集中,平均鲜菇产量最高(2.57kg/m~2),生物学效率最高(25.98%),商品干菇产量居中(0.08kg/m~2),商品率最低(28.77%).用种量大(75瓶/m~2).笔者认为压块法是短裙竹荪室内栽培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大球盖菇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不同栽培料(秸秆)处理对大球盖菇生长及产量影响的比较试验,同时分析了大球盖菇栽培前后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结果表明:熟料栽培(处理3)下的大球盖菇单位面积平均产量、生物转化率最高,其单位面积平均产量与生料栽培(处理1)和发酵料栽培(处理2)相比分别提高214.3%和60.2%,其生物转化率分别提高了78.62、43.29个百分点;且利用秸秆作为栽培料栽培大球盖菇可改良土壤理化性质,增强土壤肥力,改善土壤酸碱性等。  相似文献   

12.
大球盖菇是将乐县大田栽培的主要食用菌之一,为筛选出适合将乐县栽培的高产优质大球盖菇菌种,2016年将4个大球盖菇菌种在葡萄棚内畦床上进行出菇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从三明市三真公司引进的1个大球盖菇菌种产量最高,为10.62kg/m2,子实体丛生的较多,但朵型略小;福建农林大学菌草研究所的大球盖菇菌种产量次之,产量为8.73kg/m2,子实体丛生的少,单生的多,朵型较大。  相似文献   

13.
李友关 《上海蔬菜》2006,(5):34-34,37
冬瓜传统栽培为棚架式,其受光面积较少,通风透气较差,易发生病虫害;而支架式栽培,冬瓜藤蔓顺着支架外侧攀爬,受光面积大大增加,通风透气好,产量高,品质佳,平均667m2产量为7000kg,高者达9000kg,比相同条件下棚架式栽培增幅15%-  相似文献   

14.
正所谓"爆发出菇",即在栽培食用菌时,通过人为调控生长条件,使其出菇形成"爆发"之势,使原来长达3~5个月、出菇3~4潮、生物学效率100%左右的生长,一旦"爆发出菇",传统栽培总体产量的80%甚至100%的产量一次性出齐,生物学效率可超过150%,既可缩短栽培管理时间,又可提高菇品品质,投入产出比大大提高。现将平菇"爆发出菇"的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对菌种进行脱毒处理或引进脱毒菌种  相似文献   

15.
选取苎麻全秆和棉籽壳为栽培料,以熟料袋栽方式进行平菇和秀珍菇的栽培试验,通过对比分析,探讨利用不同比例的苎麻全秆和棉籽壳栽培平菇和秀珍菇的生物学效率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在不同比例的苎麻全秆和棉籽壳配方中,平菇各配方中子实体生长及生物转化率都较好,秀珍菇配方C的生物转化率和投入产出比较好;秀珍菇的生物学效率低于平菇,但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平菇。说明用部分苎麻全秆代替棉籽壳栽培平菇和秀珍菇是可行的,添加40%的苎麻全秆有利于提高秀珍菇的产量和效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芒秆不同基质化处理方式对大球盖菇生物学效率及其营养成分的影响,将芒秆进行5种基质化处理后栽培大球盖菇,并以木屑和桂花枝叶发酵的基质分别为2个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配方4 (碎芒秆97%、麸皮2%、生石灰1%,发酵处理)栽培的大球盖菇产量高、品质好、营养丰富,产量(鲜质量)达11.56 kg·m-2,生物学效率达56.03%。  相似文献   

17.
以杏鲍菇的菌渣栽培双孢蘑菇,分析菌渣对双孢蘑菇产量、子实体农艺性状以及成本利润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杏鲍菇菌渣与牛粪比例3∶1时双孢蘑菇产量和菇质最好,比稻草栽培和纯菌渣栽培分别提高5.23%和13.36%,且菇体紧实致密,单朵菇平均重35.7 g;纯收入最高的为纯杏鲍菇菌渣,达到42.91元/m2,比对照增加39.82%,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8.
试验分别设自然栽培季节和反季节脱袋"长城形"畦式栽培、脱袋覆土栽培、熟料压块栽培和熟料床式栽培各4种栽培模式,用生物统计的方法从中选择出自然栽培季节最佳的栽培模式为熟料床栽模式;在反季节栽培中则以"长城形"畦式栽培模式的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9.
利用紫茎泽兰栽培田头菇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紫茎泽兰作为原料栽培田头菇 ,同时利用稻草和棉籽壳为原料栽培田头菇作对照。研究结果表明 ,代料熟料栽培田头菇的培养基配方中 ,以紫茎泽兰为主要原料的配方A效果最好 ,生物学效率比对照的稻草培养基平均增产 80 %以上。利用紫茎泽兰鲜草和干草作培养基的单产量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玉米芯和大豆秸秆的附加值及栽培平菇效益,采用熟料栽培的方法,研究玉米芯和大豆秸秆不同配比(质量比)料栽培平菇对平菇生长发育及生物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大豆秸秆占比上升,平菇菌丝长势逐渐变弱,但长速无显著差异;平菇生物学效率先升后降,玉米芯、大豆秸秆配比为1∶1时的生物学效率最高。玉米芯、大豆秸秆不同配比间平菇出菇时间无显著差异。玉米芯大豆秸秆复混栽培平菇的最适配比为1∶1,其配方为大豆秸秆44.65%,玉米芯44.65%,麸皮5%,豆粕2%,尿素0.7%,石灰2%,轻质碳酸钙1%。料含水量67.5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