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蒸馏时间对柠檬桉叶得油率及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蒸馏时间是柠檬桉(Eucalyptus citriodora)叶油出油率及其化学成分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采用GC-MS、GC对不同蒸馏时间收集的25年生柠檬桉叶油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柠檬桉叶油水蒸气蒸馏0~2.0 h,得油率为1.220%(鲜叶得油率),柠檬桉叶油中共检测出42种化合物,其中相对含量在1.000%以上的共计6种,分别为香茅醛(58.188%)、香茅醇(12.959%)、新异胡薄荷醇(8.959%)、乙酸香茅酯(7.686%)、对?烷-3-8-二醇(3.062%)、1,8-桉叶素(1.665%)和异胡薄荷醇(1.005%),占挥发油含量的93.524%。对15年生柠檬桉挥发油GC结果显示,当蒸汽量90 m L/min,料液比1:1.8,蒸油时间在0~1.0 h得油率为1.156%,得到的挥发油中香茅醛含量为79.966%,新异胡薄荷醇和异胡薄荷醇含量为9.313%,柠檬桉油特征组分符合GB/T 22179-2008要求。随着蒸馏时间的延长,得到的挥发油相对较少,为了降低能耗,提取的柠檬桉油特征组分符合国家标准,建议工业上将蒸油时间控制在1.0 h。  相似文献   

2.
轮叶蒲桃叶片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比较福建省闽侯产与长汀产轮叶蒲桃叶片挥发油年含量变化,分析不同产地轮叶蒲桃叶片挥发油化学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不同产地轮叶蒲桃叶片挥发油,用GC毛细管柱进行分析,归一化法测其相对含量,并用GC/MS/DS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轮叶蒲桃叶片挥发油主要为萜烯与萜烯醇类化合物.闽侯产挥发油检出成分35个,占总峰面积的84.09%,含量5%以上的主要成分为β-荜澄茄烯(16.31%)、β-杜松烯(10.78%)、Elixene(8.36%)、τ-杜松烯(5.23%);长汀产挥发油检出成分32个,占总峰面积的72.08%,含量5%以上的主要成分为匙叶桉油烯醇(11.29%)、β-芹子烯(8.72%)、τ-杜松烯(8.23%)、τ-依兰油烯(6.68%)、香树烯(6.24%)、α-古芸烯(5.58%).福建闽侯、长汀产轮叶蒲桃叶片挥发油化学成分种类相近,主要成分含量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3.
比较分析新鲜、干燥的薄荷叶、薄荷花及花苞的挥发油化学成分.采用挥发油提取法提取薄荷叶、薄荷花及薄荷花苞的挥发油,用GC-MS进行分析鉴定.实验结果表明:从薄荷叶、薄荷花、薄荷花苞中共检测出28种化学成分,含有许多烯、醇及酮类物质,主要由1-薄荷醇、胡薄荷酮、萜品烯、β-石竹烯和桉叶油醇组成.薄荷花与花苞同薄荷叶的化合物基本相同,干燥薄荷样品特征化合物如1-薄荷醇、胡薄荷酮和异薄荷酮的相对成分较新鲜的含量更多,α-律草烯和反式松香芹醇为花苞独有.  相似文献   

4.
通过蒸馏对东紫苏挥发油进行提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并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东紫苏挥发油中检测出16种化合物,占总挥发油质量的80.32%,其中桉树醇的相对质量分数最高,占43.57%。东紫苏挥发油在1.83~8.29 mg/mL浓度范围内,与DPPH自由基清除率呈现出良好的量效关系,IC50值为12.25 mg/mL,表明东紫苏挥发油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阐明不同无性系杉木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组成特点,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法提取浙江开化4个无性系杉木叶中的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比较了4个无性系杉木叶中挥发油的提取率、化学成分组成和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法的提取率(0.30%~0.52%)高于水蒸气蒸馏法(0.05%~0.11%),其中开化13号无性系的提取率最高。水蒸气蒸馏法所得无性系开化3号、大坝8、开化13号和F24x那1-1叶的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52,59,60和54种化学成分;相对含量在1.00%以上的化合物有26种,其中烯烃类17种、醇类6种、酮类1种和其他类型2种;主要化学成分为α-蒎烯、β-月桂烯、d-柠檬烯、β-榄香烯、β-石竹烯、β-可巴烯、β-桉叶烯和α-桉叶烯,其中β-石竹烯在F24x那1-1中的相对含量最高,为21.21%。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法所得无性系开化3号、大坝8、开化13号和F24x那1-1叶的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51,49,51和40种化学成分;相对含量在1.00%以上的共16种,其中烯烃类10种、醇类4种和其他类型2种;主要化学成分为β-榄香烯、β-可巴烯、β-桉叶烯和α-桉叶烯。两种提取方式所得的4个无性系杉木叶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在组成和含量上均有差异,鉴定出的共有成分分别为41种和24种,且在各无性系中含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金球桧叶片挥发油,利用GC-MS联用技术结合化学计量方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面积归一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质量分数,并对该挥发油抑制大肠杆菌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金球桧挥发油中共检出了46种化学成分,以烯萜类化合物为主,相对含量占总成分的98.75%。挥发油中含量较高的成分有香桧烯(16.88%)、松油烯-4-醇(9.84%)、D-柠檬烯(7.38%)、δ-杜松烯(7.45%)和乙酸龙脑酯(7.33%)等,其中一些成分是医药或化工行业的重要原料。该研究未发现金球桧挥发油对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金球桧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高4-松油醇含量的樟树优良种质为研究对象,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D)从樟树的枝、叶中提取挥发油,测定其含油率,用气相色谱法(GC)测定其化学成分含量,用气质联用法(GC-MS)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发现,叶高得油率和精油高4-松油醇含量是该樟树的特殊显著特点。叶的平均得油率为2.67%;从樟树枝、叶精油中鉴定出相对质量分数≥0.16%组分36种;其中枝、叶精油中均含有的组分23种,含量较高的组分有α-水芹烯、α-蒎烯、香桧烯、邻伞花烃、γ-松油烯、4-松油醇、石竹烯等。其中枝、叶精油中相对含量最高的组分都为4-松油醇,在叶精油中平均含量为27.99%,枝精油中平均含量为35.25%。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分别提取美花红千层Callistemon citrinus叶片和果实中的挥发油,通过GC-MS分析鉴定其化学组成,并通过抑菌圈法测定挥发油对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G-)、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G+)、桉树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G-)、番茄疮痂病菌(Xanthomonas vesicatoria,G-)和溶血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haemolyticus,G+)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叶片和果实中的挥发油得率分别为0.16%和0.48%(鲜重);从美花红千层叶片挥发油中共鉴定出29种成分,占总相对含量的92.84%,其中主要成分为桉叶油醇(50.67%)、α-蒎烯(19.27%)、2-莰烯(7.85%)、D-柠檬烯(3.32%)和p-伞花烃(2.26%),从果实挥发油中共鉴定出27种成分,占总相对含量的91.71%,其中主要成分为α-蒎烯(40.91%)、桉叶油醇(38.57%)、柠檬烯(3.99%)和间异丙基甲苯(2.21%)。叶片和果实挥发油中共有组分只有7种,且同一种组分在相对含量上差异较大。美花红千层叶片和果实挥发油对5种供试细菌均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且叶片挥发油的抑菌活性明显强于果实挥发油和阳性对照硫酸链霉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石榴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β-葡萄糖苷酶对其的增香作用。方法:使用挥发油提取器提取石榴花的挥发油,以GC-MS法进行分析鉴定,用面积归一化法获得各化合物的相对含量。结果:分别从无酶和有酶的石榴花挥发油提取物中确证了42个化合物。证明β-葡萄糖苷酶可以增加石榴花中某些香精成分的相对含量,但也使其中某些成分的相对含量减少。结论:石榴花中的化学成分十分丰富,GC-MS可以对石榴花挥发油进行良好的分离鉴定,同时证明β-葡萄糖苷酶对石榴花的增香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乙烯利诱导形成降香黄檀心材挥发油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加快降香黄檀心材形成的速度,采用乙烯利诱导降香黄檀形成心材,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心材的挥发油,利用GC-MS对提取的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从挥发油中,鉴别出8种化学成分,含量最高的是橙花叔醇(39.06%)。说明乙烯利诱导能够促进降香黄檀心材形成,是一种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使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超临界CO2 流体萃取 - 分子蒸馏提取丁香精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SCDE)萃取丁香精油,然后用分子蒸馏技术(MD)进行精制,所得精油经气相色谱 - 质谱(GC - MS)分析并与传统提取方法比较.正交试验分析结果显示,SCDE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45℃、萃取压力12MPa、解析温度50℃.SCDE得油率达到21.04%,经GC - MS分析共检测出22种成分,主要成分丁香酚GC含量为67.56%,经MD精制后,尽管丁香酚、β - 石竹烯、乙酰基丁香酚3种有效成分的总含量与水蒸气蒸馏法和有机溶剂回流法相差不大,但精油中丁香酚提高至68.75%,精油色泽和流动性明显改善,品质明显提高.SCDE - MD技术萃取丁香精油的得油率为19.18%,高于水蒸气蒸馏法(11.38%)和正己烷回流法(17.40%),而且萃取时间短,色素、树脂含量低.  相似文献   

12.
近红外光谱法测定毛竹综纤维素的含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用近红外光谱(NIR)结合多变量统计分析技术对毛竹综纤维素含量的快速测定。用常规实验室方法测定了54个竹材样品的综纤维素含量,用近红外光谱仪采集相应样品的光谱,对原始光谱进行二阶导数和25点平滑预处理后,从54个竹材样品中挑选41个代表性的样品建模,选择1011~1675nm和1930~2488nm波段区间,用偏最小二乘法(PLS1)和完全交互验证方式建立毛竹综纤维素含量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毛竹综纤维素含量和近红外光谱之间存在非常好的相关性,预测模型的相关系数(RP)为0.95,预测模型的标准偏差(SEP)为0.76%。  相似文献   

13.
应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多花红千层(Callistemon speciosus)叶提取挥发油,利用气质联用仪(GC-MS)分离鉴定,采用GC峰面积归一法确定其相对含量。挥发油得率为1.34%;分离出29个组分,鉴定了其中的21种化合物,占色谱总馏出峰面积的90.303%,其主要成分是1,8-桉叶素(31.987%)、α-松油醇(14.059%)、3-硝基乙醇(13.264%)、瓜菊醇酮(9.246%)、松油醇-4(6.038%)等。  相似文献   

14.
提取技术对香榧假种皮提取物组成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溶剂提取法和两步提取法对新鲜的和风干的香榧假种皮原料进行提取,从提取物得率、性状、组成成分和各成分含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新鲜原料所得提取物得率高于风干原料,两步提取法所得提取物总得率高于另外两种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新鲜原料的提取得率为5.54%,风干原料为1.98%,GC和GC-MS分析结果表明新鲜原料主要成分为单萜类化合物,风干原料主要成分为倍半萜类化合物。新鲜原料的溶剂提取物得率高于水蒸气蒸馏法,且随着溶剂不同,得率略有变化,其中使用甲苯时得率为21.84%,使用正己烷时得率为16.01%,主要成分皆为二萜类物质;新鲜原料的两步法提取所得组分分为精油和提取物两部分,其中精油的得率、性状、组成与水蒸气蒸馏方法一致,提取物的得率、性状、组成接近于溶剂提取法,只是组分含量略有变化。对香榧假种皮进行两步法提取比较有利于精油和提取物的有效分离及利用。  相似文献   

15.
引进亚洲薄荷在西双版纳小面积种植,研究了其生长适应性和得油率:亚洲薄荷在西双版纳适宜种植,一年可收二次;得油率最高达7.96‰;水肥不足和病虫害的危害使其生物学产量降低,影响油的产量。  相似文献   

16.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SFE-CO2)和水蒸气蒸馏法(SD)从川桂叶中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所得挥发油存在较大差别,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得到挥发油的产率为1.6%,主要成分是香豆素(32.5%),芳樟醇(19.9%),棕榈酸(10.4%),而水蒸气蒸馏法得到挥发油的产率为0.9%,主要成分是芳樟醇(69.0%)、丁香烯(4.6%)、氧化丁香烯(2.7%).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香榧(Torreya grandis cv.Merrillii)假种皮精油的化学组成,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别对两种方法提取的精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精油中分离出58种组分,含有较多的大分子香味成份和非挥发性成份;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精油中分离出62种组分,其中以挥发性组分居多。两种方法提取的精油中有11种组分是相同的,主要挥发性组分均为α-蒎烯和柠檬烯。  相似文献   

18.
宁波苦丁有效成分提取方法的比较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DE)、乙醇法(EE)、超声波法(UWE)、微波法(MAE)和超临界CO2萃取法(SCDE)提取宁波苦丁有效成分,得率分别为:0.048%、0.011%、0.631%、0.522%和0.935%,毛细管GC-MS法分别鉴定出10、9、12、9和20种成分,体外抗氧化活性测试均显示了抗氧化结果,活性强度依次为:超临界CO2萃取法>超声波法>水蒸气蒸馏法>乙醇法>微波法.  相似文献   

19.
蒸馏的持续时间是影响互叶白千层精油质量及出油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不同蒸馏时间段收集的互叶白千层精油的化学成分及出油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蒸馏时间段的延长,互叶千层芳香油的主要化学万分的含量及其出油量均下降,在0-120min内,出油率已超过98%,120-150min阶段其出油率不到2%。而高沸点的环烯烃及其醇类却随着蒸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因而可能通过控制蒸馏时间,提高互叶白千层精油的质量,同时可以降低能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