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入WTO后,我国粮食市场更加开放,国内粮食市场与世界粮食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为了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应该合理利用国际市场来调节国内粮食市场。本研究首先分析了我国粮食进出口贸易的现状和国内粮食价格的波动,利用多元回归模型从粮食整体视角探究了粮食进出口贸易对国内粮食价格的影响,利用一元回归模型探究粮食分品种进出口贸易对国内粮食价格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从粮食整体视角来看,还是从粮食分品种视角来看,当我国粮食进口量增加时,国内粮食价格上涨;当我国粮食出口量增加时,国内粮食价格下降,说明我国粮食进出口贸易的调控机制并没有起到调节国内粮食价格的作用。最后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国际国内粮食市场环境为背景,运用相关分析、逐步回归等方法重点研究了影响我国粮食进口的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风险因素.研究发现,国际粮食价格波动与国内粮食价格波动对我国粮食进口具有显著影响,国际粮食供应量对我国粮食进口影响不是很显著,国内粮食供应量是影响我国粮食进口的主要显著因素,但是人民币汇率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波动与粮食进口关系不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粮食进口风险规避措施,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WTO背景下中国粮食生产波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入WTO后国际粮食市场对国内粮食生产波动的短期影响主要是通过价格机制传导的。由于中国粮食生产的特点,从粮食价格下降直接推测粮食生产下降是失之偏颇的。从粮食生产波动原因,粮食贸易与粮食生产波动的关系,农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研究了中国粮食生产波动问题。  相似文献   

4.
王瑞峰  李爽 《南方农业学报》2017,48(11):2100-2106
[目的]实证分析贸易成本对我国粮食进口需求函数短期及长期的影响,从贸易成本角度为我国粮食安全、粮食生产及粮食对外贸易等提供理论借鉴.[方法]在马歇尔需求函数的基础上加入贸易成本因素,构建我国粮食进口需求函数,并基于1993~2015年粮食进口数据,对传统进口需求函数和加入贸易成本变量的进口需求函数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我国粮食进口需求对收入、相对价格和贸易成本均具有长期和短期协整关系.从长期来看,贸易成本对我国大豆进口需求的影响变化较大,而对小麦、玉米和大米的进口需求影响较小;从短期来看,贸易成本对我国各类粮食进口需求的影响程度较大,尤其是对玉米和大豆的进口需求影响尤为显著.[建议]处理好粮食进口与国家粮食安全的关系;降低粮食生产成本,更好地满足国内粮食需求;实施粮食进口多元化策略,分散粮食进口集中度;降低贸易成本,更好地利用国际粮食市场,以满足国内粮食供需缺口.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用2007年1月至2019年3月的月度数据,采用因子增广型向量自回归(FAVAR)模型分析了国际粮食价格因子、粮食贸易因子、全球粮食库存因子和能源及汇率因子对国内粮食价格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国内粮食价格易受国际因素的影响;国际粮食价格因子对国内粮食价格的影响滞后1期;全球粮食库存因子对国内粮食价格的影响最弱,国内粮食价格对国际粮食价格因子的响应最大,国际粮食贸易因子对国内粮食价格的影响持续性最长;从不同粮食品种来看,玉米更易受国际粮食市场、国际粮食贸易和能源及汇率等国际因素的影响;国际粮食价格因子、能源及汇率因子在国内各类粮食价格波动中贡献相对较大,全球库存因子贡献最小。因此,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应注重利用国际市场信息研判形势,精准实施调控政策,维持粮食价格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6.
粮食危机爆发后,面对三轮粮食价格飙升,主要粮食进口国以及粮食出口国都调整了贸易政策,都是加强以"奖入限出"和市场隔离为特征的贸易保护,通过降低进口关税、限制出口、削减消费税、增加食品补贴、实行价格限制等措施来保障国内粮食供给,抑制国内粮价上涨。但是在粮食危机的反思中,这种保护趋于理性和克制。国际粮食市场的保护主义回归主要根源在于短期政策的有效性,外部成本较低以及国家主权的超越性。在进口不断增长的背景下,为规避粮食安全风险,我国须发展国内生产,完善价格预警系统,分散进口来源地,加强双边及区域合作,鼓励企业走出去,运用多边贸易规则争取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7.
我国粮食储备调控体系的现状与完善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粮食储备是粮食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及粮食供求平衡和市场价格平抑的重要手段.本文首先阐述了粮食调控体系建设的必要性,表现在能有效应对不确定性的气候灾害变化所引发的粮食生产遭灾减产、能应对世界粮食价格异动和对我国粮食市场及供求平衡冲击以及调节区域粮食供求平衡、缓解国内粮食供求矛盾.当前,我国虽然建立了相对完备的粮食储备体系及管理制度,储备能力和储备技术水平不断增强,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的看到,粮食储备体系中仍然存在有对储备粮功能认识不足,储备结构、布局不合理,储粮基础设施落后,农户储备条件落后,各储备主体之间的协调不力等问题.接着分析了影响粮食储备的主要相关因素,如粮食产量、粮食消费需求、粮食价格、粮食储备政策制度和粮食进出口贸易及国际粮食形势,最后从粮食储备体系、承储主体、农户储备这几个角度提出了完善粮食储备调控体系的对策建议,以期保证粮食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8.
加入WTO后,研究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已不能只局限于从国内的粮食供求情况出发,而必须同世界粮食供求情况联系起来,为解决我国粮食安全找到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更为灵活的回旋余地。为此,笔者就利用国际市场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空间与贸易战略作如下探讨。一、我国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9.
主编速递     
《农业展望》2014,(6):3-3
<正>近年来几大主粮的进口增速高于国内产出增速,中国已进入粮食产品全面净进口时代,粮食问题仍十分严峻。《中国粮食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指出,我国粮食贸易依存度将进一步提高,粮食安全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需有效利用贸易,统筹兼顾立足国内和适当进口两个原则,保障中国粮食安全。《中国粮食贸易中虚拟耕地贸易量分析》认为,虚拟耕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耕地资源紧张的局势,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但中国虚拟耕地贸易结构单一,为确保粮食安全,需加强农业保护,立足国内粮食基本自足,适度进口耕地资源。  相似文献   

10.
世界粮食产业发展现状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一军  刘岩 《农业展望》2012,8(1):39-42
50年来,世界农业取得了巨大进步,粮食产业发生很大变化。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市场粮食供求变化引起粮食价格波动,对中国粮食产品贸易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中国粮食供求状况以及国内相关粮食产品的价格.最终影响中国粮食生产和消费行为。因此,研究目前世界粮食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各主产国的产业支持政策,分析世界粮食供求形势及未来变化趋势,探寻其变动对中国粮食产品生产、消费、贸易、价格等方面的影响,从而制定合理的粮食产业发展政策,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粮食贸易政策影响粮食价格和粮食安全,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采用混合研究方法,系统考察建国以来我国粮食进出口贸易政策的变迁历程与演化逻辑.粮食进出口贸易政策历经沉寂与萌芽、改革与探索、系统与完善、创新与深化4个阶段;从最初"不吃进口粮"过渡到"适当进口",从"进出口适当调剂"到"统筹两个市场",进而"走出去",勾画出粮食进出口贸易政策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演化逻辑.增强粮食贸易政策精准性,改善粮食贸易政策响应能力,推进粮食进出口政策体系建设是我国粮食贸易政策发展的未来进路.  相似文献   

12.
韩一军 《农业展望》2008,4(1):24-27
通过对近几年来国内外粮食生产与供求的分析,指出近年来粮食生产增长乏力,国际供求关系紧张,粮食价格出现大幅上涨;我国粮食连续四年增产,国内供给比较充裕,粮食价格相对平稳;国内外粮食价差拉大,我国价格竞争力增强,但仍呈净进口格局。对未来发展进行判断和展望,提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必须立足国内生产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实现未来我国粮食安全的粮食贸易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分析了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粮食贸易的发展变化趋势,以及近20年粮食进出口品种结构变化和不同粮食品种进出口情况的变化。未来我国实现粮食安全的基本对策为:①适当增加粮食进口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必然的、经济的、有效的选择;②广泛参与世界粮食贸易,合理利用国际市场,保持90%左右的粮食自给率;③适当增加玉米和小麦的进口,控制稻谷的进出口规模。  相似文献   

14.
我国粮食贸易特点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艳君 《农业展望》2012,8(2):46-50
中国粮食贸易特点主要表现在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总体以进口为主;贸易品种结构不平衡,进口来源国(地区)集中。中国在世界粮食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粮食进口在世界粮食进口贸易中所占比重大幅提高,而出口占比已降至很低水平。中国粮食进口对国际市场相关粮食品种价格影响越来越大,也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粮价的联动性增强。粮食供需缺口将长期存在,贸易依存度可能进一步提高,需要平衡粮食自给和进口贸易的关系,确定合理的进口空间,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5.
我国粮食自给率与粮食贸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炳生 《中国农垦》2006,(12):27-29
粮食安全是国家重大战略问题。本文从宏观把握的角度,对我国粮食需求、粮食发展与国际粮食贸易等问题进行了研穷分析与预测,进而提出了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思路,值得关注。本文的一些观点和研究结论,对于农垦粮食发展的安排,亦深具重要参考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已对全球粮食供应链造成冲击,同时助长了粮食囤积与断供倾向;强劲的粮食需求导致国际粮食价格快速上涨,对我国粮食进口产生较大压力,国内粮食价格出现随之上涨的趋势。为保障我国粮食市场的充足稳定供应,要长期坚持"口粮自给"的粮食安全战略。山东在春季农业生产中采取有效措施,稳定粮食生产,取得较好成效,受疫情影响不大;但在国外疫情持续蔓延情况下,须坚持防疫与生产双硬核运行,探索建立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农业生产技术规范,确保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7.
粮食金融化的发展加剧了国际粮价的波动,以1989年1月至2013年7月大豆、玉米、小麦和稻米期货价格为研究对象,采用GARCH类模型回归发现国际粮价波动具有明显的聚集性和不同于一般金融市场的非对称性,即粮食价格上涨的利好信息引发的粮价波动要大于粮食价格下跌的利空消息引发的波动。表明政府在监测和调控粮价时,更应该警惕粮价上升阶段的波动对我国粮食安全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背景下,探究世界粮食贸易的发展格局与趋势,有助于中国对国际粮食贸易市场做出合理地预判,进而更有效地保障中国粮食安全。【方法】基于1990—2020年玉米、水稻、小麦三大主粮的世界贸易数据,采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世界粮食贸易网络模型,利用复杂网络相关测度指标对世界粮食贸易的格局与趋势分析。【结果】31 a间,世界粮食贸易网络经历了迅速扩张到缓慢增长的过程,贸易网络日益复杂化;1990—2020年世界粮食贸易网络连通性增强,各个国家(地区)之间的联系趋于紧密,呈现“抱团化”趋势;玉米、水稻、小麦三大主粮贸易的核心出口国(地区)变化不大,而核心进口国(地区)波动性较强;中国在出口贸易中拥有众多合作伙伴,是世界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在进口贸易中,贸易集中度高(尤其是玉米),对贸易伙伴的依赖性较强。【结论】利用国际粮食贸易补充与保障中国粮食市场时,应充分考虑世界粮食贸易网络的复杂性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01—2014年的年度数据,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在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的大背景下,对中国粮食贸易中虚拟耕地进口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人口对中国粮食虚拟耕地净进口量的影响最为显著;全球对中国粮食的需求量及中国谷物单产对粮食虚拟耕地净进口量的影响显著;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对粮食虚拟耕地净进口量的影响较为显著;全球谷物平均单产、中国有效灌溉面积对粮食虚拟耕地净进口量的影响不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耕地资源的相应措施,以确保中国的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20.
孙顺强  朱桂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8334-8335,8354
运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模型,构建考虑粮食直接补贴影响因素的现阶段我国粮食生产影响函数经验模型,并利用2004~2007年29省的相关面板数据估计我国粮食直接补贴对粮食产量影响的弹性系数,对比分析了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因素对我国粮食产量影响的有效性和局限性。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粮食直补对粮食产量影响的弹性系数为0.002 3,在现有补贴制度和水平下,粮食直接补贴对粮食产量的增加有积极作用,但作用有限;粮食价格对粮食产量影响的弹性系数远大于粮食直补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弹性系数,因此,政府在加强和完善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同时,应充分重视利用市场机制适当提高粮食价格对促进粮食安全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