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近年来,有关冬枣贮藏保鲜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报道很多,但不少贮藏库烂果率仍很高。笔者2000~2006年在河北省黄骅市孔店村进行冬枣贮藏试验。通过总结和调查分析认为,冬枣贮藏保鲜是一项综合配套技术,只注重贮藏保鲜过程还远远不够,要想达到理想的贮藏保鲜效果,除必要的贮藏设施和  相似文献   

2.
由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研究员王文生主持研究的“冬枣冷藏综合保鲜技术”,2004年2月13日通过了天津市科委的科技成果验收。过去,冬枣保鲜一般采用气调贮藏、减压贮藏、冷库套袋贮藏3种方法,采用前两种方法贮藏,保鲜期可达3个月,但投资较大且贮藏质量不好控制;采用后一种方法贮藏,保鲜期一般可达两个多月。“冬枣冷藏综合保鲜技术”采用集成的方法,将冷藏温控、微孔膜包装、保鲜剂处理、臭氧净化技术集于一体,能使商业化贮藏的冬枣保鲜完好率达95%以上,保鲜期达4个多月,而且操作简便,成本低廉(保鲜成本仅为气调贮藏和减压贮…  相似文献   

3.
冬枣营养价值丰富,但易软化、腐烂,不耐贮藏,通过对冬枣的采后生理生化、影响保鲜的因素及保鲜技术进行综述,旨在为冬枣保鲜提供实践指导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聚乙烯果蔬气调保鲜袋对冬枣的保鲜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山西省农科院农产品保鲜研究所研制的聚乙烯果蔬气调保鲜袋,可以控制CO2的排出和O2的进入,同时能保持湿度。以该保鲜袋为试材,进行了冬枣贮藏保鲜试验,结果表明,用这种气调保鲜袋贮藏冬枣,冬枣的保鲜期可以达到115d,达到了气调库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5.
季铵化壳聚糖对冬枣的保鲜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吉平  王娟  郑学勤 《果树学报》2007,24(2):244-247
为研究季铵化壳聚糖(HPTAC-CTS)对冬枣的保鲜效果,于-1℃~-2℃冷藏温度下,采用2%季铵化壳聚糖对冬枣进行涂膜保鲜处理,可保鲜贮藏冬枣80d。贮藏后果实不变形,果皮硬度高,果肉仍然很脆;腐烂率低于4%,好果率超过96%;失重率低于<5%,外观、口感可达贮藏前的水准;含糖量、含酸量、维生素C含量基本不变,保持原有风味和营养。  相似文献   

6.
冬枣十分俏销,但其自然保鲜能力较差,采后极易失水皱缩或霉烂变质,市场供应期甚短,严重妨碍冬枣生产和枣农收益提高。笔发现适度推广农房简易贮藏保鲜技术,投资小、成本低、操作简便,好果率明显提高,既延长了贮藏保鲜期和市场供应期,增加了枣农收益,还为大量贮藏保鲜提供了经验,枣农朋友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7.
冬枣贮藏要想达到理想的保鲜效果,除创造适宜的贮藏环境外,还应配合必要的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8.
2006—2008年,我们与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联合进行了鲁北冬枣贮藏保鲜及包装材料技术研究,取得了普通冷库贮藏保鲜期达到100d左右的良好效果。现将普通冷库贮藏鲁北冬枣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
冬枣果皮较薄,果肉脆嫩,含水量较高,采收后在常温下仅能保鲜6~7 d,以后会很快失水、萎蔫、变软、酒化(果肉有酒味)和腐烂,失去商品价值,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只有搞好冬枣的贮藏保鲜工作,才能提高冬枣的商品价值、延长冬枣的供应期,使冬枣增值、保值,枣农增收.  相似文献   

10.
冬枣果皮光亮赭红、皮薄肉脆、细嫩多汁、甘甜清香,品质极佳。为大幅度提高冬枣栽培的经济效益,本文介绍了冬枣建园、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期管理、病虫害防治、果实贮藏及保鲜等技术,促进冬枣的高效栽培。  相似文献   

11.
冬枣作为渭南市大荔县的主推产业,因其独特的口感、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良好的经济效益而受到大众的喜爱。由于冬枣自身的生理特性,采后极易出现皱缩、腐烂、酒软霉化等问题而无法长期贮藏,从而降低经济效益。因此延长冬枣的贮藏期,提高商品率,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难点。目前,国内外已有关于冬枣采后生理变化和贮藏保鲜技术研究,但多集中在采收标准、贮藏温度和贮藏方式方面,在应用保鲜剂对冬枣进行防腐、减缓酒软方面,还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尤其是1-MCP(1-甲基环丙烯)在冬枣贮藏方面鲜有研究。  相似文献   

12.
徐雅玲  向延菊 《北方园艺》2015,(24):139-142
以新疆和田冬枣为研究对象,采用低温冷藏方法,研究了不同药剂处理对冬枣贮藏保鲜的效果。结果表明:氯化钙和甲基托布津处理能抑制冬枣的腐烂,对贮藏保鲜有利。贮藏56d后,以0.10%甲基托布津溶液处理其腐烂率最低(48.40%),维生素C含量最高(58.864 6mg/100g);1%氯化钙和0.10%甲基托布津溶液处理其失重率最小(2.49%)、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17.75%);0.05%甲基托布津溶液处理其果实硬度最大(8.68Pa);1%氯化钙和0.05%甲基托布津溶液处理其可滴定酸含量最低(0.33g/100mL)。综合考虑,以采用0.10%的甲基托布津溶液处理的效果较好,能较好地保存冬枣的营养成分,延长冬枣贮藏保鲜期。  相似文献   

13.
以冬枣为试材,在低温冷藏库(-1~0℃)冷藏条件下,研究了微孔保鲜膜、聚乙烯打孔袋、聚氯乙烯打孔袋包装对冬枣生理及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定期统计其转红指数和腐烂指数,同时测定失重率、硬度、维生素含量、含糖量、含酸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微孔保鲜膜能明显抑制冬枣转红指数的升高,维持较高的硬度,延缓果实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可滴定酸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处理.微孔保鲜膜结合低温冷藏库保鲜冬枣,能很好地保持冬枣固有的品质,保鲜效果极佳.  相似文献   

14.
冬枣是泛指果实生育期在120天以上的晚熟品种。据《中国枣树志》记载,我国现有冬枣品种约20个,占枣品种总数的2.8%。近年来,随着果品贮藏保鲜技术的发展,过去少量庭  相似文献   

15.
测试并分析与冬枣果实贮藏后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乙醇脱氢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适合的气调贮藏(O2体积分数12%~15%,CO2体积分数为0)可以明显抑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有效地延缓了多酚氧化酶活性高峰的到来,阻止了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升高,可以达到较好的贮藏保鲜效果,延长冬枣的贮藏时间.气调贮藏可提高乙醇脱氢酶的活性,尤其是在贮藏后期这种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10多年来薛城冬枣的研究成果,包括坐果与落果习性,栽培技术,果肉木质化现象,选优,贮藏保鲜等,展望了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7.
据《中国农业科学》2005年第10期报道,陕西师范大学科研人员进行了低温、减压、臭氧处理冬枣贮藏试验研究,确定了冬枣贮藏的适宜条件:在给贮藏环境提供充足的水分湿度条件下,温度控制在-2℃;每隔10d(天)用30mg/m3的臭氧(O3)处理半小时,之后立即除去臭氧;每天抽真空1次,使压力保持在40.5~47.0kPa。试验表明,可降低果实呼吸强度,抑制酶活性和霉菌繁殖,减缓淀粉和维生素降解速度,防止果实腐烂和冻害发生,保持果实硬度等,冬枣可贮藏140d(天),好果率达92.6%。低温、减压、臭氧处理保鲜冬枣…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 ,我们摸索出了一套冬枣采前与采后相配套的管理措施 ,采用气调贮藏保鲜技术 ,保鲜期可达1 0 5d(天 ) ,而且果实色泽鲜艳 ,口感风味纯正 ,效益提高 6~ 8倍。现将有关冬枣采前管理与气调贮藏保鲜技术介绍如下。1 采前管理技术1 1 防治病害 ,摘除病果 危害冬枣果实的主要病害是炭疽病和轮纹病 ,也是贮藏期的主要病害 ,主要是由田间带入贮藏库内 ,因此 ,搞好采收前的病害防治 ,减少病源至关重要。每次降雨或大雾后 ,应及时喷布多菌灵、代森锰锌、菌谱杀、大生M— 45、诺星等杀菌剂 ,同时要将树上的病果、伤残果及早摘除 ,并远离枣…  相似文献   

19.
由山东省农科院完成的冬枣生物保鲜技术研究,通过山东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其核心技术作为冬枣的一种新的保鲜方法已申请专利。该研究首创了冬枣保鲜活性“A、B”溶液,用于冬枣保鲜,有效延长了冬枣保鲜期,并能有效延长货架期。保鲜  相似文献   

20.
孙平 《落叶果树》2014,46(6):55-55
冬枣果皮较薄,果肉脆嫩,含水量高,采收后在常温下只能保鲜6~7天.延长冬枣的贮藏期对于冬枣增值、枣农增收十分重要.采收.冬枣的采收期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3个时期,前期采收的果极不耐藏,中期和后期采的枣可用于贮藏.要用手采,不能用棒打、摇树震动采、使用乙烯利辅助脱落采,以免造成机械伤害和激素催熟而影响贮藏效果.挑出病虫果、畸形果、小果、成熟度低于白熟期的果.按枣果成熟度和大小分级,短期贮藏2个月以下时,成熟度可分为全红、大半红、半红及白熟果;中长期贮藏2个月以上时,成熟度选择半红、少半红、微红和白熟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