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5 毫秒
1.
茯砖茶中散囊菌的产毒性研究Ⅱ.冠突散囊菌的菌体毒性测定王志刚,程苏云,童哲,王钦升(浙江省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杭州310009)(浙江省军区卫生防疫检验所杭州310002)关键词茯砖茶,冠突散囊菌,产毒,卤虫生物测试法keywords:FuzhuanB...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茯砖茶中冠突散囊菌的液体培养和茶叶提取液培养.旨在研究茯砖茶中冠突散囊菌的代谢产物对茯砖茶品质形成机理及其对茯砖茶功能性成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散囊菌是茯砖茶发酵中的益菌。18份茯砖茶样的分离鉴定结果表明,散囊菌的最高含量达1700000 CFU/g,平均含量是24000 CFU/g;并分离到7种散囊菌,它们是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匍匐散囊菌(Eurotium repens)、间型散囊茵(Eurotium intermedius)、谢瓦散囊菌(Eurotium chevalieri)、阿姆斯特丹散囊菌(Eurotium amstelodami)、赤散囊菌(Euro-tium rubrum)和一种未定名的散囊菌(Eurotium sp.),其中前5个菌是优势种类。文中还对它们的分类及产毒性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冠突散囊菌是黑茶类茯砖茶发花过程的主要微生物,通过它的代谢作用不仅能够改善茶叶的品质,还可以增加许多微生物代谢活性物质。本文主要对茯砖茶中冠突散囊菌及其代谢产物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探讨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茯砖茶发花过程中优势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对茯砖茶发花过程中优势菌--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的特征、生长条件、毒性、营养保健作用及发花过程中茯砖茶主要成分变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是茯砖茶“发花”过程中形成的优势菌种,是目前研究较深入的发酵类真菌。冠突散囊菌发酵茶叶后可改善茶汤滋味与香气,赋予茶叶多种活性生理功能。综述了冠突散囊菌的分离与鉴定、对茶叶品质的影响以及冠突散囊菌发酵茶的功能活性等方面的研究结果,旨在为冠突散囊菌发酵茶新产品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茯砖茶冠突散囊菌多样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湖南的不同地区采得较具代表性的茯砖茶样品7种,分离纯化各样品中优势微生物"金花菌"。以广东微生物研究所鉴定确认的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作为标准菌株,描述并比较各菌株平板培养下菌落大小、形状、颜色、质地等特征,以及电镜下有性型与无性型等生理结构的差异,并依据各菌株形态特征上的典型差异对它们予以初步命名。结果表明:七株菌株均属于冠突散囊菌,但在形态和在生理等特征上有四种却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分化,可能属于冠突散囊菌的变型。本研究为冠突散囊菌多样性的鉴定与不同生理小种的命名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用单孢子接种,分别通过固体平板培养与液体培养,测定氟对分离自黑茶的6株冠突散囊菌和1株黑曲霉生长的抑制率、菌体生长速率和菌丝生物量,研究氟对各菌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6株冠突散囊菌在含氟2 000 mg/L、黑曲霉在含氟1 800 mg/L的固体培养基中能生长。100 mg/L剂量的氟对冠突散囊菌生长的抑制率为0.76%~10.24%,对黑曲霉的抑制率达35.71%。随氟浓度的增加,生长速率变小,抑制率增大。液体培养中,100 mg/L的氟对冠突散囊菌与黑曲霉菌丝生物量的抑制率分别为34.47%、80.59%。冠突散囊菌的子囊孢子与黑曲霉的分生孢子对氟具有较强的耐受性,且两种培养方式表明冠突散囊菌比黑曲霉更耐氟。  相似文献   

9.
冠突散囊菌是茯砖茶"发花"过程中的优势菌,其体内含有丰富的吲哚类生物碱类代谢产物。吲哚生物碱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抗过敏、抗辐射、抗紫外和抗肿瘤等重要的生物活性,开发前景广阔。为提高吲哚类生物碱类代谢产物的产量,本研究考察了冠突散囊菌繁殖、生长与发酵的影响因素,并利用薄层色谱(TLC)、高效液相色谱(HPLC)、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对其发酵产物内含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冠突散囊菌在察氏固体培养基上能快速繁殖,8 d内能产生大量的成熟孢子,液体培养的最佳条件与时长分别为pH 6.0、温度30℃、转速200 r·min~(-1)和培养时长6 d;鲜茶干粉、鲜茶提取物、茯茶粉、茯茶提取物和色氨酸等能显著诱导吲哚生物碱的合成,其中色氨酸诱导效应最强;内含成分分析表明,TLC可分离出至少10种冠突散囊菌代谢物质,HPLC与LC-MS检测分析其代谢产物的主要成分为吲哚类生物碱,产量达到2.45 g·L~(-1)。本研究为茯茶冠突散囊菌的高值化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茯砖茶中冠突散囊菌纤维素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茯砖茶中分离出冠突散囊菌,对其进行液体发酵培养,制备成粗酶液。在不同条件下处理粗酶液,运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还原糖法测定纤维素酶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冠突散囊菌所产纤维素酶酶活最佳温度是50℃,最佳pH值是4.8;在30~50℃,pH4~6范围内有较高的稳定性;Ca2+、Mg2+离子对酶活有激活作用,Mn2+、Zn2+、Pb2+离子对酶活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冠突散囊菌在不同茶类及几种植物材料上“发花”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采用几种不同茶类和植物材料为研究对象,在模拟茯砖茶工艺条件下进行"发花"试验。结果表明,在没有冠突散囊菌接种的情况下几种试验茶类和植物材料均可获得良好的"发花"效果。通过对"发花"菌采用稀释平板分离法得到的菌株进行菌落特征分析和个体形态观察,可初步判断为冠突散囊菌。并对冠突散囊菌的营养需求、孢子传播途径以及开发多功能复合保健茶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康砖和青砖茶中散囊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砖茶加工过程中微生物对砖茶品质有重要影响。茯砖茶中的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 (Raper & Fennell) Malloch & Cain;也称“金花菌”)直接影响茯砖茶的品质,而康砖茶和青砖茶中却被认为不含“金花菌”。但是,有研究指出,康砖、青砖等砖茶中都含有多种真菌,康砖茶品质主要是湿热和微生物作用引起内含物变化而形成。然而这些微生物的种类、生物学特性以及它们在砖茶加工过程中的作用,未见后续报道。  相似文献   

13.
以夏秋茶为主要原料的茯茶对促进茶业发展、提高茶叶生产效益、增加茶农收入具有重要意义。“散茶发花”工艺可克服传统“茯砖茶”工艺工序繁琐复杂、耗时长、发花质量不可控、饮用不便等缺点,为普及夏秋茶的饮用提供了新方法,为茯茶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通过在茶叶上人工接种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并控制一定的温、湿度条件,促使该微生物生长繁殖,形成大量金黄色闭囊壳,最终形成茯茶特有的色、香、味品质。目前,利用冠突散囊菌散茶发花工艺提高茯茶品质的研究备受青睐,市场发展前景广阔。本文综述了散茶发花工艺流程及原理、散茶发花加工过程中物质的变化及对茶品质的影响,冠突散囊菌的特性及其发酵应用等内容,以期为其深入研究和开发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温琼英  刘素纯 《茶叶科学》1991,11(Z1):56-62
采用微生物学的方法,探讨了茯砖茶发花中的优势菌种及其演变规律和生长繁殖的最适环境条件,同时探讨了添加诱发剂(YFJ)对发花的影响。结果表明,湖南茯砖茶中的优势菌为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发花初期,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下,温度在25℃左右,发花中期,在相对湿度不变的情况下,温度上升到28—32℃;茶砖含梗量控制在16.5%左右,有利于冠突散囊菌的繁殖。优势菌的对数生长期一般在发花的6—9天间,到第12天时,其数量已趋于下降。但在传统发花中优势菌的对数生长期处于6—12天不等的不  相似文献   

15.
传统上,茯砖茶是一种在加工过程中产生"冠突散囊菌"、具有一定保健功能的边销茶。然而,若对茯砖茶的保健功能进行开发利用,就无法忽视茯砖茶企业从研发、生产到销售、宣传等各个环节所面临的复杂法律营销环境及其对具体营销策略的影响。本文基于茯砖茶的保健功能,对传统茯砖茶和茯砖保健茶两种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宣传的各个阶段所涉及的法律环境规范作出梳理,并分析了法律对于营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据考证,茯砖茶的生产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历史上简单纯手工方式制作的手工茯砖到当代机械化生产的机制茯砖都有一个共同点:以黑毛茶为原料且原料有一定成熟度,经特定的发花制作工艺,形成了茯茶特殊的保健功能和品质风格——菌花(冠突散囊菌)与菌花香。新中国成立至今,为规范茯砖茶品质,先后颁布了5个标准,即1956年农产品采购部标准、1973年商业部标准及GB/T9833.3-88、GB/T9833.3-2002、GB/T9833.3-201 3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茯砖茶中"金花"菌是否能在葛根上生长,并进行生物转化,得到活性更高的发酵产物。从茯砖茶中分离出一株优势菌株LS1,并进行鉴定;以野葛、粉葛、葛渣为底物进行固体发酵,以DPPH自由基清除法比较发酵前后产物抗氧化活性,并测定了总黄酮含量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葛根素质量浓度。结果表明,LS1经形态学观察及ITS-5.8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为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Gen Bank登录号为KR812327;野葛、粉葛、葛渣固体发酵后总黄酮和葛根素含量分别提高了15.97%、12.33%、20.69%和20.48%、7%、20.29%。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大量试验结果为依据,论述了茯砖茶品质及风味形成的机理,提出了发花是茯砖茶色、香、味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发花期间,随着优势菌种——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的生长繁殖,通过生化动力——微生物产生的胞外酶,物化动力——环境热和微生物呼吸热,在一定水分参与的协同作用下,促使叶内生化成分发生极为复杂的变化,形成了茯砖茶特有的品质风味。干燥工序在茯砖茶“菌花香”的形成中,起了进一步完善和定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冠突散囊菌在生长过程中分泌胞外酶的情况,通过平板水解圈法和液体发酵培养法定性定量研究冠突散囊菌在不同培养条件下产纤维素酶、蛋白酶、淀粉酶、果胶酶、脂肪酶的能力以及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固态培养条件下,淀粉平板和橄榄油脂平板培养基上可见明显的水解圈,而羧甲基纤维素钠平板、果胶平板和牛奶平板培养基上未见水解圈出现;液体发酵过程中,除未检测到脂肪酶外,纤维素酶、蛋白酶、淀粉酶和果胶酶活性均呈一定的趋势变化。  相似文献   

20.
张勇 《福建茶叶》2018,(3):43-43
所谓的茯砖茶是指具有保健功能的茶,主要是在加工过程中产生了一种叫作冠突散囊的菌类。要充分开发、利用茯砖茶的保健功能,则必须要将其纳入商品的生产和销售环节,从产品的研发、生产、宣传以及销售这些环节,都会面临复杂的营销环境,尤其是要面对各种法律问题。本文讨论茯砖茶的保健功能,重点是梳理茯砖茶研发、生产、宣传以及销售的各个环节的的法律环境,还分析了法律环境对茶叶营销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