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了解市场销售蜂蜜中羟甲基糠醛含量情况,2015~2016年从成都市场上抽样检测了100个蜂蜜样品中羟甲基糠醛的含量。结果表明,蜂蜜中羟甲基糠醛含量总体合格率较高,达到97%,其中羟甲基糠醛含量在0~20 mg/kg的蜂蜜比例占91%。  相似文献   

2.
针对干酪和炼乳中的糠醛类化合物(羟甲基糠醛、糠醛、呋喃甲基酮和甲基糠醛)提取方式展开研究,通过优化称样量,选定参数为称取0.05 g样品加12 mL超纯水超声30 min,经过游离结合糠醛类化合物和去除蛋白质步骤后,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干酪和炼乳中糠醛类化合物含量.结果表明:该处理方式下加标回收率均可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3.
淀粉酶值和羟甲基糠醛是判断蜂蜜质量的重要指标,淀粉酶值和羟甲基糠醛随着温度的升高时间的延长会发生一些较大的变化。淀粉酶值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时间的延长呈下降的趋势,而羟甲基糠醛则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而且温度越高,上升速率越大。国家标准GB18796—2005规定淀粉酶值小于4和羟甲基糠醛含量大于40mg/kg的蜂蜜属于不合格产品,因此在生产加工和储存的过程中都应控制好温度及时间,以保证产品的质量,温度应控制在80℃以下。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后熟处理对蜂蜜品质的影响,本研究对送检的经不同后熟时间(0 h、12 h、36 h、48h和60 h)处理的五倍子蜂蜜进行主要品质指标(水分、淀粉酶活性、羟甲基糠醛、蔗糖、松二糖)的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五倍子蜂蜜中水分含量随着后熟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后熟处理48 h后,五倍子蜂蜜中水分含量降至18.0%以下。松二糖、羟甲基糠醛、蔗糖和淀粉酶活性没有显著变化。经后熟处理60 h,最终包装成为成熟蜜后,五倍子蜂蜜中水分含量达15.9%,松二糖1.8%,淀粉酶活性15.4 mL/(g·h),蔗糖、羟甲基糠醛未检出,上述主要品质参数优于《GH/T 18796-2012蜂蜜》标准对蜂蜜一级品的要求;水分、松二糖、羟甲基糠醛等参数达到成熟蜂蜜要求。  相似文献   

5.
羟甲基糠醛的含量是判断蜂蜜质量的重要指标,加热温度的高低和加热时间长短是形成羟甲基糠醛的最主要因素,在不同的温度下对云南生产的苕子蜜、石榴蜜、野藿香蜜、咖啡蜜、橡胶蜜等恒温加热0~10小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蜂蜜中羟甲基糠醛含量随加热温度和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羟甲基糠醛的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且温度越高,时间越长,上升越快。结论:为保证蜂蜜热加工处理的安全性,加热处理温度应低于80℃,加热时间不超过10小时。  相似文献   

6.
《中国蜂业》2016,(5):54-55
本文主要针对龙口市场9种商品洋槐蜜的酸度、淀粉酶值、羟甲基糠醛进行了测定,并根据蜂蜜的国家标准,对此9种商品洋槐蜜进行分析。可初步通过理化指标进行蜂蜜检测,为消费者综合评价槐花蜜品质特性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羟甲基糠醛简称HMF,通过检测HMF的含量,可以鉴别蜂蜜是否掺假、新鲜程度,以及贮存加工条件是否适合。目前,我国规定的出口蜜含HMF是不超过40毫克/升,许多蜂蜜加工厂、收购点收购蜂蜜时,以这个标准来  相似文献   

8.
国外养蜂文摘蜂蜜储存期间羟甲基糠醛形成的研究[印度]GHOSHDASTIDAR,N.等取9个蜂蜜样品,其羟甲基糠醛(HMF)的原始含量为0~12.0ppm,在21~30℃和37℃条件下储存,于0、3、6、9和12个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HMF含量随时间...  相似文献   

9.
5-羟甲基糠醛(以下简称5-HMF)的含量是判断蜂蜜质量的重要指标,研究不同因素对蜂蜜中5-HMF含量的影响尤为重要。本论文在不同的加热温度下对洋槐蜜、荆条蜜、葵花蜜等恒温加热0~8 h,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花蜜中5-HMF含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5-羟甲基糠醛的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且温度越高、时间越长,上升速率越大。结论:为保证蜂蜜中5-HMF含量符合标准,热加工处理温度应低于80℃。  相似文献   

10.
蜂蜜中羟甲基糠醛(HMF)的含量是评价蜂蜜及其制品的重要指标.本文简要介绍了热加工和贮藏对蜂蜜中HMF含量的影响以及蜂蜜中HMF的脱除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西班牙不同销售点收集的经澄清和热处理过的蜂蜜,用温克勒法常规测定羟甲基糠醛(HMF)含量。样品有124个,在14—18℃(凉处)或17—21℃(热处)存放28个月,总的来说,HMF含量每月增加1.7ppm。  相似文献   

12.
贮存对蜂蜜酶值、羟甲基糠醛含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淀粉酶值、羟甲基糠醛(HMF)值和水分是评价蜂蜜质量优劣的主要指标。含水量高的蜂蜜,易发酵变质,不易贮存。高浓度蜂蜜(含水量178%以下),质量比较稳定,在贮存2~4年时间内,其酶值和HMF值仍能达到出口标准。  相似文献   

13.
以不同剂量60Co-γ射线照射蜂蜜,比较辐射后蜂蜜中5-HMF含量及其它品质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辐照后蜂蜜中羟甲基糠醛(HMF)含量下降迅速,可达10 mg/kg以下,降解率达到90%以上;辐照后蜂蜜中各种糖含量、酶活性基本不变,还保留了原有的外观、颜色和风味。  相似文献   

14.
建立基于全面稳定性指数(global stability index,GSI)理论预测乳粉保质期的新方法.基于恒温加速实验,测定乳粉于20、30、40、50℃贮藏温度下感官品质、VC含量、羟甲基糠醛含量和水分活度的变化规律,建立乳粉GSI保质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计算得到的GSI满足零级动力学模型,活化能和指前因子分别...  相似文献   

15.
张房宇 《中国蜂业》2009,60(2):9-12
5-羟甲基糠醛作为一种糖降解产物,它在蜂蜜中的存在曾一度被人们认为是蜂蜜生产者用商业化的转化糖浆掺假所致。但研究发现蜂蜜中的HMF由于不恰当的热处理和长时间的储藏可以自然地产生。蜂蜜中HMF浓度的增加反映了蜂蜜的新鲜程度、是否掺假及热加工处理条件优劣。本文的目地是通过比较紫外分光光度法和液相色谱法检测23份单一花种和多花种蜂蜜中HMF的含量差异,探讨了差异产生的原因。结果显示:这两种方法存在显著差异(P〈0.05),液相色谱法比紫外分光光度法提.供的HMF检测结果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蜂蜜等级规格标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质量安全问题是困扰我国蜂蜜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建立蜂蜜等级规格标准是促进蜂蜜产品质量水平提升的有效手段。基于此,对比了国内外蜂蜜等级规格标准的差异,结合我国蜂蜜质量问题,提出了应综合考虑加拿大、美国、欧盟、CAC标准,加强蜂蜜羟甲基糠醛、果糖和葡萄糖含量、水分含量的研究和指标制定,建立一项适合于我国的蜂蜜等级划分标准。  相似文献   

17.
蜂蜜中羟甲基糠醛(HMF)的测定工作国外开展得较早,如美国农业部四个蜜蜂研究室从1960~1974年就对1,928件商品蜜样品进行了测定,其平均值为1.24毫克/100克,其它一些国家蜂蜜标准中都列出其HMF的最大值。如欧洲共同体和阿根廷规定蜂蜜中HMF不能大于4毫克/100克;日本则规定不能大于5毫克/100克。  相似文献   

18.
评价蜜的质量:HMF 和淀粉酶的作用[美国]怀特,J.W.长期以来蜂蜜的质量常用其淀粉酶或5—羟甲基糠醛(HMF)的含量来决定,但作者认为不应再用淀扮嗨含量来判定,而用HMF 较合理。其原因如下:淀粉酶由工蜂分泌而来,在纯净新鲜的蜜里就存在,但其含量常因蜂蜜种类而异。以后因在高温下贮存、加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2006年至2008年不同养蜂合作组织形式提供的蜂蜜原料进行了质量跟踪,对蜂蜜原料中的果糖和葡萄糖、蔗糖、羟甲基糠醛、淀粉酶活性、氯霉素、四环素族抗生素、碳-4植物糖含量等指标进行了检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养蜂合作组织形式,由于对组织内养蜂户管理力度不同,其所生产的蜂蜜质量也有所不同。以亲情纽合的联合方式、产地公司+当地固定养蜂户的联合方式和供应商+转地固定养蜂户的联合方式生产的原料蜂蜜质量可靠性较强;公司+无固定养蜂户的联合方式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20.
《中国蜂业》2016,(11):47-51
加工后油菜成品蜜与原料蜜基本指标存在差异,送检样品检测结果表明,成品油菜蜜中蔗糖和水分含量分别比原料中低2.61%、10.87%,差异极显著(P0.01);成品蜜中葡萄糖、还原糖、羟甲基糠醛含量以及酶值分别比原料高7.16%、9.3%、7.24 mg/100g和6.11,且差异极显著(P0.01);成品中果糖含量比原料中高2.05%。加工后油菜成品蜜中还原糖、葡萄糖含量都极显著高于原料蜜,而水分含量则极显著低于原料蜜,蜂蜜基本指标成品蜜明显优于原料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