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讨‘农大钙果’的设施栽培管理技术,提高‘农大钙果’产果量,以‘农大钙果’3、4、5号为试材,就不同处理对‘农大钙果’设施栽培产果量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密度、喷肥浓度、施肥量是影响产果量的关键因子。采用密度为0.5m×1.0m、喷肥浓度为500~1000mg/kg、施肥量为600~900kg/hm2的处理,其产果量最高。  相似文献   

2.
在牡丹江地区进行蓝靛果忍冬品种‘蓓蕾’的引种栽培试验,对2018~2019年蓝靛果忍冬蓓蕾的物候期、植物学性状、果实性状及产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蓝靛果忍冬品种‘蓓蕾’能够正常生长和结果并表现出较好的植株和果实性状、较强的丰产性和抗逆性,可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3.
以早实核桃‘鲁果1号’、‘绿岭’、‘上宋6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日灼程度(0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对果实青皮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灼对核桃青皮SOD、POD、CAT活性及MDA含量和果实品质有显著影响.‘鲁果1号’、‘绿岭’、‘上宋6号’青皮SOD活性分别以Ⅰ、Ⅱ、Ⅰ级最高;POD活性均以Ⅳ级最高;CAT活性以Ⅲ、Ⅱ、Ⅱ级最高;MDA含量以Ⅲ、Ⅰ、Ⅰ级最高.‘鲁果1号’、‘绿岭’和‘上宋6号’Ⅳ级日灼果的出仁率分别比未日灼果降低了3.97%、11.27%、9.09%,差异极显著.‘绿岭’Ⅱ、Ⅲ、Ⅳ级日灼果核仁总蛋白质含量极显著低于来日灼果;‘上宋6号’日灼果均极显著低于未日灼果;‘鲁果1号’Ⅲ、Ⅳ级日灼果显著低于未日灼果.‘绿岭’Ⅲ级日灼果核仁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未日灼果;‘上宋6号’日灼果均极显著高于未日灼果;‘鲁果1号’Ⅰ、Ⅱ级日灼果极显著高于未日灼果.3个品种中,仅‘绿岭’Ⅳ级日灼果脂肪含量极显著低于来日灼果.3个品种Ⅳ级日灼果日灼部位核仁颜色为黑褐色,失去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4.
对在甘肃核桃主产区引进的10个核桃栽培品种从树种特性、坚果品质、丰产性、抗逆性等4方面进行综合性状评价,筛选出‘丰辉’‘清香’‘辽宁4号’‘中林1号’等品种综合性状优良,可作为甘肃核桃主产区集约化生产的主栽品种;‘元丰’粗脂肪、矿物质养分高,产量高,但坚果果个小,可作为油用品种规模化栽培;‘晋龙1号’‘晋龙2号’前期产量低,但树体高大、抗性好,可在劳动力少、土地充裕地区作为生态经济林适宜发展。  相似文献   

5.
楸树的初代培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楸树的4个品种(类型)(圆基长果楸、豫楸1号、豫楸2号和梓树)为材料进行组织培养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通过豫楸1号和圆基长果楸在MS、1/2MS、N6、WPM、B55种基本培养基上的诱导率和启动时间确定了该实验的最佳培养基为N6,其诱导率达80%,接种后2 d即启动。(2)外植体的消毒方式采用75%的酒精和0.1%HgC l2双步消毒,4个品种(类型)中豫楸2号的成活率最高,污染率最小。而不同品种(类型)最适消毒时间分别为:圆基长果楸5 min、豫楸1号8 min、豫楸2号7 min、梓树9.5 min。(3)大田栽培的圆基长果楸的污染率是温室栽培下的4~6倍,而成活率仅为温室栽培下的1/4,温室栽培的材料更适于进行组织培养。(4)豫楸1号在30 d内的污染率动态变化表明,外植体在接种7 d后出现污染,而主要污染发生在接种后的第14 d和第21 d。  相似文献   

6.
不同栽培方式对蓝莓梢果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蓝莓的高效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6年生北高丛蓝莓品种‘蓝丰’为试验材料,就温室、冷棚(塑料大棚)、露地3种栽培方式对蓝莓物候期和新梢及果实生长发育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温室栽培方式下,‘蓝丰’的始花期、成熟期比冷棚栽培的分别提前了50、37 d,比露地栽培的分别提前了69、58 d;温室、冷棚和露地栽培条件下,蓝莓在花期、果实生长发育期(从坐果至成熟)所需≥10℃的有效积温分别为(169±2)、(454±5)℃,蓝莓果实的最佳采收期分别为5月下旬、6月下旬、7月中旬,其新梢旺长期分别为4月上旬至5月上旬、5月上旬至6月上旬、5月中旬至6月中旬。  相似文献   

7.
对意大利观赏番茄‘麦克汤姆’进行引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麦克汤姆’番茄属于有限生长型,正常生育期80~90 d,播种40 d左右开花,植株、花、果均可观赏,观赏期约50 d,果也可食用。遮荫栽培的植株要比露天栽培的植株矮小,果实小而少。泥炭土栽培的麦克汤姆番茄在株高、冠幅、叶片大小、花数和果数上都为最高,营养品质最好;自配土栽培的番茄次之;而菜园土栽培的番茄在生长前期长势最好,开花最早。  相似文献   

8.
正油茶Camellia Oleifera山茶科山茶属的一种木本食用油料树种。茶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是优质食用油。湖北省油茶产业发展迅速。油茶造林规划全部采用良种嫁接苗,嫁接苗可以确保所选良种的遗传增益,保存优良品种类型和优良单株的基因资源,并可提早开花结果,3~4年始果,7~8年后就可进入达50年以上的盛果期。油茶良种主要推广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选育的‘长林4号’、‘长林18号’、‘长林27号’(国家审定)和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广东茂名地区野生桃金娘种质的收集、繁育、保存,在广东省茂名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公园苗圃建成小型种质资源圃,面积0.067hm2,收集种质资源53份。筛选出适于园林观赏用良株4个:‘公园9号’、‘公园6号’、‘湖光1号’和‘廉江1号’,适于果用良株5个:‘廉江5号’、‘麻章1号’、‘廉江1号’、‘广垦1号’和‘湖光1号’。对野生桃金娘种质资源圃建立的步骤、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总结其存在的不足,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油茶为自交不亲和树种,选择‘赣州油’系列油茶品种间花期相遇及授粉亲和性高的品种,为‘赣州油’系列油茶品种配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赣南主栽的‘赣州油’系列油茶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开展油茶开花物候期观测、花粉量和花粉活力测定的基础上,通过品种间异交亲和性调查,初步建立‘赣州油’系列油茶授粉品种配置模式。【结果】根据开花时间,‘赣州油’系列油茶品种被分为早花、中花、晚花品种。不同油茶品种单花花粉量和花粉活力存在较大差异,单花花药数最多的品种为‘赣州油17号’,单花花粉量最多的是‘GLS赣州油2号’,单花有效花粉数最多的为‘赣州油18号’。人工自花授粉试验结果显示,油茶并非完全自交不亲和,‘GLS赣州油2号’和‘GLS赣州油4’号可以实现自花授粉结实,但其结实率较低,分别为10.00%和11.11%;‘GLS赣州油4号’的同品种异株间人工授粉结实率达到42.86%。异花杂交试验结果显示,‘GLS赣州油1号’ב赣州油6号’杂交坐果率达到88.89%,综合考虑父本和母本的性状、稳定性、配合力等情况,从32个组合中筛选出6个最佳组配,分别为‘GLS赣州油1号’ב赣州油6号’、‘GLS赣州油5号’בGLS赣州油2号’、‘GLS赣州油5号’ב赣州油10号’、‘赣州油9号’ב赣州油10号’、‘GLS赣州油4号’בGLS赣州油2号’、‘GLS赣州油4号’ב赣州油6号’。【结论】‘赣州油’系列油茶品种的花药数和花粉量不能作为品种间亲和力的判断依据,油茶的品种配置应综合考虑花期、花粉活力、亲和性等各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SSR标记对油橄榄品种自由授粉的子代进行父本分析,研究品种间的亲和性,确定品种适宜的授粉树,为油橄榄建园品种配置提供依据。[方法]以四川凉山州油橄榄园‘豆果’、‘鄂植8号’和‘九峰4号’3个品种的自由授粉子代为材料,利用12个SSR标记进行父本分析。[结果]每个SSR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5~12个,平均9.08个,其中,DCA11和GAPU103A等位基因数(12个)最多。试验群体中的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732,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709,平均多态性信息量为0.675。12个SSR标记在95%的置信区间检测出父本的子代163个,占子代群体总数的79.9%,其中,‘豆果’子代44个,‘鄂植8号’47个,‘九峰4号’72个。在36个候选父本中只检测出20个子代,平均繁殖贡献率为5%,其中,大于5%的品种为:‘克罗莱卡’、‘佛奥’、‘城固32’、‘贝拉特’和‘巴尼亚’。3个试验品种所有子代均未发现自交现象。[结论]‘豆果’、‘鄂植8号’和‘九峰4号’均为自交不亲和品种。‘克罗莱卡’和‘佛奥’与‘九峰4号’和‘鄂植8号’的亲和性均较强,‘城固32’和‘贝拉特’与‘豆果’的亲和性较强。在油橄榄建园时,可以选择‘克罗莱卡’和‘佛奥’作为‘鄂植8号’和‘九峰4号’的授粉树,选择‘城固32’和‘贝拉特’可作为‘豆果’的授粉树。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9个砧穗组合嫁接苗光合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差异情况,为筛选生产上适宜栽培推广的葡萄优良砧穗组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以‘5BB’‘1103P’‘山河1号’为砧木、以‘户太8号’‘苏欣1号’‘红地球’为接穗进行葡萄嫁接试验,对9个砧穗组合嫁接苗叶片的光合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趋势进行观测与分析。【结果】嫁接150 d后,9个砧穗组合的嫁接成活率的差异显著;其中,‘苏欣1号’/‘山河1号’组合的嫁接成活率最高,达74.33%;而‘红地球’/‘1103P’组合的嫁接成活率最低,比‘苏欣1号’/‘山河1号’组合的嫁接成活率低45.33%。9个砧穗组合嫁接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而其胞间CO2浓度、水分利用效率和气孔限制值均无显著差异。9个砧穗组合嫁接苗叶片的最大荧光、PSⅡ最大光能转化效率、PSⅡ潜在光化学活性、实际光化学效率、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均无显著性差异,而其初始荧光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苏欣1号’/‘山河1号’组合和‘苏欣1号’/‘1103P’组合的实际光化学效率均较大;非光化学猝灭系数最高的砧穗组合是‘户太8号’/‘...  相似文献   

13.
为了选择出适宜鄂西山区栽培的早实核桃品种(系),根据引种对比试验初选结果,以海拔和品种(系)为因素建立区域试验点,调查、分析小叶病情指数、4年生树坚果指标。结果表明:海拔对引进核桃品种(系)的抗病性无明显规律性影响,品种(系)间抗病性差异与品种(系)亲本种源相关,核桃品种年份间抗病性并未因不同年份的不同气候条件而引起显著差异;4年生树,随着海拔升高各品种的单果质量、出仁率、三径值、壳厚降低,适生区域范围差异显著。在鄂西地区‘清香’、‘鲁光’、‘元丰’、‘香玲’适宜在海拔600 m以上区域栽培、‘辽宁1号’适宜在海拔600~1100 m之间区域栽培,‘云新7914’、‘云新7926’适宜海拔1 100 m以下的区域栽培,适生区域栽培坚果综合品质指标达到国家标准1级或2级标准,比原产地下降1个等级。  相似文献   

14.
为给河南地区柿主栽品种的选择和柿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提高河南柿果品竞争力,促进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河南柿生产栽培中常见的几个品种及近年来培育的新品种为试材,对其果实品质进行评价。采用"合理-满意度"和多维价值理论的合并规则,以品种的单果质量、风味、肉质、果形、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总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单宁含量、种子数量10个指标作为评价目标,对河南地区的‘黑柿1号’‘红灯笼’‘火罐柿’‘八月黄’‘方柿’‘次郎’‘阳丰’‘新秋’‘禅寺丸’9个品种果实品质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黑柿1号’‘红灯笼’和‘火罐柿’3个涩柿品种和‘阳丰’‘次郎’‘新秋’3个甜柿品种综合品质优异,适合在河南及周边地区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15.
在山东泰安引种栽培荚莲‘蒂娜’、‘年宵价’的试验结果表明:荚莲‘蒂娜’适应泰安的气候条件,适合同纬度地区栽培;利用琼花作砧木能够快速繁殖荚莲‘蒂娜’;荚莲‘蒂娜’的雄蕊发育正常,花粉具有活力,引种试验为杂交选育荚莲新品种积累了良好的种植资源。  相似文献   

16.
钙果新品种在兰州的引种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引进的钙果在兰州的生长表现情况进行观测,结果表明:成活率农大钙果3号为80%,农大钙果4号为85%;栽植1年后,平均株高农大钙果3号为59 cm,最高为71 cm,农大钙果4号为47 cm,最高为58cm;株丛面积农大钙果3号为0.18 m2,农大钙果4号为0.20 m2;农大钙果4号果实单果质量8.76 g,果实中...  相似文献   

17.
为客观评价短枝型板栗资源在当前生产中的地位及其对新种质创制的意义,以‘沂蒙短枝’、‘燕山短枝’和‘超短枝1号’为试材,研究比较了3个短枝型矮化板栗资源的植物学特性、生长结果习性、坚果性状、丰产性和抗逆性等主要栽培性状。结果表明:‘超短枝1号’树体最矮,结果枝长度最短(13.2 cm)且数量最多(2.25条),但坚果最小,仅为6.9 g,外观品质较差,产量介于另2个资源之间,树势易衰,抗逆性差,受立地条件影响明显。‘沂蒙短枝’树势中庸,短枝性状介于‘超短枝1号’与‘燕山短枝’之间,耐短截,产量最高,坚果单粒质量7.3 g,较小,外观品质不佳,同时抗逆性不强,受肥水影响明显。‘燕山短枝’树势强旺,枝条粗壮,结果枝比例最高,达到75.7%,抗逆性强,坚果最大,单粒质量8.8 g,外形美观,但产量不及以上2个资源,且易产生二次果。  相似文献   

18.
‘长林53号’是引种选育的油茶无性系,从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引种栽培,适应性较广,抗性强,果个大,丰产稳产。芽苗砧嫁接繁殖,适合在湖北省海拔1 000m以下的丘陵、山区种植。  相似文献   

19.
‘保康紫斑’牡丹生长适应性及结籽性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湖北省‘保康紫斑’牡丹为材料,对湖北省不同地区引种栽培的‘保康紫斑’牡丹的生长指标、花性状指标及果荚大小、种子百粒质量、种子含油率等结籽性状指标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保康紫斑’牡丹在不同地区引种种植都能生长,但若以发展油用牡丹为目的进行人工栽培,最好选择中高海拔地区(1200 ~2600 m)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0.
选育速生、抗旱广适的刺槐品种是黄淮流域的黄土高原、黄河故道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所需。‘民刺1号’为自然选择品种,优树选自民权林场,经多点多年对23个优良无性系进行选育研究,结果表明,‘民刺1号’无性系在民权、西华、洛宁3个试点试验林的胸径、树高和材积均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豫刺1号’和其他刺槐品种。对‘民刺1号’、‘豫刺1号’(CK)、M3、M24、M30、R5进行抗干旱能力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民刺1号’和‘豫刺1号’叶片Pn始终明显高于其他刺槐品种。持续干旱胁迫下,‘民刺1号’能有效通过降低Pn、Tr,大幅提高WUE来适应逐渐加剧的水分胁迫,耐干旱能力优于抗干旱的‘豫刺1号’。区域化试验结果表明,洛宁试点造林成活率略低,但该试点9年生‘民刺1号’较‘豫刺1号’的材积分别高出民权试点和西华试点9.44%和14.66%,胸径和高度增益也均为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