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新型联肢剪力墙结构,并通过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了其抗震性能.较系统地分析了该新型剪力墙结构的刚度及其退化过程以及承载力、延性、耗能、破坏机制和破坏特征等.通过同现有研究结果对比表明,高阻尼混凝土混合暗支撑联肢剪力墙具有明确的两道抗震防线和更好的耗能能力,比现有暗支撑双肢剪力墙抗震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2.
可恢复功能抗震结构成为近几年来国际地震工程领域的研究与探讨热门问题,2017年1月在圣地亚哥召开的第16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大会的主题为"可恢复功能-土木工程的新挑战",可恢复功能结构是当前的热点问题。土木工程行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增长中不可或缺的动力支持,其发展水平对于社会稳定,GDP的增长和其他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加强对可恢复功能的抗震结构体系的研究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效益。可恢复功能抗震结构目前已成为地震工程、抗震加固领域一个新的研究方向,近年来受到了全世界抗震加固工程学者和技术人员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可更换构件的工程结构设计思想和3种实施途径两个方面对有关可恢复功能抗震结构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对可恢复功能抗震结构在工程领域应用做了前景的介绍。  相似文献   

3.
摩擦耗能支撑减震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减震措施,该文利用ANSYS程序对5层摩擦耗能支撑框架、无支撑框架和普通支撑框架的地震反应进行了计算比较。结果表明:摩擦耗能支撑具有明显的减震效果,它大大降低了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动力反应。  相似文献   

4.
屈曲约束支撑是一种新型耗能减震构件,质量轻、施工速度快、对原结构影响小,能够保护主体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不屈服或者不严重破坏,在结构加固中应用广泛。为了探讨罕遇地震作用下不同BRB布置对屈曲约束支撑结构抗震性能影响,对5种不同BRB布置方式的框架进行了罕遇地震下的动力时程分析,得到了结构的层间位移角、顶层监测点位移、顶层监测点加速度、基底剪力和屈曲约束支撑滞回耗能。研究结果表明:在结构端部和中部设置屈曲约束支撑的受力性能和抗震性能优于原结构和其他BRB布置方式的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既有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的屈曲约束支撑处于塑性阶段,进入屈服耗能时期,并向结构提供侧向刚度。  相似文献   

5.
摩擦耗能支撑减震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减震措施,本文利用ANSYS分析了耗能器屈服位移对结构减震效果的影响,得出对于本文算例耗能器屈服位移取为结构层屈服位移的0.18~0.45时,减震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复位内固定加韧带修复或重建治疗新鲜Bennett骨折的疗效.方法 42例新鲜Bennett骨折,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及对照组(21例).治疗组选择复位内固定加韧带修复或重建治疗新鲜Bennett骨折,对照组复位内固定、但未行韧带修复或重建治疗新鲜Bennet骨折.术后早期功能练习,按拇指腕掌关节功能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优良率为95.2%,对照组优良率为61.9%.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位内固定加韧带修复或重建治疗新鲜Bennet滑折复位可靠,固定牢靠,可有效降低术后关节疼痛、关节活动受限及再脱位的发生率,是治疗新鲜Bennett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宿迁市林地利用现状及对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宿迁市现有林地资源201089.36 hm2,活立木蓄积量15327818.51 m3,林业产业发达。但是,存在林地结构不合理、树种结构单一、中龄林比重过大和生态功能一般等问题。笔者从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协调发展、转变模式分类推进、加强管护定向培育和科技支撑提高水平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摩擦耗能支撑减震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减震措施,本文利用ANSYS分析了斜撑刚度对结构减震效果的影响,得出对于本文算例斜撑刚度与结构刚度的比值为2-6时,减震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农用地土壤污染修复作为环保产业中的新兴产业,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该文以我国现有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技术文件和实践经验为支撑,归纳出技术可行、便捷实用、较为全面的农用地土壤污染修复工程项目实施流程,为从事土壤污染修复领域的从业人员、政府相关部门管理人员以及关心污染防治、环境保护的公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采用固有应变有限元法,对船体板列焊接变形进行预测.确定了固有应变加载区域,进行了热弹塑性有限元分析,获得焊接温度场和应变场,提取热弹塑性有限元分析得到的残余应变数据,作为相应加载区域的固有应变值.加载固有应变值,进行结构弹性分析获得板列焊接变形,数值模拟结果可为板列焊接变形预测提供依据.分析了不同的焊接顺序对固有应变加载和结构变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许克明 《油气储运》1999,18(10):54-55,57
通过对浮顶油罐发生浮顶沉没事故的分析,提出采用水浮法进行修复。其修复工艺为:运用单盘的圆形薄膜原理,通过浮力使浮顶复位,将单盘与船舱分离,变形的单盘因水的浮力浮起,依靠锁紧卡具,使单盘处于自然漂浮状态,达到单盘平整。采用水浮法修复油罐浮顶与其它方案比较,具有安全可靠,省时省力,经济性好,效果明显特特点。  相似文献   

12.
养殖水环境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养殖水环境生物修复研究进展,指出了养殖水环境生物修复技术的不足。并运用生态学原理分析养殖水体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特点,展望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前景。提出以生态和环境补偿技术来修复水环境系统中的问题,完善池内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13.
正1挡土墙的概念及主要功能作用百度百科全书挡土墙的注释是指支撑路基填土或山坡土壤,防止填土或土体变形不稳定的结构。主要类型又可分为:重力挡土墙,锚固挡土墙,薄挡土墙,桁架挡土墙,桩板挡土墙,柱式挡土墙和其他挡土墙。其作用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处理地形或斜坡;2)防止土坡坍塌,承受侧向压力;3)防止路基边坡或基础滑动,保证路基稳定,缩小填方边坡,减少填土量,减少拆除和占地面积,保护相邻线路现有建筑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针对建筑荷载对老采空区的影响,建立数值模型对地表残余变形进行研究,分析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煤矿区老采空区地表残余变形规律,并揭示老采空区二次变形机理。方法以淮南某矿工业广场为研究区,采用FLAC3D数值模拟方法反演老采空区上方地表在不同建筑荷载下残余变形特征。结果老采空区中间区域地表残余变形最小,外边缘区其次,内边缘区最大;荷载位置不变,地表残余变形随荷载增大而增大。结论在老采空区域,地表受到新建建筑位置及建筑荷载大小的影响。因此,在老采空区新建建筑物要考虑地表残余变形,选择合适位置,限制建筑物的层数,同时采用适当的抗变形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生态修复理论为基础,对湿地公园对城市生态平衡的影响效果和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并从社会文化生态修复、生态系统功能和结构修复、湿地生物修复以及湿地生境修复等角度出发,对湿地公园修复进行了分析,旨在促进城市生态平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低剪力墙延性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案.为了准确把握新型配筋方案的优势,共完成了两片低剪力墙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考察了它们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极限承载力性能、滞回特性、延性以及破坏特征等.以试验研究为基础,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比分析了4种不同配筋形式低剪力墙的非线性性能,并对新型低剪力墙竖缝的开设位置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与有限元分析表明:设置钢筋暗支撑、开缝及设置钢板的方式均可改善传统低剪力墙的延性及变形性能;与带暗支撑低剪力墙相比,新型低剪力墙的变形能力及耗能能力提高显著,抗震性能更好,且具有明显的多道抗震防线.  相似文献   

17.
为深入挖掘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减振降噪的细观力学性能,采用离散元法,研究了正弦荷载下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的局部受力变形特性,此外,从能量角度分析了橡胶颗粒的含量、空隙率和材料摩擦系数对沥青混合料减振降噪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橡胶颗粒的掺入为滑移及振动响应提供了有利条件,促进了外力做功向颗粒单元间摩擦滑动耗能和阻尼耗能的转化,当橡胶颗粒掺量为3%时对混合料内部颗粒阻尼的总能量消耗更为显著;空隙率为3%、4%、5%和6%时,随着空隙率增大,摩擦滑动耗能和阻尼耗能增大;摩擦系数分为0.5、0.6、0.7和0.8时,摩擦系数越小摩擦滑动耗能越大,但摩擦系数变化对阻尼耗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形变热处理对国产1Cr 18Ni 9Ti钢蠕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多边化工艺可改善国产1Cr 18Ni 9Ti钢的蠕变性能。多边化处理后增大了亚结构的稳定性,适当地保留了形变强化的效果,使蠕变变形量和残余变形量显著地减小,特别是明显地缩短了蠕变第一阶段的时间,减小了第一阶段的变形量。  相似文献   

19.
景观生态学在河岸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九敏  刘玉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837-13838
介绍了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及其基础理论,系统论述了河岸生态修复的景观生态学功能、景观生态学结构与内涵及河岸生态修复的内容。笔者认为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和原理提供了一种分析和解决修复问题的思路,有利于河岸生态恢复实现生态、环境、景观和经济等综合功能,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20.
以5ZB-2800型压裂泵泵头体为研究对象,指出了泵头体的加工变形问题及其对加工精度的影响结果,分析了泵头体从毛坯制造到成品加工过程中引起变形的原因.变形造成泵头体内腔部分密封孔圆度、圆柱度较差,造成泵头体端面平面度较差;主要是由锯切斜角和精加工外形这2道工序引起的,引起变形的原因主要有工件装夹造成的变形、工件加工时受力变形和受热变形、工件加工后残余应力引起的变形、工件材质和结构引起的变形等.并提出了减少变形对泵头体加工精度影响的具体措施:将引起变形的2道工序提前执行,增加时效处理,再进行精加工内腔工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