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鸭疫里氏杆菌-大肠杆菌二联灭活疫苗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河北某肉鸭场的发病鸭中分离出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anatipestifer,RA)BJ-D-1株,对该菌株采用液体培养、固体培养及鸡坯培养等三种不同方法进行增菌培养,然后与大肠杆菌O1、O2、O78株及河北地方大肠杆菌流行株等的浓缩菌液以一定比例混合,制成油乳剂灭活苗。皮下免疫7日龄雏鸭0.5mL/只。在河北某发病肉鸭场及周围肉鸭场进行田间试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1999年4月和5月,在镇江郊区某鸭场有两批樱桃谷肉鸭发生了以纤维素性渗出性变化,肝周炎、心包炎、气囊炎为主要病变的疫病。第一批2000只肉鸭在3天内发病920只,死亡256只,发病率46%,死亡率12.8%。第1批病肉鸭经送市畜牧兽医站临床剖检及实验室诊断,同时取病料到扬州大学微生物教研室进行细菌分离、血清型鉴定和生化试验,确诊是由Ⅱ型鸭疫里氏杆菌感染所致,现将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该鸭场于1999年4月25日从常州某炕房购进樱桃谷肉鸭2000只进行饲养,饲喂某正大公司生产的肉鸭料。该鸭场鸭…  相似文献   

3.
2009年4月从扬州某鸭场分离到一株细菌,经分离培养、染色镜检、生化特性和玻片凝集试验确定其为ⅩⅤ型鸭疫里氏杆菌。动物致病性试验表明,鸭疫里氏杆菌分离菌株可以通过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和滴鼻三种途径感染试验鸭,使攻毒鸭发生100%死亡,说明该鸭疫里氏杆菌分离株具有很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4.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氏杆菌所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可引起1~8周龄、尤其2~3周龄雏鸭大批发病死亡,生长发育严重受阻。文中报道了某养鸭场感染鸭疫里氏杆菌诊断全过程及防治措施,具体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5.
从某发病的鹅场分离到 1株血清 1型的鸭疫里氏杆菌 ,与同地区分离到的 1株血清 1型鸭源鸭疫里氏杆菌分离株 ,分别经腿肌注射的途径攻雏鸭和雏鹅。结果表明鸭源分离株对雏鸭和雏鹅的致病性比鹅源分离株强 ,而且这 2株鸭疫里氏杆菌对雏鹅的致病性比雏鸭强  相似文献   

6.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原鸭疫里氏杆菌属革兰氏阴性小杆菌,不能运动,无芽胞。国内至少已鉴定出8个血清型,其中以1型和2型引起的发病最多。多种抗菌素对鸭疫里氏杆菌都有效,但因鸭场大量使用抗菌素和该菌本身极易产生耐药性,故临床常用的药物无法控制鸭传染性浆膜炎的发生。当较大规模的鸭场发生鸭传染性浆膜炎时,应采集病料做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药物进行治疗。2流行病学鸭传染性浆膜炎无严格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鸭疫里氏杆菌主要感染幼龄鸭,各种品种的鸭均可感染。20~30日龄为发病高峰期。7周龄以上鸭较少发病,成…  相似文献   

7.
泰乐菌素系动物专用的大环内酯抗生素,临床上常用于预防和治疗由支原体、巴氏杆菌、葡萄球菌引起的各种呼吸道、肠道和运动系统感染。而该药对鸭疫里氏杆菌的抑杀作用未见详细报道,为此,我们进行泰乐菌素对鸭疫里氏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以便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菌株5株鸭疫里氏杆菌是本中心从本省发病鸭场病死鸭中分离鉴定的菌株,分别用RA1、RA2、RA3、RA4、RA5简称之。其中RA1、RA2是从同一鸭场间隔1个月分离的2个菌株。1.2试验药物、药敏纸片及培养基酒石酸泰乐…  相似文献   

8.
《畜牧与兽医》2016,(3):126-128
对广东某鸭场疑似传染性浆膜炎病鸭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和致病性考察。从濒死鸭脑、肝脏和心血中进行细菌分离,通过鉴别培养、染色镜检、生化试验和PCR检测进行细菌的鉴定,将最终确定为鸭疫里氏杆菌的分离菌株进行扩增培养后,进行动物回归试验,考察其致病性。结果显示分离到的3株细菌均为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动物回归试验中试验组鸭均发病,并表现典型传染性浆膜炎症状,甚至死亡。表明所分离的3株鸭疫里氏杆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9.
2005年4月,我市某鸭场饲养的12000羽樱桃谷肉鸭中发现鸭鼻分泌物增多、腹泻、头颈歪斜、角弓反张、腿翅无力或麻痹等症状,随后发生大批死亡。笔者通过细菌分离鉴定,确诊为鸭疫里氏杆菌病,采取防治措施后疫情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0.
2008年4月,我市某鸭场饲养的12000羽樱桃谷肉鸭中发现鸭鼻分泌物增多、腹泻、头颈歪斜、角弓反张、腿翅无力或麻痹等症状,随后发生大批死亡。笔者通过细菌分离鉴定,确诊为鸭疫里氏杆菌病,采取防治措施后疫情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1.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ler,RA)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鸭、雏鹅等多种禽类,多发于2~7周龄的雏鸭,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鸭疫里氏杆菌血清型众多,已经公开报道的就达25种之多,不同血清型的RA菌株、同一血清型不同源的RA分离菌株,其致病性存在差异,且不同血清型的菌株之间缺乏免疫交叉保护能力。剖检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脑膜炎等为特征,死亡率为1%~80%,有的甚至高达90%以上。耐过的鸭生长迟缓,增重减慢。由于该病常常导致大批幼鸭发病、死亡以及生长迟缓、饲料报酬显著下降,而且该病难以扑灭,在发病鸭场持续存在,引起不同批次的幼鸭感染发病,因此被认为是造成宁波地区养鸭业经济损失最严重的疫病之一。  相似文献   

12.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Riemerella anatlpestifer)又称鸭疫巴氏杆菌病、鸭传染性浆膜炎等,1-8周龄鸭均敏感。山东省某肉鸭场饲养商品樱桃谷肉鸭,14日龄以后发病。病鸭精神沉郁、眼睛周围湿润,鼻孔有分泌物,有的表现神经症状,头颈歪斜、运动失调。病鸭排绿色稀粪,发病率在75%以上。剖检变化表现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脑膜炎病变。发病后,该场技术人员将病鸭送我所进行化验。我们通过无菌采取病料进行细菌分离、生化鉴定、动物回归试验,判断其病原为鸭疫里默氏杆菌;并通过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进行治疗,及时有效的控制了疫情。将分离菌株经培养增殖灭活后,辅以天然免疫增强剂——蜂胶.试制了鸭疫里默氏杆菌蜂胶灭活疫苗。经试验和临床应用证明,该苗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3.
血清5型鸭疫里氏杆菌在我国的发现及其病原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4年1月至2000年10月,从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90日龄患典型鸭疫里氏杆菌病的种鸭和商品鸭中分离到89株血清5型鸭疫里氏杆菌。对其病原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血清5型鸭疫里氏杆菌病在我国鸭群感染范围极广;分离菌株对雏鸭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对小白鼠无致病性;各地分离菌株表现出一致的形态特征和非常相似的生理生化特性;各地分离力株耐药谱很广,但对头孢类药物和利福平高度敏感。用分离菌株制备的灭活疫苗免疫雏鸭具有很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4.
<正>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主要感染鸭、鹅等水禽。我市疫控中心实验室接诊报告显示,近几年该病在我市鸭场呈散发性流行,且经常与大肠杆菌病混合发生,提高了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给水禽养殖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现就我市某鸭场发生的病例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2014年8月,我市金城江区六圩镇某麻鸭养殖场连续几天暴雨后开始出现鸭大量死亡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鸭疫里氏杆菌油乳剂三价灭活疫苗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更有效地控制鸭疫里氏杆菌病的流行,选择鸭疫里氏杆菌3个不同血清型流行菌株GXRA01、GXRA07和RAGX09制备油乳剂三价灭活疫苗。对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剂量试验、安全性检验、免疫效力检测以及保存期试验。结果表明,疫苗安全有效,每只雏鸭颈部皮下注射0.5 mL,能抵抗鸭疫里氏杆菌的攻击,免疫保护期为50 d,4℃~8℃疫苗保存期为6个月。研制的鸭疫里氏杆菌油乳剂三价灭活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6.
肉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传染性雏鸭疾病,多发于15~30日龄的小鸭,病程1~3d,具有发病急、死亡率高的特征,是目前养鸭业主要传染病之一。1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17.
鸭疫里氏杆菌病病原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病,是造成养鸭业严重经济损失的传染病之一。作者对某鸭场的病死鸭进行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通过细菌的分离培养及鉴定,确诊病死鸭病原为鸭疫里氏杆菌。鉴于养殖场中该病的存在及对养鸭业的危害,建议加强对鸭疫里氏杆菌病的诊断及监控。  相似文献   

18.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造成肉鸭损失的主要细菌病之一,其病原为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anatipestifer,RA)[1]。1998年,河南省和上海市的部分鸭场反映,该病在这两个地区造成了大批肉鸭死亡,给养鸭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了解该病在这两个地方的发生情况,我们于1998年1月在河南某地、1998年3月在上海某地对本病进行了初步的流行病学调查。1 发病情况和病理变化1.1 发病情况 在两个地区,一年四季均发生鸭传染性浆膜炎。肉鸭一般从2周龄左右开始发病,3~4周龄的鸭死亡较多,3…  相似文献   

19.
2009年6月,我镇某养殖户饲养的樱桃谷肉鸭发生一起鸭疫里氏杆菌病并发鸭传染性法氏囊病病例,经笔者采用综合治疗措施后,病情很快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20.
鸭疫里氏杆菌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试验根据GenBank中的鸭疫里氏杆菌主要外膜蛋白A基因序列,在其保守区设计了1对引物,建立了检测鸭疫里氏杆菌的PCR方法,对鸭疫里氏杆菌进行检测,结果能扩增出预期片段,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多杀性巴氏杆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说明该PCR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可用于鸭疫里氏杆菌感染的检测、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和分离菌株的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